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关节镜下取自体肩胛冈肩盂植骨治疗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取自体肩胛冈肩盂植骨治疗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8月,采用关节镜下取自体肩胛冈肩盂植骨治疗27例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患者资料。其中男20例,女7例;年龄30.8岁(范围,19~50岁)。27例患者肩盂均有骨缺损,缺损体积为肩盂体积的10%~15%。初次脱位到手术时间为(24.1±15.8)个月。采用关节镜下取自体肩胛冈肩盂植骨治疗。术后患侧肩关节使用外展支具固定6周,6周后开始被动活动肩关节;术后10~12周开始力量训练;6个月后开始体育活动。末次随访时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上肢功能障碍评分(Disability of Arm,Shoulder and Hand,DASH)评价肩关节及上肢功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价疼痛情况。CT三维重建测量患者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移植骨块的长、宽、高并计算骨块的吸收率。记录患者末次随访时的主观满意度。结果2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9.8个月(范围,13~39个月)。术后无一例发生感染、血管神经损伤。末次随访时患者Constant-Murley评分为(85.15±5.62)分(范围,76~94分),DASH评分为(13.39±5.51)分(范围,3.19~21.95分),VAS评分为(1.29±0.45)分(范围,1~2分);以上三个指标分别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患者术后活动度为:前屈上举153°±24°,体侧外旋38°±21°,内旋70°±21°,外展139°±18°。末次随访时,骨块吸收率为46.1%±20.6%(范围,24.0%~71.7%);肩关节无一例发生持续疼痛及再脱位,恐惧试验均为阴性。患者满意度评价,19例非常满意,6例满意,2例一般。结论关节镜下取自体肩胛冈肩盂植骨治疗关节盂骨质缺损10%~15%的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术后可恢复肩关节稳定性,显著提高肩关节功能,明显降低肩关节脱位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取自体髂骨关节盂游离悬吊植骨治疗肩关节复发性脱位的手术技术及短期疗效。[方法] 2013年3月~2019年3月,采用关节镜下自体髂骨关节盂游离悬吊植骨结合Bankart修补和Remplissage治疗肩关节复发性脱位患者27例。取髂骨块备用。常规建立肩关节后入路、前入路和前上入路,将关节盂前方盂唇破损处骨床予刨刀充分新鲜化。预穿4根PDS缝线,分别穿过髂骨块所钻2孔后,长直血管钳夹持髂骨块,送至关节腔内,放置于关节盂前下方,穿过髂骨块所钻2孔的缝线分别打结,固定髂骨块于关节盂前下方。将盂唇复合体在髂骨块表面,向前上拉合紧缩缝合固定于关节盂前下方足印区。[结果] 27例患者均得到随访。植骨块愈合时间6~8周。没有并发症发生。患者满意率100%,无再脱位患者,所有患者均恢复到伤前的工作或运动状态,恐惧试验均阴性。末次随访肩关节UCLA评分(34.22±0.73)分,Constant评分(91.53±2.32)分。[结论]关节镜下髂骨游离悬吊植骨治疗肩关节复发性脱位的短期疗效满意,无再脱位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关节镜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早期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行关节镜自体骨软骨移植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患者17例,其中男12例,女5例,年龄17~55(32.88±12.33)岁.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Rowe肩关节不稳评分(Rowes rating syste...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latarjet术治疗伴有肩关节盂骨缺损的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8月接受Latarjet手术治疗的伴有肩关节盂骨缺损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肩关节主动活动度。[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35例患者中32例完成3年以上随访,随访时间平均(41.63±5.79)个月。术后患者VAS评分、ASES评分、UCLA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Rowe评分及功能评分改善情况末次随访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所有患者肩关节均未出现再次脱位,各项指标对比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所有患者肩关节盂面积达到正常水平,无螺钉移位及松动情况。[结论]应用Latarjet术治疗伴有肩关节盂骨缺损的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手术时间短,骨块固定可靠,神经血管损伤发生率低,可以显著改善肩关节功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自体髂骨植骨双袢弹性固定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合并关节盂巨大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2018年1月—2021年12月,采用关节镜下自体髂骨植骨双袢弹性固定治疗16例复发性肩关节脱位合并关节盂巨大骨缺损男性患者。