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 调查分析某医院男性心血管病患者戒烟影响因素,为有效的帮助患者戒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法收集192例二级甲等医院男性心血管病住院患者为调查对象。调查表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戒烟与吸烟相关情况、尼古丁依赖量表(FTND)和戒烟影响因素调查。数据纳入SPSS 16.0软件进行录入和统计分析。结果 本组192例患者目前所处戒烟阶段与尼古丁依赖评分呈负相关(r=-0.611,P <0.001),与戒烟愿望呈正相关(r=0.284,P <0.001),与戒烟难度呈负相关(r=-0.199,P=0.006),与戒烟信心呈正相关(r=0.408,P <0.001)。结论 患者对尼古丁的依赖性越低,戒烟愿望越强烈,认为戒烟难度越低,戒烟信心越大,患者实施戒烟行为及成功的概率越高。  相似文献   

2.
<正>吸烟有害健康,戒烟却难上加难。尝试过各种戒烟大法,仍无法走出困惑的烟民最深有体会。近日,记者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获悉,医院招募"短信戒烟"志愿者开展的一项研究表明,短信戒烟能促使成功率加倍。研究项目负责人、湘雅二医院精神科副教授  相似文献   

3.
Logistic回归模型在戒烟的影响因素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 L ogistic回归模型 ,对影响戒烟成功与否的可能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年龄、婚姻状况、吸烟年限、吸烟量、患病情况、经济状况、宣传影响及在戒烟过程中的身心感受八项因素对戒烟成功与否有显著意义 ( P<0 .0 5 ) ,其中年龄、患病情况和宣传影响三项因素与戒烟成功呈正相关 ,其余五项因素与戒烟成功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吸烟量≥300年支男性吸烟者成功戒烟6个月脉冲震荡肺功能变化情况。方法采用脉冲震荡肺功能仪设备,测定62例男性吸烟者戒烟前及成功戒烟6个月后呼吸阻抗指标,同时测定常规肺通气功能指标。结果戒烟后呼吸总阻抗(Zrs)、共振频率(Fres)、呼吸道总粘性阻力(R5)指标低于戒烟前(P〈0.05);中心气道阻力(R20)无明显变化(P〉0.05);而周边弹性阻力(X5)则高于戒烟前(P〈0.05)。结论戒烟能够减轻小气道功能的损害;且脉冲震荡肺功能可敏感的反应出吸烟对小气道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戒烟健康教育辅以行为疗法对脑卒中患者戒烟行为的影响。方法对100例脑卒中患者(观察组)进行戒烟健康教育,辅以使用行为疗法,并与100例仅作一般性戒烟劝告的患者(对照组)的戒烟率作比较分析。分别在1年和3年后追踪观察组近期戒烟者的复吸率,并与对照组戒烟者复吸率作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近期戒烟成功率为94例(94%),而对照组近期戒烟成功率21例(21%),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1年后追踪观察组近期戒烟者94例,复吸3例(3.3%),对照组21例,复吸4例(19.0%),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3年后追踪观察组83例,复吸5例(6%),对照组18例,复吸6例(33.3%),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戒烟健康教育辅以行为疗法对脑卒中患者戒烟行为效果显著,复吸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郑州市吸烟人群戒烟意愿和戒烟尝试的现状。方法应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方法,采用多阶段与规模成正比的容量比例抽样方法获得调查对象,在调查员的帮助下,吸烟人群自填问卷的方式调查。结果本次调查的394名吸烟者中,有戒烟意愿的人数为173人,占44.8%;有过戒烟尝试的人数为159,占40.5%。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吸烟人群的戒烟尝试和戒烟意愿无明显不同;单因素分析发现:家中有吸烟限制(X^2=13.084,P=0.001)、工作单位有限制吸烟规定(X^2=29.904,P=0.000)、单位室内张贴禁烟标识(X^2=22.407,P9=0.000)均会促使吸烟者产生戒烟意愿,而工作单位有限制吸烟规定(X^2=13.214,P=0.001)、单位室内张贴禁烟标识(X^2=18.958,P=0.000)、个人压力过大(X^2=13.511,P=0.000)的吸烟者有更多的尝试戒烟。结论通过家人督促,家中限制吸烟、单位限制吸烟、张贴禁烟标识等方式,可以很好地提高郑州市吸烟者戒烟意愿和戒烟尝试的产生,亦可鼓励吸烟者多次尝试戒烟,以提高戒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临床研究慢性心衰患者吸烟及戒烟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有吸烟史的慢性心衰患者200例,本研究采用问卷方式进行调查,研究所用量表综合了Fager-strom尼古丁依赖性评分表及2006年中国国际戒烟竞赛随访调查表的内容,并结合慢性心衰患者情况进行调整。结果对慢性心衰患者吸烟及戒烟依从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可明显提高戒烟率,文化程度高,依从性相对较好,已戒烟者占80%;文化程度低,依从性相对较差,戒烟者只有20%,家庭成员支持戒烟的比例,戒烟者为85%,高于家庭成员不支持戒烟的比例55%。讨论戒烟是慢性心衰患者最有力的干预方法之一,帮助患者戒烟成为慢性心衰诊治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成瘾性疾病,具有高复发的特点,自行戒烟率低,必须将烟草依赖作为一种慢性病对待,予以评估并反复干预。  相似文献   

