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呼吸道病原体九联检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83例住院的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采用九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 M抗体检测试剂(间接免疫荧光法)同时检测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NFA),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B virus,INFB),副流感病毒1,2,3型(Parainfluenza virus type1,2,3 PIV),嗜肺军团菌(Legionella Pneumophila,LP),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Q热立克次体(Q Rickettsia, QFB),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CPn),腺病毒(Adenovirus,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九项病原体的Ig M抗体。结果在小儿呼吸道感染患者中,九种病原体检出的阳性率为63.15%,其中主要以肺炎支原体最为常见,占阳性例数的53.11%,其次为合胞病毒5.57%,混合感染占感染比例的22.95%。结论呼吸道病原九联检的检测方法在儿童呼吸道感染检测中检出的阳性率高,能够同时检测九种病原体,及时发现感染的病原体,对临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合理的支持依据,并对合理用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有助于避免抗菌药物的盲目使用及滥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平顶山地区小儿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感染情况。方法对640例小儿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血清标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flaorescent antibody,IFA)同时检测九项主要病原体的Ig M抗体,包括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B virus,IFB)、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腺病毒(adenovirus,ADV)、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 virus,PIVS)、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CP)、噬肺军团菌(legionella pneumophila,LP)血清1型、Q热立克次体(Q coxiella burneti,QC)、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FVA)。计数资料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MP阳性率为12.66%(81例);IFB阳性为7.19%(46例);PIVS,阳性率2.19%(14例);ADV阳性率2.19%(14例);RSV阳性率1.25%(8例);CP阳性率0.16%(1例);其余病原体阳性率均为0.00%。不同年龄段的呼吸道感染的小儿感染9种非典型呼吸道病原体阳性率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和IFB是平顶山地区小儿呼吸道感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应予以重视,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天津地区18 25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ARI)患儿9种常见非细菌病原体的检出情况进行分析,为疾病的早期预防及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2017年3月-2018年2月该院收治的18 252例ARI患儿进行嗜肺军团菌(LP)、肺炎支原体(MP)、Q热立克次体(COX)、肺炎衣原体(CPN)、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INFA)、乙型流感病毒(INFB)及副流感病毒(PIV)的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8 252例ARI患儿中,共5 046例患儿检出病原体,检出率为27. 65%,男性患儿病原体检出率明显低于女性(P0. 01);呼吸道病原体按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MP (22. 47%)、INFB (2. 56%)、PIV (2. 31%)、RSV (0. 72%)、LP (0. 71%)、ADV (0. 64%)、CPN(0. 27%)、COX (0. 15%)、INFA (0. 03%); 5 046例阳性病例中,一种病原体感染率为92. 03%,两种病原体混合感染率为7. 87%,3种病原体混合感染率为0. 10%。MP全年检出率高,夏、秋、冬季检出率均在20%以上; INFB 3月检出率最高,其次为2月、4月和1月; PIV在春末夏初检出率高。MP、INFB、PIV均在4~6岁组的检出率最高,其次为6岁组和1~3岁组,在1岁组的检出率最低。结论天津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非细菌病原体以MP为主,其次是INFB和PIV,不同病原体流行的月份、季节不同,但均在4~6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这提示要格外重视学前期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台州市14岁以下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的9种呼吸道病原体检测结果,为防治儿童呼吸道传染病提供依据。