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国友  刘峰  孙业全 《山东医药》2009,49(44):63-6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8例胃癌标本的VEGF—C表达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与临床资料对照分析。结果VEGF-C在胃癌中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显著相关。结论检测VEGF—C在胃癌中的表达,有助于了解胃癌浸润转移机制,为预测胃癌转移、判断预后、选择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生存素基因突变体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生存素(survivin)基因在胃癌组织中高水平表达,而在正常胃黏膜中无表达。生存素表达的水平与胃癌的预后密切相关。通过基因重组构建生存素基因突变体(pcDNA3—survivin—mutant,Cys84Ala)质粒,并以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质粒DNA转入胃癌细胞株,观察其对胃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多药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RT—PCR、Western blot、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胃癌细胞中生存素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仪和吖啶橙染色检测胃癌细胞凋亡。结果 通过RT—PCR检测,在所有的胃癌细胞株中均有不同程度生存素基因表达,生存素基因突变体Cys84Ala通过抑制野生型生存素基因的功能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增加caspase—3活性和促进细胞色素C的释放,增加胃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论 突变体Cys84A1a能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和增加胃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因此,生存素基因突变体Cys84Ala有可能成为胃癌治疗的一个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3.
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乃至位列人类所有恶性肿瘤之前茅,因此,胃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提高病人的生存率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2002—06/2006—03我院共做胃镜检查3200例,发现胃癌278例,均经病理、活检证实,诊断符合我国胃癌病理标准,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c—erbB—2和c—myc癌基因在胃癌组织中扩增的意义。方法应用非放射性原位杂交技术检测81例胃癌标本中c—erbB—2和c—myc的扩增情况。结果C—erbB—2和c—myc在胃癌中的扩增率分别为50.6%和67.9%。c—erbB—2基因与胃癌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分化程度越差、浸润深度越深、淋巴结有转移,c—erbB—2基因表达率越高,而C—myc癌基因与胃癌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两基因的扩增具有显著的相关性(x^2=7.26,P〈0.01)。结论c—erbB—2和c—myc扩增是胃癌发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生物学因素,且两者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表明,空泡型质子泵V.ATPase(VacuolarH’一ATPase)在肺癌、结肠癌、肝癌中表达升高”…。然而,在胃癌中V—ATPases的研究报道较少,V.ATPase的表达对胃癌预后的影响仍然不清楚。本研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0例胃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V—ATPase蛋白表达水平,并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其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重视胃癌和结直肠癌血清肿瘤标记物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岩 《胃肠病学》2008,13(12):705-706
癌胚抗原(CEA)对胃癌和结直肠癌诊断的敏感性较低,相对特异性较高,其血清水平的监测有助于判断肿瘤的转移、根治疗效、复发和预后。糖链抗原(CA)72—4对胃癌、CA242和CA19—9对结直肠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可作为胃癌和(或)结直肠癌进展程度、术后疗效判断和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血清胃癌抗原MG7和胃蛋白酶原对胃癌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对早期胃癌亦有较高的检出率。重视多种血清肿瘤标记物的联合检测.有利于提高肿瘤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电子胃镜直视下胃癌活检组织病理、印片细胞检查和刷取细胞检查是目前胃癌术前确诊的主要方法。活检的诊断价值已获公认。活检加刷检可提高胃癌的检出率,快速印片诊断胃癌价值已有报告。我院内镜与病理科自2000—03/2003—01对150例胃镜检查拟诊胃癌进行活检和印片检查,其中130例经手术且病理确诊为胃癌进行验证,结果是黏膜活检阳性者120例(92%),快速印片阳性者117例(90%),我们认为印片快速染色细胞学检查操作简便、报告及时、容易掌握,在基层医院可广为推用。  相似文献   

8.
