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一个多功能的细胞因子,与人类许多疾病有关。TGF-β在创面修复中主要介导了细胞的迁徙、增殖、分化与凋亡,胶原、细胞外基质(ECM)的合成与降解,调节细胞与组织对损伤的反应等,被认为在创面修复过程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影响创面修复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对吸入性损伤呼吸道创面愈合的影响,探讨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对吸入性损伤创面修复的促进作用。方法 70例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于伤后2d开始用药,疗程20d。并于伤后不同时间点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观察不同时间点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蛋白含量(TP)、白蛋白(Alb)、胶体渗透压(COP)的变化以及细胞的分类计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BALF中TP、Alb、COP随治疗逐渐降低(P〈0.05)。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随治疗逐渐减少,纤毛细胞逐渐增多(P〈0.05)。结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与创面愈合有密切关系,可促进上皮化肉芽组织的形成,对吸入 性损伤呼吸道黏膜的修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烧创伤等原因引起的大面积皮肤缺损是修复重建外科的一大难题。传统皮肤移植术往往组织来源受限,且存在供皮区损伤等缺点。组织工程技术的进步和商品化皮肤的临床应用,为大面积烧伤和难治性创面修复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本文回顾组织工程技术在创面修复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分析其在研发和转化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以期为人类皮肤的功能化构建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最近几年发现和深入研究的,对它的研究有了一系列新进展。这些最新研究进展以及间充质干细胞独有的生物学特性使之无可争辩地成为了一个热点。间充质干细胞属于中胚层的一类多能干细胞,有强大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在适宜的体内或体外环境下可分化为造血细胞、肌细胞、肝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基质细胞等细胞^[1]。  相似文献   

5.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皮肤创面组织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肤是机体的重要屏障,烧伤后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损害均与皮肤屏障的丧失有关,尽早修复缺损皮肤,封闭创面,重建皮肤屏障,有利于创面愈合和促进组织修复,最大限度地恢复皮肤的防御功能与外观。而目前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常存在严重的皮源不足,皮肤替代物的性能又较差,因此如何提高植皮成活率,改善皮肤替代物的性能就成为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7.
【摘要】目的回顾性总结近十年采用亲属头皮加患者头皮混合移植接力在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修复中的经验;探寻大面积深度烧伤自体皮源不足创面修复的新方法。方法选择在扬州市苏北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采用亲属头皮加患者头皮微小皮片(5mm×5mm刃厚皮片)混合移植(皮片间隔5~10mm)接力的方法,成功修复大面积深度烧伤早期削、切痂创面和部分大面积残余肉芽创面的22例患者,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总结。结果22例患者全部成活,头皮片混合移植后皮片扩展倍数为1:4-1:9,一次可修复创面约20%-40%TBSA,术后5d皮片成活,成活率85%~90%,10—14d皮片融合成片,每间隔7~10d待头皮愈合后即可再次手术。亲属头皮成活后排异不明显,外形及功能满意,同时全身感染、脓毒症及高代谢得到有效控制。结论亲属头皮是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的天然皮库。该方法不仅节省经费,取皮方便,使用灵活,而且皮片易成活,排异不明显,同时也为皮源不足、经费困难的严重烧伤患者提供新的救治途径。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间歇封闭负压创面治疗(suction wound closure therapy,SWCT)技术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比较其与传统换药治疗的优缺点。