方法以2018年3月—2019年2月到台州市中心医院门诊就诊及住院部治疗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P)、嗜肺军团菌(LP)、Q热立克次体(COX)、肺炎衣原体(CP)、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甲型流感病毒(FluA)、乙型流感病毒(FluB)和副流感病毒(PIV)等病原体Ig M抗体。分析不同年龄、性别和季节的病原体Ig M抗体阳性率。结果 1 470例患儿中检出至少1种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阳性694例,总阳性率为47.21%。其中MP阳性率最高,为34.90%,其他由高到低依次为PIV、FluB、RSV、ADV、LP、CP和FluA,阳性率分别为11.22%、11.02%、5.37%、4.97%、1.77%、1.56%和0.75%。未检出COX。女童MP和FluB阳性率均高于男童(P0.05)。不同年龄组儿童呼吸道病原体Ig M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节病原体Ig M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秋季阳性率较高,为2.62%;ADV夏季阳性率较高,为6.96%;FluB春季阳性率较高,为23.70%;PIV秋季阳性率较高,为18.60%。结论台州市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以MP、PIV和FluB为主,女童MP和FluB的阳性率高于男童,CP、ADV、FluB和PIV阳性率存在季节性分布。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暴发后采取的长期严格防控措施对儿童常见呼吸道病原体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l pneumonia,MP)、腺病毒(adenovirus,ADV)、肺炎衣原体(Chamydiae pneumoniae,CP)、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Flu A)、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B virus,Flu B)、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 virus,PIV)、嗜肺军团菌(Legionella pneumophila,LP)感染的影响。 方法 收集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2019年、2020年同时间段(1月23日—12月31日)因呼吸道感染入院的呼吸科患儿分别4 373例、1 933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病原体血清IgM抗体,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P-DNA,比较分析COVID-19暴发后采取长期防控措施(即2020年)与COVID-19暴发前(即2019年)儿童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率的变化。 结果 COVID-19暴发前(2019年)MP、ADV、CP、RSV、Flu A、Flu B、PIV、LP感染率分别为46.26%(44.73%)、0.76%、1.06%、4.08%、15.77%、21.87%、5.06%、0.87%,COVID-19暴发后(2020年)其感染率分别为21.37%(19.09%)、0.75%、0.17%、5.40%、15.38%、25.34%、1.57%、2.24%。与2019年比较, 2020年MP、CP、PIV感染率均显著降低(χ2=350.441/378.591、13.980、43.008,均P<0.001)。 结论 COVID-19暴发后,全国采取的针对性防控措施(做好个人防护、减少外出及人员聚集、勤洗手)可有效降低儿童呼吸道病原体MP、CP、PIV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湖北地区儿童常见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特点和流行趋势,分析该地区小儿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与年龄、性别和季节的相关性,为有关部门制定呼吸道感染疾病预防控制决策提供参考资料。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3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两年间呼吸道感染的儿童患者12 914名,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IFA)测血清中嗜肺军团菌(LP)、肺炎支原体(MP)、Q热立克次体(COX)、肺炎衣原体(CP)、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Flu A)、乙型流感病毒(Flu B)和副流感病毒(PIV)的Ig M抗体。结果在12 914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中,病原体检测阳性患儿共5 381例,阳性率为41.67%。其中单一感染3 508例,占65.1%;混合感染1 873例,占34.8%。男性患儿阳性率(37.5%)低于女性患儿(49.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20,P0.01)。从2013—2014年单一病原体感染率显著下降(从29.58%到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13,P0.01)。混合病原体感染率显著上升(从10.22%到18.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44,P0.01)。MP阳性率最高为38.8%,在3~6岁幼儿中易感;Flu B阳性率为29.5%,在3~6岁儿童中易感,两者均好发于秋、冬两季。RSV阳性率为4.0%,在0~1岁婴儿中易感,好发于春季。ADV阳性率为3.65%,PIV阳性率为2.3%,在3~6岁儿童中易感,好发于夏季。Flu A阳性率为1.29%,在3~6岁儿童中易感,好发于秋季。LP阳性率为0.6%,在6~14岁儿童中易感,全年发病。