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癌衍生生长因子(HD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放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5月张家口市崇礼区中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48例和正常宫颈组织石蜡标本20例为研究对象,对宫颈癌患者进行常规放疗治疗,采用免疫组化法(IHC)检测放疗前宫颈癌组织及正常宫颈组织中HDGF和PCNA表达情况;统计放疗后患者近期临床疗效,并分析放疗前宫颈癌组织中HDGF和PCNA表达与放疗后近期疗效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织中HDGF和PCNA主要表达于细胞核,呈黄色或棕黄色颗粒。放疗前宫颈癌组织和正常宫颈组织HDGF和PCNA IHC评分及高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放疗结束后1个月48例宫颈癌患者中,完全缓解(CR)32例(66.67%),部分缓解(PR)16例(33.33%),无进展(PD)和稳定(SD)患者,放疗缓解率(RR)为100%(48/48)。高表达HDGF和PCNA宫颈癌患者放疗后CR明显高于低表达HDGF和PCNA宫颈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颈癌组织中HDGF和PCNA表达与放疗疗效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 HDGF和PCNA均在宫颈癌组织中呈阳性高表达,可作为宫颈癌的肿瘤标志物,同时与放疗疗效呈正相关关系,可为临床宫颈癌的放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对宫颈癌放疗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接受宫颈癌放射治疗的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配进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行常规放疗护理,实验组实施常规放疗护理及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测定焦虑评分,测量血压值(BP)和脉搏值(P),比较两组放疗前后数据。结果干预后实验组vs对照组的SAS评分(52.09±8.97 vs 60.11±9.45)、BP[(106.39±10.57)/(67.68±9.01)vs(113.05±12.68)/(70.99±10.02)]、P(76.55±11.01 vs 83.41±11.38)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可有效缓解宫颈癌放疗患者的焦虑情绪,为顺利完成治疗及提高生存质量提供一定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何丽红 《医疗装备》2010,23(8):40-42
目的:探讨辩证性饮食在宫颈癌放射治疗中的实施及效果。方法:选择宫颈癌接受放射治疗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加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治疗全程给予预见性、个体化,对症配合中药方的食疗指导,而对照组按常规营养指导。结果:观察组在放射治疗过程中出现中重度放射反应的人数、院感发生的人数、以及放疗的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一年观察组患者发生放射性直肠炎及放射性膀胱炎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宫颈癌放射治疗患者给予辩证性饮食能减轻放疗反应,减少院感发生率及放疗天数,降低放疗的远期并发症,进而提高疗效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晚期宫颈癌局部近距离放疗期间医院感染及阴道粘连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48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根据病情采取不同剂量的局部放射治疗,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放疗后感染的发生率、发生部位及相关影响因素;探讨放疗后患者阴道粘连与阴道微生态情况的相关性。结果 480例中晚期宫颈癌放疗后的患者中,发生感染88例,感染率为18.33%,感染以膀胱感染和肠道感染为主;年龄、治疗时长、肿瘤分类、肿瘤分期、内外照射总剂量是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放疗后发生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480例患者中,发生阴道粘连45例,发生率为9.4%,发生阴道粘连的45例患者中,阴道微生态失调患者36例占80.00%,阴道粘连患者阴道微生态失调的发生率高于未发生阴道粘连患者(χ2=8.185,P=0.003)。结论年龄、治疗时长、肿瘤分类、肿瘤分期、内外照射总剂量是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放疗期间发生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调节患者阴道微生态平衡是预防放射治疗阴道粘连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维吾尔族宫颈癌患者放疗前、后血清蛋白质组表达的变化。方法:收集维吾尔族宫颈癌患者60例,单纯放射治疗后由完全缓解的42例中随机抽取7例并留取其放疗前、后的血清样本作为放疗前组及放疗后组,同时由60例健康维吾尔族妇女血清样本中随机抽取7例做为正常组,采用蛋白质二维液相色谱系统(Proteome LabTM PF-2D)分别将放疗前组、放疗后组、正常组血清标本相比较,观察血清蛋白质组表达的变化。