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克罗恩病患者超声声像图特征,探讨超声检查评估克罗恩病活动性的价值。方法 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上海第十人民医院收治的克罗恩病患者25例。其中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评分150分(缓解期)12例,150~450分(活动期)13例。每例患者均行内镜(结肠镜或小肠镜)检查、腹部超声检查。非炎性病变(缓解期)和炎症(活动期)肠段肠壁厚度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内镜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能量多普勒超声判断克罗恩病活动性与CDAI评分判断克罗恩病活动性的符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5例克罗恩病患者经内镜检查判断活动期20例,缓解期5例。所有患者均能获得满意的超声图像。本组超声诊断克罗恩病22例,诊断准确率为88%(22/25)。超声检测非炎性病变(缓解期)肠段肠壁厚度为(2.06±0.62)mm,低于炎症(活动期)肠段肠壁厚度(7.90±2.90)mm,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P0.05)。本组25例克罗恩病患者能量多普勒超声判断缓解期7例,活动期18例。能量多普勒超声判断克罗恩病活动性的符合率为92%(23/25);而根据CDAI评分判断克罗恩病活动性的符合率仅为64%(16/25),低于能量多普勒超声判断克罗恩病活动性的符合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9,P0.05)。超声检查发现腹腔脓肿1例,腹腔淋巴结肿大7例,腹腔积液2例。结论超声检查对肠壁厚度、结构层次、回声及肠外并发症的观察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准确评估克罗恩病活动性,对克罗恩病的诊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小肠疾病采用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SCTE)表现出的小肠肠壁增厚征象,并对其诊断价值作出分析。方法调取经MSCTE检查后发现小肠肠壁增厚的小肠疾病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诊断,由2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对60例患者的影像学结果进行阅片,分析增厚肠壁的受累肠段、受累长度、强化方式、对称情况和肠周异常情况。结果恶性肿瘤多表现为不均匀强化和不对称性的局限性肠壁增厚,炎性或感染性疾多表现为均匀强化和对称性的节段性肠壁增厚,克罗恩病则多见于良性病变。增厚肠壁分层状强化在炎性或感染性疾病中较为常见,均匀强化和不均匀强化在肿瘤中较为常见,强化减弱在肠缺血中较为常见,增厚肠壁邻近淋巴结增大在小肠恶性肿瘤、克罗恩病与结核中较为常见,邻近肠系膜血管异常在炎性性或感染性疾病中较为常见。结论不同类型小肠疾病肠壁增厚的受累长度、程度、对称性与否、强化方式情况和肠周异常情况的MSCTE征象不同,可将MSCTE检查作为鉴别克罗恩病、炎性性或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诊断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3.0TMR影像对评估克罗恩病患者疾病活动性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本次研究包括确诊为克罗恩病的36名患者,运用3.0TMR影像资料评估患者病变的分期。基于肠壁异常增厚、肠壁异常强化、肠腔狭窄、"木梳征"、肠系膜增大的淋巴结、瘘道、溃疡及脓肿7个基本征象,制定出MR影像诊断标准。以临床诊断为金标准进行比较。结果本次研究共评估了216组肠段,其中发现76组肠段有异常。受累及肠段的平均厚度为(3.24±0.92)mm。增强后脂肪抑制T1WI显示异常强化肠段62段。7名患者发现肠段狭窄及狭窄后扩张(7/36);20名患者发现"木梳征"(20/36);9名患者发现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直径10mm)(9/36);2名患者发现溃疡(2/36);4名患者发现瘘道(4/36);所有的患者中未发现脓肿。3.0TMR影像评估活动性克罗恩病的敏感度为68.0%,特异度为90.9%,阳性预测值为94.4%,阴性预测值为55.6%,Kappa值为0.500。结论 3.0TMR影像学诊断能有效地鉴别活动期和缓解期克罗恩病,与临床诊断之间相关性分析的Kappa值为0.500,提示有较好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T小肠造影对克罗恩病的诊断评估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明确诊断为小肠克罗恩病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T小肠造影检查诊断。分析CT小肠造影诊断结果,造影病变部位检查结果,活动期与缓解期肠壁增厚情况对比,有无木梳征情况下静脉期肠壁CT值、肠壁厚度、肠壁分层样强化、肠壁均匀强化。