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重组人Ⅲ型胶原蛋白水凝胶治疗糖尿病合并下肢难愈性创面的效果及其对创面炎症反应的影响。 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北京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医疗部收治的糖尿病合并下肢难愈性创面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例。在实施基础抗糖尿病治疗基础上,试验组局部外敷重组人Ⅲ型胶原蛋白水凝胶,对照组给予常规清创换药治疗,比较2组创面愈合率及创面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 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创面面积均较治疗前缩小,试验组患者治疗后7、14 d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34.00±2.53)%、(73.90±13.00)%,明显高于对照组(23.30±3.89)%、(48.30±6.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30、2.640,P<0.05);治疗后14 d,2组患者创面中TNF-α、IL-1β、IL-6、MMP-9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患者创面中TNF-α、IL-1β、IL-6、MMP-9的含量[(87.60±8.78)、(71.70±10.30)、(79.80±13.60)、(11.27±2.45)ng/L]均分别低于对照组[(111.60±9.86)、(81.10±8.03)、(96.90±14.50)、(15.05±2.82)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740、-2.260、-2.720、3.200,P<0.05)。 结论局部应用重组人Ⅲ型胶原蛋白水凝胶治疗糖尿病合并下肢难愈性创面,可有效提高创面愈合率,降低创面炎症反应,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异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ADM)在糖尿病足溃疡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整形外科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76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8例,实验组患者应用异种(猪)ADM覆盖治疗,对照组应用磺胺嘧啶银乳膏包扎治疗,观察创面的愈合疗效、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换药2 h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愈后患者满意度评分和创面病原菌检出率。对数据行χ2检验、t检验。 结果治疗2周后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4.74%)高于对照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5,P<0.05);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24.21±3.21)d]短于对照组[(31.89±4.64)d],实验组创面换药次数[(8.34±1.12)次]少于对照组[(15.11±1.69)次],实验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3.29±0.25)分]低于对照组[(4.79±0.74)分],实验组愈后患者满意度评分[(9.08±0.49)分]高于对照组[(8.16±0.7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359、20.560、10.364、6.548,P值均小于0.05);治疗1周后,两组创面分泌物病原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57,P>0.05)。 结论异种(猪)ADM作为糖尿病足创面覆盖物,改善局部微环境,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细菌侵入,减轻患者心理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微动力负压技术(micro-dynamic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MDNPWT)应用于小面积Ⅲ度低热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外科门诊就诊的小面积(≤10 cm2)Ⅲ度低热烧伤患者220例。应用MDNPWT治疗的108例患者设为微动力负压组,采用常规治疗的112例患者设为常规治疗组。微动力负压组患者入组后采取持续微动力负压护创敷料换药,而常规治疗组采用传统的外用药物治疗。对比微动力负压组和常规治疗组的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治疗总费用及手术率。对数据行t检验和χ2检验。 结果微动力负压组和常规治疗组的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31.8±3.5)、(48.0±13.9) 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5,P<0.05);微动力负压组和常规治疗组的换药次数分别为(6.4±0.7)、(34.2±3.1)次,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76,P<0.05);微动力负压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总费用分别为(2 807.5±782.6)、(7 516.7±238.3)元,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55,P<0.05);微动力负压组和常规治疗组的手术率分别为0、7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9,P<0.05)。 结论MDNPWT具有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节省治疗总费用及降低小面积深度烧伤创面手术率等优点。因此,MDNPWT可以作为小面积Ⅲ度低热烧伤创面治疗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改性甲壳素联合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在治疗浅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 方法将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烧伤整形科2015年11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80例浅Ⅱ度烧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患者创面先外用rh-bFGF喷洒,再用改性甲壳素生物修复膜覆盖,常规预防感染治疗,每天换药1次,直至创面愈合;对照组清理创面后,外用改性甲壳素生物修复膜覆盖创面,每日换药1次。