结果:放疗前组与正常组血清蛋白质组差异表达图谱鉴别13个位点的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前组与放疗后组鉴别出11个蛋白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组与正常组仅2个蛋白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吾尔族宫颈癌患者经放疗后完全缓解者的蛋白质表达接近正常水平;通过对维吾尔族宫颈癌患者放疗前、后蛋白质组的测定,有可能对治疗效果的判断及早期复发的预测等方面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宫颈癌术后放疗的疗效和并发症,探讨宫颈癌术后放疗的作用。方法:对我院1990年1月~2001年12月的37例手术后行放射治疗的宫颈癌患者,通过观察计算其5年生存率,观察治疗并发症等以观察术后放疗的效果。术后放疗方法包括单纯腔内治疗(8例)、单纯体外照射(10例)或体外、腔内联合放疗(19例)。37例中,Ⅰa期8例(21.6%),Ⅰb期12例(32.4%),Ⅱa期8例(21.6%),Ⅱb例(24.3%)。结果:37例中5年生存率为67.6%,其中Ⅰa期为87.5%,Ⅰb期为66.7%,Ⅱa期为62.5%,Ⅱb期为55.6%。治疗后阴道残端复发2例,盆腔复发6例,远处转移2例。术后放疗并发症有:放射性膀胱炎2例(发生率5.4%),放射性直肠炎4例(发生率10.8%),其中直肠阴道瘘1例(发生率2.7%)。结论:高危型Ⅰ、Ⅱ期宫颈癌术后放疗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且疗效仍偏差,尤其是手术范围不够的情况下术后放疗不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对于这些病例的治疗方案尚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超声图像引导在宫颈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5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收治的34例宫颈癌患者,根据宫颈癌FIGO分期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17例。两组宫颈癌患者在每次放疗前行超声引导和锥形束CT(CBCT)扫描,获得X轴(左右)、Y轴(上下)、Z轴(前后)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并进行分析。结果A组患者超声图像引导与CBCT的摆位误差在X轴分别为(-0.93±4.80)mm和(0.49±3.3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67,P<0.001),Z轴分别为(1.02±8.05)mm和(-0.11±2.9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9,P=0.004)。B组患者超声图像引导与CBCT的摆位误差在X轴分别为(-0.25±4.49)mm和(0.10±3.96)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78,P=0.076),Y轴分别为(1.12±7.75)mm和(0.41±6.28)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90,P=0.092),Z轴分别为(-0.01±7.24)mm和(0.32±4.40)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78,P=0.282)。结论有淋巴结转移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放射治疗中,CBCT对盆腔淋巴转移区的图像校准有优势;对于早期宫颈癌患者,超声图像引导可替代CBCT应用于临床个体化精准放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宫颈癌患者放射治疗过程中病灶局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收集8例接受局部放射治疗的宫颈癌患者放疗前、放疗第1周、第2周、第3周的肿瘤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原位分析CD8+、Granzyme B+、OX40+、FOXP3+、CD4+浸润T淋巴细胞状态的动态变化.结果 放射治疗后,CD8+、Granzyme B+、CD4+T淋巴细胞在肿瘤实质的分布均有下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CD8+=0.023<0.05、PGra+=0.015<0.05、PCD4+=0.022<0.05);OX40+、FOXP3+T淋巴细胞在肿瘤实质的分布虽略呈下降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间质的CD8+、Granzyme B+、FOXP3+、CD4+T淋巴细胞在接受放射治疗后分布虽有变化,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OX40+T淋巴细胞接受放射治疗后在肿瘤间质的分布略有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X40+=0.039<0.05).结论 局部放疗对宫颈癌局部细胞毒性淋巴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而调节性T细胞表现出较强的放射抵抗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超声图像引导在宫颈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5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收治的34例宫颈癌患者,根据宫颈癌FIGO分期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17例。