结果 (1)经CT小肠造影诊断,76例诊断准确,诊断符合率为95.00%(76/80),病症包括:肠腔狭窄、网膜炎、腹腔脓肿、肠壁分层、肠壁厚度增加及强化、木梳征以及淋巴结肿大、瘘管等;(2)CT小肠造影病变部位主要在回肠末端、单纯回肠、结肠与回肠、空肠与回肠,位于回肠末端占61.84%;(3)活动期CD肠壁厚度显著大于缓解期CD(P<0.05);(4)有无木梳征情况下静脉期肠壁CT值、肠壁厚度、肠壁分层样强化、肠壁均匀强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T小肠造影对克罗恩病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能够清晰显示患者肠壁病变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背景:Th17细胞在免疫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与炎症性肠病(IBD)的关系已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目的:初步探讨Th17细胞在IB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外周血Th17细胞在IBD活动度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来自5家医院的IBD患者81例[克罗恩病(CD)39例,溃疡性结肠炎(UC)42例]和健康志愿者40名,采集外周血标本,分离单个核细胞,经佛波酯和伊屋诺霉素联合刺激后,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T细胞中的Th17细胞比率,同时测定临床炎症指标ESR和血清CRP。结果:CD组和UC组外周血Th17细胞比率分别为2.51%±1.59%和4.15%±2.7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44%±0.73%(P均0.05),其中UC组显著高于CD组(P0.01),活动期CD和UC分别显著高于缓解期CD和UC(CD:3.39%±1.56%对1.48%±0.81%,P0.01;UC:5.77%±2.77%对2.18%±0.59%,P0.01)。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显示,活动期CD和UC外周血Th17细胞比率与ESR、CRP均呈正相关(CD与ESR:r_s=0.851,CD与CRP:r_s=0.793,UC与ESR:r_s=0.817,UC与CRP:r_s=0.873,P均0.05)。结论:Th17细胞参与了IBD的发生、发展过程,在UC发病中的作用可能更为重要。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比率可能有助于IBD疾病活动度的评估。  相似文献   

6.
背景:随着英夫利西单抗(IFX)广泛用于克罗恩病(CD)的治疗,部分患者对IFX治疗失应答,具体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抗英夫利西单抗抗体(ATI)的形成密切相关。目前国内尚无ATI阳性率的相关报道。目的:评估血清英夫利西单抗谷浓度(IFX-TLs)、ATI水平监测在IFX维持治疗CD患者中的临床作用。方法:连续纳入2016年1月—2017年3月上海仁济医院接受IFX治疗的CD患者76例。检测血清IFX-TLs和ATI水平。根据CDAI评分将患者分为活动期组和缓解期组,比较血清IFX-TLs、ATI、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结果:76例CD患者中,2例(2.6%)ATI阳性,45例(59.2%)患者处于缓解期,31例(40.8%)为活动期。缓解期组IFX-TLs[2.84(1.30,4.96)μg/mL对4.08(1.29,6.72)μg/mL]、ATI[8.00(5.27,14.89)ng/mL对7.00(4.40,25.00)ng/mL]与活动期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484,P=0.454),而活动期组CRP、ESR水平均显著高于缓解期组(P=0.038,P=0.00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活动性与CRP相关(OR=6.082,95%CI:1.348~27.436,P=0.019),与IFXTLs、ATI和ESR均无关(P0.05)。结论:CD活动性可能与CRP相关,而与IFX-TLs、ATI和ESR均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多层螺旋CT(MSCT)在诊断克罗恩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观察24例经临床、影像和病理3方面综合诊断为克罗恩病患者的MSCT表现,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 24例患者均表现为多节段肠壁增厚,其中直乙结肠受累2例,系膜缘增厚明显有13节段,肠壁均有不同程度强化.肠壁溃疡4例,瘘管2例,肠内瘘1例,肠梗阻8例,肠旁蜂窝织炎6例,炎性包块或腹腔脓肿6例.肠系膜淋巴结肿大13例,系膜密度增高12例,继发肠间距增宽8例,系膜血管增粗、密集12例,梳子征8例.结论 MSCT对克罗恩病肠壁的病变、肠外并发症及肠系膜、血管、淋巴结异常均有良好显示,并能判断病程,指导临床治疗,不失为一较好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s-lymphocytes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s ratio,PLR)与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比较NLR、PL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独立及联合评价疾病活动度的效能。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就诊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消化内科CD患者30例(132例次),健康对照组99名(99例次),收集纳入对象的一般临床信息及NLR、PLR、CRP、ESR等检查结果,采用简化CD活动指数(CDAI)进行疾病活动度的评分。同时前瞻性观察上述30例CD患者中20例(共49例次),观察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每次就诊时均需完善血常规、CRP、ESR及简化CDAI评分。