COX和CP感染例数太少,未进行分析。结论 MP和Flu B是湖北地区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呼吸道病原体感染模式以单一感染为主,混合感染逐年升高;在呼吸道病毒的易感年龄段和高发的季节,应针对性地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宁德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9种呼吸道病原体感染情况。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呼吸道感染住院的患儿,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中9种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包括嗜肺军团菌(LP)、肺炎支原体(MP)、Q热立克次体(Q热)、肺炎衣原体(CP)、腺病毒(ADA)、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IVA)、乙型流感病毒(IVB)和副流感病毒(PIV),分析感染分布情况。结果 6 449例患儿中共检出病原体1 965例,阳性率30.5%,其中MP阳性率最高(19.6%);MP阳性率女性(32.7%)高于男性(28.8%);≥6岁组的病原体阳性率最高(65.0%),其中ADA阳性率1~2岁组最高(2.4%),MP阳性率≥6岁最高(67.7%),RSV阳性率0~岁组最高(10.3%),LP、IVB阳性率3~岁组最高(3.2%、6.7%);LP阳性率春季较高(2.8%),RSV、IVB阳性率冬季较高(5.9%、4.3%)。结论 该地区儿童9种呼吸道病原体阳性率与性别、年龄、季节有关,学龄前患儿阳性率高,冬春季高发,要重点加强学龄前儿童及冬春季节的疾病防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导致开封市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和发生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2012年11月—2013年4月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下呼吸道感染婴幼儿静脉血中Ig M抗体,分析527例3岁以内婴幼儿所感染病原体种类。其中0~1岁组(婴儿组)共309例,1~3岁组(幼儿组)共218例,对两组感染类型、感染分布进行对比,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率为62.25%,是引起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最主要的病原体。婴儿组MP、腺病毒(adeno virus,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B virus,INFB)和副流感病毒(1,2,3型)(parainfluenza virus,PIVS)感染率(66.99%、11.00%、7.77%、9.71%、5.18%)均显著低于幼儿组(50.91%、15.60%、13.30%、24.31%、13.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单一感染率和联合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MP是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最主要的病原体,而且幼儿期比婴儿期感染的病原体种类更加复杂,幼儿期和婴儿期病原体联合感染率都超过50%。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014年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RI)的病原学特点。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2月急性呼吸道感染2 776例患儿的血清,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9项病原体Ig M抗体,包括副流感病毒(PIV)、甲型流感病毒(IVA)、乙型流感病毒(IVB)、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嗜肺军团菌(LP)、肺炎衣原体(CP)、肺炎支原体(MP)及Q热立克次体(CB)。结果 2 776份标本中,共检出病原体抗体阳性1 237份,占44.6%,阳性率最高的是肺炎支原体(12.7%)。RSV、ADV夏季病毒感染率最低,春季最高;0.5岁~6岁组检出率较高,0.5岁组检出率较低。509例患儿呈现混合感染。结论商丘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体是流感病毒,其次是肺炎支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与季节相关。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病原体的协同感染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河源地区9项呼吸道病原体Ig M抗体在呼吸道感染儿童中的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诊断为呼吸道感染的922例患儿的血清,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嗜肺军团菌(LP1)、肺炎支原体(MP)、Q热立克次体(COX)、肺炎衣原体(CP)、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IFA)、乙型流感病毒(IFB)、副流感病毒1型、2型和3型(PIVS)Ig M抗体。结果 922例患儿中,9项呼吸道病原体Ig M抗体阳性率为29.39%(271/922),阳性率较高的为PIVS(14.21%)和MP(14.10%),COX未检出阳性。不同性别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8,P0.05)。按年龄分组比较显示,除1岁组与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以单一感染为主,混合感染率为7.16%,以肺炎支原体并发副流感病毒感染最多。