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检查在鉴别诊断克罗恩病与肠结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重庆市长城医院收治的60例克罗恩病患者与39例肠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分析其CT影像学资料,比较两种疾病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包括病变累及范围、肠壁增厚方式、肠壁增强方式、肠系膜淋巴结增强方式、肠系膜改变、其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肝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特点及其对肝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平邑县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7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分析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22例患者中20例术前影像学定性诊断,确诊率为90.9%,22例患者中20例CT增强扫描表现为平扫期不均匀低密度病,边缘形态规则或不规则,动脉期不均匀强化或边缘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进一步明显,表现为慢进慢出的影像学特点。其中2例表现为平扫期低密度灶,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及门脉强化无明显改变,表现为快进慢出的影像学特点。结论肝胆管细胞癌CT增强扫描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特点,CT增强扫描能够为术前的定性诊断提供具有价值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64排螺旋CT结肠成像技术在结直肠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本院收治的结直肠疾病患者88例,通过CT扫描为患者建立结肠成像,并通过检视成像判断患者的临床病症。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所有患者经CT检查后,结直肠癌25例,比例是28.41%,88例患者有30例患者存在肠道外疾病,成像检查肠外疾病的准确率为98.86%。结论临床上采用CT以及相应的处理技术对结直肠疾病患者进行诊断,为使患者的病症得到更好的显示,将CT检查当作对结直肠疾病进行筛查最主要的方法,可以不断的在临床中推广及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肠旋转不良(小肠系膜扭转)CT征象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经手术证实9例中肠旋转不良CT表现,其中平扫7例,平扫加增强扫描2例。结果:经过CT检查得知,9例患者中"漩涡征"8例,"靶征"3例,肠腔扩张积气积液8例,腹水征3例,肠壁积气征1例,"鸟喙征"1例。结论:全腹部多层螺旋CT扫描是诊断肠系膜扭转、肠扭转首选的检查方法。"漩涡征"是诊断肠扭转的特异性征象。"靶征"、肠壁积气征,是诊断肠缺血的可靠征象。CT增强可观察肠壁血流灌注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Ig G4相关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utoimmunepancreatitis,AIP)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影像学特征的认识,减少影像学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Ig G4相关性AI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3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24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MRCP检查,10例联合行CT及MRI检查,观察病变胰腺的形态、密度/信号改变及强化特征、胰腺周围及胰管改变、胰腺外表现。结果 47例患者中,CT及MRI检查共观察到胰腺弥漫性肿大呈“腊肠状”27例,局灶性肿大20例;CT平扫病变表现为均匀一致的略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病变区呈不均匀斑片状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病变区呈现较均匀的延迟渐进性强化;MRI检查病变表现为T1WI-FS呈不均匀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早期病灶不均匀轻度强化,延迟扫描呈较均匀延迟渐进性强化;CT及MRI检查28例胰腺周围见包膜样边缘,即“胶囊征”,增强扫描呈轻中度延迟强化;MRCP检查示10例患者可见主胰管节段性狭窄,上游胰管局限性轻度扩张;CT及MRI检查共观察到30例患者表现为胆管系统改变,可见胆总管胰腺段管壁增厚、...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0年7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55例肝脏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CT增强延时扫描。分析CT影像表现并比较其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结果 53例患者CT增强延时扫描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其中原发性肝癌23例,肝脏转移性肿瘤15例,肝血管瘤10例,肝内胆管细胞癌3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2例,诊断准确率96.36%,与病理诊断准确率(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增强延时扫描诊断肝脏肿瘤,其安全性好,诊断准确率高,具备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肺炎的影响学表现特征,分析造成误诊的原因和避免误诊的对策。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慢性肺炎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全部病例均进行胸片及CT扫描检查。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胸片表现:肺叶、肺段实变而根部无肿物者18例,局灶性病变30例,其形状不规则、密度不均,其余2例胸片未显示。(2)CT表现:1局灶性病变32例,病变最大径在1.3~6.0 cm,平均3.5 cm;病变位于右肺19例(59.4%),左肺13例(40.6%);2节段性病变:肺叶、肺段实变18例,根部无肿物、伴支气管扩张5例。