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在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肺结核患者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护肝治疗,并分析其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2例肺结核初治患者,所有患者均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采取抗病毒+抗结核治疗;观察组2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护肝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阿德福韦酯(ADV)、替比夫定(LDT)和恩替卡韦(ETV)在中等HBV-DNA载量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中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前瞻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154例CHB患者,根据抗病毒药物不同将其分为ADV组52例、LDT组50例、ETV组52例,均为初次治疗,比较各组患者第0、12、24、36、48、72、96、144周的HBV-DNA水平,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结果各组患者HBV-DNA水平随抗病毒疗程延长而下降,ETV组的HBV-DNA水平从第12周(2.45±0.53)log10IU/ml降至96周(1.97±0.78)log10U/ml,均为各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不可检测率在第12、24、36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生存分析累计不可检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 ETV、ADV、LDT初次治疗中等HBV-DNA载量的CHB患者,均能有效抑制HBV-DNA复制,ALT复常率高,但ETV能更强、更快抑制HBV复制,病毒学突破率低,明显优于LDT、ADV。  相似文献   

3.
周海英 《实用预防医学》2008,15(6):1853-1854
目的了解沅陵县肺结核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为肺结核病的治疗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2005—2007年929例肺结核患者进行乙肝“两对半”和ALT检测。结果近三年肺结核患者HBsAg总阳性率为6.46%(60/929),ALT异常为0。HBsAg阳性患者中职业以农民为主;年龄组中以青、壮年为主;大三阳占HBsAg阳性总数的8.33%(5/60),小三阳占HBsAg阳性总数的61.67%(37/60),其他感染模式占HBsAg阳性总数的30%(18/60)。结论该县肺结核患者乙肝病毒携带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该县疾控中心结核病防治科为有乙型肝炎的肺结核患者制定科学的结核病治疗方案,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抗病毒及护肝治疗在肺结核(TB)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HBVI)患者中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医院收治TB合并HBVI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及对照组46例;对照组予以抗病毒、抗结核治疗,观察组基于此方案另给予药物甘利欣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肝损害及炎症分级。结果观察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以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在15d及30d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BsAg转阴率、HBeAg转阴率和HBV-DNA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CⅢ)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A显著降低,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HA、Ⅳ-C、PCⅢ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病毒及护肝方案可显著提升TB合并HBVI患者的疗效,缓解肝损害,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5.
由于HBV和HIV具有相似的传播途径,乙型肝炎高流行区有5%-20%的HBV和HIV双重感染者。HAART是治疗艾滋病最重要的措施,而我国目前的HAART方案中均包含有拉米夫定,由于拉米夫定的耐药屏障低,长期使用可能出现YMDD变异。目前国内对单纯HBV感染者的YMDD变异研究很多,但关于HBV和HIV双重感染者YMDD变异的相关研究较少,此文就国外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在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治疗中控制肝脏损伤和抑制乙肝病毒(HBV)复制的作用。方法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2HRZE/4HR+维生素C+护肝片,观察组给予2HRZE/4HR+拉米夫定+维生素C+护肝片,以评价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及HBV-DNA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过程中观察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为12.8%,而对照组为48.7%(P<0.05);治疗结束时观察组HBV-DNA水平为(4.1±0.2)log copies/ml,而对照组为(8.7±0.3)log copies/ml(P<0.05);停药随访期间,2组间肝功能损害和HBV-DNA水平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能有效抑制HBV的复制,减少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从而有利于肺结核合并慢性乙肝患者的抗结核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介入治疗对胰腺癌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的疗效,为改善患者的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86例胰腺癌HBV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介入组及手术组,每组各43例,分别使用介入治疗及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两年的随访,观察其6个月、1年及两年生存率,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介入组为67.4%、手术组为37.2%,介入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手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介入组为32.6%、手术组为11.6%,介入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手术组;治疗后介入组患者sTNFR-Ⅳ、IAP等指标显著低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1、2年生存率介入组分别为97.7%、83.7%、34.9%,均显著高于手术组的88.4%、67.4%、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可有效阻止胰腺癌肿瘤血管营养供给,影响肿瘤的浸润和转移,且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自身免疫功能,降低HBV感染带来的胰腺损伤,有利于保证其生存质量,同时,介入治疗较传统化疗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局部药物浓度,创伤小、操作简便,是临床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并分析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医院自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1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观察组患者口服恩替卡韦分散片0.5mg/d;对照组患者口服阿德福韦酯片10mg/d,疗程均为48周;观察两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T)、HBeAg、HBV-DNA水平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经治后AL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中HBeAg阳性患者经治疗后HBeAg转阴率为33.3%,与对照组患者的3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经治后血中HBV-DNA水平为(3.5±0.4)1og10copies/m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恩替卡韦可有效抑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肝炎病毒的复制和繁殖,降低血清转氨酶含量,控制患者临床症状,长期服用不良反应较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西利宾胺在肺结核治疗中护肝疗效。方法采用西利宾胺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短化方案治疗608例单纯菌阳肺结核(治疗组),并以同期短化治疗的552例作为对照(对照组)。结果治疗组初、复治菌阳肺结核患者肝功损害率分别为2.35%、5.10%,对照组分别为4.19%、18.18%,前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初治单纯肺结核时,无需常规加用护肝药,复治治疗则需考虑联用护肝药。  相似文献   

10.
