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偶发前列腺癌(附20例报告)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探讨偶发前列腺癌的治疗方法与预后。方法 总结1980年1月~1998年6月因前列腺增生症手术而病理检出前列腺癌20例,病理诊断后14例施行了双侧睾丸切除术。结果 18例获得随访,随该时间8个月至12年,其中A1期6例,A2期12例。存活9例,最长时间为7年。结论 对偶发前列腺癌去势术可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减少并发症的探讨(附1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保留耻骨前列腺韧带及耻骨直肠悬带等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 对 16例前列腺癌患者 (平均年龄 67岁 ,B期 14例 ,C期 2例 )实施了耻骨后前列腺根治术 ,术中保留耻骨前列腺韧带及耻骨直肠悬带。 结果 16例患者手术顺利 ,随访 1~ 4年 ,无长期尿失禁及排尿困难 ,6例保留睾丸者术后 4例恢复了性功能 ,9例患者PSA保持在 0ng/ml,7例PSA <0 .0 5ng/ml,16例均存活。 结论 耻骨后前列腺根治术中保留耻骨前列腺韧带及耻骨直肠悬带有助于减少并发症 ,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附八例报告)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目的:总结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体会。方法:8例均为pT1b-pT2期前列腺癌患者。腹腔镜下采用“5孔7步法“,经腹分别行膀胱后入路和前入路分离前列腺、切开膀胱颈、前列腺两侧分离、前列腺尖部切除、膀胱尿道吻合。结果:8例患者手术时间5-11h,平均7.3h。出血量200-1000ml,平均620ml。术后患者恢复良好,3周后拔除尿管排尿通畅,随访3-18个月无尿失禁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有良好的解剖影像,利于术中操作,减少术中出血,更好地保护重要解剖结构,术后恢复迅速。 相似文献
4.
耻骨后顺行前列腺癌根治术(附16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手术方式。方法对1986年8月~1997年8月16例耻骨后顺行前列腺根治术的临床B期前列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无直肠、输尿管损伤,无完全性尿失禁及手术死亡发生,术后尿流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QOL)评分和剩余尿(RU)均有显著性改善,阳萎发生率较高,达83%。结论耻骨后顺行前列腺根治术解剖层次清晰,较易掌握,除阳萎外,其它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经验(附10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总结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早期前列腺癌的手术经验。方法:采用前列腺特异抗原检测和前列腺穿刺筛选10例PT1b~PT3a前列腺癌患者,用腹腔镜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总结手术时间、出血量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进行术后随访。结果:10例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210~310min,平均250min;出血量200~500ml,平均340ml。术中发生大出血2例,术后尿外渗1例,未出现尿失禁和排尿困难。结论: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涉及较多腹腔镜下分离、切割、止血和缝合技术,只有熟悉前列腺的局部解剖、使用良好的腹腔镜器械、熟练掌握各种腹腔镜操作技术,才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断(附16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 0年 1月~ 1999年 5月 ,我院收治前列腺癌患者 161例 ,现对其诊断方法及临床意义作一回顾性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 161例 ,年龄 39~ 90岁 ,平均 69.5岁。病程 1个月~ 10年。临床症状表现为排尿不畅和(或 )尿频 15 4例 (95 .7% ) ,尿潴留 30例 (18.6% ) ,无痛性肉眼血尿 5 6例 (34 .8% ) ,骨痛消瘦 8例(4 .9% ) ,截瘫 2例 (1.3% )。1.2 诊断方法直肠指检前列腺质地坚硬 12 7例 (78.9% ) ,结节 119例 (73.9% ) ,腺体表面高低不平 4 7例(2 9.2 % )。B超检查 12 8例 ,见前列腺体积 2 4~ 15 1ml,腺体增大突入膀胱 2 7… 相似文献
7.
8.
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技术改进(附3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改进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手术技术 ,减少并发症。 方法 临床诊断为T1和T2 期前列腺癌患者 32例 ,平均年龄 6 8岁。改进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技术 ,包括广泛盆腔淋巴结清扫、保护神经血管束、缝扎背深静脉、多保留尿道后壁组织、膀胱尿道吻合时的膀胱颈部套叠等。 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 3.5h ,术中平均出血量 4 5 0ml,输血 1 7例。术后病理报告 :肿瘤局限于包膜内者30例 ,切缘阳性 1例 ,盆腔淋巴结转移 1例。随访 8~ 4 8个月 ,平均 2 2个月 ,均存活。PSA <1ng/ml者2 8例 ,1~ 3ng/ml者 4例。术后 3~ 6个月患者均恢复完全控尿。术后恢复勃起功能者 1 0 / 1 8(5 6 % )例。 结论 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可有效切除肿瘤、保护控尿功能、保留性功能 ,是局限性前列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晚期前列腺癌的诊断与治疗(附41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提高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睾丸切除术、内分泌治疗、放射治疗和同位素治疗等综合治疗的41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资料。结果:41例经随访3~12个月,尿路梗阻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前列腺明显缩小,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迅速降低,骨痛缓解。结论:积极的综合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晚期前列腺癌的诊断与治疗(附8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晚期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效果。方珐回顾性分析采用睾丸切除术治疗84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资料。其中22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3例前列腺癌根治治疗,3例介入化疗。结果78例患者获得3个月至5年随访,1例死亡。46例患者获得5年随访,19例生存。术后患者排尿不畅、尿频、尿急症状改善,下尿道梗阻情况明显缓解,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迅速降低,骨痛缓解。结论晚期前列腺癌睾丸切除术和雄激素阻断疗法明显抑制肿瘤生长而延长生命,姑息性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能解除下尿道梗阻。 相似文献
11.