胃癌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它的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的首位,尤其老年胃癌,发病隐匿,常常未能引起患者及医生的重视,到有明显症状时就诊已晚,失去最佳治疗时机,治疗效果差。我院1996—01/1999—12共收治老年胃癌18例,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饮食因素与海岛居民胃癌高发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目前大多数研究者认为,环境因素在胃癌的发病中起主要作用,其中饮食因素与胃癌的关系尤为重要。研究海岛地区居民饮食因素与胃癌发病的关系,为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1:1频数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法,随机选择舟山市原发性胃癌新发病例103例和对照人群133例,进行有关饮食因素的调查,并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分析各因素与胃癌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校正部分非饮食因素的影响后,烫食(OR=1.48,95%CI:1.03—2.14)和腌晒食品(OR=2.63,95%CI:1.74—3.98)可明显增加胃癌的相对危险性,而喜欢妙的方式(OR=0.33,95%CI:0.13—0.83)、三餐定时(OR=0.29,95%CI:0.19—0.44)、经常吃青葱属蔬菜(OR=0.43,95%CI:0.22—0.82)和胡萝卜(OR=0.10,95%CI:0.02—0.41)为胃癌发生的保护性因子。此外,调整的人群归因危险度(PARc)百分比结果显示:喜烫食的PARc%为11.8%,而腌晒食品的PARc%高达57.8%,提示在校正其他因子的效应后,喜烫食和腌晒食品对该人群发生胃癌的致病效应将达70%左右。结论 海岛居民胃癌的高发与其独特的饮食习惯(喜烫食和腌晒食品)有关,而喜欢炒的方式、三餐定时、经常吃青葱属蔬菜和胡萝卜可降低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Hpylori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与胃癌病例中NF—KB、Bcl-2、VEGF、IL-1β表达的差异及相互关系,进一步了解Hpylori致胃癌与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胃镜检查的胃黏膜活检标本,十二指肠溃疡患者33例,胃癌患者63例,通过免疫组化sP法测定NF—KB、Bcl-2、VEGF、IL-1β在H.pylori感染与非感染的胃癌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胃黏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十二指肠溃疡组和胃癌组中,H.pylori感染者NF—KB、VEGF与IL-1β的表达水平高于npylori阴性者(P〈0.Ol或0.05),Bcl-2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H.pylori感染病例中,NF—KB、Bcl-2、VEGF在胃癌组的表达水平高于十二指肠溃疡组(P〈0.01或0.05),IL-1β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胃癌组与球溃疡组中,NF—KB的表达水平与VEGF均呈正相关(P〈0.05);胃癌组巾,NF—KB和VEGF的表达水平与Bcl-2呈正相关(P〈0.05),与IL-1β表达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球溃疡组中,NF—KB和VEGF的表达水平与IL-1β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Bcl-2表达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上调宿主胃黏膜上皮NF—KB、VEGF及IL-1β的表达,三者表达水平具有协同性,其中NF—KB、VEGF表达的差异与十二指肠溃疡与胃癌两种不同的疾病转归相关,  相似文献   

11.