患者初次脱位年龄14~29岁,平均18.4岁;初次脱位原因:摔伤5例,运动损伤11例;脱位4~15次,平均8.3次。左肩5例,右肩11例。该次入院时年龄17~37岁,平均25.1岁。术前肩关节不稳严重程度(ISIS)评分为(5.8±2.1)分,Beighton评分为(4.3±2.6)分。采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评分、Constant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协会(ASES)评分、Rowe评分评估肩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基于CT图像观测术后关节盂骨缺损修复程度。结果 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及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12个月随访。术后12个月UCLA评分、Constant评分、ASES评分以及Rowe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复查示术后即刻以及6、12个月关节盂骨缺损程度均较术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小切口Latarjet术治疗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4例合并明显肩盂骨缺损的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行改良小切口Latarjet手术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11例,女3例;左肩4例,右肩10例;年龄19~43岁,平均25.1岁。术后通过影像学报告、Constant-Murley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临床结果进行评估。结果 14例患者术后获得了12~36个月随访,平均22.8个月;切口长度4.5~6.5cm,平均4.9cm;喙突骨块与肩盂平齐率92.86%,在2~5点位置为100%。末次随访Constant-Murley评分87~100分,平均94.7分;VAS评分0.5~2.0分,平均1.3分;无患者复发肩关节脱位或半脱位,无骨块骨折,无内固定物松动、脱落等并发症出现。结论改良小切口Latarjet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伴明显肩盂骨性缺损的患者临床疗效良好,具有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2):2080-2085
[目的]探讨分析关节镜治疗肩关节前脱位的术式选择。[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12例肩关节前脱位合并Bankart损伤、Hill-Sachs损伤的病例,参照肩关节"肩胛盂轨迹"(On Track/Off Track)概念的术式推荐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行关节镜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获得5~31个月随访,平均(17.17±8.92)个月。Rowe评分由术前的平均(32.92±7.75)分提高为末次随访时的(89.42±4.44)分,末次随访Rowe评分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546,P<0.001)。ASES评分由术前的(72.42±5.99)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91.50±4.12)分。末次随访ASES评分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97,P<0.001)。所有随访患者均无肩关节前脱位复发,恐惧试验全部阴性,术后患者均恢复日常生活、工作及学习。[结论]参照"肩胛盂轨迹"概念进行肩关节前脱位术前评估,分析肩胛盂及肱骨头后外侧骨性缺损大小,通过获得有效的数据,推荐合适的手术方式,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Pushlock免结锚钉软式固定自体髂骨移植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向不稳伴严重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采用关节镜下Pushlock免结锚钉软式固定自体髂骨移植治疗的80例复发性肩关节前向不稳伴严重骨缺损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为男性;手术时年龄18~45岁,平均25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2年。肩关节脱位3~50次,平均8次。术前行肩关节X线片、MRI、CT扫描及三维重建,前方关节盂骨性缺损面积为25%~45%,平均27.3%。采用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肩关节活动度(前屈上举和外展90°外旋)、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和肩关节Rowe评分进行肩关节功能评估。结果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年,平均2年。随访期间均未发生肩关节再次脱位。术后移植物均发生部分吸收,1周及3个月CT示移植物吸收比例<30%。术后1年CT三维重建示所有移植物已愈合至关节盂,前方关节盂骨性缺损面积均≤5%(0~5%,平均3.2%)。末次随访时,患者肩关节前屈上举活动度、外展90°外旋活动度、ConstantMurley评分及Rowe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外展90°外旋活动度较健侧受限(6.7±5.1)°。结论关节镜下Pushlock免结锚钉软式固定自体髂骨移植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向不稳伴严重骨缺损效果良好,该方法相对简单,学习曲线短。  相似文献   

9.