结论呼吸道9项病原体Ig M抗体联检结果表明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为PIVS和MP,为临床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与探讨广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疾病负担与常见病原体流行特征。方法 以2017—2022上半年广州市某院收治的18 542例因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患儿血清中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甲型流感病毒(IFV-A)、乙型流感病毒(IFV-B)、副流感病毒(PIV)、嗜肺军团菌(LP)、肺炎支原体(MP)及肺炎衣原体(CP)8项常见病原体IgM抗体。应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8 54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平均住院7 d,平均住院总费用(中位数)为5 870.93元,~1岁患儿的住院总费用较高。18 542例患儿中,10 214例至少感染一种病原体,检出率为55.09%。男童检出率(52.31%)低于女童(59.77%),2017—2019年总检出率及混合感染率高于2020—2021年,高年龄组患儿总检出率及混合感染率高于低年龄组。4 973例为混合感染,以IFV-A+IFV-B+MP(1 033例)及IFV-A+IFV-B(1 022例)合并感染为主。病原体检出率前三分别为IFV-B(27.27...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金华地区9种呼吸道病原体的IgM抗体检测结果及流行情况。方法收集2016年1月-12月门诊与住院的呼吸道感染患者3 224例,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9种病原体IgM抗体:嗜肺军团菌(LP)、肺炎支原体(MP)、立克次体(COX)、肺炎衣原体(CP)、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INFA)和乙型流感病毒(INFB)、副流感病毒(PIV)。结果检测血清IgM阳性610例,总阳性率为18.92%。MP阳性率最高,为12.38%;其次为INFB,阳性率为4.09%;单一感染536例(87.87%),混合感染74例(12.13%)。单一感染以MP为主,混合感染以MP+INFB模式最多。女性IgM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岁~17岁为高发人群,50岁的感染率低于其他人群;IgM总阳性率、MP阳性率在春季最高,而INFB阳性率在秋季最低。结论 MP和INFB是引起本院呼吸道感染的最重要的病原体;应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季节病原体的流行情况,做好防范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患儿常见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抗体感染特点,为临床诊疗和病原体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天津市儿童医院2016年3月-2019年2月住院的17 516例患儿血清,调查分析其病原学及流行病学特点。结果4 187份标本(23.9%)病原体IgM抗体检测阳性,其中肺炎支原体(MP)的阳性率最高为22.16%,其次为乙型流感病毒(Flu B);混合感染294例,主要是MP合并Flu B的双重感染。各季节均以MP感染率最高,春、夏季嗜肺军团菌(LP)检出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MP阳性检出率依次为春季夏季秋、冬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道合胞病毒(RSV)、Flu B、副流感病毒(PIV)、MP+PIV均为冬季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各种病原体在各年龄段(0~1岁、~3岁、~6岁、~18岁)患儿中的易感人群以及在高发人群中季节分布特点为:MP在~6岁组高发,季节感染阳性率春季夏季秋、冬季; RSV在0~1岁组高发,季节感染阳性率秋、冬季明显高于春、夏季; Flu B在3岁组高发,季节感染阳性率冬季春季秋、夏季; PIV在1岁组高发,感染阳性率在各个季节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冬季秋季夏季春季。结论本研究对不同病原体在患儿总体及高发年龄组中的感染特点进行了系统分析,这些结果将有助于临床医生和相关部门在病毒感染高发季节有针对性进行病原体防治提供详实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冬春季节医院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体感染情况,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3月医院就诊的1 568例呼吸道急性感染患者,取其静脉血,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对其进行9种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的检测,包括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LP1)、肺炎支原体(MP)、Q热立克次体(COX)、肺炎衣原体(CPN)、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INFA)、乙型流感病毒(INFB)、副流感病毒(PIV),并对检测标本阳性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568份标本中9种病原体IgM抗体阳性共678例,阳性率为43.24%;病原体IgM阳性率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MP、LP1、INFB、RSV、ADV、CPN、COX、INFA、PIV,阳性率分别为13.20%、11.93%、8.74%、4.40%、1.98%、1.02%、0.83%、0.57%、0.57%;男性阳性率为25.08%,女性阳性率为37.79%,经χ2检验,两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层次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率不同,其中1118岁患儿病原体感染的阳性率最高为57.89%,4118岁患儿病原体感染的阳性率最高为57.89%,4150岁其次,为42.37%。