结果活动期CD的NLR和PLR均高于缓解期(P0.05)。经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发现,NLR、PLR区分活动期CD与缓解期CD的阈值分别为3.02、238.3;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7.6%、47.1%和69.5%、84.2%;曲线下面积(AUC)均小于CRP及ESR,但结合NLR与CRP或ESR后其预测效能较CRP、ESR独立预测时均有提高,当结合NLR、ESR、CRP三者预测CD活动度时,效能最高。结论 PLR、NLR均可区分活动期CD与缓解期CD,但其独立预测效能不及CRP或ESR,当CRP或ESR联合NLR预测CD活动度时,效能均较前提高,联合NLR、ESR、CRP水平,其预测CD活动度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在评价溃疡性结肠炎病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例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外周血PCT和CRP水平。[结果]病例组缓解期、活动期患者PCT水平分别为(1.56±0.36)μg/L、(6.57±2.96)μg/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33±0.16)μg/L],P0.01;病例组缓解期、活动期CRP水平分别为(6.78±3.85)mg/L、(23.46±12.53)mg/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68±0.23)mg/L],P0.01;活动期患者PCT、CRP水平缓解期患者(P0.01)。病例组轻度、中度、重度病情患者PCT水平分别为(3.64±1.78)、(5.67±2.75)、(8.96±1.86)μg/L,CRP水平分别为(8.75±3.64)、(22.78±6.57)、(31.45±11.34)mg/L;中度、重度病情患者的PCT、CRP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者(P0.01),重度病情患者PCT、CRP水平均明显高于中度者(P0.01)。[结论]血清PCT和CRP水平可能成为评价溃疡性结肠炎病情活动及严重程度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与病情活动和炎症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检测35例CD患者与15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PCT水平,并与炎症相关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D患者(活动期和缓解期)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PLT)计数和白介素-6(IL-6)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白蛋白(ALB)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活动期CD患者的PCT水平、白细胞(WBC)计数、PLT计数、粪便钙卫蛋白(FC)、IL-6、CRP和血沉(ESR)明显高于缓解期CD,ALB明显低于缓解期CD(P0.05),而血红蛋白(HB)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与CDAI、WBC计数、PLT计数、CRP、FC、IL-6呈明显正相关,与ALB、HB水平呈明显负相关(P0.05),与ESR无明显相关性(P0.05)。血清PCT水平预测CD活动性优于ESR、CRP、IL-6、WBC、FC、ALB、HB和PLT(P0.05)。PCT预测CD病情活动ROC曲线的阈值为0.051μg/L,其对应的敏感性为0.879,特异性为0.828,阳性预测值为0.886,阴性预测值为0.75。结论 PCT是一种判断CD病情活动的较好指标,PCT0.051μg/L作为阈值能够预测大部分活动期CD。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RP/ALB)、炎症标志物和全血计数水平与炎症性肠病(IBD)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将2015年1月—2020年12月诊治的584例IBD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C)183例,克罗恩病(CD)401例,分析血清CRP、ALB、血沉(ESR)和全血计数与IBD的关系,采用Mayo评分和Crohn疾病活动指数分别评估UC和CD患者的疾病活动性。结果:活动期IBD患者的CRP/ALB比值、CRP、ES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红细胞分布宽度、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明显高于缓解期,而ALB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明显低于缓解期(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活动期UC和CD的CRP/ALB比值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0.17和0.42,敏感性分别为67.9%和75.7%,特异性分别为86.5%和92.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炎症标志物(ESR、NLR、PLR和LMR)后,CRP/ALB比值在区分UC和CD疾病活动性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CRP/AL...  相似文献   

12.