观察两组患者平均创面愈合时间、患者伤后7、10、13 d创面愈合率、创面感染情况、瘢痕情况、患者换药疼痛指数及其他不良反应。患者创面平均愈合时间及不同时间点烧伤创面愈合率、患者换药疼痛指数比较均采用t检验。 结果治疗组患者创面平均愈合时间(11.55±2.02) d,较对照组[(12.63±1.96) d]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1,P=0.02);治疗组伤后7、10、13 d创面愈合率分别为(86.00±4.28)%、(95.53±3.65)%和(99.55±0.68)%,明显高于对照组[(84.23±3.38)%、(93.50±3.21)%和(99.10±1.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6、2.63、2.27,P=0.04、0.01、0.03);治疗组患者换药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为(3.46±0.51)分,对照组患者换药疼痛NRS评分为(3.50±0.50)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P=0.78)。治疗过程两组均未出现感染患者,随访3个月均未出现瘢痕增生;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 结论应用改性甲壳素联合rh-bFGF能明显缩短浅Ⅱ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提高创面愈合率,未见其他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重度烧伤患者血糖与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治疗的重度烧伤患者96例作为试验组,另选取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经体检证明健康的志愿者60名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空腹血糖(FPG)、炎性因子及T淋巴细胞水平,比较两组间FPG、炎性因子以及T淋巴细胞水平之间的差异;再将试验组患者根据FPG浓度分为血糖正常组(17例,FPG <7.0 mmol/L)和血糖升高组(79例,FPG≥7.0 mmol/L),比较两组炎性因子以及T淋巴细胞水平之间的差异,并对重度烧伤患者的FPG与炎性因子及T淋巴细胞水平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指标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试验组患者FPG(11.39±2.28) mmol/L、C反应蛋白(CRP)(39.67±4.15) mg/L、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108.12±6.49) ng/L、白细胞介素(IL)-6 (139.77±7.43)ng/L、IL-8(91.56±4.91)ng/L,均高于对照组[FPG(5.07±1.15) mmol/L、CRP(5.91±0.76) mg/L、TNF-α(12.94±1.69) ng/L、IL-6(14.11±3.93) ng/L、IL-8(17.22±2.89)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65、4.365、11.912、9.834、6.139,P值均小于0.01);试验组患者免疫指标CD4 T淋巴细胞水平为(29.77±4.12)%、CD4/CD8为0.91±0.24,分别低于对照组(41.89±5.36)%、1.59±0.37,而试验组的CD8 T淋巴细胞水平为(32.69±4.73)%,高于对照组(25.83±3.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31、2.433、2.696,P值均小于0.05)。试验组患者中,血糖升高组的血浆CRP(45.19±5.45) mg/L、TNF-α(121.81±5.43) ng/L、IL-6(153.31±5.57) ng/L、IL-8(106.56±5.65) ng/L、CD8T淋巴细胞水平(35.46±4.11)%,均高于血糖正常组[CPR(36.67±3.45) mg/L、TNF-α(91.58±4.93) ng/L、IL-6(114.65±6.33) ng/L、IL-8(79.62±3.74) ng/L、CD8 T淋巴细胞水平(28.62±4.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41、2.894、4.167、3.018、2.763,P值均小于0.05);CD4 T淋巴细胞水平(28.89±3.79)%、CD4/CD8(0.82±0.37)均低于血糖正常组[(33.47±4.98)%、(1.17±0.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58、2.247,P值均小于0.05);FPG与CRP、TNF-α、IL-6、IL-8以及CD8T淋巴细胞呈正相关(r=0.651、0.571、0.781、0.425、0.543,P值均小于0.05),与CD4T淋巴细胞、CD4/CD8呈负相关(r=-0.636、-0.519,P值均小于0.05)。 结论重度烧伤患者机体会发生应激反应,出现应激性高血糖且机体内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血糖与炎性因子及免疫水平有显著的相关性,血糖越高者,机体炎症反应越明显,免疫功能越低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扩创联合抗生素骨水泥在严重感染的糖尿病足溃疡(DFU)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入住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的严重感染的DFU(Wagner 3级以上,感染重度)患者19例,对其创面进行扩创联合抗生素骨水泥填充,待其感染控制后行直接缝合、植皮或皮瓣移植修复。收集扩创并联合抗生素骨水泥治疗前、治疗后7 d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和降钙素原等感染指标,记录患者骨水泥覆盖时间、骨水泥覆盖频次并对患者冶疗效果进行评价。记录患者随访期间再住院次数。数据行t检验、方差分析。 结果19例患者的临床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扩创联合抗生素骨水泥治疗后7 d,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分别为(6.39±1.55)×109/L、(25.47±14.65) mg/L、5.55±1.64,明显低于治疗前[(12.97±5.27)×109/L、(126.13±42.64) mg/L、9.68±4.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95、3.842、4.743,P<0.05);降钙素原指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覆盖时间10~61 d,骨水泥覆盖频次为1.4次/人。19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在抗生素骨水泥治疗后直接缝合、植皮或皮瓣移植后,创面完全愈合,达到治愈标准;2例患者要求抗生素骨水泥置入后保守换药直至创面愈合;2例患者因合并基础疾病较多,感染控制欠佳最终截肢,治疗无效;病例失随访3例。