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炎X线分级与脊柱活动度的关系,为强直性脊柱炎的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129例临床诊断为AS的患者,借助骨盆平片检查确定骶髂关节炎分级,同时测定腰椎前屈、后伸、指地距、胸廓活动度,运用双变量Spearman相关和One way ANOVA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腰椎前屈、后伸活动度和胸廓活动度与骶髂关节炎程度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指地距与骶髂关节炎程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2)Ⅲ级、Ⅳ级骶髂关节炎患者的指地距显著高于0~Ⅱ级的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Ⅲ级和Ⅳ级骶髂关节炎病变的腰椎活动度、指地距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Ⅳ级骶髂关节炎的患者的胸廓活动度显著低于0~Ⅲ级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患者骶髂关节炎X线分级与脊柱活动度存在一定相关性,可作为AS病情诊疗的参考,且临床上治疗早期的AS患者就要加强腰部和胸廓的功能锻炼,以期做到"以动防残"。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中药复方治疗对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度的影响,同时与慢作用抗风湿药物(DMARDs)进行疗效对比.方法 检索CNKI、维普、万方、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10月1日.纳入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入院患者寒热证候分布特点及其与脊柱结构损伤和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2015年12月1日—2017年11月30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风湿科AS住院患者共计277例进行寒热证候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脊柱结构损伤(m SASSS)评分及AS疾病活动度(ASDAS)评分。结果 AS入院患者寒证组36例(12.99%),热证组241例(87.01%),寒证组m SASSS评分较热证组高(P0.05),热证组ASDAS评分较寒证组高(P0.05)。结论 AS入院患者热证多于寒证。热证组患者多与炎症活动有关,寒证组患者脊柱结构损伤程度较热证组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长蛇灸对强直性脊柱炎的免疫因子调节及关节活动度影响。方法:60例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长蛇灸(选取两组经穴,一组以督脉经穴大椎穴至腰俞穴为主,另一组以两侧华佗夹脊穴为主交替长蛇灸),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柳氮磺胺吡啶配合非甾体抗炎药,具体服药剂量依据中华风湿病学为准),治疗4个疗程(4周)后采用RT-PCR检测Th17、Treg、Thl的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T-bet的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CD~+_4CD~+_(25)FOXP3细胞、CD~+_4Thl细胞及CD~+_4IL-17~+Th细胞的比率。于治疗前、治疗后分别测量胸廓呼吸差、脊柱活动度评价关节功能恢复状况。结果:同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FoxP3、T-bet的mRNA表达及CD~+_4CD~+_(25)Treg、CD~+_4Thl细胞比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CD~+_4Th17细胞比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FoxP3、T-bet的mRNA表达表达及CD~+_4CD~+_(25)Treg、CD~+_4Thl、CD~+_4Th17细胞比率变化不明显,(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FoxP3、T-bet的mRNA表达及CD~+_4CD~+_(25)Treg、CD~+_4Thl、CD~+_4Th17细胞比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关节功能活动度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S患者存在Thl7/Treg/Thl免疫失衡,长蛇灸能有效调节AS免疫失衡,其作用的机制可能跟长蛇灸具有双向良性调节有关;长蛇灸能有效改善AS关节功能活动度,防止关节僵硬畸形,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生活质量改变导致的心理状态变化,并进行相关分析,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因疾病困扰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引起心理变化。方法:对64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采用健康调查问卷(WHOQOL-BREF),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调查并评定。结果:64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生活质量及其生活环境、生理功能、心理状态、社会关系、自我健康评价,所占百分比例比较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有焦虑,敏感、抑郁情绪等心理变化。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生活质量下降,有着复杂的心理状态,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应在予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积极心理支持和干预临床治疗,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干预性护理对强直性脊柱炎病人活动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45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22例与观察组23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均按照风湿免疫科常规护理内容进行一般性护理,观察组另外针对脊柱活动实施干预性护理措施。观察两组干预前后活动程度的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劳累度、关节的僵硬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强直性脊柱炎病人实施干预性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脊柱活动程度,这对促进患者日后的功能康复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应力性骨折的临床表现、血液检查结果及影像学特点,为该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2000年6月至2010年6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应力性骨折患者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29 ~ 65岁,中位数48岁.骨折部位:T101例,T10、T113例,T11、T124例,T12、L12例,L1、L21例.对11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表现、血液检查结果及影像表现的特点.结果:11例患者均有腰背部疼痛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胸腰段脊柱后凸畸形.有脊髓损伤表现3例,骨折部位均有明显压痛,双下肢肌力均为4级,感觉减退,膝腱和跟腱反射减弱,Frankel分级为D级.血清人类白细胞抗原-B27均为阳性;类风湿3项检查均为阴性;血沉20~30 mm·h-13例,低于10 mm·h-18例.