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封闭治疗方案对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72例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案对桡骨茎突进行局部封闭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对患侧的前臂桡侧近端进行封闭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周、4周、8周2组患者的视觉疼痛评分(VAS)及Cooney腕关节评分。结果 2组治疗后1周、4周、8周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Cooney腕关节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但观察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Cooney腕关节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Finkelstein征阳性率治疗后8周分别降为33.3%、11.1%,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骨茎突局部与患侧前臂桡侧近端同时封闭,治疗效果优于单纯桡骨茎突局部封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药物注射联合针刀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将52例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随机分为超声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超声组先行超声检查,观察桡骨茎突处的拇长展肌和拇短伸肌肌腱、腱鞘改变及毗邻关系;选择最佳穿刺点,于实时超声引导下行药物注射联合针刀治疗。对照组根据触诊定位进行药物注射及针刀治疗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并采用Quinnell评分评估腕关节功能,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超声组与对照组术前VAS评分、Quinnel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超声组均成功完成超声引导下药物注射联合针刀治疗,对照组亦均按触诊定位完成药物注射及针刀治疗。术后1周,超声组及对照组VAS评分、Quinnell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均0.05),且超声组VAS评分、Quinnell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超声引导下药物注射联合针刀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放散状冲击波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47例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15例).治疗组采用放散状冲击波治疗,对照组采用外敷双氯芬酸二乙胺,配合局部按摩.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估患者治疗前、末次治疗1周后及4周后的疼痛强度.结果 治疗组患者末次治疗1周后疼痛全部缓解,功能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及末次治疗1周和4周后VAS评分分别为(7.12±1.74)、(2.16±1.05)和(0.50±0.71),相互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分别为(6.60±1.72)、(4.06±1.83)和(3.46±2.23),统计显示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和4周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治疗1周和4周后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放散状冲击波是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新方法之一,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无创伤、无副作用、显效快等优点,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桡骨茎实狭窄性腱鞘炎患者关节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175例桡骨茎实狭窄性腱鞘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90)和对照组(n=85)。对照组患者采用采用腱鞘切开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关节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VAS评分以及肿胀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分别占65.00%、20.00%、、3.75%、1.25%,对照组患者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分别占48.53%、20.59%、、22.06%、8.8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75%,显著高于对照组91.1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1月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及肿胀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满意率84.71%,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骨茎实狭窄性腱鞘炎患者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疼痛,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微创松解术联合曲安奈德治疗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5—2018-08诊治的72例狭窄性腱鞘炎,40例采用超声引导下微创松解术联合曲安奈德治疗(观察组),32例采用腱鞘切开术联合曲安奈德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治疗后1、4、8、12周疼痛VAS评分与近掌指关节活动度。结果 7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复发。对照组出现4例切口皮肤浅表感染,3例体征异常,2例皮肤过敏;观察组仅3例出现皮肤浅表感染。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与近掌指关节活动度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1、4、8、12周疼痛VAS评分与近掌指关节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微创松解术联合曲安奈德治疗狭窄性腱鞘炎疗效安全可靠,创伤小、复发率低,近掌指关节活动度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6.
关节镜下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8月至2013年7月收治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99例,分为3组:关节镜治疗组(32例,男6例,女26例),外科手术切开腱鞘组(34例,男7例,女27例)和封闭治疗组(33例,男6例,女27例)。观察并比较3组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和治疗后1个月腕部及拇指静息状态下疼痛程度、活动状态下疼痛程度、局部压痛程度、局部肿胀情况、腕部及拇指活动情况及总体症状评分方面的差异。同时计算3组在不同时间点的总有效率。结果:随访1周和1个月后,关节镜治疗组和外科手术切开腱鞘组活动疼痛评分低于封闭治疗组(P=0.044和0.039)。1个月后关节镜治疗组和外科手术切开腱鞘组局部压痛评分低于封闭治疗组(P=0.017)。随访1周和1个月后关节镜治疗组和外科手术切开腱鞘组总体症状评分均低于封闭治疗组(P=0.007和0.015)。治疗后随访1周关节镜治疗组、外科手术切开腱鞘组和封闭治疗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3),但随访1个月后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相比传统手术切开腱鞘治疗和封闭治疗,关节镜下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疗效满意,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在狭窄性腱鞘炎治疗中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径向型体外冲击波结合中药熏蒸治疗足底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6月-2017年3月将60例足底筋膜炎患者分为三组进行治疗,第1组行中药熏蒸治疗;第2组行冲击波治疗,使用的是韩国SONOTHERA公司提供的径向型体外冲击波疼痛治疗仪进行标准治疗,治疗探头20mm,治疗压力为2.5~3.5 bar,冲击计量2 000,治疗3次,间隔时间3 d,治疗部位为患侧跟骨内侧结节处;第3组进行中药熏蒸和体外冲击波联合治疗,治疗参数与1,2组相同。三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末次治疗1周,4周,8周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问卷评分评估患者疼痛强度。