方法将不同深度及大小的急、慢性创面2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比采用间歇封闭负压创面治疗(治疗组)和传统换药治疗(对照组)两种方法的应用。其中治疗组彻底清创后使用无菌生物半透膜覆盖创面,使用间歇负压泵调节负压(80~100mmHg),治疗时间(治疗5min,间歇2~3min)、持续时间依创面情况而定,3~7d换药一次。对照组使用无菌敷料覆盖创面,根据渗出量每天换药1~2次。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操作难易程度、患者耐受性、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结果急性创面愈合时间:治疗组1~2周(平均1.5周),对照组2~12周;慢性创面愈合时间:治疗组2~4周(平均3周),对照组2~32周。平均换药治疗费用:治疗组约1200元左右,对照组约2000元左右。治疗组创面愈合快、操作简单、患者易耐受、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也有极少数患者出现贴膜过敏现象。结论间歇封闭负压创面治疗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无需特殊用药、创面愈合速度加快、减少医务人员工作量、减少交叉感染、降低医疗费、减少患者痛苦、患者易耐受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背景:富自体浓缩生长因子膜可参与调节代谢,已被用于骨缺损的重建。研究发现在牵张成骨的新骨缝附近的成骨细胞、间质细胞及骨细胞的胞质中均有骨保护素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表达。目的:分析骨矫形作用的机制及富自体浓缩生长因子膜对兔下颌骨牵张成骨的促进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4只大白兔建立兔下颌骨牵张成骨模型;对照组行左单侧下颌骨牵张成骨;实验组将富自体浓缩生长因子膜固定于牵张成骨器内侧面并且完全包绕牵张间隙,再行右单侧下颌骨牵张成骨;共延长6 mm。在固定期第1,7,14及28天分别处死动物,获取双侧下颌骨行组织学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及骨保护素在新生骨中的表达情况;观察和对比两组间牵张间隙内成骨效果。结果与结论:牵引后第1,7,14天骨保护素表达的阳性细胞率和阳性面积百分比实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牵引后第1,14天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表达的阳性细胞率和阳性面积百分比实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Western blot法检测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骨保护素比值对照组较实验组要高(P<0.01)。结果说明,富自体浓缩生长因子膜可促进兔下颌骨牵张成骨间隙内的新骨形成和矿化,说明富自体浓缩生长因子膜是促进下颌骨牵张成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背景: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技术、组织工程学的快速发展,探寻组织工程化皮肤创面覆盖物的“种子细胞”的研究逐渐增多。 目的:总结表皮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探讨其在皮肤创面修复过程中的再生作用与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2002-07/2011-12关于表皮干细胞修复皮肤损伤研究的文章,以“表皮干细胞,创面修复,组织工程,皮肤”或“epidermal stem cells,tissue engineering skin,wound surface”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表皮干细胞修复皮肤损伤研究进展有关的文章,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初检得到129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选择28篇文献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与结论:表皮干细胞是表皮发生、分化和创面修复的基础,其正常增殖分化是维持皮肤正常组织结构和细胞内环境稳定的基本要求,也是皮肤组织工程理想的种子细胞。对烧伤、创伤等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治疗,对皮肤疾病的细胞疗法、基因治疗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表皮细胞的体外培养是复合人工皮肤组织工程学研究的先决条件。随着对表皮干细胞分离、纯化和培养技术的不断完善,可达到迅速构建表皮层的目的。但表皮干细胞的应用研究仍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13.