8.
药物戒烟的循证性临床指南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和介绍循证性临床指南中药物戒烟的条款。方法:通过Medline、TRIPdatabase和NGC等9个数据库或指南类网站搜集有关指南。采用比较、归纳和罗列的方式介绍有关内容。结果:收集到HEA等6个循证性临床指南。(1)戒烟的一线药物有尼古丁制剂和安非拉酮,二线药物有可乐定和去甲替林;(2 )尼古丁替代疗法是有效的、安全的和主要的药物戒烟方法;(3)安非拉酮是有效的、安全的戒烟药物;(4)可乐定和去甲替林是有效的戒烟药物,应在一线药物无效或禁忌时在医生的监督下应用;(5 )没有足够的证据显示安定、普萘洛尔和美加明等药物的戒烟效果;(6 )尼古丁制剂对妊娠、心血管疾病患者基本上是安全的;(7)戒烟一般伴有体重的增加。结论:应该鼓励吸烟者戒烟;应该鼓励应用药物进行戒烟。  相似文献   

9.
戒烟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和死亡风险,是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重要内容。吸烟是一种慢性成瘾性疾病,戒烟过程中常因戒断症状导致复吸,在戒烟过程中需要心理支持治疗和戒烟药物辅助治疗。许多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实,戒烟心理辅导有助于患有心血管疾病吸烟者的戒烟。但很少有临床试验证实戒烟药物在心血管疾病患者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由于尼古丁替代治疗,以及缓释安非他酮和伐尼克兰均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理论上增加心肌作功,提高心肌耗氧量;其中尼古丁替代治疗还可能引起内皮功能障碍,使冠状动脉收缩,心肌供氧量减少,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合并心血管疾病吸烟者中戒烟药物应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在最近召开的第5届国际心血管病预防会议上 ,英国Peto向吸烟者提供三大信息 :(1)吸烟的危险性很大;(2)约1/4的吸烟者死于中年时期;(3)戒烟越早越好 ,即使中年期之后戒烟也会带来好处。以英国医师为对象进行的调查表明 ,吸烟者寿命约比不吸烟者短8a;如35a之前能戒烟 ,则寿命与不吸烟者相同。即使35a之后戒烟也可避免大部分死亡危险 ,例如患心肌梗塞后戒烟者5a后死亡的危险性可降低 ;50a时戒烟 ,则70a时罹患肺癌的死亡危险性减半。1992年中国男子每天平均吸烟10支。而中年期因吸烟所致死亡占总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成年健康男性吸烟者戒烟前后呼出气一氧化碳含量以及肺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75名主动有意戒烟的健康成年男性吸烟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12个月,给予戒烟咨询,随访观察受试者戒烟前、戒烟1年后,呼出气一氧化碳(CO)含量以及肺功能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75名受试者中仅46名受试者成功戒烟,这46名全部完成1年的研究,参与结果分析。其中23名戒烟失败,6名吸烟量明显减少。戒烟1年后呼出气CO含量的减少和BMI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戒烟1年后FEV1、FVC、FEV1/FVC、MMEF、V25、V50和戒烟失败组对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改善程度和戒烟失败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26例不吸烟组对比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随访研究得出,吸烟者呼出气中一氧化碳是用于评价戒烟效果的主要生物学指标。戒烟可以轻度升高FEV1,逆转FEV1降低的速度,同时小气道的功能明显恢复。  相似文献   

12.
戒烟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烟草依赖为一种慢性尼古丁成瘾性疾病.尼古丁强化效应是吸烟者戒烟失败的主要原因.吸烟者成功戒烟往往需戒烟药物的辅助治疗,常用戒烟药物有一线戒烟药物(如尼古丁替代、安非他酮及伐尼克兰)和二线戒烟药物(如可乐定和去甲替林等),以及其他戒烟药物.  相似文献   