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VAS评分相近,末次治疗1周,4周,8周后,V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下降明显高于中药熏蒸组和体外冲击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冲击波组和联合治疗组VAS评分逐渐下降,但中药熏蒸组在治疗后8周有所上升,联合治疗组治愈率比体外冲击波组和中药熏蒸组高,体外冲击波组治愈率比中药熏蒸组高(P0.05)。结论中药熏蒸和体外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均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两者联合治疗明显优于单一治疗,对远期疗效更显著,对疾病恢复更有好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发散式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与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联合治疗慢性跖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因足跟痛于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就诊并诊断为慢性跖筋膜炎的患者60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41例;年龄20~68岁,平均(44.56±10.68)岁。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SWT治疗组(E组)、PRP治疗组(P组)和ESWT-PRP联合治疗组(联合组),每组20例。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4、12、24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改良足功能指数(revised footfunction index,FFI-R)。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24周采用超声测量跖筋膜厚度。结果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治疗前VAS评分、FFI-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VAS评分、FFI-R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4周时联合组及E组优于P组(P<0.05),24周时联合组及P组优于E组(P<0.05)。治疗结束24周后三组患者跖筋膜厚度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VAS评分与跖筋膜厚度存在正相关性。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发散式ESWT与PRP联合方案治疗慢性跖筋膜炎安全、有效、起效快、并发症少、治疗效果维持时间长,值得临床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尺骨茎突骨折内固定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骨科收治的93例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患者,依据是否行尺骨茎突骨折内固定分为内固定组和非内固定组。两组患者均实施桡骨远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内固定组同时对尺骨茎突骨折行克氏针或联合钢丝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桡骨远端骨折愈合时间、桡骨远端骨折和尺骨茎突骨折愈合情况、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腕关节主动活动度、腕关节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臂肩手功能障碍(DASH)评分。结果内固定组桡骨远端骨折愈合时间为(12.4±2.1)周,非内固定组为(13.8±3.4)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所有患者桡骨远端骨折和尺骨茎突骨折均愈合,非内固定组所有患者桡骨远端骨折均愈合,尺骨茎突骨折愈合13例,畸形愈合19例,不愈合3例。两组患者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腕关节主动活动度、腕关节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和DASH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尺骨茎突骨折是否内固定对桡骨远端骨折术后疗效无影响,但会影响尺骨茎突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10.
支具外固定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腱鞘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多因腕部和手指反复单一操作所致.2006年5月-2008年4月,我们对45例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采用支具外固定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又称de Quervain病,是第1伸肌室内的拇长展肌及拇短伸肌在滑动时受阻力产生疼痛,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发病与其解剖结构是密切相关的,通过症状及体征与辅助检查能较好的确诊该病。轻微的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通过休息、支具限制活动及口服药物等就能得到改善,中医疗法及理疗也对该病有一定帮助。针刀疗法作为中医微创手术,是一种介于保守治疗与开放性手术之间的梯级治疗,通过松解第1伸肌室来解除卡压。类固醇注射是该病临床较常见的治疗方式,其疗效与注射的精准程度有关同时受到患者基于解剖结构变异的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在超声下识别第1伸肌室内的间隔能帮助患者更好的选择保守疗法或手术治疗。手术疗法能更彻底从解剖结构上改善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病情,临床应注意术式的选择以减少手术并发症的产生。本文从解剖结构方面论述该病的发病、诊断及治疗,主要分析各疗法的治疗靶点及临床选择运用情况,旨在为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赵杰  戴小宇  何双华 《中国骨伤》2019,32(4):387-390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运动系统损伤疾病,多引起关节处疼痛并伴活动时加重,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目前针对此病的治疗方法较多且各有疗效,可以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本病的治疗难点在于根治,保守治疗常常能在急性期缓解疼痛,改善腕部功能,但其远期作用甚微,容易复发。手术治疗能够提高本病的治愈率,但作为有创治疗,存在一系列风险,当遇到顽固性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时才建议选用。笔者认为,患者教育为治疗中重要一环,并且对本病进行分级,根据疾病发展的不同情况合理选用多种手法综合治疗本病,能够有效治愈本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与超声波疗法(ultrasound therapy,UST)治疗轻中度腕管综合征的疗效。方法收集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诊治的72例腕管综合征病人,随机分为ESWT组和UST组,每组36例,分别给予ESWT治疗、UST治疗,疗程共4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12周分别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波士顿腕管综合征评分量表(Boston carpal tunnel questionnaire,BCTQ)以及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标准评价病人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病人在治疗后4、12周的VAS评分、BCTQ症状评分和BCTQ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ESWT组在治疗后12周的VAS评分、BCTQ症状评分和BCTQ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同期UST组(P<0.05),但两组病人治疗后4周的上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WT组病人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UST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八段锦联合悬吊运动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的康复效果及其远期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悬吊运动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八段锦训练。两组疗程均为8周,半年后随访。观察治疗前、治疗结束时以及6个月后随访时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的变化,并比较其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时治疗组VAS和ODI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八段锦联合悬吊运动疗法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恢复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5.