二膦酸盐治疗前列腺癌相关骨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二膦酸盐类药物对晚期前列腺癌骨转移疼痛的治疗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 4 0例因骨转移导致骨痛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资料 ,无肝肾功能不全和病理性骨折 ,按去势后病情和治疗分为 3组 :A组 1 2例 ,切除睾丸后口服抗雄激素药物加服氯甲膦酸二钠 (固令 ) ;B组 1 7例 ,切除睾丸后口服抗雄激素药物 ;C组 1 1例 ,诊断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 ,口服固令。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VAS)和Karnofsky生活质量评分对 3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 2、4周的疼痛程度与生活质量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4周后 ,3组患者的骨痛明显改善 ,治疗前后VAS评分 :A组 7.3/ 2 .5 ,B组7.6 / 2 .3,C组 7.9/ 4 .6 ,P <0 .0 5 ;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治疗前后Karnofsky评分分别为 :A组 4 5 / 70 ,B组 4 0 / 70 ,C组 4 0 / 6 0 ,P <0 .0 5。 4例 (1 0 % )患者发生轻度恶心、呕吐和腹泻。 结论 二膦酸盐类药物是缓解晚期前列腺癌骨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前列腺癌患者去势术后的睾酮水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进展期前列腺癌患者去势术后平均睾酮水平,以指导内分泌治疗。方法 进展期前列腺癌患者40例,去势术后,未用任何抗雄激素药物,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及1、3、6、9、12个月,观察血清总睾酮和PSA变化。结果 去势术后6个月,40例患者血清睾酮平均水平〈1.9nmol/L(95%可信区间1.2~1.9nmol/L);13例患者睾酮〉1.9nmol/L,平均Gleason评分为6.8分。术后6个月,36例患者PSA〈1ng/ml,平均Gleason评分为6.3分;4例患者PSA〉1ng/ml,平均Glcason评分为8.0分。结论 前列腺癌患者去势术后,平均血清睾酮水平〈1.9nmol/L,部分患者需继续抗雄激素药物治疗。术后PSA逐渐下降,6个月降至最低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尿道汽化切除术(TUVRP)或经尿道电切术(TURP)治疗伴膀胱出口梗阻(BOO)的晚期前列腺癌(PCa)的临床疗效。方法伴BOO症状的PCa患者96例,年龄61~92岁,平均75岁。经影像学和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为T3~T4 PCa且经睾丸切除和抗雄激素或放射治疗后仍有排尿困难者75例,有梗阻症状但穿刺活检报告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或非典型性增生21例。术前确诊为PCa患者采用姑息性TUVRP。术前未明确PCa者按BPH切除,7例术中冷冻切片明确PCa,同时行睾丸切除术,14例术后病理确诊后行睾丸切除术。结果96例患者TUVRP或TURP平均时间(47±11)min,切除前列腺平均重量(26.3±7.2)g。术后并发症包括:拔除导尿管后不能自主排尿18例、急性附睾炎8例、暂时性尿失禁5例、肉眼血尿10例。术后随访15~72个月,平均41个月。失访12例(12.5%)。死于PCa 18例(18.8%),平均生存37个月。死于其他原因7例。患者术后排尿梗阻症状明显改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术前平均29.2±3.5,术后3个月时降至8.1±2.4(P<0.001);最大尿流率(Q(max))术前平均(6.8±3.1)ml/s,术后6个月时(15.7±3.1)ml/s(P<0.05);PSA术前(84.6±45.1)ng/ml,术后6个月时降为(13.2±12.5)ng/ml(P<0.05)。7例患者随访期间出现梗阻症状再次电切。存活59例已随访17~96个月,有骨转移31例。结论TUVRP是治疗伴BOO的晚期PCa的安全、有效方法,可迅速缓解梗阻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及与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的关系。方法测定12例前列腺癌患者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C3bRR)、免疫复合花环率(ICR)及四项肿瘤红细胞花环率(DTER、ETER、ATER、NTER),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T细胞亚群,与年龄相近的1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作比较,并测定了20名健康献血员的红细胞免疫指标作对照。结果前列腺癌组C3bRR降低,CD3、CD4及CD4/CD8均低于BPH组。BPH组C3bRR和DTER低于对照组。前列腺癌组C3bRR与CD4/CD8比值呈正相关。结论前列腺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T淋巴细胞免疫活性下降,两者关系密切。前列腺癌易发生血行扩散可能与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有关。BPH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能力降低为老年性改变。 相似文献
15.