背景:越来越多研究发现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胃肠系统存在高凝状态和炎症反应,但与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水平的相关性尚不明确。目的:探讨PLT、FIB、D-二聚体与UC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8月—2017年10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收治的85例UC患者,根据改良Mayo评分将患者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活动期患者又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组,以53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比较外周血PLT、FIB、D-二聚体水平,并分析其与UC分期、疾病严重程度、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活动期、缓解期、对照组PLT、FIB、D-二聚体、CRP、ESR水平依次降低(P0.05)。轻度组PLT、FIB、D-二聚体、CRP、ESR水平均显著低于中度组、重度组(P0.05),中度组FIB、D-二聚体、CRP水平均显著低于重度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PLT、FIB、D-二聚体与UC分期、疾病严重程度、CRP、ESR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PLT、FIB和D-二聚体与UC分期和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反映UC分期和疾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背景:脂多糖(LPS)和(1,3)-β-D葡聚糖(BG)可激活肠道内免疫细胞产生炎性介质,可能参与克罗恩病(CD)的发生过程。目的:探讨LPS和BG与CD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纳入2013年4月-2014年7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收治的CD患者68例,其中活动期CD(A-CD组)41例,缓解期CD(R-CD组)27例。同时纳入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和克罗恩病简化内镜活动度评分(SES-CD)分别判定CD疾病严重程度和内镜下疾病活动度。检测入选者血清LPS、BG、ESR、CRP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CD组患者血清LPS和BG水平显著高于R-CD组和对照组(P均0.05)。R-CD组血清LPS和BG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PS和BG水平与CDAI、SES-CD、ESR呈正相关(P均0.05),与CRP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血清LPS和BG可作为评判CD疾病活动度和内镜下黏膜病变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对克罗恩病(CD)疾病活动度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经小肠镜检查确诊的CD患者79例,根据CD简化内镜评分(SES-CD)标准分为活动期组(66例)和缓解期组(13例).计算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检测血清sCD40L、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粪...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T小肠造影(CTE)在鉴别克罗恩病(CD)活动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CD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评分将其分为A组(CDAI评分≤220分,缓解期和轻度活动期,31例)和B组(CDAI评分≥221分,中、重度活动期,29例)。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与CD活动分期关联的参数指标。结果 B组肠壁厚度、动脉期肠壁CT值、静脉期肠壁CT值大于A组,出现肠壁分层强化、梳齿征、系膜脂肪密度增加的比例较A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肠壁厚度[OR(95%CI):3.470(1.178~10.223)]、静脉期肠壁CT值[OR(95%CI):1.289(1.067~1.557)]和肠壁分层强化[OR(95%CI):6.784(1.027~44.759)]与CD活动分期具有显著关联性。结论 CTE的肠壁厚度、肠壁分层强化、静脉期肠壁CT值指标有助于鉴别CD的活动分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英夫利昔单抗对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骨代谢指标的影响,并分析其与AS活动性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至6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及住院确诊为AS且使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患者,使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治疗期为30周,剂量为3~5 mg·kg-1·次-1,共使用6次)。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异构体(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isomer,TRACP)-5b、骨碱性磷酸酶(bone-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水平,计算AS病情活动度评分(an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ity score,ASDAS)。根据发病年龄、病程、ESR水平、CRP水平、ASDAS-ESR和ASDAS-CRP分组。分析骨代谢指标变化特点及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30例AS患者,女6例,男24例,平均年龄为(35±12)岁。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前,ESR20 mm1 h组与ESR≤20 mm1 h组[(3.25±0.96)UL vs.(2.05±0.70)UL]、CRP10 mgL组与CRP≤10 mgL组[(3.21±0.97)UL vs.(2.34±0.95)UL]、ASDAS-ESR3.1组与ASDAS-ESR≤3.1组[(3.04±1.06)UL vs.(2.24±0.80)UL]、ASDAS-CRP3.3组与ASDAS-CRP≤3.3组[(3.14±1.02)UL vs.