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45青年人脑梗死与抗心磷脂抗体(ACA)的关系。方法:用金标免疫斑点法测定≤45岁青年人脑梗死组66例、>45岁脑梗死组138例和非缺血性脑血管病组69例患者血中ACA的阳性率。结果:≤45岁脑梗死组患者的ACA阳性率36.4%,高于>45岁脑梗死20.3%(P<0.05),而两组的ACA阳性纺均明显高于非缺血性脑血管病组5.8%(P<0.01),多灶性脑梗死ACA阳性率40.8%明显高于单灶脑梗死17.3%(P<0.005),复发性脑梗死ACA阳性率56.5%明显高于首发脑梗死组16.5%(P<0.005)。结论:ACA与脑梗死的发病有一定关系,与青年人脑梗死关系更为密切,ACA阳性者临床表现多发,再发倾向。  相似文献   

2.
抗心磷脂抗体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抗心磷脂抗体 (ACA) ,在脑血栓患者的病程演变中的变化情况、与远期疗效的关系 ,旨在探讨ACA与血栓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空腹血清中ACA的含量。结果 :脑梗死组的ACA阳性率远较短暂脑缺血组、脑出血组、非脑血管病组、正常对照组为高 ,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随时间变化 ,脑梗死组ACA阳性率逐渐减少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脑梗死组ACA阳性者 2年内再发脑梗死较ACA阴性者再发率为高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ACA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以及再发脑梗死的关系密切 ,可作为病情转归的指标 ,也可作为高危人群早期预防干预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脑顶核刺激治疗脑供血不足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选择78例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治疗前、后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和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分别监测大脑前、中、后动脉(ACA、MCA、PCA)及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血流速度及各频段脑电波(α、β、δ、θ波)变化。结果(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除PCA外,MCA、ACA、VA、BA血流速度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治疗后治疗组患者除β波外,α、θ、δ波频段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小脑顶核刺激可显著提高脑供血不足患者的脑血流量,改善脑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免煎中药汤剂清肝散治疗围绝经期脑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及其与血清雌二醇(E2)含量关系。方法将69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7例口服免煎中药汤剂清肝散;对照组32例口服中成药全天麻胶囊。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及治疗4个疗程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脑血流图(TCD),同时检测血清E2含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ACA、MCA、PCA、VA、BA、E2间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CA、MCA、PCA、VA、BA、E2间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清肝散是治疗围绝经期脑动脉供血不足的有效方剂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青年人缺血性脑卒中与抗心磷脂抗体(ACA)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测定青年人脑卒中组73例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30例患者血清ACA的阳性率,计算其异常率并进行比较。按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NFDS)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分。结果病例组ACA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01); 病例组中,ACA阳性者中多灶脑梗死率高于ACA阴性者(P=0.016); ACA阳性者中再发脑卒中高于ACA阴性者(P=0.040); 病例组中ACA阳性者患者CNFDS评分较高,中位数为18(6~35),且预后不良。结论ACA可作为临床评价脑梗死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再发缺血性卒中与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上微血管病变及预后的异同。【方法】连续收集急性复发性卒中的住院病例(初发事件为脑梗死,复发事件包括脑梗死或脑出血),详细记录临床资料。观察脑内微出血及自质病变的严重程度,随访有无严重血管事件及死亡的发生。【结果】175例再发脑梗死患者。19例复发事件为脑出血的患者进入本研究。155例(88.6%)再发脑梗死患者,以及18例(94.7%)脑出血患者存在自质病变。77例(44%)再发脑梗死患者和16例(84.2%)脑出血患者存在脑内微出血。脑出血组自质病变的严重程度及微出血的数目均明显高于再发脑梗死组(P=0.033,0.016),脑出血组的死亡率及再发脑出血的危险性明显增高(P=0.034,0.036)。【结论】严重的脑自质病变及微出血的出现与脑梗死后再发脑出血有关。多发微出血提示出血风险增高。如复发事件为脑出血,则其死亡率及再次复发脑出血的风险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抗心磷脂抗体与脑卒中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A)并探讨其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76例脑梗死患,42例脑出血患以及50名正常人的血清ACA。结果:脑梗死组ACA阳性率为39.47%,与脑出血组(19.05%)和正常对照组(8.00%)比较差别具有显性(P<0.05,P<0.01),脑出血组ACA阳性率虽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复发性脑梗死患和首发性脑梗死患ACA阳性率分别为61.90%和30.91%,两比较差异有显性(P<0.05)。脑梗死组中ACA亚型以IgG型阳性率较高(。69%)。结论:ACA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有一定关系,尤其与复发性脑梗死关系更为密切,ACA检测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治疗和病情预后评估有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再发缺血性卒中与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上微血管病变及预后的异同。【方法】连续收集急性复发性卒中的住院病例(初发事件为脑梗死,复发事件包括脑梗死或脑出血),详细记录临床资料。观察脑内微出血及自质病变的严重程度,随访有无严重血管事件及死亡的发生。【结果】175例再发脑梗死患者。19例复发事件为脑出血的患者进入本研究。155例(88.6%)再发脑梗死患者,以及18例(94.7%)脑出血患者存在自质病变。77例(44%)再发脑梗死患者和16例(84.2%)脑出血患者存在脑内微出血。脑出血组自质病变的严重程度及微出血的数目均明显高于再发脑梗死组(P=0.033,0.016),脑出血组的死亡率及再发脑出血的危险性明显增高(P=0.034,0.036)。【结论】严重的脑自质病变及微出血的出现与脑梗死后再发脑出血有关。多发微出血提示出血风险增高。如复发事件为脑出血,则其死亡率及再次复发脑出血的风险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中hsCRP、TNF-a、IL-6水平、血脂浓度与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患者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30例健康人群(正常对照组)和3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CCCI组)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浓度。结果 CCCI组hsCRP TNF-a、Ⅱ-6的血清浓度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CCI组的TG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CCI组的HDL-C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hsCRP TNF-a、IL-6在CCCI患者血清中明显增高。