取肩胛冈植骨治疗中度骨缺损的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2)肩胛盂骨质缺损10%~15%;(3)具有合适的肩胛冈,能至少满足20 cm×8 cm×8 cm移植骨块。而对于肩胛盂缺损<10%或>15%以及肩胛冈过小不能提供合适大小的移植骨块的患者不适合做此类手术。目前关节镜下治疗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主要包含两种手术:(1)软组织手术(以Bankart修复术为代表);(2)骨性手术(以Latarjet手术为代表)。通常当肩盂骨质缺损在10%以下时,Bankart修复术具有较好的疗效;当骨性缺损在15%以上时,Latarjet手术能够显著降低复发率。当骨质缺损在10%~15%时,采用关节镜下取自体肩胛冈肩盂植骨,相比于单纯Bankart手术,其能够弥补骨质缺损导致复发率上升的风险;而相比于Latarjet手术,其能够避免潜在的术后并发症,如神经血管损伤、肩关节活动度丢失,喙突骨折,早期术后骨性关节炎等。其骨块的固定采用Bankart修复术常用的锚钉,而不用建立骨隧道,最大限度的避免了血管神经的损伤,同时学习曲线更短,操作更为简便。相比于取自体髂骨植骨,其供体区域疼痛明显减轻。且取肩胛冈进行植骨,与肩关节镜手术位于同一个手术区域,避免了术前准备时进行多部位消毒、铺巾,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感染风险。但此手术术前需要行肩关节CT,并进行肩胛冈大小的详细测量以便提前判断能否满足植骨大小的需要。同时,肩胛冈相比于髂骨更薄,在取骨时应当轻柔操作,避免肩胛冈骨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Bankart修复联合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治疗合并部分肩胛盂骨缺损的复发性肩关节前向不稳定的疗效。[方法] 2016年9月—2018年1月,本科收治14例伴有部分肩胛盂骨缺损的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其中男10例,女4例,年龄24~47岁,平均(30.22±3.77)岁,患者有肩关节不稳症状和反复脱位病史,采用关节镜下Bankart修复联合肱二头肌腱转位进行治疗。[结果]手术切口均愈合良好,1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21.38±3.49)个月,末次随访时,肩关节恐惧试验、前抽屉试验均为阴性,肩关节无再脱位,肩关节ASES评分和Rowe评分均优于术前(P<0.05)。[结论]关节镜下Bankart修复联合肱二头肌腱转位术,可以有效增强肩关节前方的稳定性,是治疗伴有部分肩胛盂骨缺损的复发性肩关节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Bankart损伤修补术联合Remplissage填塞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合并HillSachs损伤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行关节镜下Bankart损伤修复治疗关节盂骨缺损20%的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106例,其中男76例,女30例;年龄18~45(27.3±8.6)岁;左肩59例,右肩47例。手术前后采用肩关节主动活动度评估关节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采用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及肩关节功能Rowe评分对肩关节功能和稳定性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均取得满意疗效,术后随访时间21~60(41.5±18.5)个月。1例术后出现感染,再次关节镜清理后感染控制,其余患者均未出现感染、关节腔积血及再脱位等临床并发症。肩关节前屈上举由术前的(158.33±15.72)°提高至末次随访的(169.43±10.04)°,内旋由术前T7(T4-T10)改变至末次随访T8(T5-T10);平均体侧外旋、外展90°外旋分别由术前(58.46±15.51)°及(99.37±14.09)°减小至末次随访的(53.18±14.90)°及(92.52±13.10)°。ASE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及Rowe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关节镜下Bankart损伤修补联合Remplissage填塞术治疗合并Hill-Sachs缺损的成年人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临床效果满意,虽然外旋功能较术前减弱,但能够有效重建肩关节功能,避免术后再脱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6):1468-147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盂唇修补联合Remplissage技术治疗伴有Hill-Sachs缺损的肩关节前方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2月~2015年2月,60例复发性肩关节前方不稳接受关节镜下盂唇修补联合Remplissage手术治疗,其中男50例,女10例。手术时平均年龄29.30岁(21.50~45.80岁)。所有病例术前均证实存在前方盂唇损伤和明显的Hill-Sachs损伤,所有患者均由同一名医生施行关节镜下手术。[结果]术前肩关节不稳ISIS评分(3.80±0.70)分。平均随访时间16.6个月(12~23个月)。所有患者术后肩关节前屈上举、内旋及体侧外旋活动度与术前无明显差异。ASES评分由术前的(85.23±13.45)分增加至末次随访时的(94.11±8.1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onstant-Murley评分由术前的(95.92±3.41)分增加至末次随访时的(98.94±2.40)分,两时间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owe评分由术前的(42.12±4.92)分增加至末次随访时的(88.11±3.5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未发现有再次肩关节脱位者。