结论冬春季呼吸道感染患者中以感染肺炎支原体为主,嗜肺军团菌次之;不同性别在呼吸道病原体的总阳性率上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女性明显高于男性;1150岁其次,为42.37%。结论冬春季呼吸道感染患者中以感染肺炎支原体为主,嗜肺军团菌次之;不同性别在呼吸道病原体的总阳性率上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女性明显高于男性;1118岁学生集中在一起,易引起呼吸道病原体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呼吸道感染患者常见9种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检测结果及流行情况,为临床诊断和预防提供帮助。方法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4年4月-2015年3月门诊及住院共1 691例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患者血清中的嗜肺军团菌(LP)、肺炎支原体(MP)、Q热立克次体(COX)、肺炎衣原体(CP)、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IFA)、乙型流感病毒(IFB)和副流感病毒1、2和3型(PIVS)共9种呼吸道病原体的IgM抗体,了解不同性别、年龄、季节情况下的呼吸道病原体感染情况。结果 1 691份标本中9种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阳性标本共399份,阳性率为23.60%;病原体IgM阳性率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MP(13.78%)、IFB(4.26%)、LP(4.26%)、COX(4.02%)、IFA(1.12%)、CP(0.71%)、PIVS(0.53%)、ADV(0.41%)、RSV(0.41%);男性阳性率为20.25%,女性阳性率为29.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4,P<0.01);不同年龄组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率不同,其中1~<15岁组患儿病原体感染阳性率最高为43.75%(χ2=35.48,P<0.01);夏秋季阳性率高于冬春季(χ2=20.03,P<0.01);支气管炎患者较其他呼吸道疾病感染阳性率更高(χ2=30.59,P<0.01)。结论 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率与性别、年龄、季节、疾病有关。肺炎支原体是本地区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在夏秋季流行,主要侵害1~<15岁青少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儿童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肺炎支原体(MP)、乙型流感病毒(INFB)阳性检出情况,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4月-2016年8月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300例儿童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血清样本进行MP、INFB、Q热立克抗体(COX)、嗜肺军团菌1型(LP1)、肺炎衣原体(CP)、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INFA)、副流感病毒(PIVs,1型、2型、3型)共计9种病原体的IgM抗体检测,对呼吸道感染患儿单一病原体感染和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并从季节、患儿年龄分段入手,对比不同季节、不同年龄段患儿单一MP感染、单一INFB感染及MP+INFB感染的发生比例。结果 30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当中共检出病原体阳性感染136例,阳性率45.33%;检出病原体以MP、INFB为主,其中MP阳性有104例,阳性率为34.67%,占总阳性例数的76.47%;INFB阳性有47例,阳性率为15.67%,占总阳性例数的34.56%;混合感染共计45例,其中以MP+INFB感染最为常见,占阳性病例的17.65%;患儿在春冬季出现单一MP感染、单一INFB感染以及MP+INFB混合感染的比例明显大于夏秋季,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组患儿出现单一MP感染、单一INFB感染以及MP+INFB混合感染的比例分别为22.03%、10.53%、12.50%,其感染构成比与幼儿组、儿童组两组患儿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幼儿组、儿童组两组之间比较并无明显差异。结论儿童呼吸道感染以MP、INFB感染为主要病原体,MP容易与其他病原体发生混合感染;MP、INFB感染的发病年龄多见于1岁以上,且与季节密切相关,以春冬季为高发季节;通过检测呼吸道常见9种病原体能够明确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病原体感染情况,为临床合理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北京市昌平地区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体的构成及流行情况,为临床有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门诊与住院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中的8种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A型(FluA)、流感病毒B型(FluB)、副流感病毒(PIV)、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n)及嗜肺军团菌(LP)。