脊柱X线片均显示椎间盘及脊柱周围韧带有明显的骨化,椎体间已形成骨桥,椎体变方,呈典型的“竹节样”改变,且有骨质疏松表现,骨折椎体终板骨质破坏,形状不规则;骶髂关节正位X线片显示关节间隙消失.CT重建片显示骨折均累及脊柱三柱,其中有明显脱位2例;骨折线经过T10椎体1例,其余骨折线均位于椎间隙;矢状位见骨折端相邻椎体的终板面或骨折断端有广泛的骨质破坏,边缘不整,周围骨质硬化,有假关节形成.MRI检查显示骨折节段有不规则的低信号影贯穿脊柱的前、中、后柱,T1加权像骨折节段均表现为低信号影,T2加权像低信号9例,高信号2例;椎管内脊髓有受压表现3例,其中骨折端脱位2例,椎管内血肿压迫1例.结论:对于脊柱疼痛突然加重或后凸畸形急剧进展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无论是否有外伤史,都应高度怀疑脊柱骨折.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应力性骨折血液检查常见血清人类白细胞抗原-B27阳性,类风湿3项阴性;X线表现为脊柱呈典型的“竹节样”改变,骨折椎体终板骨质破坏,形状不规则;CT及MRI重建可见骨折累及脊柱三柱.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变化情况,探讨影响AS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机制。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健康状况调查问卷(WHOQOL—BREF表)和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25nt/hiCD127lo调节性T细胞表达频率,观察57例AS患者,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94例AS患者中有55.3%的患者生活质量受到影响,有焦虑、抑郁情绪分别占44.7%和占76.5%;其急性时相反应物指标ESR、CRP、α1—AGP升高和调节T细胞表达频率水平降低。SAS标准分和SDS标准分与总体评分、生活质量(P〈0.01)、疾病活动性指标、CD4+cD25nt/hicDl27lo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频率呈负相关;与BASDAI、BASFI、BAS—GS和症状总积分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AS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以抑郁情绪为主,与生活质量、疾病活动性指标和CD4+CD25nt/hiCD127lo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频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长蛇灸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及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60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在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的基础上给予长蛇灸治疗(选取两组经穴:一组以脊柱督脉经穴大椎穴至腰俞穴为主,另一组以两侧华佗夹脊穴颈1至骶髂关节部为主),两组交替使用,每次灸3壮,3日1次,2次之间间隔1日,连续治疗8次(1月);对照组在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的基础上给予塞来昔布胶囊(西乐葆)治疗,每日2次,每次100mg,连续口服治疗1月。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7( 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的变化,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00%,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观察组IL-17、TNF-α、CRP、ESR炎症因子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活动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IL-17、TNF-α、CRP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R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活动度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能有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关节活动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蛇灸能有效降低AS细胞炎症因子水平,进而改善AS患者的慢性炎症状态,其作用的机制可能与长蛇灸具有抗炎作用有关;长蛇灸能有效改善AS关节功能活动度,防止关节畸形,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用于强直性脊柱炎(AS)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6年1月在中山市中医院收治的AS脊柱骨折患者3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7例及观察组18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循证护理(EBN)。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21.5±3.4)d,住院期间疼痛评分(2.8±0.3)分,生活质量评分(89.1±3.2)分,并发症发生率(5.6±1.2)%,护理满意率(95.1±4.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AS脊柱骨折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让患者得到更全面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EBN对AS脊柱骨折患者的应用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髋关节病变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15例有髋关节破坏性病变的AS患者(A组)及85例有髋痛而X线正常的AS患者(B组)和226例无髋关节破坏性病变的AS患者(C组)的临床资料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和B组发病年龄早于C租,以幼年发病多见[(16.9±6.5)、(21.1±6.9)与(27.3±9.6);A组和B组病程短[(7.9±6.7)年、(8.2±6.2)与(15.2±4.6)年];发病至出现髋痛的间隔时间在A组短于B组[(1.8±3.2)年(3.4±4.8)年];A组首发髋关节病变较多(46.9%、29.4%);以及外周关节炎及全身症状重(31.3%、15.3%、1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骶髂关节病变等级在A组明显重于B组和C组(P<0.01);A组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IgG、IgM)水平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发病年龄早、病程短、病情进展快,以外周关节起病伴全身症状重易发生髋关节破坏;早期或发病即有髋关节受累及较强的炎症和免疫反应易发生髋关节破坏。  相似文献   

13.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AS以好发于青少年,以发病早、病程长、致残率高为主要特点,所以早期诊断及治疗,对改善AS患者的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除了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及影像学的改变外,还没有找到其他更特异和敏感的实验室指标用于AS的早期诊断。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AS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发现了某些细胞因子在AS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作者主要对CXCR4/SDF-1反应轴与VEGF与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关系以及是否可能成为AS靶向治疗的主要靶点的相关研究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14.