[结论]关节镜下前方关节囊修补联合Remplissage手术治疗合并Hill-Sachs缺损的临床效果满意,能够有效重建肩关节功能,避免术后再脱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关节镜下Bankart修复与骨性Bankart修复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9-12诊治的110例军事训练伤致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术前进行肩关节三维CT扫描,并根据有无骨折块分为单纯Bankart损伤组与骨性Bankart损伤组,以此为依据设计关节镜下Bankart修复术与骨性Bankart修复术。比较两组术前与术后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肩关节功能Rowe评分、疼痛VAS评分。结果 两组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48个月,平均36.4个月。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24个月X线片及CT结果显示骨性Bankart损伤组肩关节骨折愈合良好,骨质内锚钉固定牢固,无松动、脱出。两组术前、末次随访时的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肩关节功能Rowe评分、疼痛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关节镜下Bankart修复术及骨性Bankart修复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以及术后肩关节稳定性好的特点,术后无再脱位病例;特别是对于骨性Ban...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采用自体肩胛冈骨块移植,同种异体骨横穿钉固定修复骨性Bankart损伤。[方法]根据探查和术前肩关节CT扫描三维重建骨缺损情况,关节镜探查确认肩关节骨性Bankart损伤。取自体肩胛冈外1/3骨块,将骨块修整后钻孔,移植到肩盂骨性缺损处,采用同种异体骨横钉将骨块固定在肩盂缺损处。骨钉头端穿入缝线,捆扎缝合软组织及骨块。采用美国肩肘外科评分、Rows评分和CT扫描三维重建及X线片等影像学检查评价肩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结果]共5例患者,美国肩肘外科评分由术前(4.20±1.10)分增加至末次随访时(12.4±0.55)分。Rows评分由术前(13.00±4.47)分增加至末次随访时(93.00±2.74)分。[结论]采用自体肩胛冈骨块移植、同种异体骨钉固定修复骨性Bankart损伤,骨块取材方便,生物骨钉固定牢固,免用高值耗材,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应用肩关节综合手术治疗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的疗效。方法 采用肩关节综合手术(关节盂前下缘骨性阻挡、喙突尖端骨块带联合肌腱悬吊固定于锁骨并紧缩缝合关节囊)治疗肩关节复发性前脱位28例。结果 28例术前、术后1年肩关节ASES评分为68.5分和83.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we评分为30.9分和74.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例术后出现再发脱位,其中1例因外伤所致,2例术后阻挡骨块与关节盂骨质未愈合而致再发脱位。结论 应用肩关节综合手术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肩关节肱骨头较大而肩胛盂较小,在拥有较大活动度的同时也容易出现不稳。在创伤性肩关节前向不稳中,Bankart损伤是其最常见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前下盂肱韧带复合体损伤,通常可采用关节镜下Bankart损伤修复术进行治疗。Karlsson等应用传统关节镜技术治疗肩关节前向不稳的术后复发率为15%,而Kim等采用现代关节镜手术(缝合锚钉技术)治疗肩关节前向不稳的术后复发率为5%。Tauber、Burkhart、Boileau等认为Bankart损伤修复失败的主要原因为肩关节存在较大的骨性缺损。Itoi等提出当肩胛盂骨缺损超过其宽度的21%时,单纯修复Bankart损伤可能会引起术后肩关节不稳复发及活动度受限。Yamamoto等提出肩胛盂轨迹(Glenoid Track)的概念,强调除Bankart损伤外,对肩胛盂骨缺损和Hill-Sachs损伤等骨性缺损也应给予处理,否则术后复发率高。可分析肩胛盂、Hill-Sachs损伤的骨缺损程度,结合ISIS评分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根据移植物和固定方式的不同,有镜下髂骨植骨、镜下喙突转位等多种成熟的手术方式。我们运用的关节镜下自体髂骨植骨术适用于单纯肩胛盂骨缺损程度>20%,或肩胛盂骨缺损程度在10%~20%,但伴有明显的Hill-Sachs损伤及术后存在较高再复发风险的患者,也可应用于单纯Bankart修复术后肩关节不稳复发的患者。2013年3月至2017年1月,共入组采用该术式的患者24例,其中男18例,女6例,平均年龄24.9岁,平均随访时间28.6(12~48)个月。临床结果显示,术前ASES、Constant和Rowe评分分别为(78.8±7.6)、(74.2±11.7)和(39.9±8.20)分;末次随访时以上评分分别为(90.3±3.1)、(94.0±5.5)和(87.2±6.9)分。术前与术后评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骨块愈合率为100%,无脱位和不稳复发的患者。但文献报道关节镜下手术可能存在骨块固定位置不理想、骨块骨折、神经损伤、感染、骨不连和骨溶解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非打结型缝合锚钉修补Bankan损伤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疗效.