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Herbert螺钉与克氏针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头骨折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29例MasonⅡ、Ⅲ型桡骨头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13例,采用切开复位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16例。参照Broberg-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24(15.3±1.7)个月。术后肘关节功能评分、肘关节活动范围、提携角及桡骨近端移位Herbert螺钉组均优于克氏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桡骨头骨折疗效明显优于克氏针内固定。  相似文献   

2.
李晨 《临床骨科杂志》2013,16(2):206-208
目的 探讨应用Herbert螺钉治疗肱骨小头骨折临床效果.方法 对32例有移位的肱骨小头骨折患者采用Herbert螺钉固定治疗,观察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32例均获随访,时间8个月~3年.骨折均获临床愈合,愈合时间为6~8周.肘关节功能参照Broberg-Morrey评分标准评价:优19例,良11例.结论 应用Herbert螺钉治疗肱骨小头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Herbert钉联合铰链式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肱骨小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5-12采用切开复位Herbert钉联合铰链式外固定架固定治疗的9例肱骨小头骨折,观察术后骨折愈合、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9例获得平均13.9(9~24)个月随访。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时间平均8.8(8~12)周。末次随访时均无疼痛及关节不稳定,肘关节屈伸活动度平均120°(100°~145°),前臂旋转活动度平均135°(90°~180°)。末次随访时改良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优8例,良1例;Broberg-Morrey肘部骨折疗效评分:优8例,良1例。结论切开复位Herbert钉联合铰链式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肱骨小头骨折固定可靠,患者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可有效预防关节僵硬、异位骨化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外上髁粉碎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20例肱骨外上髁粉碎骨折患者。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伤口愈合良好,骨折均愈合。肱骨远端骨折复位固定与肱骨远端前倾角恢复均良好,肘关节屈伸功能恢复满意,无神经症状。末次随访时,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90分12例,75~89分6例,60~74分2例。结论切开复位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外上髁粉碎骨折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与人工桡骨头置换术治疗Mason Ⅱ、Ⅲ型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1—2015-12诊治的57例Mason Ⅱ、Ⅲ型桡骨头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27例(内固定组),行人工桡骨头置换术治疗30例(置换组)。采用肘关节功能Broberg-Morrey评分评定术后疗效。结果 57例均获得随访12~24个月,平均15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无感染、神经损伤症状、内固定或假体松动出现。Mason Ⅱ型桡骨头骨折患者末次随访时2组肘关节功能Broberg-Morre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Mason Ⅲ型桡骨头骨折患者末次随访时置换组肘关节功能Broberg-Morrey评分优于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桡骨头骨折粉碎的情况下,选择人工桡骨头置换术治疗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Herbert螺钉结合锚钉内固定治疗DubberleyⅢB型肱骨小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9-01采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Herbert螺钉结合锚钉内固定治疗6例DubberleyⅢB型肱骨小头骨折。术中复位肱骨小头及滑车,并选用多枚Herbert螺钉进行埋头固定。对于合并外上髁骨折加以锚钉固定。复位尺骨鹰嘴,以2枚克氏针固定,尖端从对侧皮质穿出,于鹰嘴截骨线远端垂直骨嵴钻孔,穿过钢丝8字张力带固定。结果 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0~36个月,平均13.5个月。6例均获得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2.0~5.5个月,平均2.8个月。术后1例肘关节活动受限,未出现肱骨小头缺血坏死及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按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评价疗效:优2例,良3例,可1例。结论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Herbert螺钉结合锚钉内固定治疗DubberleyⅢB型肱骨小头骨折患者可以早期开始肘关节功能锻炼,术后骨折恢复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改良不显露桡神经肱骨外侧入路微创钢板内固定与常规肱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6—2018-03诊治的89例肱骨干中下段骨折,44例采用改良不显露桡神经肱骨外侧入路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45例采用常规肱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以及末次随访时Murley评分、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结果 8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至少12个月的随访。观察组出现1例桡神经损伤,对照组出现3例桡神经损伤。2组骨折均顺利愈合。