所有患者随访时间无再次入院。 结论抗生素骨水泥是严重感染的DFU治疗中一种有效方法,可为创面二期修复提供创面床准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纳米银-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在临床上治疗浅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 方法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选取北京军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浅Ⅱ度烧伤患者90例,按入院顺序依次编码,采用随机排列数字表法将90例患者分为纳米银敷料组、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组及纳米银-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组,每组30例。患者入院当天,拍照计算创面面积,并用咽拭子取创面分泌物作细菌培养,行创面清创术,分别在创面上敷以纳米银敷料、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以及纳米银-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于治疗后第5天,用咽拭子取创面分泌物作细菌培养;采用痛觉评分标准,通过询问与观察患者换药时的痛觉情况,评估患者换药时痛觉评分。于治疗后第7天,拍照计算创面面积,计算创面愈合率。记录创面最终愈合时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χ2检验及SNK-q检验。 结果纳米银敷料组、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组及纳米银-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组在治疗后第5天创面细菌培养阳性数结果分别为2例(6.6%)、9例(30.0%)、1例(3.3%),3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62,P=0.004);纳米银-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组的细菌培养阳性数结果显著优于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80,P=0.006)。纳米银敷料组、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组及纳米银-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组治疗后第5天的痛觉评分[(8.6±0.5)、(6.6±0.8)、(0.6±1.3)分],治疗后第7天的创面愈合率[(61.67±18.22)%、(86.77±15.32)%、(99.80±0.56)%],创面愈合时间[(11.5±1.3)、(10.3±0.7)、(7.3±0.7)d],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差异(F=201.7、19.9、55.7,P值均小于0.05);纳米银-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组治疗后第5天的痛觉评分显著低于其余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治疗后第7天的创面愈合率明显优于其余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 结论纳米银-猪脱细胞真皮基质敷料具有抗感染、促进创面愈合及减轻换药痛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前列地尔促进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愈合的疗效及机制。 方法将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3例采用负压封闭引流进行治疗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3)和对照组(n=20),2组患者均进行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静脉滴注前列地尔。治疗前及治疗第7、14天,分别采集2组患者晨空腹静脉血3 mL;治疗第7、14天,采集患者引流袋中引流液5 mL,离心取上清液,移入已消毒的Eppendorf管中,密封,冻存于-80 ℃低温冰箱,并于患者更换负压材料时取部分肉芽组织,10%甲醛固定,石蜡切片。分别检测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7、14天血液中降钙素原和血清白蛋白含量及治疗第7、14天引流液中的一氧化氮、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肉芽组织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及腐胺含量,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降钙素原和血清白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治疗第7、14天,观察组降钙素原分别为(0.61±0.46)、(0.30±0.28) ng/mL,低于对照组(0.93±0.47)、(0.49±0.29) 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1、-2.15,P=0.03、0.04);观察组血清白蛋白[(27.13±2.13)、(28.78±1.90) g/L],高于对照组[(25.48±2.66)、(25.48±2.66)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7、3.18,P=0.04、<0.01)。观察组治疗第7、14天引流液中一氧化氮含量分别为(86.30±5.82)、(106.97±6.44) μmol/L,浓度高于对照组[(65.64±5.76)、(84.80±9.19) 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67、9.25,P值均小于0.01);VEGF含量分别为(123.04±11.76)、(240.15±38.85) pg/mL,浓度高于对照组[(85.09±6.72)、(129.57±17.28)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72、11.74,P值均小于0.01);观察组治疗第7、14天,引流液中腐胺浓度为(0.63±0.08)、(0.22±0.08)mg/L,低于对照组[(0.81±0.09)、(0.41±0.08)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74、-12.15,P值均小于0.01);取材的肉芽组织中RAGE为37.1±6.76、17.17±5.54,表达低于对照组(52.94±8.72、38.00±5.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90、-7.95,P值均小于0.05);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70%,对照组为6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0,P=0.029)。 