顾晓红 《现代保健》2010,(27):90-91
目的研究抗病毒联合特异性免疫调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互补作用。方法患者随机分为特异性免疫、抗病毒联合治疗组与单用抗病毒治疗组,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0例,观察ALT、AST、TBIL及病毒标志物的变化。结果特异性免疫与抗病毒联合治疗组的HBVDNA、HbeAg阴转率及抗Hbe阳转率较单用抗病毒治疗组高。两组HBVDNA阴转率分别为46.7%,30%;HBeAg阴转率分别为43.3%,26.6%(P〈0.05);抗HBe阳转率分别为23.3%,16.6%(P〈0.05);ALT的复常率各组间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特异性免疫与抗病毒联合治疗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较高的HBVDNA,HBeAg阴转率及抗Hbe的阳转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涂阳肺结核病人合并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相应控制策略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调查涂阳肺结核病人的基本情况及患病情况,对所有病人进行乙肝表面抗原和肝功能检测。结果调查涂阳肺结核病人501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13.57%,其中男性13.42%,女性14.05%;合并其他疾病者高于无合并疾病者(χ2=5.147,P〈0.05);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肝损率高于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者(χ2=4.669,P〈0.05)。结论涂阳肺结核病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高于普通人群,应关注涂阳肺结核病人乙肝感染、合并疾病及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肝损害情况。采取综合措施防止乙肝,积极治疗合并症,在抗痨治疗前和治疗期间进行乙肝表面抗原和肝功能检测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不少的进展,并就CHB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药物选择、治疗终点、疗效判断标准与监测、耐药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与广泛的研究.2006年替诺福韦抗HBV的临床试验开始启动,2008年替诺福韦带给CHB治疗许多好消息.  相似文献   

13.
浅谈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s,HBV)感染是我国最常见的引起慢性肝炎的病毒感染之一.其感染率在我国人群中高达50%以上,慢性病毒携带率约10%左右[1].慢性HBV感染可发展至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乙肝),甚至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严重地威胁着人民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4.
<正>肺结核发病率近年有上升趋势,抗结核药的不良反应(尤其是肝损伤)是导致患者中断治疗的重要因素和造成肺结核蔓延与耐药菌株出现的原因之一。而我国又是乙肝大国,临床上2种疾病同时存在比较多见,抗结核药在这类人群中的应用常常存在极大的风险。寻找一种合适的治疗方法,让这  相似文献   

15.