(2.13±0.76)UL]比较,前者TRACP-5b均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0例AS患者经英夫利昔单抗治疗30周后与治疗前相比,ESR[(9.4±6.6)mm1 h vs.(28.4±24.4)mm1 h]、CRP[(4.89±3.26)mgL vs.(17.05±19.20)mgL]、ASDAS-ESR[(1.38±0.41)vs.(3.52±0.84)]、ASDAS-CRP[(1.46±0.47)vs.(3.63±0.82)]和TRACP-5b[(2.08±0.77)UL vs.(2.77±1.04)UL]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S患者TRACP-5b水平与ESR、CRP、ASDAS呈正相关,提示骨吸收是AS病情活动的临床表现之一;治疗30周后,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组血清TRACP-5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低,提示英夫利昔单抗可以抑制骨吸收,其治疗与破骨细胞抑制可能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克罗恩病(CD)患者接受英夫利西(IFX)治疗前后IL-21及其受体(IL-21R)表达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09年6月至2011年7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符合研究标准的22例CD患者,分别在第0、2、6周时给予IFX治疗.以同期16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健康对照组于体检时、CD患者于治疗开始前和治疗第10周时取静脉血,并经结肠镜检查取肠黏膜活组织检查标本.观察CD患者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ESR、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使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IL-21R表达水平变化.使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肠黏膜组织内IL-21 mRNA表达水平变化.数据处理采用t检验.结果 治疗前,CD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IL-21R表达水平(12.25%±3.25%)和肠黏膜组织内IL-21mRNA表达水平(1.38±0.32)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分别为4.25%±1.41%和0.44±0.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88、6.75,P值均<0.05).第10周时,CD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IL-21R表达水平(8.12%±2.05%)和肠黏膜组织内IL-21 mRNA表达水平(0.77±0.24)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80、8.019,P值均<0.01).治疗前,CD患者的ESR、CRP和CDAI分别为(46.8±11.4) mm/1 h、(52.4±11.5) mg/L、319±74,治疗后则分别为(23.5±9.0)mm/1 h、(11.6±4.6) mg/L、113±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485、16.458、11.100,P值均<0.05).结论 活动期CD患者经IFX治疗后IL-21表达水平下降,提示IL-21可能参与IFX诱导活动期CD临床缓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检查对小肠克罗恩病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小肠克罗恩病患者的CT检查资料。图像分析项目包括小肠本身改变(如受累的部位、数目、肠壁厚度、黏膜强化、肠腔扩张和肠腔狭窄)、肠道周围病理改变(如系膜水肿、淋巴结肿大和积液等)和并发症(如蜂窝组织炎、脓肿和窦道等)等。结果 27例中,肠壁增厚、水肿、分层21例;肠腔狭窄6例;19例见小肠系膜"梳状征";淋巴结肿大7例;腹腔积液4例;小肠外脓肿2例,窦道形成1例。结论小肠克罗恩病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检查对小肠克罗恩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SCTE)在诊治回盲部良性溃疡性疾病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行MSCTE的回盲部良性溃疡患者的病历资料,总结回盲部良性溃疡病病因学构成及其MSCTE的影像学特点,并分析MSCTE能否提高回盲部良性溃疡病变的诊断率。结果本组病例有回盲部良性溃疡表现的主要为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及肠结核,但也有部分病例难以明确;该类疾病MSCTE的影像学特点有肠道管壁增厚(45例,88.2%),节段性病变(20例,39.2%),肠腔狭窄(7例,13.7%),梳齿征(7例,13.7%),腹腔脓肿、瘘管形成(1例,2.0%),肠系膜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13例,25.5%),相对于内镜检查,结合MSCTE回盲部良性溃疡病因的诊断率提高21.6%,其中CD、肠结核及非特异性炎的诊断率分别提高33.3%、16.7%、50.0%。结论 MSCTE检查对回盲部良性溃疡病病因的诊断价值较大,其中以CD明显,同时可对疾病并发症、肠壁增厚及肠外病变等进行评估,为临床诊治该类疾病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患者结肠组织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34(interleukin-34, IL-34)的表达,并进一步探讨IL-34与患者临床指标及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进而了解其在IBD中的意义。方法选取UC患者48例,其中缓解期9例,轻度11例,中-重度28例;CD患者21例,其中缓解期6例,轻度6例,中-重度9例。29名健康志愿者的血清作为对照(正常对照组),24例结肠癌手术切除的癌旁组织作为正常组织对照(癌旁组织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组织中IL-34的表达。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IL-34的表达。并收集IBD患者临床指标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数据。结果活动期患者IL-34水平在结肠组织和血清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C活动期及CD活动期患者均高于对照组和缓解期(P0.05),对照组与缓解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C组及CD组血清IL-34水平中-重度组分别高于轻度组(P0.05)。血清IL-34水平与疾病活动度、ESR及CRP呈正相关。结论 IBD患者结肠组织及血清中IL-34明显升高,提示IL-34在IB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