结论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前列地尔可以促进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愈合,其机制与前列地尔促进血管内皮分泌一氧化氮、VEGF,加速创面腐胺清除,促进创面肉芽生长的同时抑制RAGE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联合高压氧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4月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就诊的60例确诊为糖尿病足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对照组予以控制饮食、控制血糖、抗感染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以VSD技术对创面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以VSD技术联合高压氧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7、14 d的综合疗效情况进行比较,观察治疗前及治疗7、14 d 2组患者血气分析、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变化,并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14 d创面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水平的变化以及创面面积大小变化。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结果治疗7 d,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3%(28/3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31,P<0.05);治疗7 d,实验组患者血液中酸碱度(7.42±0.19)、PCO2(41.76±1.65) mmHg、血氧分压(66.10±2.36) mmHg、血氧饱和度(89.50±1.62)%、血氧含量(6.60±1.17) Vol%,明显高于对照组[(7.40±0.25)、(40.32±2.70) mmHg、(62.05±5.05) mmHg、(88.10±3.63)%、(6.08±1.17) Vo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21、2.442、4.023、2.135、2.073,P值均小于0.05);治疗7 d,实验组患者全血低切黏度(11.08±0.81) mPa.s、全血高切黏度(5.17±0.34) mPa.s、血浆高切黏度(2.09±0.16) mPa.s、红细胞变形指数(0.76±0.48),降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12.29±1.81) mPa.s、(5.85±0.34) mPa.s、(2.58±0.21) mPa.s、(0.87±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65、7.531、10.366、4.942,P值均小于0.05);治疗7 d,实验组患者创面组织VEGF(35.70±4.84) pg/mL、PDGF(36.60±2.98) pg/mL,较对照组[(25.36±3.21) pg/mL、(27.53±2.94) pg/mL]升高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235、11.134,P值均小于0.05);治疗7 d,实验组患者创面面积(5.13±0.60) cm2,减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7.03±0.82) 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94,P=0.015)。治疗14 d,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7%(29/30),明显强于对照组86.7%(2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57,P=0.028);治疗14 d,实验组患者血液中酸碱度(7.42±0.21)、PCO2(42.46±1.57) mmHg、血氧分压(69.26±1.49) mmHg、血氧饱和度(91.05±1.20)%、血氧含量(6.74±0.89) Vol%,高于对照组[(7.40±0.31)、(40.23±2.73) mmHg、(62.41±4.86) mmHg、(88.23±2.17)%、(6.13±1.22) Vo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90、3.778、7.455、6.620、2.185,P值均小于0.05);治疗14 d,实验组患者全血低切黏度(8.10±1.07) mPa.s、全血高切黏度(4.26±0.33) mPa.s、血浆高切黏度(1.64±0.22) mPa.s、红细胞变形指数(0.64±0.04),降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11.74±1.54) mPa.s、(5.82±0.41) mPa.s、(2.53±0.23) mPa.s、(0.83±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905、16.609、16.358、9.617,P值均小于0.05);治疗14 d,实验组患者创面组织VEGF(47.72±3.75) pg/mL、PDGF(49.17±2.48) pg/mL,较对照组[(37.04±2.90) pg/mL、(38.18±2.65) pg/mL]升高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062、17.276,P值均小于0.05);治疗14 d,实验组患者创面面积(2.88±0.52) cm2,减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5.07±0.61) 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32,P=0.013)。 结论VSD联合高压氧治疗对于糖尿病足患者的创面愈合有显著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VSD治疗的疗效,其二者结合的功效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研究糜蛋白酶结合亲水纤维敷料换药对慢性创面愈合的作用。 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医院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整形科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住院治疗的98例慢性创面患者病历资料。其中28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案换药治疗,纳入对照组;38例采用糜蛋白酶换药治疗,设为糜蛋白酶组;32例应用糜蛋白酶联合亲水纤维敷料换药治疗,设为复合换药组。