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切口长度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Murley评分、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不显露桡神经肱骨外侧入路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折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术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肱骨髁后外侧解剖锁定板结合Herbert螺钉治疗Hahn-Steinthal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5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仓山院区骨科采用外侧入路切开复位肱骨髁后外侧解剖锁定板结合Herbert螺钉内固定治疗的11例Hahn-Steinthal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17~56岁,平均(32.6±14.2)岁;左侧4例,右侧7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术后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11例均获随访,术后1、2、3、6、9、12、24个月随访复查,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8~16周,平均(12.3±3.6)周。术后6个月患肢肘关节功能按照Broberg-Morrey标准评价,优8例,良3例。结论 应用解剖锁定板结合Herbert螺钉治疗Hahn-Steinthal骨折,术中固定更加牢靠,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优良,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Herbert螺钉与微型钢板治疗MasonⅡ型桡骨小头骨折的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自2010年6月至2014年8月采用Herbert螺钉和微型钢板分别治疗MasonⅡ型桡骨小头骨折24例,其中男18例,女6例;年龄20~50岁,平均30.5岁。12例行切开复位Herbert螺钉固定,12例行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固定,均术后1周开始功能锻炼。术后定期行肘关节正侧位X线检查,采用Broberg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判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6~16个月的随访,平均11个月。Herbert螺钉治疗评分结果:8例97分,3例85分,1例78分;优8例,良3例,一般1例,优良率为91.7%。微型钢板治疗评分结果:6例96分,4例86分,2例68分;优6例,良4例,一般2例,优良率为83.3%。结论用Herbert螺钉治疗MasonⅡ型桡骨小头骨折具有暴露切口小、复位满意、固定可靠、避免跨越"安全区"的优点,同时有效的减少了异位骨化及关节僵硬等并发症,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肱骨小头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自2006年1月~2009年5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29例肱骨小头骨折,其中空心钉固定18例;可吸收钉固定4例;空心钉结合可吸收钉固定4例;克氏针固定1例;克氏针结合可吸收钉固定1例;克氏针结合星形钢板固定1例.[结果]本组28例病人,29肘随访时间平均26.2个月(11 ~37个月),骨折于随访期内全部愈合.Ⅰ型对比Ⅲ型和Ⅳ型肱骨小头骨折术后肘关节平均伸曲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t=3.411,P=0.004;t=3.327,P=0.005).Ⅲ型对比Ⅳ型肱骨小头骨折术后肘关节平均伸曲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t=-0.278,P=0.784).本组出现3例异位骨化,2例迟发性尺神经炎,无肱骨小头缺血性坏死病例.按照Broberg和Morrey的肘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优13例;良11例;可5例,优良率82.76%.[结论]Ⅰ型肱骨小头骨折手术解剖复位内固定,早期功能锻炼能达到满意疗效,Ⅲ、Ⅳ型肱骨小头骨折常合并肘关节其他骨折,肘关节韧带损伤或肘关节脱位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肱骨远端复杂AO-B3型骨折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1月至2017年1月三个创伤中心收治的肱骨远端复杂AO-B3型骨折手术患者26例,男9例,女17例;患者年龄19~75岁,平均43.6岁。采用肱骨远端后外侧入路18例,鹰嘴截骨入路8例。单纯采用Herbert螺钉固定14例,Herbert螺钉结合克氏针固定5例,Herbert螺钉结合肱骨远端外侧解剖钢板固定7例。功能评估采用肘关节活动度(屈曲、伸展、旋前和旋后)、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患者主观满意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5.5年,平均2.6年。随访结束时肘关节活动度屈曲(132.0±16.5)°,伸展(5.0±9.0)°,旋前角度(85.5±7.2)°,旋后角度(70.2±5.8)°;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94.2±3.0)分,主观满意度VAS(8.2±1.6)分。其中1例患者内固定松动,骨块移位,再次手术复位内固定。所有骨折完全愈合,其中5例出现肘关节僵硬,经功能锻炼后恢复正常,无感染和血管、神经损伤,无异位骨化。结论肱骨远端复杂AO-B3型骨折需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Herbert螺钉是有效的固定方式,有时需结合克氏针及钢板才能取得可靠的固定效果,配合术后早期积极的功能康复,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Mason Ⅱ~Ⅳ型桡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8例Mason Ⅱ~Ⅳ型桡骨头骨折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其中Herbert螺钉固定9例,微型钢板固定42例,桡骨头假体置换7例。采用Broberg-Morrey评分标准评估肘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42个月。21例Mason Ⅲ~Ⅳ型桡骨头骨折患者中肘关节僵硬5例,骨折不愈合2例,异位骨化3例;37例Mason Ⅱ型桡骨头骨折患者中肘关节僵硬2例,无骨折不愈合及异位骨化。末次随访按照肘部Broberg-Morrey评分标准进行评估:优34例,良12例,可3例,差9例,优良率79%。结论对于Mason Ⅱ~Ⅳ型桡骨头骨折患者建议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对于桡骨头粉碎骨折并伴有肘关节不稳患者一期桡骨头置换术也可取得较好的早期效果;但是中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可埋头空心加压螺钉固定桡骨小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桡骨小头骨折患者共12例。骨折类型:MasonⅡ型骨折8例,MasonⅢ型骨折4例。其中开放性骨折2例,闭合性骨折10例,合并有全身其他部位骨折2例。本组12例全部采用切开复位、可埋头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12例均获得全程定期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12例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8~12周,平均11周。