结果共检测2 730例标本,阳性标本数为716例,阳性率为26.2%,混合感染162例,占22.6%,排名前3位的病原体是FluB、、MP和FluA;第四季度感染率最高。不同年龄组对病原体的易感性,除Flu B和PIV外,其他病原体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病原体IgM抗体中FluB的感染率最高,在第四季度尤其应注意预防感染,尽早进行呼吸道病原体谱抗体Ig M检测,使呼吸道感染患者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与季节因素的相关性,了解季节对呼吸道感染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5年1月就诊的2 323例呼吸道感染临床资料,分析甲型流感病毒(INFA)、副流感病毒(PIV)、乙型流感病毒(INFB)、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嗜肺军团菌(LP)8种病原体血清IgM检测结果。结果有1 253例IgM阳性,阳性率53.94%,其中INFA、INFB、MP、LP、PIV、ADV、CP、RSV阳性率分别为17.78%、13.00%、9.34%、5.81%、3.53%、2.20%、1.42%、0.86%;男性,18~60岁、下呼吸道感染患者MP-IgM阳性率分别为10.52%、14.07%、11.43%,高于女性,60~80岁、80岁、上呼吸道感染患者MP-IgM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冬季、春季、秋季及夏季MP-IgM阳性率分别为12.03%、10.81%、6.79%、4.98%,其中MP-IgM阳性率冬季、春季均高于秋季、夏季,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eraman相关分析研究年度内气温与患者MP-IgM阳性率间有负相关性(P0.05)。结论成人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中MP感染较为常见,男性、中青年人及下呼吸道感染患者MP感染率相对较高,气温与MP感染关系密切,夏秋季气温较高的季节MP感染率相对低于冬春季气温较低季节,低气温可能是影响MP流行的主要气象学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广西南宁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9种病原体感染状况和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因急性呼吸道感染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住院治疗的23 49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23 498例患儿血清进行9种病原体免疫球蛋白(IgM)抗体检测[肺炎支原体(MP)、嗜肺军团菌(LP)、Q热立克次体(COX)、肺炎衣原体(CP)、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IFA)、乙型流感病毒(IFB)和副流感病毒(PIV)]。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与受试对象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23 498例患儿中检出病原体呈阳性者为10 525例,检出率为44.79%,其中单一病原体阳性的占63.29%,病原体检出率位居前3位者分别为MP(37.37%)、IFB(12.66%)和LP(6.06%)。②<1岁、1岁~3岁和>3岁患儿的9种病原体检出率分别为20.95%、64.31%和79.08%。2011-2014年9种病原体检出率分别为54.71%、39.88%、45.05%和43.34%,4年间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的9种病原体检出率分别为45.37%、38.59%、44.91%和50.08%,在各年龄组、各年度及各季节间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 747.80,182.41,160.28;P<0.05)。 结论南宁地区MP、IFB和LP是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主要病原体,全年均有感染发生,冬季常见,>1岁儿童易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海口地区儿童呼吸道九种非典型病原体病原感染情况、明确非典型性病原体分布特点。方法 对2011年7月-2012年6月临床诊断为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分为<1岁组、1~2岁组、2~3岁组、≥3岁组,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九种病原体血清IgM 抗体联合检测,对阳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非典型性病原体感染阳性率34.6%(417/1 202);混合感染阳性率4.58%(55/1 202)以(M-pneumoniae,MP)与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为主;九种病原体中,阳性率排前三位的是肺炎支原体MP(31.53%)、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B virus,INFB)(5.41%)、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1.16%);Q热立克次体(coxiella urnetii,COX)、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CP)检出最少;4月份(农历春末3月)阳性率最高,为47.57%,冬春季总阳性率高于夏秋季;总阳性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1岁患儿MP、RSV阳性率排前两位,1岁及以上患儿以MP、INFB阳性率排前两位;男女患儿MP阳性率,女性患儿高于男性。 结论 海口地区呼吸道感染患儿非典型病原体的阳性率、病原体构成、高发季节等有自己的区域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