13.
丁立  孙素珍 《上海医药》2007,28(4):170-172
目的:通过检索综述戒烟药物和技术的最新进展,为戒烟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提供支持。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的科技期刊和戒烟产品的最新动向。结果:戒烟药物和戒烟技术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其中主流技术是尼古丁替代疗法,化学药、中药、疫苗和针灸各具潜力和特色。结论:戒烟药物和技术必须体现顺应性,并防止复吸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健康第三大基石--戒烟限酒 抽烟不好就不要说了,如果能戒烟一定要戒烟,戒不成则1天不超过5支.我的一个研究生专门研究戒烟,发现一个规律,抽烟量多一倍,危险多4倍;如果烟戒不了,不超过5支,危害很有限,超过5支危害就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5.
<正>2011年中国烟草控制评估报告显示,我国近10年来标化吸烟率几乎没有变化,仍处于平台期。既往调查研究显示,影响吸烟者戒烟的因素包括:人口学因素、尼古丁依赖程度、戒烟决心及既往戒烟经历等[1]。因此,戒烟应首先了解吸烟的原因,以采取对应的措施,以预防吸烟,达到戒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文化程度对中重度烟草依赖患者戒烟效果的影响, 探讨个体化有效戒烟方法, 提高戒烟率。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在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及戒烟门诊就诊有戒烟意愿的患者480例, 按文化程度分为四组, 每组120例, A组为小学及以下, B组为初中及高中, C组中专或大专, D组为大学及以上。每组随机给予"5A"干预和"5A"联合伐尼克兰戒烟干预(联合干预)措施。观察四组患者对吸烟危害认知度及不同干预措施在各时间点戒烟率的差异。结果 D组、C组、B组、A组吸烟危害认知度评分分别为(806.5±35.7)分、(710.8±26.2)分、(643.6±43.4)分、(512.4±30.1)分, 文化程度高的患者有较高的烟草危害认识度,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 543.26, P < 0.001)。四组1个月、3个月、6个月戒烟率比较, 联合干预均高于"5A"干预(A组:χ2=3.85、4.23、4.10, B组:χ2=4.30、4.09、4.60, C组:χ2=6.81、4.30、4.03, D组:χ2=6.71、6.51、4.73, 均P < 0.05...  相似文献   

17.
吸烟是许多疾病的患病危险因素,戒烟可减少很多疾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戒烟困难的原因在于尼古丁的成瘾性。尼古丁依赖是一种慢性高复发性疾病,属于精神神经疾病。有关戒烟指南指出针对戒烟者的尼古丁依赖鼓励使用戒烟药物。戒烟药物包括尼古丁替代药物,安非他酮及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α4β2亚型的选择性部分激动药(伐尼克兰),三类药物各有特点。伐尼克兰作为一种新型的戒烟药物,与尼古丁替代疗法(nicotine replacement therapy,NRT)存在不同的特点。我们比较了两者用于临床戒烟的有效性和不良反应,以期指导临床中不同特点戒烟者的尼古丁依赖的治疗。结果显示伐尼克兰应用和NRT都是安全有效的戒烟疗法,药物不良反应各有不同,临床工作中可根据戒烟者自身的不同特点进行相应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现已证明,对尼古丁的依赖性是诱发吸烟的重要因素。因此,药物治疗方法的应用及其与心理疗法的结合可能会对戒烟产生良好的效果。尼古丁口香糖对戒烟者治疗最常用的药物是尼古丁代用品,尤其是尼古丁口香糖。该药是瑞典Ferno等于1973年发明的,现已传遍全球。易怒、心烦、精力不集中、无力及体重增加等是戒烟者常出现的不适反应,且常阻碍戒烟者的决心,尼古丁口香糖可缓解上述症状,帮助戒烟者渡过难关。尼古丁口香糖的戒烟率是安慰剂的2倍,两者差别显著。与其它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可能影响戒烟效果的因素,为戒烟患者提供更有效更科学的干预措施。方法以问卷形式记录门诊戒烟患者的基本资料,并给予药物等综合干预措施,随后对就诊的戒烟患者分时间段定期随防48周,汇总并分析可能影响戒烟效果的因素。结果首诊满12,24,48周可随访患者的总体成功戒烟率分别为35.9%,33.3%和31.0%;在满12和24周时使用伐尼克兰比未使用药物的戒烟成功率高(P<0.01),但在48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戒烟经历的患者在满12和24周时的戒烟成功率显著高于无戒烟经历的患者(P<0.01),未发现其他因素影响戒烟成功率;在所有的患者中,12周戒烟效果与24和48周的戒烟效果高度一致(P<0.01)。结论曾有过戒烟经历的患者可能更容易戒烟成功;前12周为戒烟能否成功的关键时期,使用伐尼克兰则可能有助于成功戒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文化程度对戒烟治疗效果的影响,提高戒烟率,减少吸烟相关疾病的发病率,提高生活质量.方法 于2012年3月~2012年10月在本院内科住院的吸烟患者,同意配合戒烟行动的209人选为研究对象,均为男性,年龄45~65岁,平均(55.2±5.2)岁,按文化程度分为小学文化以下(低)、中学和中专文化(中)、大专以上(高)三组,每组人员都采用尼古丁贴片加心理行为干预加戒烟日志综合方法戒烟,并进行严格的跟踪和督导,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文化程度低者成功戒烟23例,中等文化程度者成功戒烟30例,文化程度高者成功戒烟33例,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91,P<0.01).结论 文化程度高的吸烟患者戒烟效果好,如果重视文化程度,并根据文化程度给予针对性戒烟指导,可提高戒烟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