治疗晚期胃癌已有多种联合化疗方案,最常用的FAM方案,其疗效约为30%。自1990年Wilke等推出的ELF方案,(Vp—16,Leucovorin,5-FU)将胃癌治疗的有效率提高到53%。由于Vp-16是疗程依赖性药物,长时间低剂量口服给药可提高其疗效。我们1996—01/1999—06应用口服Vp-16的ELF方案治疗35例晚期胃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中Ptc蛋白的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胃癌分化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15例胃癌患者肿瘤和癌旁组织中的Ptc蛋白。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胃癌患者肿瘤组织标本中的Ptc蛋白,并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Ptc蛋白表达量为0.375±0.117,低于癌旁组织的0.697±0.158,P〈0.05。胃癌组织中Ptc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远处转移有相关性(P均〈0.05)。结论胃癌组织Ptc蛋白表达降低,其与胃癌分化与转移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胃黏膜异型增生属于癌前病变。目前国内外学者一致认同肠型胃癌发生的Correa模式[1]即"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的发展模式。如能对胃黏膜异型增生进行积极的随访监测,并加以有效干预,从而阻断其向胃癌发展,那将显著降低胃癌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黄菁 《山东医药》2011,51(35):47-48
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癌抗原(CA)19—9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60例住院治疗的胃癌患者(观察组)及60例良性胃肠道病变患者(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清CEA、CAl9-9的含量,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分析血清CEA、CAl9-9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CEA、CAl9—9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血清CEA浓度升高与胃癌浸润深度、腹膜转移、淋巴结转移、肝转移、肿瘤直径、周围脏器受累有关;血清CAl9—9水平与胃癌的浸润深度、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周围脏器受累相关(P均〈0.05)。结论CAl9-9、CEA浓度升高对胃癌的诊断和转移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作为临床胃癌诊断的良好辅助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胃癌发生发展的分子基础仍不甚明了,为了明确H—ras点突变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本研究对胃癌组织H—ras点突变进行检测。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延伸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PCR—RFLP)对88例福尔马林液固定、石蜡包埋胃癌组织H—ras第12位和61位密码子点突变作了检测,并对点突变与肿瘤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H—ras总突变率为14.8%(13/88),点突变的发生与肿瘤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术后生存期密切相关。结论:检测胃癌组织H—ras基因点突变有助于判断胃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Syndecan-1和E-钙粘附素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诊断的胃癌患者大多数都可手术切除。然而,一半以上的诊断为进展期胃癌的患者死于再发,甚至包括那些曾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手术患者,再发可能是手术时就已经存在的隐性微转移灶所致。因此,寻求早期诊断和准确判断其转移潜能的分子生物标志物,已成为当前胃癌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半定量检测syndecan—1和E-钙粘附素(E—cadheri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对晚期进展型胃癌进行治疗,临床较感棘手。近几年随着新药的不断问世,以紫杉醇、草酸铂为主的联合方案使有效率和生存期有所提高。但预后很差,中位生存期仅2—3个月。为探索吉西他滨(健择)对晚期进展型胃癌的疗效,笔者对2例浸润广泛的晚期胃癌患者采用以健择为主的联合方案治疗,初步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8.
肝肠钙粘连蛋白(1iver—intesline cadherin,LI—cadherin)是钙粘连蛋白超家族中的特殊一员,因为在结构上它与经典Ⅰ型钙粘连蛋白有所不同而被划分为经典钙粘连蛋白的变异体,至今对它的主要功能仍然不十分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LI—cadherin在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和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初步探索LI-cadherin的表达对胃癌早期诊断及转移潜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为胃癌诊断及预后判断提供了新的手段,众多研究显示,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可检出胃癌患者周围静脉血中微量癌细胞,并经随访发现,这些播散癌细胞有明确预后意义。本研究采用RT—PCR技术,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细胞角蛋白(CK)20mRNA及癌胚抗原(CEA)mRNA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胃癌细胞中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白细胞分化抗原44V6(CD44 V6)、白细胞分化抗原28(CD28)、钙粘连素(E—cad)、癌胚抗原(CEA)等多种粘附分子在胃癌转移的器官选择性中的作用。方法在1996年8月至2005年10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消化科84例门诊及住院胃癌病例中,胃癌无转移病例32例,肝脏、骨髓、淋巴结、肺、肾及腹腔转移胃癌病例共52例,留取手术标本或胃镜钳取组织,进行原代培养细胞单个化,留取细胞滴片作ABC法免疫组化检测5种粘附分子表达情况,记录其阳性表达率。结果ICAM—1在有骨髓、肺转移病例中高表达;而在单纯淋巴结转移病例中表达较低;CD44 V6在淋巴结及肝转移病例中有高表达;CD28在肝、肺、肾转移病例中表达增强;E—cad除在骨髓转移病例中高表达外,余各种脏器转移胃癌E—cad表达均降低;CEA在肝脏、淋巴结、腹腔转移胃癌病例中表达较高。结论粘附分子ICAM-1、CD44 V6、CD28、E—cad、CEA表达的增强或减弱在胃癌转移器官选择性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