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本科护生入职养老机构意愿现况,并探讨其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某医学院校护理学院365名本科护生,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对老年人态度量表、老年知识量表对其入职养老机构意愿进行调查。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本科护生入职养老机构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 261名(59.2%)本科护生有入职养老机构意愿;生源地[OR=1.662,95%CI(1.043,2.648),P=0.032]、是否有与老年人生活的经历[OR=1.717,95%CI(1.018,2.895),P=0.043]及对老年人态度[OR=1.018,95%CI(1.000,1.037),P=0.046]对本科护生入职养老机构意愿产生影响。结论 本科护生入职养老机构意愿呈中等水平,来自农村、有与老年人生活经历及对老年人态度积极的本科护生更愿意入职养老机构。  相似文献   

2.
冯雪  周英  梁倩茹  邹小芳 《护理研究》2023,(8):1480-1483
目的:探讨中草药助眠香囊对养老机构老年失眠病人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3月在广州市某养老机构居住的91例失眠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在失眠常规护理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玫瑰花制作的安慰剂香囊干预,观察组给予中草药助眠香囊干预,干预周期均为8周。干预前后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I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睡眠质量改善指数(SQII)进行测评。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8%,对照组为48.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后两组AIS评分、PSQI评分、SQI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草药助眠香囊有助于改善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失眠症状、提升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福州市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生活质量,明确其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幸福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福州市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模式下的187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在生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文化程度、患病种类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结论]老年人生活质量受多因素影响,应重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支持,积极采取措施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福州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的护理服务需求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养老机构的照护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流行病学调查用抑郁自评量表、养老机构老年人护理服务需求问卷,对福州市11家养老机构260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67.3%(175/260)的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存在缺陷;35.4%(92/260)存在抑郁危险,男性、年龄轻、文化程度低、无配偶、月收入低者抑郁危险较高(P0.05)。护理服务需求总均分为(3.95±0.28),其中安全需求得分最高(4.34±0.3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婚姻状态和文化程度是养老机构老年人护理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结论养老机构老年人对护理服务的需求较高,且受婚姻状态和文化程度的影响。应多关注机构中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层次低以及无配偶的老年人,提高照护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西安市养老机构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医疗护理需求现状.方法 选择在西安市市区10所各级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入住的老年慢性病患者500例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生活质量及医疗护理需求.结果 500例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加权平均分为(77.43±2.12)分;对于医疗护理中的心理沟通、行为干预、饮食护理、清洁卫生、户外活动的需求都比较多.多元回归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包括家庭经济状况、自理能力、职业地位与疾病状况(P<0.05).结论 西安市养老机构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医疗护理需求都比较多,要根据影响其生活质量的因素积极加强对症干预,从而建立具有西安特色的养老机构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冠心病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并探讨护理干预提高病人睡眠质量的有效途径。方法将PCI术后病人10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2例。实验组PCI术后全程给予干预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采用自编睡眠质量影响因素调查表和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对住院病人睡眠质量和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两组影响睡眠质量比较集中的因素依次为身体不适、焦虑、环境、医源性因素及生活习惯,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4~0.22,P〉0.05)。实验组PSQI总分、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的分数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t=3.987~38.722,P〈0.01)。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x^2=2.66,t=8.90,P〈0.01)。实验组的满意度为96%(50/52),对照组为77%(40/5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8.25,P〈0.01)。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改善PCI术后病人的睡眠质量,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养老机构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抑郁自评以及护理服务需求状况,比较夫妇共同居住机构老年人和独自居住机构老年人的差异性,为提高养老机构的照护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流行病调查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与养老机构老年人护理服务需求问卷对福州市11所养老机构260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夫妇同居机构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分为18.03分±4.71分,≤16分27人,16分32人。独居机构老年人的生活自理得分为21.49分±6.68分,≤16分58人,16分143人。夫妇同居机构老年人与独居机构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得分≤16分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夫妇同居机构老年人CES-D得分为8.44分±4.32分,≤16分57人,16分2人。独居机构老年人CES-D得分为15.04分±7.54分,≤16分111人,16分90人。夫妇同居机构老年人与独居机构老年人CES-D得分≤16分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养老机构老年人护理服务需求总分为3.95分±0.28分。夫妇同居机构老年人与独居机构老年人护理服务需求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老机构应针对不同婚姻状况居住的老年人提供更具个性化的护理服务,重点关注独居机构老年人的心理护理问题,提高照护水平,提升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两种方式对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分析其相关因素,并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采用ADL(日常生活能力)、PADL(生理性日常生活能力)、IADL(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及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量表,对662例年龄为60—100岁社会养老和620例年龄为60~98岁北京城区家庭养老者进行评定。结果社会养老组和家庭养老组的ADL得分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年龄、教育程度、健康状况有明显的相关性(OR=3.05,95%CI.1.805—2.935;OR=2.01,95%CI:1.512-2.544;OR=1.25,95%CI:1.524—2.012)。结论年龄是影响日常生活能力的最重要的因素(OR=3.05,95%CI:1.805—2.935),不同养老方式下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没有明显的不同。但是培养外向开朗的性格、广泛的兴趣爱好,积极锻炼,提高教育文化水平,有利于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的保持,在护理中应该加强相应方面的训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养老机构老年人跌倒风险现状,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沈阳市5所养老机构内的124名老年人,采用跌倒风险评估表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跌倒风险的危险因素。结果养老机构老年人跌倒风险评估表平均得分(28.17±12.13)分,共55名老年人有跌倒风险(得分≥30分),占44.4%;患脑卒中(OR=17.731)、腰椎间盘突出或滑脱(OR=5.802)和过去一年内跌倒次数(OR=2.223)是老年人跌倒风险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养老机构老年人跌倒风险较高,应重视养老机构老年人跌倒预防,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来预防老年人跌倒。  相似文献   

10.
不同养老方式下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两种方式对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ADL(日常生活能力)、PADL(生理性日常生活能力)、IADL(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及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量表,对662例年龄为60~100岁社会养老和620例年龄为60~98岁北京城区家庭养老者进行评定。结果两组的ADL得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ADL与年龄(OR=3.05,95%CI:1.805~2.935)、教育程度(OR=2.01,95%CI:1.512~2.544)、健康状况(OR=1.25,95%CI:1.524~2.012)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年龄是影响日常生活能力的最重要的因素(OR=3.05,95%CI:1.805~2.935),不同养老方式下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没有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