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髋臼结构性植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R)治疗成人Crowe Ⅳ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9年5月,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结构性植骨结合非骨水泥臼杯进行髋臼侧重建治疗的39例(44髋)成人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男6例(6髋),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成人髋关节继发性骨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和手术方式。方法:2003年9月~2006年12月我科收治髋关节继发性骨关节炎患者80例(96髋),术前结合影像学明确诊断,其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FHN)56例(68髋),成人髋臼发育不良(DDH)24例(28髋)。所有患者均行全髋置换术,对AFHN和DDH分别根据病理机制实施相应手术操作。比较手术前后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评估人工全髋置换术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平均随访4.2年,Harris评分平均为86.3分,有1例假体失败行翻修手术,余患者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继发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术前应明确诊断,术中根据不同原发疾病采用相应的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非股骨短缩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02年1月至2008年2月,采用非股骨短缩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20例21髋,均为女性.年龄36 ~58岁,中位数42岁.单侧19例19髋,双侧1例2髋.Trendelenburg征均为阳性.术前均行双侧髋关节正侧位X线及CT检查,确诊为Crow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所有患者均表现为髋关节疼痛、行走困难,均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术前Harris评分25~60分,中位数45分.术后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肢体短缩纠正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年,中位数4年.3例3髋术中发生骨折,其中2例2髋股骨小转子轻微骨折,行钢丝环扎固定后股骨假体稳定,骨折愈合良好;1例1髋股骨大转子不全骨折,行钢丝“8”字固定后股骨假体稳定,骨折愈合良好.l例出现坐骨神经刺激症状,1例出现股神经刺激症状,均于术后1个月自行恢复正常.均无感染、髋关节再脱位、假体松动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肢体短缩均得到满意纠正,基本达到肢体等长或短缩小于2 cm.患者无跛行或仅有轻度跛行.术后Harris评分79 ~96分,中位数85分.髋臼杯外展36°~60°,中位数41°.重建的髋关节旋转中心向内移位0~5 mm,中位数3 mm;向上移位0~5 mm,中位数2 mm.结论:采用非股骨短缩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能基本恢复肢体长度,纠正肢体短缩,有利于患肢功能的恢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中应用高髋中心技术治疗CrowelⅡ、Ⅲ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64例(78髋)CroweⅡ、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进行随访,按照髋臼杯位置及Crowe分型分为3组,H2组(高位Ⅱ型)、H3组(高位Ⅲ型)、A组(解剖Ⅱ型)。比较3组Trendelenburg征、Harris评分、步态情况、术后双下肢长度差。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步态良好,无跛行,高位组术中出血量与手术时间均优于解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1年Harris评分、术后引流量、下地时间、双下肢长度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髋中心技术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eⅡ、Ⅲ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髋臼重建的一种有效的选择,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可缩短手术时间,简化手术过程,减少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DDH)的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1例(12髋)因DDH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根据Crowe分期,Ⅰ期2髋,Ⅱ期3髋,III期4髋,IV期3髋。术前Harris评分为20~55分,平均46分。结果:11例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5年,平均随访时间为3.5年。术后Harris评分为82~95分,平均90分。结论:全髋置换术解除患者症状,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髋臼的重建与假体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DH)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从1998年6月~2007年11月我们对25例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重建髋臼及股骨的解剖结构,正确安装假体、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髋臼内壁环形截骨技术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acation of the hip,DDH)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6月至2014年1月收治18例DDH患者。