比较3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平均治疗总费用、创面感染率及疼痛评分。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与χ2检验。 结果复合换药组、糜蛋白酶组及对照组3组间平均创面愈合时间、平均换药次数、平均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1.94、69.36、9.063,P<0.05);3组间平均治疗总费用与创面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117、χ2=4.256,P>0.05)。复合换药组平均创面愈合时间[(17.2±0.4) d]显著低于糜蛋白酶组[(24.1±0.5) d]与对照组[(24.9±0.5)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47、13.31,P<0.05);复合换药组患者平均换药次数[(8.25±0.29)次]显著低于糜蛋白酶组[(12.74 ±0.28)次]与对照组[(12.71±0.49)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21、8.27,P<0.05);复合换药组平均疼痛评分[(1.9±0.2)分]显著低于糜蛋白酶组[(2.6±0.2)分]与对照组[(3.1±0.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6、4.23,P<0.05)。 结论糜蛋白酶结合亲水纤维敷料换药可有效促进慢性创面坏死组织清除,促进创面新鲜肉芽组织生长,降低感染率,同时不增加治疗总费用,因此值得进一步研究及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个体化干预对糖尿病合并慢性伤口患者的焦虑情绪及疼痛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1月在开滦总医院和唐山工人医院两所三级甲等医院的88例糖尿病合并慢性伤口患者,遵循压疮愈合计分表评分分层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4例,2组患者伤口均采用湿性愈合方法治疗,干预组结合综合性评估结果给予连续性个体化干预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比较2组患者焦虑情绪及疼痛程度的改变。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结果经过个体化干预后,干预组患者SAS评分为(48.86±7.08)分,低于对照组(56.42±5.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39,P<0.05);干预组患者NRS评分为(3.93±1.8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73±1.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6,P=0.042)。干预组患者愈合时间小于中位数占比65.9%与对照组(36.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45,P=0.011)。 结论通过对糖尿病合并慢性伤口患者实施个体化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焦虑情绪,并降低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和总结糖尿病足的临床特点和治疗体会。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7年8月北京朝阳急诊抢救中心烧伤整形科收治的43例严重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截肢(趾)与否,将43例患者分为截肢组、截趾组、截肢(趾)组和非截肢(趾)。对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住院时间、血浆白蛋白浓度、血红蛋白水平、白细胞计数、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血糖值、Wagner分级、有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坏死性筋膜炎等进行分析。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 结果截肢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80.7 ± 39.3)d,长于非截肢(趾)组(58.4 ± 14.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 P=0.03);截肢(趾)组、截肢组和截趾组的年龄分别为(58.7 ± 9.8)、(55.7 ± 11.2)、(62.2 ± 6.7)岁,与非截肢(趾)组(59.0 ± 8.4)岁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2、0.96、-1.07,P=0.91、0.35、0.29);截肢(趾)组、截肢组和截趾组的糖尿病病程分别为(13.4±6.4)、(12.3±7.1)、(14.6±5.5)年,较非截肢(趾)组(15.4±6.3)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3、1.29、0.32,P=0.31、0.21、0.75);截肢(趾)组和截肢组的血浆白蛋白浓度均分别为(21.9±3.0)、(20.9±2.4)g/L,明显低于非截肢(趾)组的(25.0±4.5)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0、3.04,P=0.01、P<0.05);截肢(趾)组、截肢组和截趾组的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93.1±14.2)、(91.8±13.5)、(94.6±15.5)g/L,与非截肢(趾)组(101.4±14.9)g/L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86、1.85、1.19,P=0.07、0.07、0.25);截肢(趾)组、截肢组和截趾组的白细胞计数分别为(23.1±4.3)、(23.7±4.8)、(22.4±3.9)×109/L,与非截肢(趾)组(21.8 ± 3.6)×109/L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8、-1.30、-0.46, P=0.29、0.20、0.65);3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9.8±1.2)、(10.1±1.3)、(9.6±1.1)mg/dl,与非截肢(趾)组(9.4±1.5)mg/dl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8、-1.21、-0.28,P=0.16、0.03、0.98);43例患者中,13例截肢,截肢率为30.23%,截肢切口一期愈合2例,11例截趾,截趾率25.58%,截肢(趾)率55.81%。