两组宫颈癌患者在每次放疗前行超声引导和锥形束CT(CBCT)扫描,获得X轴(左右)、Y轴(上下)、Z轴(前后)3个方向的摆位误差并进行分析。结果A组患者超声图像引导与CBCT的摆位误差在X轴分别为(-0.93±4.80)mm和(0.49±3.3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67,P<0.001),Z轴分别为(1.02±8.05)mm和(-0.11±2.9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9,P=0.004)。B组患者超声图像引导与CBCT的摆位误差在X轴分别为(-0.25±4.49)mm和(0.10±3.96)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78,P=0.076),Y轴分别为(1.12±7.75)mm和(0.41±6.28)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90,P=0.092),Z轴分别为(-0.01±7.24)mm和(0.32±4.40)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78,P=0.282)。结论有淋巴结转移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放射治疗中,CBCT对盆腔淋巴转移区的图像校准有优势;对于早期宫颈癌患者,超声图像引导可替代CBCT应用于临床个体化精准放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同时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选取2001年12月-2003年6月67例Ⅱb-Ⅳa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同时放化疗)和放疗组。放疗组33例外照射加腔内治疗,当放疗剂量达到26~30 Gy时,中间挡铅10×4 cm,用192Ir腔内治疗,每次7.0 Gy,每周两次,共6次,A点剂量68~72 Gy,外照射达到46 Gy时,予宫旁补量6~10 Gy,B点剂量52~56 Gy结束放疗,综合组34例,放射治疗同单纯放疗组,放疗开始给予顺铂(DDP)40 mgiv g tt,d1-d3紫杉醇135 mg/m2iv g tt,d1,放疗期间间隔28 d重复一次化疗。结果放化疗组比单放组的近期疗效明显提高,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低,3年生存率高,而毒副作用无明显增加。结论同时放化疗可提高中晚期宫颈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介入化疗 (介化 )联合放疗和单纯介入化疗对中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经病理确诊的 19例中晚期宫颈癌 ,采用含 DDP+ CTX为主要化疗药物进行双侧髂内动脉灌注及栓塞髂内动脉后 ,短期内行盆腔内照射 ;另2 6例宫颈癌单纯行介化治疗后不做盆腔内照射。观察两组的近期疗效。结果 :介化联合放疗组的近期有效率达 82 .4% ,肿物平均在 16d内消失 ;单纯介化组的近期有效率为 65.4% ,肿物平均 3 3 d才消失。两组的有效率和症状改善率具有明显的差异 (P<0 .0 5)。结论 :用介入化疗联合放疗可提高宫颈癌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宫颈癌患者在首次放射治疗与CT模拟定位时,膀胱充盈状态的变化情况,为进一步提高宫颈癌放射治疗精度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21例宫颈癌患者,依据首次放射治疗前采集的锥形束CT(CBCT)图像勾画膀胱结构,并最终显示在已配准的CT图像,从中获得膀胱结构在CBCT与定位CT图像中的相对体积、位置差异及形状...  相似文献   

13.
李玲玲  岳青芬 《现代保健》2014,(32):148-151
目的:探讨放疗后复发宫颈癌介入栓塞治疗的方式、时机、药物及栓塞剂的选择。方法:对于放疗后复发宫颈癌患者介入栓塞化疗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放疗后复发宫颈癌介入栓塞治疗应选择在手术或放疗前进行,选用以铂类为主的联合化疗及可以缓释药物的栓塞剂。结论:宫颈复发癌应给介入栓塞化疗先行的积极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分期及组织分化的宫颈癌患者HPV病毒载量及宫颈癌不同治疗方案对HPV病毒载量的影响。方法:以2007年1月~2010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宫颈鳞癌患者22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分期分为根治性手术治疗、根治性放疗及根治性放疗联合增敏化疗3组。采集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后宫颈分泌物,应用HCⅡ方法检测HPV病毒载量。结果:227例宫颈鳞癌患者中,HPV感染率为99.11%,经治疗后复查HPV感染率为57.26%。多样本均数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个期别宫颈癌的HPV病毒载量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与中分化宫颈鳞癌的HPV病毒载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分化与低分化宫颈鳞癌及高分化与低分化宫颈鳞癌的HPV病毒载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治性手术、根治性放疗、根治性放疗联合增敏化疗对宫颈癌患者治疗后HPV病毒载量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宫颈癌FIGO分期期别越高、组织分化越低,HPV病毒载量越高,根治性手术治疗及联合放化疗能明显降低宫颈癌患者的HPV病毒载量,HPV病毒载量检测可作为宫颈癌的筛查及病情追踪监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适形结合体部γ刀照射在宫颈癌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第1组进行宫颈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计划设计,第2组进行适形结合体部γ刀照射,分别设计适形和体部γ刀放疗计划,比对放疗计划的优劣性。