提示三者可能参与了慢性脑供血不足的发病过程,其检测对慢性脑供血不足的诊断和预后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TG、HDL-C浓度与脑供血不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ntieardiolipin antibodies,ACA)与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为临床早期预防性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69例ACI患者ACA的阳性率,并与对照组42例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ACI组患者ACA阳性率24.64%,对照组ACA阳性率4.76%,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I组患者年龄≤50岁的ACA阳性率36.11%,年龄〉50岁的ACA阳性率12.12%,ACI组患者ACA阳性率与年龄≤50岁脑梗死患者关系密切(P〈0.05);而ACI组患者ACA的阳性率在性别差异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ACI组患者多灶性脑梗死ACA阳性率42.86%,单灶性脑梗死ACA阳性率16.67%,ACA阳性率与脑梗死病灶数量呈正相关,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A是ACI,尤其是中、青年ACI的重要危险因素,且以多灶性脑梗死多见,临床上应重视对ACA阳性患者的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A)与脑出血关系,为脑出血早期病情变化机制和脑出血免疫治疗提供新的观点。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101例健康人,271例脑出血病人发病1~3 h、24 h、14 d检测ACA(IgG、IgA、IgM)水平。结果脑出血组ACA阳性率(43.91%)高于健康组(12.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出血组随着病情加重ACA阳性率逐渐增高,随发病时间的延长ACA阳性率逐渐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IgA、IgM相比IgG更为敏感(P<0.01)。结论 ACA与脑出血病情程度呈正相关,ACA可作为评价脑出血病情程度的重要指标,其中IgG ACA最为敏感,免疫机制可能在脑出血早期病理变化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A)、D-二聚体(D-Dimer)与急性脑梗死(ACI)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8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清晨空腹血清中ACA、D-Dimer的含量进行检测,并与135例正常健康人群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组的ACA阳性率远较正常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1);ACA阳性组D-Dimer含量显著高于ACA阴性组;脑梗死患者病情越重,血清IgG-ACA阳性率越高,D-Dimer含量也越高;随时间变化,ACA阳性率逐渐减少,第1周与第2、第3、第4周ACA相比较(P<0.01);ACA阳性与50岁(含50岁)以下脑梗死患者关系密切。结论:血清中ACA、D-Dimer动态变化对急性脑梗死的预后判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3.
潘丹红  管阳太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1):114-115,129
目的 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A)联合D-二聚体和前白蛋白(PA)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患者120例为急性脑梗死组,按照病情的严重程度分为轻型25例,中型52例和重型43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6例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ACA,D-二聚体和PA的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的ACA和D-二聚体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而PA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P 〈 0.01).随着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升高,患者ACA和D-二聚体的水平逐渐升高,而PA出现相反的变化,即逐渐降低(P 〈 0.01).ACA阳性组的D-二聚体水平较ACA阴性组明显升高,而PA水平ACA阳性组较阴性组明显降低(P 〈 0.01).结论 ACA联合D-二聚体和PA检测对于判断急性脑梗死的病情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Anticardiolipinantibody(ACA)isacirculatingimmunoglobulindirectedagainstnegativelychargedphospholipids.InthelasttenyearstheACA...  相似文献   

15.
早期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imer,DD)在早期进展性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发病24 h内入院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87例,分为早期进展组31例,非早期进展组5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动态监测患者入院即刻和第3天的血浆DD浓度,同时采用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S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早期进展组入院即刻、第3天的血浆DD水平均高于非早期进展组(P<0.01)。2组入院第3天DD水平高于入院即刻(P<0.01)。在早期进展性脑梗死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中,入院即刻DD可作为独立预测ACI早期进展的因素(P<0.05)。早期进展性脑梗死患者DD水平与SSS下降分值呈直线正相关(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D水平升高,血浆DD水平值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进展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张弛  徐劲  张鹏飞 《安徽医学》2011,32(2):146-148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抗心磷脂抗体(ACA)对脑血栓形成(CT)的发生及Hcy与叶酸(FA)、VitB12缺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循环酶法测定Hcy,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FA、VitB12,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ACA(IgG、IgM型)水平。结果①初发组和复发组CT患者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FA、VitB1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CT患者Hcy水平与FA、VitB12浓度均呈负相关。②初发组和复发组CT患者ACA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两组CT患者中ACA阳性组Hcy水平显著高于ACA阴性组(P〈0.01)。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M)和ACA阳性均系CT发生的危险因素;ACA阳性可能是CT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Hcy和ACA与CT发生有密切关系,两者相互影响,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男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Hcy)与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c(LDL-c)和颈动脉斑块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自2007年3月~2010年4月收治的120例男性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入院的120例男性单纯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Hcy、血脂及颈动脉斑块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观察组与对照组Hcy及LDL-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TG、T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各组患者的Hcy及LDL-c水平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Hcy及LDL-c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呈现正相关性(r=0.813,P<0.01;r=0.572,P<0.01)。3)对照组发生颈内动脉斑块43例,患病率为35.8%;观察组发生颈内动脉斑块79例,患病率为65.8%。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cy、LDL-c与颈动脉斑块形成可作为协助诊断脑梗死的重要指标,对脑梗死的发展及预后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