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比较开腹与腹腔镜右半结肠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ME)的效果。方法依据不同手术方法将接受右半结肠CME术的80例患者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行开腹手术,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淋巴结清扫数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比较,腹腔镜右半结肠CME术更有利于保证淋巴结的清扫数目。  相似文献   

2.
目的 随机对比分析研究腹腔镜下右半结肠根治术与同期开腹手术的淋巴结清扫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近 2 年( 2011 年 6 月至 2013 年 6 月) 37 例腹腔镜下右半结肠根治患者相关资料,与同期 31 例开腹手术以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等指标作对比研究.结果 两组术前资料无明显差异;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住院时间较开腹组缩短,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腔镜组淋巴结清扫数目较开腹组明显增多( P < 0.05 ).结论 腹腔镜技术在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的同时,在右半结肠根治的淋巴结清扫中亦凸显出一定程度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ME)在右半结肠癌切除术中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的16例右半结肠癌患者行CME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并与开腹手术组做比较。结果全组1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问90min,术中出血100ml,淋巴结清扫数目15枚,住院日9d,术后未发生淋巴漏、吻合口漏、出血。和对照组比较,腔镜组在术中出血、术后止痛药用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天数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结论右半结肠癌行CME不增加手术风险性,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老年右半结肠癌患者行腹腔镜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与腹腔镜传统结肠癌根治术的近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57例老年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CME组(31例)和传统组(26例)。采用SPSS22.0软件对所有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等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CME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及阳性淋巴结数分别为(23.2±4.8)枚和(4.6±0.7)枚,明显多于传统组的(17.2±3.3)枚和(3.3±0.4)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标本长度、术后首次通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老年右半结肠癌是安全可行的,术中淋巴结清扫更加彻底,且不增加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同时性胃肠道多原发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19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同时性胃肠道多原发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通过门诊或住院复诊、电话及信件方式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4月或患者死亡.结果 19例患者手术顺利,其中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直肠前切除术3例;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胃体胃肠道间质瘤楔形切除术1例;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直肠前切除术4例;腹腔镜辅助左半结肠切除+直肠前切除术4例;腹腔镜辅助乙状结肠切除+直肠切除术6例.平均手术时间为228 min(145~ 380 min),辅助切口平均长度为5 cm(4~7 cm),术中平均出血量为86 mL(10~250 mL),无中转开腹患者.平均清扫淋巴结数目为39枚(21 ~58枚),平均阳性淋巴结数目为3枚(0~6枚).术后拔除腹腔引流管平均时间为3 d(2~6 d),术后恢复进食平均时间为4d(2 ~7 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0 d(7 ~21 d).术后并发切口感染1例,经对症处理后痊愈出院.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24个月(3 ~48个月),1例失访,12例无瘤生存,4例带瘤生存,2例因肿瘤相关原因死亡.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同时性胃肠道多原发癌是安全、可行的,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治疗老年Ⅲ期右半结肠癌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收集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10–2015年期间280例老年(≥60岁)Ⅲ期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60例患者接受腹腔镜下CME治疗(称为观察组),120例患者接受传统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称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阳性淋巴结数目、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分析2组术后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3年累积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及术后复发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阳性淋巴结数目以及术后远处转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复发率少于或短于或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年累计生存率高于对照组(log-rank χ~2=11.865,P=0.001),观察组患者术后3年无瘤生存率高于对照组(log-rank χ~2=7.567,P=0.006);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2组患者术后复发的病例发现,肿瘤的分化程度、是否有脉管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是术后肿瘤复发的相关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Ⅲ期右半结肠癌经腹腔镜CME治疗效果好,手术安全、可行,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手术中完整结肠系膜切除(CME)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收治的267例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两组:开腹手术组与腹腔镜组,其中开腹手术组192例,腹腔镜组75例。两组患者均行CME,比较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情况、术后标本质量及近期临床疗效。