男7例,女11例;年龄35~72岁,中位数57岁;左侧8例,右侧10例;CroweⅡ型12例,CroweⅢ型6例;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46.00±7.49)分。均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中应用髋臼内壁环形截骨技术重建髋臼。随访观察截骨愈合情况、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36个月,中位数28个月。1例术中发生髋臼内壁骨折,随访时骨折愈合良好,对髋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未发生感染、神经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髋关节脱位、假体松动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X线片示所有患者截骨处均骨性愈合,假体位置正常。术后12个月时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8.00±5.75)分。结论:应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DDH时采用髋臼内壁环形截骨技术重建髋臼,关节稳定性好、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继发严重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31例(31髋)髋臼发育不良继发严重骨关节炎患者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随访6个月~8年(平均46个月),优良率93.5%,无感染、无菌性松动和假体下沉等并发症。结论:对于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成人患者,如能制定严密的术前计划,选择好合适的假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合并髋部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合并髋部骨折患者19例,男8例,女11例.年龄46 ~ 79岁,中位数59岁.合并股骨颈骨折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12例.术后随访观察假体位置、并发症发生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48个月,中位数34个月.假体位置均良好,均无假体松动、下沉、断裂等并发症发生.髋关节活动均无明显受限,患侧髋关节均无疼痛,均无需使用行走辅助工具.按照改良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7例、良2例.结论: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合并髋部骨折,可以恢复髋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发症少,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临床观察来分析髋臼股骨头成形术结合通络生骨胶囊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疗效机制.方法 采用髋臼股骨头成形术结合通络生骨胶囊治疗89例(122髋)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患者.用髋关节百分法进行,临床评估.测量X片上的关节间隙作为评估骨关节炎进展的指标,并比较术前和术后的股骨头覆盖率、Sharp角、CE角、股骨头中心高度和水平距离.结果 经平均3.8年随访,按百分疗效评价标准评定,122髋中优35髋(28.7%),良51髋(41.8%),可27髋(22.1%),差9髋(7.4%).AHI由术前平均63%提高到术后100%,Sharp角由术前平均46.64°改善为术后平均26.73°,CE角由术前平均8.27°提高到术后平均58.82°.股骨头中心与理想旋转中心的水平距离术后明显减少.结论 髋臼股骨头成形术结合通络生骨胶囊治疗成人Crowe Ⅰ型和Ⅱ型髋臼发育不良伴中晚期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较好,是一种能替代或延迟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Wagner Cone生物型假体置换结合经股骨转子下横形截骨治疗CroweⅣ型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Wagner Cone生物型假体置换结合经股骨转子下横形截骨治疗CroweⅣ型成人DDH患者20例33髋,男2例3髋,女18例30髋。年龄31~51岁,中位数42.5岁。单侧7例,双侧13例。术后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截骨长度2~5 cm,中位数3.5 cm;20例患者均未使用重建杯或髋臼加强环,3例行自体股骨头结构性植骨。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62个月,中位数42.5个月。本组未出现感染、脱位病例;2例患者遗留轻度跛行,但较术前明显改善,无股神经麻痹及坐骨神经牵拉伤表现;4例患者股骨截骨端延迟愈合,但均在9个月内骨性愈合。下肢短缩1 cm者12例,1 cm≤下肢短缩≤2 cm者6例,下肢短缩2 cm者2例。本组患者术前Harris评分(33.1±4.2)分,术后9个月Harris评分(92.8±2.7)分。结论:采用Wagner Cone生物型假体置换结合经股骨转子下横形截骨治疗CroweⅣ型成人DDH,可平衡下肢长度,改善下肢功能,减少神经血管损伤,而且并发症较少,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Zweymüller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老年股骨颈骨折、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性髋关节脱位、强直性脊椎炎髋关节病变等患者共82例102髋,运用Zweymüller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并随访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取得6~36个月随访,平均17.42个月。术后Harris评分为63~88分,平均81.76分。优68髋,良23髋,可11髋,差0髋,髋关节功能优良率达89.2%。结论 Zweymüller非骨水泥型假体安装简单,生物相容性好,发生松动、下沉的几率小,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髋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6月-2009年2月,对50例髋关节强直患者66髋进行了全髋置换术,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按Harris标准评定。