邵阳市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乙型肝炎(HBV)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因素,为改进HBV患者抗病毒治疗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把3898例HBV患者分为3组,规范诊治组即完全依从性(依从性-C)组;诊治不规范组即部分依从性(依从性-P)组;不治组即无依从性(依从性-N)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HBV患者总治疗率为41.41%。C组中依从性最好的是10岁年龄组,依从率为82.69%;P组中依从性最不好的是40岁年龄组,不依从率为77.51%。诊断为HBV人群不进行抗HBV病毒治疗影响因素认知原因占29.59%,经济原因占22.15%,社会原因占48.25%。药物反应最高的是〈10岁组和10岁组均为7.43%。结论HBV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较差,应加强健康教育,努力提高人们对HBV危害的认知程度,以提高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慢性乙型肝炎 (CHB)病毒感染者合并胆结石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本文通过探讨CHB与胆结石形成的相关因素 ,试图阐述CHB对胆结石形成的影响关系。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 1998-0 3~ 2 0 0 3 -0 2我院住院的CHB和胆结石患者 ,并设健康对照组 (为我院的体检人员 )。CHB组 3 67例 ,男 2 2 1例 ,女 14 6例 ,平均年龄 45 9岁。胆结石组 2 91例 ,男 194例 ,女 97例 ,平均年龄 48 3岁。对照组 3 17例 ,男 2 43例 ,女 74例 ,平均年龄 5 0 7岁。所有病例均进行HBV血清学检测 ,B超或CT肝胆脾检查及肝功能检测。1·2 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大黄蛰虫丸治疗晚期血吸虫病合并HBV感染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确诊的90例晚期血吸虫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合并HBV感染且HBVDNA阴性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组各30例,将合并HBV感染且HBVDNA阳性患者设为c组,A组采用常规护肝治疗,B、c组均在常规护肝治疗基础上加用大黄蛰虫丸抗纤维化治疗,疗程均为5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r)、Child-pugh评分及肝脏B超影像学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3组治疗后ALT和TBil水平均有明显改善(t=3.011、3.821、3.152和3.672、3.760、3.234,P〈0.05)。B组治疗后透明质酸、Ⅳ型胶原、层黏连蛋白、门静脉内径及门静脉血流量分别为(283.6±56.2)ng/mL、(145.9±57.2)ng/mL、(156.8±48.6)ng/mL、(I.27±0.42)cm、(0.48±0.21)L/min,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86、4.254、3.012、3.411、3.152,P〈0.05);B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明显优于与A、C两组(F=3.951、3.758、3.282、3.169、3.054,P〈0.05)。而A、C两组肝纤维化及B超指标均无明显改善。B组采用大黄蛰虫丸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C组3例患者出现肝功能损害进行性加重及出现重型肝炎表现。结论大黄蛰虫丸治疗晚期血吸虫病合并HBV感染且HBVDNA阴性患者安全有效,但治疗晚期血吸虫病合并HBV感染且HBVDNA阳性患者无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孕晚期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对阻断母婴传播的影响。方法将海南省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孕晚期HBV感染240例孕妇随机分为研究组120例及对照组120例,研究组每日口服一次替比夫定600 mg,每月一次肌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200 IU至分娩后停药,对照组每月一次肌注HBIG 200 IU,所有孕妇治疗前均接受HBV两对半及HBV DNA检测,所有新生儿出生后马上取静脉血行乙肝病毒两对半检查及乙肝病毒DNA定量。对新生儿的畸形、窒息、早产、剖宫产及产后出血情况进行记录。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HBV DNA研究组平均下降量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HBV DNA阳性58例,宫内感染4例,占6.90%;阴性62例,宫内感染0例。对照组HBV DNA阳性59例,宫内感染18例,占30.51%;阴性61例,宫内感染0例。HBV阳性患者中,研究组宫内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孕妇及新生儿的畸形率、窒息率、早产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出生体质量、身长、阿氏评分(Apgar评分)及胎龄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孕晚期孕妇进行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降低新生儿HBV感染率,且抗病毒治疗药物替比夫定的安全性高,不会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
涂阳肺结核病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涂阳肺结核病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并为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的措施改进提供参考。方法:伴随河南省第二轮结核病耐药监测,对监测入选病人进行乙型肝炎抗原抗体系统5项指标血清学和肝功能检查。结果:乙肝病毒感染率为39.8%;HBV-M阳性者(除抗-HBs外)肝损率明显高于HBV-M阴性者。结论:涂阳肺结核病人感染率与普通人群相似;应关注HBV-M阳性者的肝损情况;建议在抗痨治疗后为传染性肺结核患者提供一次免费肝功能检查和肝功异常者必要的保肝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