15.
随着强直性脊柱炎(AS)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已证实多种细胞因子参与AS慢性炎症过程及AS骨质破坏和新骨形成过程。中医药在改善AS患者症状与体征、控制病情、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方面均具有一定疗效。中医药干预对AS炎症反应、骨代谢失衡的作用机制是多途径的。本文着眼于AS炎症反应及骨代谢过程,对近年来相关细胞因子参与AS的发病过程的研究进展及中医药治疗对其的影响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文献分析强直性脊柱炎与相关经络关系及腧穴应用规律。方法:电子检索《中华医典》第5版,并配合手工查阅先秦到民国中医文献中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相关疾病文献,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法对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相关疾病的腧穴、归经、治疗方式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385条,涉及腧穴71个,腧穴使用总频次为482次,归属9条经脉,其中足太阳膀胱经、督脉、足少阴肾经不仅腧穴使用频率高,而且腧穴使用频次明显高出其他经脉,使用频次高的腧穴有肺俞、委中、腰俞、风池、大钟、大肠俞、昆仑、志室、章门、合阳、中膂俞等。结论:强直性脊柱炎与足太阳膀胱经、督脉、足少阴肾经密切相关,针灸治疗取穴应以该经脉的腧穴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臭氧水穴位注射联合骶髂关节注射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脊柱功能活动度和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3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5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采用20μg/m L的臭氧水穴位注射联合骶髂关节注射治疗,穴位选取风池、大椎、肾俞、大肠俞、阿是穴、夹脊穴(胸夹脊),7 d治疗1次,4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分别于疗前、第4周、第12周评价患者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性指数(an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ity index,BASDAI)和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functional index,BASFI)。结果:治疗后第4周、第12周患者BASDAI、BASF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2周患者BASDAI、BASFI评分均较第4周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水穴位注射联合骶髂关节注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可有效改善AS患者脊柱功能活动度,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和疾病的活动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蔡俊 《河北中医》1995,17(4):19-20
强直性脊柱炎的误诊与分析蔡俊(江苏徐州市鼓楼医院疑难病门诊部环城路39号221005)强直性脊柱炎(AS),是以脊柱关节发生骨性强直为主要表现,甚至累及全身的慢性进行性疾病。在祖国医学中,属痹病范畴。近年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被误诊者也有。我专科门诊收...  相似文献   

19.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健康知识调查分析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侵犯中轴骨骼,以脊柱疼痛及活动受限为特征,以骶髂关节炎为疾病标志[1].临床上许多患者发病后缺乏相应的疾病健康知识.不能坚持规范合理的治疗,致使病情进展很快,整个脊柱可发生自上而下的强直;随着颈椎受累,颈椎活动受限,最后脊柱各方向完全受限[2].2006年1月-2007年6月,笔者通过健康知识问卷调查找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存在的健康知识问题,并针对问题给予相应的护理,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强直性脊柱炎(AS)中医证候规律,为中医药辨证论治AS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采用观察性研究方法,将中医证候诊断明确的50例肾虚督寒证和43例肾虚湿热证AS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AS不同证型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的分布规律,以及不同证型与症状、体征、疾病活动度及炎症指标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1、IL-6的相关性.结果 肾虚督寒证和肾虚湿热证患者在年龄分布、病程、外周关节肿胀、肌腱端压痛程度、巴氏AS疾病活动指数(BASDAI)、疾病活动性评分(ASDAS)、ESR方面存在差异(P<0.05);在性别、疼痛程度、晨僵程度、晨僵时间、疲劳/困倦、巴氏AS功能指数(BASFI)、巴氏AS活动测量指数(BASMI)、患者总体评价积分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其中,病程、外周关节肿胀、ESR与肾虚督寒证和肾虚湿热证的辨证关系密切(P<0.05).AS患者的血清IL-6水平与ESR、CRP、ASDAS评分、BASDAI存在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0.21、r=0.21、r=0.30、r=0.29,P<0.05).结论 肾虚督寒证AS患者年龄大,病程长;肾虚湿热证AS的疾病活动度较肾虚督寒证患者高;病程、外周关节肿胀、ESR对于肾虚督寒证和肾虚湿热证的辨证关系密切;血清IL-6水平与AS疾病活动度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