骨折愈合后患侧肘关节功能按肘关节Broberg-Morrey评分:优7例,良3例,可2例。本组1例术后出现异位骨化,无感染病例,无肘关节活动范围缺失病例。结论可埋头空心加压螺钉治疗桡骨小头骨折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肱骨小头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肱骨小头骨折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肱骨小头骨折16例,获得连续随访者14例。按Bryan和Morrey分型:Ⅰ型9例,Ⅲ型4例,Ⅳ型骨折3例,13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3例行骨折块切除,固定方法包括克氏针固定2例,空心钉固定8例,可吸收螺钉固定2例,钢板固定1例。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9个月~3年,平均为2.2年。根据Broberg和Morrey的疗效评价标准,切开复位内固定组:优8例,良1例,可2例,骨折块切除组:良1例,可2例。结论对于有移位的肱骨小头骨折应早期手术切开,解剖复位,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早期功能锻炼,方可达到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肱骨小头MehdianⅣ型骨折经肘外侧人路治疗的固定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8例MehdianⅣ型肱骨小头骨折,行经肘外侧人路复位骨折,采用冠状位细克氏针结合矢状位螺钉固定治疗.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3个月~4年,平均32个月.疗效评估采用MaYo肘关节评分系统:优5例,良2例,可1例.结论 肱骨小头骨折为囊内骨折,采用肘外侧手术人路,冠状位细克氏针结合矢状位螺钉固定能达到解剖复位和牢固固定,可早期功能锻炼,近期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IPO技术联合基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围肘关节区不稳定肱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1—2015-01采用单(双)枚螺钉基础复位固定后MIPO技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围肘关节区不稳定肱骨远端骨折44例(观察组),与同期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的68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112例均获得(13.2±1.1)个月随访,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异位骨化、钢板螺钉断裂发生。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住院时间、术前及末次随访时Mayo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PO技术联合基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围肘关节区不稳定肱骨远端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复位简单、骨折愈合时间短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肱骨外髁严重骨折的手术重建技术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3-06—2014-12诊治36例肱骨外髁严重骨折,手术均采取外侧入路,骨折解剖复位后在克氏针和螺钉固定的基础上采用微型钢板固定。结果所有患者获得6~18个月(平均10.3个月)的随访。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1.5周,未发现肘关节不稳、明显疼痛、肱骨外髁坏死、钢板断裂等严重并发症。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21例,良11例,可4例,优良率为88.9%;评分60~100分,平均86.9分。结论肱骨外髁严重骨折累及肱骨干骺端、肱骨小头和滑车,术前根据骨折分型制定手术计划,术中骨折复位后在细克氏针和小直径螺钉固定的基础上使用微型锁定钢板固定,可早期进行肘关节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术式选择及疗效。[方法]2001年2月-2005年12月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21例,按AO分型:C1型5例,C2型9例,C3型7例。17例患者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4例行全肘关节置换术。内固定组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肱骨小头和肱骨滑车复位后用松质骨螺钉或空心螺钉固定,肱骨干和肱骨远端之间采用AO双钢板或“Y”钢板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肘关节置换组采用半限制型肘关节假体、骨水泥固定,术后4-7d开始功能锻炼。[结果]内固定组17例患者中14例获12-44个月随访,关节置换组4例全部获14,36个月随访,按Cassebaum肘关节功能评分,内固定组优g4例,良:6例,优良率71.4%,关节置换组优:2例,良:2例,优良率100%。[结论]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采用AO技术,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切开复位,双重建钢板或“Y”钢板内固定,配合早期功能锻炼,大多数患者都能获得良好的疗效。对肱骨远端严重毁损,骨质疏松明显,年龄在50岁以上的患者,可选择全肘关节置换手术,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肱骨小头MehdianⅣ型骨折经肘外侧入路治疗的固定方法和疗效。方法对8例MehdjanⅣ型舷骨小头骨折,行经肘外侧入路复位骨折,采用冠状位细克氏针结合矢状位螺钉固定治疗。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3个月.4年。平均32个月。疗效评估采用MaYo肘关节评分系统:优5例,良2例,可1例。结论肱骨小头骨折为囊内骨折,采用肘外侧手术入路,冠状位细克氏针结合矢状位螺钉固定能达到解剖复位和牢固固定,可早期功能锻炼,近期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改良外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中远段骨折的效果。方法将88例肱骨干中远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4例。均实施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取前外侧入路,观察组应用改良外侧入路。比较2组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无桡神经损伤,对照组术中发生6例桡神经损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屈曲度及肘关节伸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外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中远段骨折,创伤小,且可减少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