PICP和ICTP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血清Ⅰ型前胶原羧端肽原(PICP)和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ICTP)浓度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关系。方法放免法检测61例BPH、18例前列腺癌和28例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血清PICP和ICTP。结果前列腺癌骨转移者的PICP和ICTP明显升高,PICP和ICTP联合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优于PICP或ICTP的单独试验。结论PICP>205μg/L或者ICTP>6.0μg/L时,应怀疑前列腺癌骨转移;PICP>205μg/L而且ICTP>6.0μg/L时,临床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 相似文献
16.
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的一期开放切除术(附14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一期开放切除术治疗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症14例,效果满意。14例中初发肿瘤8例,复发肿瘤6例。术后随访9一104个月,平均51.3个月,无1例膀胱肿瘤复发,也未发现前列腺窝有肿瘤种植。主张同期切除,就其理由及适应证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骨髓PSA和PAP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关系,对31例前列腺癌患者,按同位素骨扫描结果,分为阴性组(12例)和阳性组(19例),分别检测骨髓及血清中PSA和PAP值。结果:两组骨髓PSA值、PSP值(P<005)差异有显著性,骨扫描阳性组各值高于阴性组。若以骨髓/血清PSA比值070作阳性参考值,则预测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敏感性为895%,特异性为833%,提示骨髓PSA、PAP与前列腺癌骨转移密切相关,骨髓/血清PSA比值可作为骨转移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加顺铂(DDP)治疗晚期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及毒副反应。方法26例晚期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患者,年龄53~76岁,中位年龄63岁。均经去势手术或(和)抗雄激素药物治疗,患者血PSA呈逐渐上升趋势。全身骨扫描证实均有多发性骨转移灶,其中20例出现不同程度的骨转移灶疼痛,疼痛按VRS分级,0级6例、Ⅰ级8例、Ⅱ级7例、Ⅲ级5例。肝脏、双侧。肾上腺和颅内转移各1例。吉西他滨1000 mg/m~2加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第1、8天各1次;顺铂100 mg/m~2加生理盐水500 ml静脉滴注,第1天用,或者顺铂30 mg加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第1~5天使用;每28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后患者血PSA值降至正常水平(<4 ng/ml)1 8例,PSA值下降>50%5例,3例PSA值变化不明显,总有效率88%。20例骨转移灶疼痛者化疗后6例仍有疼痛,VRS分级Ⅰ级4例、Ⅱ级2例。1例多发性颅内转移灶其中最大转移瘤直径由化疗前的3.0 cm缩小至0.5 cm,化疗后面瘫症状消失。1例肝脏转移瘤由10.2 cm缩小至3.3 cm。1例双侧肾上腺转移瘤化疗后肿瘤体积缩小>2/3。随访6~52个月,平均30个月,15例患者死亡,中位生存期21.1个月。疼痛缓解期平均15.7个月。PSA值降低的稳定期平均14.5个月。常见毒副反应为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降低及血小板减少等,但均在可耐受范围。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全身化疗治疗晚期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显著,毒副反应较轻,可作为晚期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寻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效果及生存预后的预测因子. 方法 1996年12月至2008年3月收治前列腺癌患者820例,其中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364例,均接受内分泌治疗并且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364例患者,末次随访时间2008年3月31日,中位随访时间24(3~135)个月.患者随访期间进展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250例.对364例患者的内分泌治疗效果及生存预后进行分析.生存函数分析运用Kaplan-Meier法,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运用Cox回归,采用Log-rank法进行显著性检验. 结果 364例患者内分泌治疗有效率98%(357/364),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20(1~113)个月,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9%、39%、27%.多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基线PSA>20 nglml(HR 2.279,95%CI 1.239~4.190)、临床分期(HR 6.879,95%CI 2.480~19.083)、内分泌治疗过程中PSA最低值≥1 ng/ml(HR 6.838,95%CI 4.263~10.967)和达到PSA最低值时间≤5个月(HR 0.366,95%CI 0.236~0.570)为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无进展生存时间的不良预后因素. 结论 基线PSA、临床分期、内分泌治疗过程中PSA最低值和达到PSA最低值时间为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无进展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雄激素非依赖性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1996年12月至2008年3月250例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在内分泌治疗期间进展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对其进行随访,末次随访时间为2008年3月31日,中位随访时间为24个月(3~135个月).末次随访时131例生存,105例死亡,14例失访.利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生存预后分析.结果 中位生存时间为30个月.1年牛存率79%,2年生存率59%,3年生存率41%.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显示:内分泌治疗过程中PSA最低值、达到PSA最低值时间、进展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时PSA速率、内分泌治疗有效时间为独立预后冈素.结论 内分泌治疗过程中PSA最低值、达到PSA最低值时间、进展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时的PSA速率和内分泌治疗有效时间为雄激素非依赖性晚期转移性前列腺癌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