桡骨茎突部腱鞘炎是常见的腕部疾病,临床主诉为局部疼痛,运动障碍,部分病例疼痛对劳动及生活影响较大.本文总结了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6年9月,局部腱鞘内封闭治疗343例桡骨茎突部腱鞘炎的治疗观察结果,旨在探讨治疗桡骨茎突部腱鞘炎的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埋头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与切开复位桡侧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茎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5例桡骨茎突骨折的患者分别应用3.0mm埋头空心加压螺钉闭合复位内固定与2.4mm桡侧支撑锁定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进行治疗,其中空心加压螺钉组28例,支撑钢板组27例,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和后期恢复情况,术后根据腕关节X线及CT结果观察患者桡骨茎突骨折愈合的情况,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情况,末次随访采用改良Green和O'Brein评分标准评定腕关节功能,评价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空心加压螺钉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日、术中出血量方面明显优于支撑钢板组,5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桡骨茎突骨折的愈合时间为6~12周(平均8周),所有患者桡骨茎突无骨折不愈合表现,无骨折再次移位、创伤性关节炎及腕关节不稳定表现,随访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末次随访两组患者腕关节功能根据改良Green和O'Brein评分标准评分为(84.4.±4.5)分和(82.6±4.9)分,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桡骨茎突骨折,可采用经皮埋头加压螺钉内固定与桡侧钢板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两者相比,前者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stenosing tenosynovitis at the radial styloid process)即腕背第1伸肌鞘管狭窄性腱鞘炎,亦称为De Quervain病[1],握拇尺偏试验即Finkelstein试验阳性为其特有体征,即拇指内收屈曲,其他四指握拇指于掌心,此时将腕关节向尺侧偏倾,桡骨茎突处产生剧烈疼痛。De Quervain病好发于25~60岁女性,常见于洗衣、抱小孩等家务劳动者,也见于打字、钢琴演奏者等。该部位单纯出现炎症很常见,但伴随腱鞘囊肿者极少见,我科经手术治疗及术后病理结果证实2例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伴腱鞘囊肿患者,现将其诊断、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尺骨茎突骨折对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随访资料。根据尺骨茎突骨折情况分为:A组(尺骨茎突基底部骨折)、B组(尺骨茎突尖部骨折)、C组(无尺骨茎突骨折)。所有患者均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尺骨茎突骨折不做任何治疗,术后6~8周拆除外固定支架,平均随访15.3个月,终末随访时行影像学参数(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腕关节活动度(掌屈、背伸、尺偏、桡偏、旋前、旋后)及Gartland-Werley评分测定。结果终末随访时三组病例之间在影像学参数、腕关节活动度及Gartland-Werley评分方面均未发现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时,若下尺桡关节稳定,对伴有的尺骨茎突骨折可不做任何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掌侧与背侧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治疗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6—2015-05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治疗的142例Colles骨折,72例采用掌侧复位方法治疗(观察组),70例采用背侧复位方法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一次性复位上位率,复位上位时和复位后4周掌倾角、尺偏角、桡骨茎突高度,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一次性上位70例,一次性上位率97.2%;对照组一次性上位58例,一次性上位率82.9%;观察组一次性上位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41,P=0.004)。复位上位后X线片显示2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茎突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后4周随访X线片显示对照组掌倾角、桡骨茎突高度较观察组丢失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尺偏角丢失大于观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腕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77,P=0.049)。结论掌侧手法复位治疗Colles骨折优于背侧手法复位,一次性复位上位率高,桡骨短缩及角度丢失更小,腕关节功能恢复好,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20.
背景:在对桡骨远端骨折合并移位型尺骨茎突骨折患者的处理中,尺骨茎突是否需要手术固定尚存争议。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手术方法固定桡骨远端骨折合并移位型尺骨茎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5至2010年3月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合并移位型尺骨茎突骨折(HauckⅡ型,移位>2mm)39例,其中单纯桡骨远端切除复位内固定(单纯桡骨固定组)22例,桡骨远端骨折固定合并尺骨茎突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尺桡骨远端固定组)17例,术后指导功能锻炼。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26个月,平均19个月。术后3个月两组的腕关节Gartland-Werley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两组的腕关节Gartland-Werley评分、掌屈及尺偏功能无统计学差异(P>0.05),尺侧疼痛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桡骨远端骨折合并移位型尺骨茎突骨折患者而言,桡骨远端骨折固定合并尺骨茎突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优于单纯桡骨远端切除复位内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