结果:平均随访4年5个月(1-6年),所有患者髋关节疼痛缓解,关节活动度得到明显改善,Harris评分由术前20.5分(10-32分)提高到术后85.8分(78-96分)。无感染、深静脉栓塞、脂肪栓塞、假体周围骨折、关节脱位等近期并发症及假体松动、骨溶解等远期并发症。结论:全髋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强直髋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影像学表现,探讨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男25例,女41例.年龄23~ 66岁,中位数44岁.髋关节无异常表现14例,髋部酸胀不适6例,髋部疼痛41例,跛行5例.66例患者摄双侧髋关节前后位X线片,28例患者行CT扫描,10例患者行MRI扫描.将所有影像学图像通过PACS系统传输至影像诊断工作站,并使用其测量工具对骨盆图像进行测量.按有无继发髋关节骨关节炎将66例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患者分为无继发骨关节炎组和继发骨关节炎组,并对2组患者的年龄、CE角、Sharp角、髋顶切线角、髋臼指数、股骨头覆盖率、髋关节内侧间隙、髋关节上间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一般结果.单侧髋臼发育不良24例,双侧髋臼发育不良42例.Crowe Ⅰ期45例,Ⅱ期12例,Ⅲ期6例,Ⅳ期3例.CE角<20°者45例,Sharp角>45°者36例,髋臼指数<41.6%者30例,股骨头覆盖率<70%者55例,髋顶切线角≤0°者61例.Shenton线不连续53例,Calve线不连续61例.髋关节内侧间隙增宽51例,髋关节上间隙变窄18例.61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髋关节脱位(含半脱位和脱位)49例,髋臼及股骨头囊状改变24例.X线、CT、MRI检查对66例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患者并发髋周骨囊变的检出率分别为36%、60%和100%.18例继发髋关节骨关节炎,其中男3例,女15例;双侧4例,单侧14例.66例成人AD患者中,继发OA组和无继发OA组的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103,P=0.001).②影像学参数测量结果.继发髋骨关节炎组的CE角、髋顶切线角、股骨头覆盖率、髋关节上间隙均小于无继发髋骨关节炎组[(15.61°±4.41°),(19.63°±4.13°),t=2.030,P =0.025;(-9.31°±3.66°),(-4.48°±1.68°),t =2.942,P =0.002;(55.41±6.65)%,(65.54±6.90)%,t=3.351,P=0.001;(1.20±0.74)mm,(2.80±0.79)mm,t=4.845,P=0.001];继发髋骨关节炎组的髋关节内侧间隙大于无继发髋骨关节炎组[(12.40±1.07) mm,(10.85±1.08) mm,t=3.290,P=0.001];2组患者Sharp角及髋臼指数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02±4.17),(47.62±3.96),t =0.849,P =0.200;(37.05±4.81)%,(39.50±4.15)%,t =0.936,P=0.200]. ③X线表现.所有患者均见髋臼变浅、髋臼顶向外上方倾斜、髋臼对股骨头包容不足.髋臼顶密度增高5例;髋臼外侧缘增生6例,髋关节上间隙变窄18例;24例出现骨囊变,其中单纯髋臼囊变14例,股骨头和髋臼同时囊变5例,多呈对吻状,单纯股骨头囊变5例.④CT表现.患侧髋臼顶外侧骨质见不同程度发育不良,髋臼前后唇有不同程度发育不良,其中前唇发育不良18例,髋臼前、后唇均发育不良10例,表现为髋臼前后唇短,股骨头包容量小.髋臼唇缘的骨质硬化、变尖、骨赘形成4例;髋关节上间隙变窄2例;髋关节向外脱位5例;髋关节向前脱位2例;骨囊状改变17例,其中股骨头见囊状低密度透光区3例,髋臼见囊状低密度透光区6例,单发囊变1例,多发囊变5例,沿髋臼排列呈串珠状,髋臼和股骨头同时囊变8例,多呈单个或多个大小不一的囊性透光区.⑤MRI表现.MRI冠状位扫描均见髋臼顶唇短小,并向外上倾斜;轴位扫描见前后唇变短,髋臼对股骨头覆盖不全.4例股骨头向外上移位,3例关节软骨的表面不光滑、局部变薄,关节软骨可见异常低信号影,髋臼外侧缘出现低信号的骨质增生.2例髋关节出现积液,在T1WI上呈低信号,在T2WI上呈高信号.10例均出现髋关节周围骨囊变,呈长T1、长T2信号,边缘光滑,周围有完整短T2信号环.结论: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髋骨关节炎多见于女性,以单侧多见,常合并髋关节周围骨囊变,其发病与年龄有关;影像学检查是诊断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及其继发髋骨关节炎的有效检查手段,CT和MRI对诊断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并发的髋关节周围骨囊变优于X线片,MRI能早期显示软骨下小囊变和关节软骨的早期退变征象.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介绍中医理念里对骨骼的认识,进一步评价髋臼自体骨植骨重建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2011年采用自体骨植骨重建髋臼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节段型缺损的病例4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43例髋获随访1年~8年.平均3.2年.术后肢体长度平均增加2..5cm,植骨块骨愈合良好。随访中未见假体松动,最后随访时平均Hairis评分为87.4分.与术前Ha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单侧下肢不等长0.3cm~1.2cm,平均0.6c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自体骨重建髋臼可较好恢复髋臼旋转中心,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前精确测量和评估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继发骨关节炎中的价值。方法:2003年6月至2010年12月,收治25例(28髋)DDH继发骨关节炎患者,男8例,女17例。年龄25~53岁,中位数30岁。左侧发病者10例,右侧发病者12例,双侧发病者3例。病程3~250个月,中位数125个月。按照Crowe分型,Ⅰ型7例7髋、Ⅱ型10例12髋、Ⅲ型5例6髋、Ⅳ型3例3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前借助X线片和CT片进行股骨前倾角、股骨髓腔形态、髋臼骨量及截骨量的精确测量和评估,指导术中选择和植入假体,以及确定截骨量。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3例患者行转子下短缩截骨,截骨长度(1.7±0.7)cm。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7~125个月,中位数76个月。