创面是由物理、化学、病原微生物或局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的正常皮肤组织损伤。创面修复是一个日益重要的全球性问题,而敷料在创面修复中占据重要地位,根据创面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敷料可以预防创面感染,提高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舒适度。然而目前临床中的敷料类型多样、特点各异,如何选择敷料是临床医师面临的难题。本文回顾了多种新型创面敷料的特性与适应证,旨在为临床医师选择适合的创面敷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关节是人体重要的运动器官,其组织结构特殊,成熟关节软骨组织没有血供,一旦损伤难以自愈.临床上常用的关节软骨损伤修复手段有微骨裂术、关节软骨移植、关节置换术、软骨组织工程等,但这些方法的修复效果都不理想.生长因子是体内组织分泌的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可促进细胞生长、增殖、迁移和分化.软骨发育过程中有许多生长因子参与,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骨形态发生蛋白(BM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等.研究显示,在关节软骨修复过程中加入外源性生长因子可有效促进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对目前应用于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研究中的生长因子进行综述,讨论这些生长因子在关节软骨发育及其在关节软骨修复中的作用,分析生长因子在关节软骨修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Meek植皮术在特大面积烧伤创面修复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烧伤总面积≥80%TBSA,Ⅲ度烧伤面积≥30%TBSA的患者32例,给予常规抗休克、抗感染、脏器功能支持、营养支持、创面处理等治疗。将32例患者随机分为Meek植皮术组17例,微粒皮移植术组15例,对两组患者的Ⅲ度及部分深Ⅱ度创面分别采用Meek植皮术和微粒皮移植术修复,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植皮区皮片融合时间、疤痕增生情况及对关节活动的影响。结果 Meek植皮术组,皮片成活率50%~100%,平均88%,皮片融合时间与供区受区扩展比例1︰3的为7~10d,1︰4的为10~15d,1︰6的为13~18d,1︰9的为15~23d;3~18个月后随访,疤痕增生轻,呈网状,关节处疤痕挛缩不严重,关节疤痕松解植皮手术率低。微粒皮移植术组,微粒皮成活率33%~85%,平均52%,供区受区扩展比例为1︰8~1︰12,皮片融合时间为21~45d,平均32.5d,创面一类愈合率为55.5%,二类愈合率为44.5%;3~24个月后随访,疤痕增生呈条索状或片状,关节活动较差,关节疤痕松解植皮手术率高。结论在有相对充足自体皮源的情况下,对特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采用Meek植皮术修复,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穿支皮瓣在下肢创面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 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以及Cochrane数据库于1980年1月—2014年4月期间公开发表的应用穿支皮瓣治疗下肢创面的文献,语种限定为中文和英文。经筛选有264篇文献入选。对皮瓣的安全性、解剖学基础及优缺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目前应用于下肢创面修复的穿支皮瓣主要有股前外侧皮瓣、腹壁下深动脉穿支皮瓣、胸背动脉穿支皮瓣、臀动脉穿支皮瓣以及小腿穿支皮瓣等。不同皮瓣各有其特点,临床应根据其特点和创面修复要求选择合适的穿支皮瓣。结论穿支皮瓣损伤小,供区并发症低,血运丰富可靠,具有与肌皮瓣同样的抗感染能力,是下肢创面修复的新技术,也是今后皮瓣外科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臀大肌皮瓣在骶尾部难愈创面修复中的意义。方法对25例骶尾部难愈创面实施臀大肌肌皮瓣修复术。对部分坏死组织较多及存在感染的创面,术前应用封闭负压疗法。结果本组25例患者实施臀大肌肌皮瓣修复术,其中1例术后出现皮瓣下血肿、切口裂开,经引流、换药,皮瓣成活好,其余24例手术均成功,创面封闭理想,外观恢复较满意。结论臀大肌肌皮瓣修复术是骶尾部难愈创面的修复手段之一,它具有血供充分,提供的组织量大,操作较为简便等优点,同时封闭负压疗法可为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背景:目前难愈创面是外科救治中的难点,传统的治疗方法效果不佳。有文献表明生长因子在创面愈合中起着重要作用,而转基因疗法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的治疗方式。目的:通过对近期基因治疗进展的文献综合分析,对近年难愈创面基因治疗的研究现状与进展作一综述。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Pubmed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为1999-01/2008-12,检索英文关键词为gene therapy,Burns;Chronic wounds。纳入文章所述内容应与难愈创面、创面基因治疗有关,共保留33篇英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转基因技术根据转染细胞的来源可以分为体内基因转染和体外基因转染两大类,体内转基因方法具有其难以比拟的优势。转基因方法虽然目前无法在临床中推广,但其拥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人表皮生长因子(hEGF)是人体中一种重要自分泌/旁分泌的生长因子,在创面修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局部应用hEGF修复创面存在诸多技术难题。基因修饰细胞技术的出现为创面局部应用hEGF提供了新的策略。本文对hEGF及其基因修饰的细胞在创面修复等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