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昌培  张潜 《解剖学杂志》2018,41(6):715-717
正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系由糖尿病引发的下肢神经和血管病变导致,进一步发展可加重为足部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并可伴发创面感染,也即出现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DFU)的严重情况。多发生于病程长,血糖控制差的糖尿病患者。目前糖尿病足还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预后差。研究发现,糖尿病足占到了所有因糖尿病有关问题住院比例的47%,且糖尿病足患者一生中发生足溃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使用超声清创刀联合负压创面治疗系统的临床疗效。方法 47例糖尿病足溃疡Ⅱ~Ⅲ级(Wagner分级)患者分为2组,实验组26例行超声清创刀联合负压创面系统治疗,对照组21例仅常规清创联合负压创面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创面愈合程度、治愈率、显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随访第1周的显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第2、4、6、12周的治疗愈合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全身不良反应。结论超声清创刀联合负压创面系统联合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加快创面愈合,可能对于改善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糖尿病足是与局部神经异常和下肢远端外周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将糖尿病足溃疡定义为糖尿病患者踝以下的累及全层皮肤的创面,而与这种创面的病程无关。  相似文献   

4.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破坏。在糖尿病患者中,大约15%的患者会并发糖尿病足溃疡,其中85%因糖尿病足而截肢的患者在截肢之前患糖尿病足溃疡,糖尿病足溃疡和截肢给患者及社会带来的耗费,几乎相当于治疗糖尿病其他并发症费用的总和。因此,促进糖尿病足创面愈合是治疗糖尿病足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周围神经或末梢血管病变合并感染和损伤常导致足溃疡的产生,严重者可因下肢坏疽导致截肢,甚至危及生命.糖尿病足的高患病率和低治愈率给糖尿病患者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担.再生医学是一种通过干细胞移植、组织工程化皮肤等方法,有效地促进糖尿病足创面愈合,是一种具有潜力的治疗方法.组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蚕食清创联合银离子敷料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眉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38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25例患者采用蚕食清创联合银离子敷料治疗糖尿病足溃疡(蚕食清创组),113例采用外科清创联合银离子敷料治疗(外科清创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创面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蚕食清创组创面愈合时间为(37.5±10.8)d,外科清创组为(45.3±11.7)d,蚕食清创组愈合情况优于外科清创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蚕食清创组总有效率为92.80%,外科清创组为73.45%,蚕食清创组总有效率高于外科清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蚕食状清创联合银离子敷料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效果满意,缩短了创面愈合时间,降低了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12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资料,分析患者糖尿病足发生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营养不良、存在周围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足发生危险因素(P<0.05),定期监测血糖、接受健康宣教以及足部护理行为是糖尿病足发生保护因素(P<0.05).结论:营养不良、存在周围血管病变、定期监测血糖、接受健康宣教以及足部护理行为是老年糖尿病患者病足发生影响因素,可以从上述因素着手预防糖尿病足发生.  相似文献   

8.
1956年Oakley等首先用"糖尿病足"这一名词.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糖尿病足的定义是: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1];糖尿病足已成为糖尿病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约15~20%的糖尿病患者在一生中至少出现1次足溃疡或者坏疽,糖尿病足部溃疡是糖尿病相关的低位远端截肢中的最常见原因,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感觉神经定量检测仪检测糖尿病足患者周围感觉神经,探讨电流感觉阈值(CPT)在糖尿病足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测定48例糖尿病足(糖尿病足组)及212例未合并足病的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足组)的正中神经、腓肠神经于2000Hz、250Hz、5Hz的CPT,并检测患者踝肱指数(ABI)及血糖等代谢指标,记录高血压、冠心病等病史及糖尿病并发症情况。结果与非糖尿病足组患者比较,糖尿病足组患者CPT明显升高,其中5Hz(P<0.01)最为明显;糖尿病足组合并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均高于非糖尿病足组(P<0.01);糖尿病足组较非糖尿病足组ABI明显降低,在各分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BI与5HzCPT及250HzCPT均呈负相关(r=-0.454,P<0.01;r=-0.342,P<0.05)。结论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与血管病变有关,ABI低、CPT高的患者糖尿病足较单独ABI低的患者糖尿病足发生风险增加,CPT联合ABI较单独检测ABI对于糖尿病足的发生更加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背景:负压封闭引流能有效促进组织缺损创面的愈合修复,其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但在糖尿病足治疗领域的效果至今少有报道。目的:探讨应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与传统方法修复糖尿病足创面临床效果的比较。方法:收集糖尿病足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传统治疗组调控血糖辅以创面换药,采用传统清创干预;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组采用传统治疗结合使用新型的海藻盐泡沫敷料干预,每组30例。评价2组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结果与结论:与传统治疗组相比,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组病足在换药次数、血糖控制平稳时间、创面准备时间愈合时间、治愈率均显著改善(P0.05)。结果说明,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创面,可促进创面炎症消退,刺激创面肉芽生长,同时能为皮肤缺损创面二期植皮或者皮瓣转移覆盖修复,创造有利的修复条件,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治疗法。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患者足的预防性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糖尿病所致的一系列病变所造成的,其中外周血管病变致局部缺血、运动神经病变致感觉障碍和足部变形以及合并感染是形成糖尿病足的最主要原因。糖尿病截肢占非外伤性下肢截肢的50%,如此高的发病率和截肢率给社会和家庭增加了巨大的经济负担,给患者增加了极大的痛苦。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率和截肢率最有效也是最经济的方法是未病先防。只要糖尿病患者采取如下恰当的预防措施,糖尿病足是完全可以避免的。