未发生感染,假体脱位、松动、下沉,及假体周围骨溶解等并发症。治疗结束后,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由术前(6.56±0.58)分降低至(1.02±0.46)分,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49.91±7.23)分增加至(0.12±6.11)分。结论:对于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成人DDH继发骨关节炎患者,术前借助X线片和CT片进行股骨前倾角、股骨髓腔形态、髋臼骨量及截骨量的精确测量和评估,指导术中选择和植入合适的假体以及确定截骨量,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减轻髋关节疼痛症状及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程度与髋关节脱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男25例,女41例.年龄23 ~ 66岁,中位数44岁.髋关节无异常表现14例,髋部酸胀不适6例,髋部疼痛41例,跛行5例.对66例患者的双侧髋关节正位X线片图像进行测量.按有无并发髋关节脱位分为脱位组和无脱位组,对2组患者的CE角、Sharp角、髋臼顶切线角、髋臼指数、股骨头覆盖率、髋关节内侧间隙、髋关节上间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一般结果.单侧髋臼发育不良24例,双侧髋臼发育不良42例.CE角<20°者45例,Sharp角>45°者36例,髋臼指数<41.6%者30例,股骨头覆盖率<75%者55例,髋顶切线角≤0°者61例.Shenton线不连续53例,Calve线不连续61例.髓关节内侧间隙增宽51例,髋关节上间隙变窄18例.49例出现髋关节脱位,包括半脱位和脱位,其中29例为双侧脱位,20例为单侧脱位;向外脱位18例,向外上脱位31例.②影像学参数测量结果.脱位组的CE角、髋臼顶切线角、股骨头覆盖率、髋关节上间隙均小于无脱位组[(9.86°±3.73°),(20.07°±3.16°),t=10.086,P =0.001;(-9.48°±1.68°),(-2.50°±1.67°),t=19.547,P=0.001; (45.00±8.33)%,(70.25±4.50)%,t=11.87,P=0.001;(2.80±0.79) turm,(4.43±0.74)mm,t=7.445,P=0.001];脱位组的Sharp角和髋关节内侧间隙均大于无脱位组[(49.19°±2.58°),(45.25°±4.20°),t=4.564,P=0.001;(12.26±2.74)mm,(5.43±1.44) mm,t=9.758,P=0.001];2组患者髋臼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40±6.65)%,(41.75±2.64)%,t=0.811,P=0.200].结论: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易并发髋关节脱位,髋关节脱位与髋臼结构发育不良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长期血液透析伴髋关节病变患者接受非骨水泥型及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采用假体类型的不同将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36例(36髋)慢性肾衰竭长期血液透析患者(患者接受透析2~20年)分为2组,非骨水泥组20例接受非骨水泥型假体置换,骨水泥组16例接受骨水泥型假体置换。观察2组患者术后假体松动、髋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2~14年,非骨水泥组2例患者、骨水泥组7例患者因出现假体松动而进行翻修。2组随访终期髋关节的中位Merle d’Aubigne and Postel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未出现假体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非骨水泥型和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均可改善长期血液透析伴髋关节病变患者髋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因假体松动进行翻修的概率非骨水泥型明显低于骨水泥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陶瓷对金属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和临床体会。方法:2007年2月~2009年1月,采用陶瓷对金属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26例(31髋)髋关节疾患,男11例,女15例。年龄41~75岁,平均54.5岁。其中股骨头坏死14例17髋,髋关节骨关节炎4例5髋,新鲜股骨颈骨折(GardenⅣ型)3例3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3例3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3髋。结合手术前后患者髋关节X线检查、髋关节功能检查及Harris评分,对陶瓷对金属人工全髋关节的临床应用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患者伤口均一期临床愈合,无早期并发症发生。26例(31髋)获随9~12个月,平均随访10.5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关节假体位置正确,髋关节活动度大幅改善,Harris评分显著提高。结论:陶瓷对金属人工髋假体设计具有臼杯变形小、磨损率低、活动范围大、脱位发生率低等特点。其为治疗术后活动量要求较高的髋关节疾病如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关节炎、股骨颈骨折、先天髋发育不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有价值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陶瓷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中短期疗效,以探讨此假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陶瓷一陶瓷非骨水泥型假体23例28髋进行随访,应用Harris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价,应用股骨Gruen与髋臼Delee-Charnly分区方法进行影像学评价.结果:Harris评分可见显著性差异;影像学上无明显的假体松动.结论:对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新型的陶瓷一陶瓷假体随访2年效果良好,影像学表现无明显松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