结果:适形结合体部γ刀照射使直肠受量较小,对放射性直肠损伤小。结论:适形结合体部γ刀照射治疗宫颈癌使周围正常组织接受照射的体积小、副反应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刘惠兰 《医疗保健器具》2011,18(12):1880-1881
目的探讨替吉奥(S-1)单药同步放化疗治疗老年中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5年生存率及毒副反应。方法 36例59岁以上老年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根据入选标准随机分组,18例进入放疗+替吉奥单药化疗组(综合组),18例进入单纯放疗组(单放组)。综合组在放疗开始即给予替吉奥单药化疗(40mg口服,bid,连续3周,休息1周后再重复1周期)。单放组行单纯根治性放疗。结果综合组近期有效率88.8%,单放组有效率7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反应综合组发生率稍高于单放组,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替吉奧单药同步放疗治疗老年中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和局部控制率较好,能提高远期生存期,虽毒性反应增加,但能耐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宫颈癌患者治疗后排便功能异常的发生情况及治疗方式对宫颈癌患者治疗后排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4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肿瘤门诊、宫颈癌治疗后随访时间≥3个月的患者,进行关于排便功能的问卷调查。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3组:手术治疗组(A组,47例)、放(化)疗组(B组,144例)、手术加放(化)疗组(C组,40例)。比较3组患者排便功能异常情况。结果231例宫颈癌治疗后随访患者中有118例(51.08%)发生排便异常,其中17例发生便秘(7.36%);104例患者发生放射性直肠炎(56.52%)。A组便秘的发生率高于B组(17.02%vs 3.47%,P<0.05),A组与C组便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显著高于C组(63.89%vs 30.00%,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治疗后排便功能异常较为常见,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与单纯手术相比,术后辅助放(化)疗不增加便秘的发生率。与单纯放疗患者相比,手术后放(化)疗患者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营养干预在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中的作用。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72例宫颈癌患者分为营养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营养干预组在放化疗期间给予营养干预,而对照组不给予营养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对放化疗的耐受情况。结果营养干预组放疗完成率为100%,患者化疗周期数为(4.58±0.81)周期;对照组放疗完成率为83.3%,患者化疗周期数为(3.81±0.73)周期,营养干预组耐受放化疗的情况好于对照组,并且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期间给予营养干预能有效提高其生存质量和对放化疗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分析新辅助放疗加根治术治疗Ⅱ期宫颈癌患者的3年、5年生存率和新辅助放疗对手术的影响以及放疗副反应,探讨新辅助放疗在Ⅱ期宫颈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03年7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Ⅱ期宫颈癌患者109例,其中59例行新辅助放疗(盆腔外照射+腔内后装治疗)休息2到3周后行根治性手术即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50例行根治性放疗。结果 ①新辅助放疗加根治术与根治性放疗两组患者3年、5年生存率:由于随访时间较短,还不能得出有统计学意义的结论。②新辅助放疗对手术的影响:59例患者在接受新辅助放疗后均能顺利行根治性手术,且未增加术中术后并发症。③放疗副反应:新辅助放疗组放疗副反应发生率小于根治性放疗组(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辅助放疗加根治术可使①肿瘤明显缩小甚至消失,扩大手术适应证、提高手术治愈率。②不增加手术难度及术后并发症。③降低患者近期放疗副反应和远期并发症。④降低癌细胞的活力,减少转移的几率。⑤可取得与传统根治性放疗相近甚至更高的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