1糖尿病患者足溃疡的临床表现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糖尿病创面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糖尿病足患者19例,骨科非糖尿病患者7例,将所招募的26例患者分为4组:糖尿病足患者创面伴随大量细菌1×10~6个/g组织为A组7例,糖尿病足患者创面伴随少量细菌1×10~6个/g组织为B组12例,糖尿病无创面组织(距糖尿病足溃疡创缘大于2 cm处皮肤)为C组6例,以及骨科非糖尿病患者组织为D组7例。MMP-9和VEGF的表达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法检测。组间差异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并经过Scheffe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结果 A、B、C、D组RT-qPCR检测的MMP-9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14±0.12、0.60±0.08、0.39±0.09、0.13±0.0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92,P0.05);RT-qPCR检测的VEGF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1±0.22、3.55±0.97、5.72±0.55、6.92±1.5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74,P0.05);蛋白质免疫印迹分析法检测结果与RT-PCR结果一致。结论不同糖尿病创面组织中MMP-9的表达增高而VGEF的表达降低。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下肢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和感染共同作用的结果,表现为足部疼痛、足部溃疡及足坏疽等临床症状,最常见的是足部溃疡。如果不积极治疗,可导致糖尿病坏疽,甚至截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血管介入治疗是目前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积极有效的治疗方式。我科对1例2型糖尿病合并严重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采用介入治疗手段,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心自主神经病变的患病率及其与尿白蛋白排泄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T2DM患者200例,根据尿蛋白排泄率分为正常蛋白尿组(80例)、微量蛋白尿组(66例)和大量蛋白尿组(54例);采集临床资料,测定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等指标;行心血管反射试验检查,结合临床症状评价糖尿病患者心自主神经病变.结果 三组患者在糖尿病病程、收缩压、甘油三酯、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心自主神经病变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自主神经病变者分别占1.3%、9.1%、22.2%(两两比较,P均<0.05).尿蛋白排泄率与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心自主神经病变呈正相关(P均<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X1)、甘油三酯(X2)、心自主神经病变(X3)、糖尿病病程(X4)是UACR的影响因素,回归方程为Y=-398.454+2.789X1 +49.092X2+147.969X3 +5.659X4.结论 随着蛋白尿程度加重,合并心自主神经病变的患病率增加;收缩压、甘油三酯、心自主神经病变、糖尿病病程是尿蛋白排泄率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贝复济(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住院诊治的糖尿病足患者32例,依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贝复济组(降血糖 抗感染 贝复济局部换药)16例,对照组(降血糖 抗感染)16例.对比两组患者治愈率、创面愈合时间及过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贝复济组治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62.5%,P<0.05);贝复济组创面愈合时间(29.34±1.46)d 明显比对照组(38.23±2.87)d 缩短(P<0.05).两组均无过敏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治疗中应用贝复济,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足部外伤合并感染导致溃疡、坏疽,甚至使患者面临截肢的危险,严重地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干细胞治疗能有效促进新血管生成、促进创面愈合,并治疗缺血性下肢血管病变,是治疗糖尿病足的新方法.文章对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足如骨髓干细胞移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脐带血干细胞移植及真皮间充质干细胞移...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周围神经或末梢血管病变合并感染和损伤常导致足溃疡的产生,严重者可因下肢坏疽导致截肢,甚至危及生命.糖尿病足的高患病率和低治愈率给糖尿病患者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担.再生医学是一种通过干细胞移植、组织工程化皮肤等方法,有效地促进糖尿病足创面愈合,是一种具有潜力的治疗方法.组织工程皮肤和干细胞移植是再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工程皮肤是一种通过运用细胞和生物材料等生物替代品有效地促进糖尿病足创面愈合.运用不同的干细胞移植可以增强糖尿病足创面愈合,增加新生血管生成,能改善下肢缺血.对再生医学中的组织工程皮肤和干细胞移植领域治疗糖尿病足取得的进展进行综述,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糖尿病筛查方法的日益完善和规范,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呈显著升高趋势。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慢性病变过程中发病率、致残率及致死率高的一种严重并发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预后带来严重威胁。为此,做好糖尿病足预防、降低糖尿病足发病率及早期诊断与治疗十分重要。应重视对患者血糖的全面管理:控制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防止低血糖发生、提高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培养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搞好足部卫生,确保足健康,选择适当的鞋袜,防止足外伤,及时治疗足部疾病。通过多学科(内分泌科、骨科、血管外科)协作或建立创面修复平台(集内分泌科、骨科、介入科、血管外科等)形成专业团队,使糖尿病足治疗规范、高效,降低截肢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周围神经病变、周围动脉疾病和创伤是导致足部溃疡发生的主要因素,而创面愈合不良又可引起慢性创面的发生,常导致截肢。虽然多学科治疗已成为广泛的共识,但及时采取有效的外科干预,可以控制创面感染,促进创面愈合,减少截肢发生率。为规范糖尿病足创面外科治疗,专家组主要从局部辅助治疗、介入治疗、血管重建、清创和手术治疗等方面进行讨论形成了共识,为临床相关专科的医护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丹黄散能刺激肉芽组织增生,减少溃疡创面分泌物,促进溃疡创面修复。 目的:从基因组层面评估丹黄散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纳入2007-10/2008-09于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代谢与内分泌科就诊的糖尿病足患者9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糖尿病足组)及丹黄散外敷治疗(丹黄散治疗组);同时选取同时期的外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取以上3组患者足组织标本,应用Oligo GEArray®芯片检测各组基因表达谱,比较分析基因表达谱差异。 结果与结论:和对照组比较,糖尿病足组有28个基因表达上调,6个基因表达下调;与糖尿病足组比较,丹黄散治疗组有30个基因表达上调,4个基因表达下调。说明糖尿病足溃疡局部涉及多基因差异表达,丹黄散可调控部分差异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