结果腹腔镜组淋巴结清扫总数和阳性淋巴结数目分别为(23.6±5.8)枚和(6.2±4.7)枚,均明显多于开腹手术组的(17.5±4.6)枚和(4.2±2.5)枚(均P0.01)。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分别有71例(94.67%)和158例(82.29%)手术标本达到C级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5%和1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手术中CME的应用可以提高手术标本质量和淋巴结清扫数量并且未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D腹腔镜下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ME)治疗右半结肠癌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在我科接受3D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18例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接受2D腹腔镜CME术的23例患者的相关资料,比两组在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标本质量、住院时间、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3D腹腔镜组手术时间217.8±35.9 min、清扫淋巴结数目25.0±4.9枚,与2D腹腔镜组223.2±40.0 min、24.0±5.7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96.8±24.2 mL与2D腹腔镜组124.2±43.7 mL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质量分级方面,两组均无West A级病例;3D腹腔镜组West C级17例,West B级1例;2D腹腔镜组West C级14例;West B级9例,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3D腹腔镜组首次排气时间3.4±0.7 d、平均住院时间13.5±2.3 d、平均住院费5.2±0.7万元,与2D腹腔镜组3.3±0.8 d、12.9±2.3 d、5.4±0.9万元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2例,2D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腹腔镜下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CME)治疗老年Ⅲ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9月99例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Ⅲ期结肠癌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要求选择手术方式,50例患者行传统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对照组),49例行腹腔镜CME(CME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效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排气及进食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随访3年生存率。结果:对照组清扫淋巴结数量平均(19.8±2.8)枚,明显少于CME组(26.6±3.9)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及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年生存率CME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CME治疗老年Ⅲ期结肠癌患者,能增加淋巴结清扫的数量,改善患者的生存预后,且不会增加术中风险及术后并发症,术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2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右侧结肠癌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应用腹腔镜技术,按开腹手术的原则行右半结肠切除术21例,所有肠系膜分离、肠系膜血管的处理和淋巴结清扫均在腹腔镜下完成,肠段的切除和吻合通过腹部小切口在体外完成。结果21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36~248min,平均153.6min。结肠癌切除标本上下切缘长度分别(10.8±3.6)cm和(10.2±3.5)cm,清扫淋巴结数目(9.7±4.9)枚。1例术后切口感染,3个月后再次清创愈合。17例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19个月。2例分别于术后8、20个月发生肝转移。无切口和穿刺口种植转移发生。结论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按肿瘤根治原则可以达到开腹手术同样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腹腔镜右半结肠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CME)更容易操作、更加优化的操作流程,并探讨其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采用本优化流程手术治疗的46例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6例,女20例,平均(63.9±11.6)岁,BMI平均(24.7±2.7)。7例合并心血管疾病,3例合并呼吸系统疾病,3例合并糖尿病。肿瘤长径平均(4.6±2.3)cm。1例患者肿瘤为高分化腺癌,20例为中分化腺癌,18例为低分化腺癌,7例为其他类型。其中T_2期23例,T_3期19例,T_(4a)期4例。术中沿升结肠系膜后叶固有筋膜游离并扩展平面,顺时针游离右半结肠。结果:46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24.4±27.8)min,出血量平均(61.7±38.7)ml,清扫淋巴结数量平均(27.2±9.0)枚,术后排气时间平均(3.4±0.8)d。无术后肠梗阻、腹腔出血、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及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右半结肠CME优化的操作流程是安全、可行的,同时降低了手术难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完整肠系膜切除术(complete mesenterectomy,CME)治疗右半结肠癌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胃肠外科实施手术治疗的右半结肠癌患者89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术中采用手术方法分为微创组43例(腹腔镜下CME手术)和开腹组(传统开腹CME手术)46例,对比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微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开腹组(P<0.05),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目、阳性淋巴结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的并发症率为20.93%,与开腹组的30.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镜下CME治疗右半结肠癌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手术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中间入路"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CME)治疗右半结肠癌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同一手术组为76例非转移结肠癌患者施行腹腔镜"中间入路"CME的临床资料。结果:7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中转开腹。术中清扫淋巴结平均(17.0±5.0)枚,手术时间平均(205.8±12.4)min,术中出血量平均(90.7±14.1)ml,肿瘤大小平均(5.5±1.9)cm,术后排气时间平均(6.0±3.0)d,平均住院(17.0±5.3)d。