方法 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14例,均为男性;年龄18~34岁,平均25.2岁;左侧4例,右侧10例,涉及主力侧12例;均为单向不稳.术前脱位次数为3~36次,平均13.5次.关节镜下采用可吸收非打结型缝合锚钉治疗Bankart损伤.术前及术后随访采用ASES评分及Constant-Murley功能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22个月,平均17个月.术中发现9例合并Hill-Sachs损伤,3例合并骨性Bankart损伤,2例合并后下盂唇损伤,2例合并SLAPⅡ型损伤,1例合并关节内游离体.14例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平均前屈上举为163.4°±8.6°和169.7°±4.2°;外展90°时,平均外旋角度分别为58.5°+13.6°和90.3 °±5.5.;术后外展90°时,患侧外旋角度较健侧受限8.4°±6.2°术前及末次随访时ASES评分为(77.4±3.7)分和(94.3±2.6)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VAS不稳定评分平均为(7.2±1.4)分和(1.2 ±0.6)分(P<0.01);Constant-Mudey评分平均为(78.1±4.6)分和(93.9±3.7)分.术后无一例患者发生再脱位,且均重返伤前工作岗位.结论 肩关节镜下Bankart 重建手术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脱位的有效方法 .非打结型缝合锚钉简化了手术操作步骤,减少手术时间和创伤.  相似文献   

18.
关节镜下可吸收铆钉固定修复Bankart损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Liu YJ  Cai X  Wang ZG  Li ZL  Wang Y  Chen JY  Zhang WT  Gao L  Zhu JL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6):1072-107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可吸收铆钉固定修复Bankart损伤的疗效。方法自2000年1月至2003年9月采用关节镜监视下可吸收铆钉固定,治疗外伤性习惯性肩关节前脱位伴Bankart损伤16例,其中男12例,女4例。年龄平均25岁(17~58岁)。左肩9例,右肩7例。受伤到手术平均时间6个月(2个月~2年)。术前均拍摄X线片,肩关节造影+MRI(MRA)7例,造影+CT(CTA)6例,普通MRI5例。关节镜下射频清理损伤创面和瘢痕组织,直到骨面出血。将肩关节囊-韧带-盂唇复合体牵向盂唇缘,采用2~3枚可吸收铆钉固定于肩盂骨内。术后悬吊患肢4~6周,按程序进行康复治疗。术后肩关节功能评估采用美国加州洛杉矶大学UCLA功能评分标准,术前评分平均(22.5±5.6)分。结果16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时间6~32个月,平均11个月。UCLA评分平均(31.4±5.8)分。优9例,良5例,可2例。术后肩关节稳定性良好,无复发性脱位病例。结论关节镜监视下可吸收铆钉固定治疗肩关节Bankart损伤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固定可靠等优点,有利于早期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盂唇缝合治疗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关节镜下盂唇缝合锚钉固定治疗12例肩关节前脱位患者。结果 12例肩部疼痛均消失,其中1例肩关节后伸受限。12例均获随访,时间9~24(12±8)个月。术前UCLA评分为(18.5±4.2)分,术后为(32.8±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肩关节前屈上举术前为(115.4±12.0)°,术后为(163.3±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恢复原有工作、运动。结论关节镜下盂唇缝合治疗肩关节前下脱位效果良好,具有诊断与治疗一体化优点,同时可以处理合并损伤。  相似文献   

20.
肩关节镜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 J  Cui GQ  Wang JQ  Xiao J  Ao YF  Yu CL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8):581-583
目的 对关节镜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2001年1月至2006年3月关节镜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患者52例,其中44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54个月,平均26个月.对获得随访的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美国加州洛杉矶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肩关节简明测试(SST)、Dawson评分对术后效果进行评价.采用Dawson评分对患者年龄、是否存在松弛、术前脱位频率、复位情况和病程长短等因素对术后疗效的影响进行评价.结果 获得随访的44位患者的脱位复发率为4.5%.术后UCLA、SST、Dawson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肩关节镜治疗术后优良率在91%以上.患者年龄、病程长短、术前脱位频率、是否伴有关节松弛、复位方法对治疗效果无明显影响.结论 关节镜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手术效果较好,术后肩关节功能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