(3)影像学诊断:确诊16例,误诊为肺癌26例,性质待定8例。结论临床医师应当全面掌握慢性肺炎的临床及影像学随诊资料,CT必须结合胸片所见进行综合观察和分析,最大限度避免误诊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并研究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微灶癌的临床价值,从而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共选取96例经手术或病理分析证实的甲状腺微灶癌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其超声声像图、超声表现和超声诊断结果。结果: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正确率为95.8%;癌变的性质主要为乳头状癌、滤泡状癌、腺瘤等,分别占31.3%、27.1%、21.9%;声像图特点显现出肿块直径均小于1.0 cm,甲状腺内部回声多不均匀且较低落,28.1%的患者伴随有颈部淋巴结的转移;80.2%的患者癌结节病灶中的血流较为丰富且杂乱无章,其余患者血流信号中等或者稀疏。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微灶癌的诊断价值较高,既可早期发现癌性结节,得到早期治疗,又可提高癌性结节的诊断率,从而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主动脉壁内血肿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为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经临床检查证实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46例患者,分析其胸部X线平片、CT及MRI特点,对比X线、CT以及MRI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的准确率。结果:46例主动脉壁内血肿,表现为主动脉壁环形增厚17例,新月形增厚15例,环形和新月形增厚同时存在或不规则增厚14例,腔内无内膜片及真假两腔形成,增厚的血管壁内无对比剂进入。胸部X线平片、增强CT、MRI均可见阳性征象,CT、MRI直接观察到病变程度及累及的范围。X线、MRI以及CT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的准确率分别为60.0%、71.7%、100%。结论:CT扫描及MRI成像能够诊断较为典型的主动脉壁内血肿,并与主动脉其他常见疾病相鉴别,是主动脉壁内血肿诊断的有效手段,综合分析临床表现利于早期确诊,加强血压控制利于病变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CT表现,提高对肾透明细胞癌的认识和CT诊断的正确性。方法结合既往相关文献,回顾性分析手术前行CT检查,后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CT表现及病理特征、临床特点。结果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大多为大于40岁的成年男性,伴有血尿、腰痛、腹部占位的“三联征”表现中的一项或几项,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CT表现大多数为实性肿块,伴有出血、坏死、囊变、钙化,增强表现可进一步提高该病的诊断,增强呈富血供“快进快出”的特点。结论肾透明细胞癌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CT对此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胸部DR及CT对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70例肺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均进行胸部DR及CT检查,比较两种方式诊断准确率。结果 70例患者中,CT检查检出有结节性病灶20.00%;胸部DR检出结节性病灶5.71%,CT检查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胸部DR(P0.05)。CT检查肿瘤分型筛查检出鳞癌、小细胞癌、转移癌及支气管病变各1例,总检出率为5.71%;胸部DR检出鳞癌、转移癌各1例,总检出率为2.8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胸部DR检查而言,CT扫描检查肺癌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磁共振与多排螺旋CT检查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04~2015.04期间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肝脏疾病患者90例,分别应用磁共振、多排螺旋CT检查,对比分析两种方法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准确率。结果磁共振检查诊断的准确率约为87.50%(98/112)显著高于多排螺旋CT检查诊断的61.22%(6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检查对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多排螺旋CT检查,可作为肝脏病变诊断的首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CT影像学鉴别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在2018年1月—12月收治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依照疾病类型划分为胰腺炎组70例和胰腺癌组5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CT影像学检查。结果直接征象包括病变区肿大、胰腺肿大、假性囊肿、密度不均匀等。胰腺炎组患者病变区肿大、密度不均匀、胰管远端扩张均匀、胆总管扩张突然中断、周围脂肪层受累、大血管受累征象发生率均显著低于胰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胰腺炎组患者胰管全长不均匀扩张、假性囊肿、胰腺钙化、胰后肾前筋膜增厚征象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胰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CT影像学表现存在一定差异,鉴别诊断时应结合CT征象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对肝脏局灶病变患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4月—2020年6月收治肝脏局灶病变患者88例,根据检查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患者采用常规超声进行检查,观察组44例患者采用超声造影进行检查,以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作为标准,根据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对比两种检查方法诊断情况.