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创伤手足骨科2010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94例的年龄、性别、糖尿病、血清白蛋白、手术时间、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等临床资料,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SSI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以及SS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994例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31例,感染率3.12%,检出病原菌27株,主要为革兰阳性菌,占70.37%;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合并糖尿病、血清白蛋白含量、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引流管放置时间、髋关节手术史、贫血、长期类固醇激素使用史、吸烟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发生SS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SSI与多种因素相关,为降低感染发生率必须从多方面、多阶段综合预防。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后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感染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10月在医院行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的1 000例患者临床资料,记录医院感染率、感染部位,并分析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结果 共有36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率为3.6%;感染部位主要以手术切口为主,共15例占41.7%;共培养出58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44株占75.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时间、手术方式、抗菌药使用种类、导管留置时间是导致术后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阴性菌,住院时间、手术方式、抗菌药使用种类、导管留置时间是导致关节置换术后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假体周围感染病原菌分布与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3月-2015年2月医院收治1 000例行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000例行关节置换术患者发生假体周围感染30例,发生率为3.00%,共检出病原菌3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各占60.00%、36.67%、3.33%;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高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引流时间长、有并发症、长期应用激素、合并糖尿病是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手术时间长、引流时间长、有并发症、合并糖尿病是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髋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阳性菌,且与多种因素相关,在临床中应依据患者自身病情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以减少假体周围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乳腺外科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干预策略,以降低SSI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7月于医院乳腺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705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情况及病原菌构成比,对导致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05例手术患者中发生术后SSI感染46例,感染率为6.5%,分离出病原菌5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6株占62.1%,革兰阳性菌20株占34.5%,真菌2株占3.4%;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手术时间、并发糖尿病、术后引流等与术后SSI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手术时间长、并发糖尿病是乳腺外科患者术后发生S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乳腺外科患者术后发生SSI中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感染的发生与高龄、手术时间长、并发糖尿病等因素密切相关;临床治疗时应重点考虑上述因素,并实施严密感染监控和防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患者感染的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医院接受THA手术的420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以及危险因素;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20例THA手术患者中共有24例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感染率为5.7%;共分离出病原菌2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2株占42.9%,革兰阴性菌16株占57.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手术时间180min、长期应用激素、并发糖尿病、髋关节手术史、血清白蛋白≤35g/L等因素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因素为THA术后患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对上述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手术时间、长期应用激素、并发糖尿病、髋关节手术史、血清白蛋白≤35g/L是THA手术后患者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HA术后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应针对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以降低患者的术后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病原菌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肝胆外科患者术后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860例手术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原菌分布特点,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860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125例,感染率为14.53%;标本主要来源于胆汁、血液、腹腔引流液,共检出病原菌15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分别为97、50、7株,各占62.99%、32.47%、4.54%;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间>240min、术中出血量>800ml、切口类型、留置引流管、腹部手术史是肝胆外科术后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类型等因素是肝胆外科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需采取相应措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以降低肝胆外科术后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感染危险因素,为临床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1年7月-2009年10月898例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临床资料,对其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基础疾病及围手术临床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98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发生感染27例,感染率3.01%;共分离出病原菌27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占29.63%,大肠埃希菌6株占22.22%;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为83.33%和75.00%,对美罗培南、万古霉素耐药率较低为11.11%和0,革兰阴性菌对阿莫西林和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为73.33%和80.0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手术时间、麻醉类型和基础疾病与术后感染有关,经logistic回归分析,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年龄大、手术时间长、有肝脏疾病和糖尿病为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感染发生是多因素所致,应根据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复杂性骨折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及危险因素,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收治的600例复杂性骨折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记录医院感染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导致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600例复杂性骨折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1例,感染率5.17%;医院感染主要部位为手术切口11例占35.5%,其次为呼吸系统8例占25.8%;医院感染患者共分离出4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22株占46.8%,革兰阴性菌19株占40.4%,真菌6株占12.8%;革兰阳性菌对红霉素、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唑林的耐药性较高,革兰阴性菌则对头孢唑林、庆大霉素、氨曲南、庆大霉素呈现较强的耐药性;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基础疾病、卧床时间>5d是导致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是医院感染的保护因素。