6例(7.89%)发生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中间入路"CME治疗右半结肠癌可达到肿瘤的根治性,术中出血少,术后康复快,未增加手术风险,术后短期随访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2月至2004年12月行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以研究其手术的安全性,术后康复情况及肿瘤的根治性效果。结果:术中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2例(5.7%)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55.14±35.79)min,术中出血(111.43±87.62)ml,辅助切口长(5.69±1.00)cm,患者排气时间(2.54±1.12)d,总住院时间(14.54±6.45)d。清扫淋巴结总数14(0~50)枚,其中结肠上、旁淋巴结4(0~21)枚,系膜间淋巴结5(0~18)枚,血管根部淋巴结3(0~35)枚,手术切除标本长度(20.73±7.14)cm,肺部感染、术后腹水、腹腔局部积液、乳糜漏各1例,余者未见术后并发症,患者均获随访,平均41个月(8~68个月),2例局部复发,3例术后发生肝转移,累计生存率为76.8%。结论: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安全有效,符合肿瘤根治原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上下入路"翻页式"腹腔镜右半结肠D3根治性切除的手术路径要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为102例右半结肠癌患者行经上下入路"翻页式"腹腔镜右半结肠D3根治术的临床资料。结果:95例(93.14%)患者顺利完成手术,7(6.86%)例中转开腹。术中清扫时间42~96 min,平均(78.2±11.3)min。术中出血量10~40 ml,平均(24.3±6.4)ml。清扫淋巴结11~46枚,平均(20.9±5.5)枚。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7 h~8 d,平均(64.8±27.3)h;术后住院7~13 d,平均(9.8±2.1)d。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例(0.98%)、切口脂肪液化2例(1.96%),均经治疗后痊愈,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经上下入路"翻页式"腹腔镜右半结肠D3根治性切除术显露方便,对助手的腹腔镜经验要求较低,术中有良好的参照作为引导,清扫较流畅,很好地体现了"无瘤原则",达到了腹腔镜右半结肠D3根治手术的基本要求,且降低了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手术的难度,手术安全、可行,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分析小切口和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2月247例结肠癌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小切口组(小切口右半结肠切除术,123例)和腹腔镜组(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124例)。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远处转移率及局部复发率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术中术后各种指标采用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相比腹腔镜组患者,小切口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减少[(193.6±44.3)比(130.5±51.2)min],住院费用明显降低[(402529±13658.5)比(35275.6±8446.3)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总存活率、远处转移率及局部复发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右半结肠切除术和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切除术在结肠癌的手术疗效及安全性上没有明显差异,但具有手术创口小、手术时间短、住院费用低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预先断肠并中间尾侧入路在右半结肠全系膜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在海南省肿瘤医院施行的24例右半结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及术后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等。结果 24例患者切除淋巴结总数为492枚,平均(19.6±5.3)枚;平均手术失血量(62.4±42.8)ml;平均手术时间(186.0±21.6)min;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为(3.2±0.7)d;平均术后住院时间(8.4±2.6)d。24例患者中3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肠梗阻、胃瘫和腹泻各1例,均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术后随访11(2~40)个月,2例发生远处转移,余22例均无瘤生存。结论熟悉肠系膜上血管局部解剖,预先断肠并自下而上处理肠系膜上血管,可获得良好的显露,并在适当的操作张力下,使得腹腔镜右半结肠全系膜切除术更为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右半结肠癌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ME)的效果。方法随机将74例接受CME手术的右半结肠癌患者分为2组,各37例。对照组采取开腹手术,观察组采取腹腔镜手术。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右半结肠癌患者采取腹腔镜CME术,手术效果与开腹手术相当,而且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9.
相对传统右半结肠癌手术,完整全结肠系膜切除(CME)手术可以提供高质量的手术标本和更多的淋巴结清扫数目。因此,腹腔镜右半结肠癌CME根治术既结合了腔镜手术的微创性又兼具CME手术的肿瘤根治性。右半结肠因解剖结构复杂、比邻器官众多、血管变异等因素,手术难度较大。高质量腹腔镜右半结肠癌CME手术的完成需要术者丰富的腹腔镜操作经验与技巧、扎实的解剖学知识和助手的良好配合。腹腔镜右半结肠癌CME手术目前没有标准的手术方式,因此本文拟从右半结肠CME概念、手术适应证、手术步骤、外科操作平面及中央组淋巴结清扫边界等方面介绍腹腔镜右半结肠CME手术的相关内容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比中间入路法与传统侧方入路法在右半结肠癌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 于2007年1月至2009年7月,将入院拟行手术治疗的48例右半结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前瞻性随机分为两组(各24例),分别行中间入路和侧方入路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情况、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中间入路法与侧方入路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122.5±25.8)min及(162.9±30.9)min(P=0.01);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5.8±36.2)ml及(104.6±58.2)ml(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中并发症分别为4.2%和8.3%,术后并发症分别为8.3%和16.7%,淋巴结清扫数分别为(17.4±3.2)枚和(17.8±3.4)枚,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8±2.2)d和(8.0±3.6)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间入路法较传统的侧方入路法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