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对肝脏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56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均行均行常规MRI平扫与增强肝脏扫描,观察其MRI动态增强扫描后肝脏实性占位病变的不同时相强化度。结果本组62例肝细胞癌患者中54例呈动脉型增强,8例呈动脉期不均匀强化;52例肝转移瘤中44例呈门静脉、平衡期边缘环形强化,8例呈动脉期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良恶性病变中具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锌指蛋白281(zinc finger protein 281,ZNF281)对结直肠癌细胞侵袭与迁移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5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灶标本及20例癌旁正常黏膜标本,比较不同标本中ZNF281的表达情况,利用Transwell小室观察ZNF281对结直肠癌细胞侵袭与迁移能力的影响,并分析ZNF281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 ZNF281在结直肠癌标本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4.00%,在癌旁正常黏膜中阳性表达率为20.00%,且几乎无强阳性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Transwell小室侵袭检测结果提示,ZNF281高表达组穿膜细胞数明显高于ZNF281低表达组和ZNF281阴性表达组(P<0.05);Transwell小室迁移检测结果提示,ZNF281高表达组穿膜细胞数明显高于ZNF281低表达组和ZNF281阴性表达组(P<0.05)。ZNF281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无相关性(P>0.05),但其在结直肠癌不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及Duke's分期方面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ZNF28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升高,且不同病理分化程度组织中ZNF281表达有显著差异。ZNF281可能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同时可影响癌细胞的迁移能力,检测ZNF281表达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阑尾粘液性囊腺瘤的CT表现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阑尾粘液性囊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注射对比剂35 s后采用动态增强扫描,随后在60 s、150 s进行重复操作,将CT诊断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对比,观察CT诊断阑尾粘液性囊腺瘤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CT对阑尾粘液性囊腺瘤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90.00%(9/10),与手术病理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位于右下腹近回盲部患者有3例,位于右侧盆腔患者有6例;CT横断面图像显示为囊性病灶,呈类圆形、长管状患者有2例,呈逗号状患者有4例,呈分液状患者有3例;囊内密度均匀患者有5例,囊内密度不均匀患者有4例;病灶呈现大小不等,其中,最大病灶为3.50 cm×9.30 cm,最小病灶为1.60 cm×2.60 cm。结论 CT诊断技术对阑尾粘液性囊腺瘤具有显著的诊断及鉴别价值,能够对阑尾粘液性囊腺瘤的大小、位置、周围组织及粘连情况进行确定,可有效提高阑尾粘液性囊腺瘤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超声检查的应用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2月1日—2016年2月10日来我院进行检查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均实施超声检查和CT诊断。结果超声检查结果的检出率90.00%(阴性患者有10例,所占比例为10.00%,为漏诊,漏诊的10例中,宫内膜样癌有6例,黏液腺癌2例,浆液性癌1例,透明细胞癌1例。阳性患者有90例、所占比为90.00%)高于CT检查结果 80.00%(漏诊的20例中,宫内膜样癌有11例,黏液腺癌5例,浆液性癌2例,透明细胞癌2例)。结论通过对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实施超声检查后,其具有较高的检出率,能避免误诊和漏诊情况,能为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后期治疗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结节的多层螺旋CT特征。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61例经病理证实为肺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等检查结果,将61例患者区分为良性结节组以及恶性结节组,观察两组患者多层螺旋CT特征。结果恶性病变组在病灶界面等形态学方面,与良性病变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细支气管肺泡癌以Ⅱ、Ⅲ型为主,不典型腺瘤样增生以及其他良性结节以Ⅰ型为主,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细支气管肺泡癌容易出现支气管充气征。结论多层螺旋CT高分辨扫描技术对鉴别肺局灶性磨玻璃密度结节的良恶性病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对结肠癌采用多层螺旋CT模式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及外院近年收治的结肠癌患者共53例,均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统计诊断结果。结果:患者肠壁呈增厚状态(局限性),增强后病变位置强化明显,可准确显示出病变处状态。54例患者中37.74%升结肠、18.87%横结肠、26.42%降结肠、16.98%乙状结肠。均经手术病理或结肠镜检查证实。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实施临床诊断能够较好的显示结肠癌癌肿部位及状态,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