结论复杂性骨折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阳性菌;采取措施控制独立危险因素,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以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后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与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后医院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13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1 000例消化道肿瘤化疗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化疗后患者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 00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后发生感染98例,感染率9.80%,其中呼吸系统感染占56.12%、泌尿系统占20.41%、消化道占13.27%;检出病原菌7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0.53%、革兰阳性菌占23.68%、真菌占15.79%;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住院时间长、血清白蛋白偏低、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肿瘤晚期是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后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较多,高龄、住院时间长、血清白蛋白低、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肿瘤晚期是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后并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产妇行椎管内麻醉剖宫产手术后医院感染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剖宫产产妇术后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9月收治的1 035例行椎管内麻醉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对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60例产妇感染部位及病原菌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1 035例行椎管内麻醉剖宫产产妇术后感染60例,感染率为5.80%;产妇感染部位主要为手术切口、呼吸道、生殖道及泌尿道,分别占48.33%、25.00%、16.67%及10.00%;共分离出10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51株占47.66%、革兰阴性菌56株占52.34%;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胎膜早破、侵入性检查、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手术时间是术后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行椎管内麻醉剖宫产产妇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采取措施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组织损伤及术中出血量,合理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以降低剖宫产产妇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采用医用CT技术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重建个性股骨假体并进行置换术后感染病原菌的分布、耐药性、感染部位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6年6月于医院接受股骨假体置换术的患者202例,回顾患者的临床资料,个性化分析股骨假体置换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经无菌操作,对感染患者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分离和鉴定,并经药敏试验了解其耐药性。结果股骨假体置换术的202例患者中有36例感染患者,感染率为17.82%;36例股骨假体置换术感染患者分离出病原菌46株,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共31株占67.39%;主要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头孢克洛、头孢呋辛、头孢唑林的耐药率较高,均≥50.00%,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较低;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引流时间、是否长期使用抗菌药物、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是股骨假体置换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个性股骨假体置换术后患者的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且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病原菌特点、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措施,为降低食管癌患者术后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5年3月医院收治的405例老年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术后肺部感染病原菌特点,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危险因素,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05例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94例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23.21%;共检出病原菌11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5株占72.65%、革兰阳性菌28株占23.93%、真菌4株占3.42%;单因素分析发现,长期吸烟、手术时间4h、手术方式、术后血白细胞≤1.5×109/L、合并COPD及糖尿病、有并发症是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长期吸烟、手术方式、合并COPD及糖尿病、有并发症是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危险因素较多,长期吸烟、手术方式、合并COPD及糖尿病、有并发症与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有关,应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以降低术后肺部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分析手术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探讨临床预防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1月1日-2014年1月1日的567例常规外科手术患者,对手术感染患者进行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并对感染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预防措施。结果 567例手术患者中发生感染69例,感染率为12.17%;共分离病原菌5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8株占88.88%,革兰阴性菌3株占5.56%,真菌3株占5.56%;革兰阴性菌对庆大霉素、头孢哌酮的耐药率较高,革兰阳性菌对头孢唑林、克林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高;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手术室级别、参观人数与手术感染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手术室级别、参观人数是手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手术感染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临床应对手术室级别和参观人员数量等因素进行干预控制,避免手术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4年5月80例髋关节置换术后医院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分析患者医院感染部位、病原菌种类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患者医院感染主要部位为手术切口占38.75%,其次为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分别占21.25%和18.75%;共分离出9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72株占74.23%,革兰阴性菌20株占20.62%,真菌5株占5.15%;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耐药严重,其对万古霉素耐药率较低;革兰阴性菌对青霉素、红霉素耐药严重,而对阿米卡星、万古霉素耐药率较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86,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为手术切口,其中革兰阳性菌感染为主,对于发生感染的患者,需要根据药敏试验选择合适抗菌药物治疗,必要时可与人免疫球蛋白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并发假体深部感染患者的感染病原菌进行分析,并观察术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纳入分析2010年9月-2017年8月医院50例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并发早期假体深部感染(感染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另纳入同期医院60例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未并发感染(未感染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感染组患者深部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及构成比。观察两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降钙素原(PCT)水平,探讨其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并发深部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 50例感染组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5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1株占56.3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粪肠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24株占43.64%,以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感染组患者血清IL-6、PCT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患者(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IL-6在诊断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并发深部感染的最佳阈值为20.37pg/ml,其敏感性为66.67%,特异性为66.04%;PCT在诊断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并发深部感染的最佳阈值为3.12μg/L,其敏感性为65.24%,特异性为62.23%。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易并发深部感染,外周血炎症因子IL-6、PCT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深部感染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脊柱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3年10月在医院行脊柱外科手术的497例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并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 497例脊柱手术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5例,感染率5.03%,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泌尿道、切口感染为主;25例医院感染患者共分离出4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2株占53.7%,革兰阳性菌15株占36.6%,真菌4株占9.7%;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较低,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较低;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间、合并基础疾病是医院感染独立危险因素,术前抗菌药物预防是医院感染保护因素。结论脊柱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手术时间、合并基础疾病是医院感染独立危险因素,术前抗菌药物预防是医院感染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肿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脑肿瘤手术患者920例,统计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分析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脑肿瘤术后患者颅内感染48例,感染率为5.22%,感染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4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4株,占30.44%,革兰阴性菌31株,占67.39%,真菌1株,占2.17%;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较高,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红霉素、利福平耐药率较高;脑脊液漏、手术持续时间≥3h、后颅窝手术为脑肿瘤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脑脊液漏、手术持续时间≥3h和后颅窝手术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革兰阴性菌为脑肿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主要病原菌,颅内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病原菌特点及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颅内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医院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导管室接受PCI治疗合并医院感染患者43例为感染组,同期按照随机数法选取未合并医院感染患者133例为非感染组。采集PCI术后医院感染患者感染部位的生物样本,进行病原菌培养,收集潜在影响因素,分析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中纳入的43例医院感染患者占同期全部急诊PCI治疗患者的4.97%,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和泌尿系统为主;共培养分离病原菌5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1株占53.45%,革兰阴性菌23株占39.66%,真菌4株占6.89%。对潜在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与术后医院感染风险增高相关的因素涉及:年龄因素(年龄大)、合并糖尿病、不同PCI干预时段(P<0.05)。结论引发冠心病患者PCI干预后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年龄、合并疾病及不同PCI干预时段是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干预措施,为临床治疗与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5年6月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398例,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生感染8例患者,感染率2.01%;分离出病原菌15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10株占66.6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基础疾病、手术时间、术前血红蛋白、年龄、长期激素应用史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引发医院感染的因素较多,应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肝包虫病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在青海省人民医院接受肝包虫病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手术部位感染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病历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肝包虫病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681例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59例,感染率为8.66%,其中切口感染23例,腹腔感染28例,切口+腹腔感染6例,膈下感染2例。感染患者共分离出6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3.49%,革兰阳性菌占34.92%。主要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粪肠球菌为主,分别占17.46%、9.53%和7.9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有肝包虫病手术史、术后胆漏、引流管留置时间≥ 15 d、手术时间≥ 250 min是肝包虫病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肝包虫病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围手术期及术后积极控制血糖、尽可能避免肝包虫病复发从而减少肝包虫病手术史,积极预防术后胆漏,缩短手术时间,以及减少引流管留置时间等在预防肝包虫病手术部位感染中可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