截肢(趾)组与截肢组的患者多为高Wagner分级,其中4级以上分别有11、19例,与非截肢(趾)组的7例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91、9.73,P<0.05、P=0.02);截肢(趾)组合并周围神经病变、下肢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和坏死性筋膜炎的患者分别有12、10、6、7、21例,截肢组合并这5种疾病的患者分别有8、7、4、4、12例,截趾组合并这5种疾病的患者分别有4、3、2、3、9例,与非截肢(趾)组的3、5、3、6、14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57、3.07、1.05,P=0.63、0.55、0.90)。 结论严重糖尿病足有较高的截肢伤残率,局部严重的感染是导致截肢(趾)的重要原因,病灶彻底的清创引流是治疗糖尿病足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合快速康复理念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 方法选取赤峰市医院骨关节科2016年4月至2017年9月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快速康复组46例,遵循围手术期循证医学证据,严格执行快速康复程序;对照组44例,沿袭传统手术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早期疼痛数字分级评分法(NRS)评分,术后输血率,恶心、呕吐发生率,口渴、饥饿、腹胀发生率,住院时间,术后2周的满意度评分,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对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结果术后12、24、48 h,快速康复组患者早期疼痛NRS评分分别为(3.23±1.32)、(2.42±1.51)、(1.53±1.12)分,低于对照组[ (4.40±1.52)、(3.62±1.41)、(2.43±1.2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3.9039、3.8924、3.6481,P= 0.0002、0.0002、0.0004);快速康复组患者术后输血率15.2%(5/46),低于对照组[47.7%(2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251,P=0.0019);快速康复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0.9%(5/46),低于对照组[34.1%(1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370,P=0.0166);快速康复组术后口渴、饥饿、腹胀发生率为13.0%(6/46),低于对照组[40.9%(1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616,P=0.0060);快速康复组患者住院时间为(4.3±1.1) d,少于对照组[(6.8±1.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191,P<0.05);快速康复组患者术后2周的满意度评分为(9.6±1.2)分,高于对照组[(8.8±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12,P=0.0085);快速康复组、对照组患者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分别为(89.2±12.3)、(88.5±11.6)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75,P=0.7821);快速康复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1/46),低于对照组[18.2%(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480,P=0.0293)。 结论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结合快速康复理念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使患者快速恢复日常活动,提高患者满意度,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合并焦虑的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创面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9月于临沂市中心医院烧伤整形科住院治疗的符合入选标准的40例合并焦虑的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编号,编号为奇数的设为干预组,编号为偶数的设为对照组,每组各2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慢性难愈合创面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包括会谈治疗、音乐治疗及腹式呼吸放松治疗,共4周,对照组未予任何心理干预治疗。分别于入院时、治疗2周、治疗4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2组患者进行焦虑程度评分;应用毫米网格纸法测量患者入院时、治疗2周、治疗4周创面面积并计算创面愈合率。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入院时,干预组患者SAS评分(67.1±2.4) 分,对照组(65.9±2.2) 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9, P=0.65);认知行为疗法干预治疗2、4周后,干预组患者SAS评分分别为(55.6±1.9)、(49.3±2.6) 分,低于同期对照组(59.8±2.1)、(53.5±2.7) 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7、2.54,P=0.04、0.02);入院时,干预组患者HAMA评分(23.8±3.3) 分,对照组(24.1±3.6) 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6, P=0.34);干预2、4周后,干预组患者HAMA评分分别为(17.2±2.7)、(11.9±2.1) 分,低于同期对照组(20.8±3.4)、(15.3±3.0) 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3、2.86,P=0.03、0.01)。治疗2、4周后,干预组患者创面愈合率分别为(26.2±2.4)%、(80.5±4.2)%,均高于同期对照组(22.3±2.1)%、(59.2±3.9)%,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4、2.86,P=0.02、0.01)。 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干预有助于缓解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慢性难愈合创面的愈合速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循环人血管紧张素1~7(Ang1~7)、内皮细胞微颗粒CD31、单核细胞CD14CD16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140例,健康对照组50例。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将患者分为3组:75%~84%组,85%~94%组和95%~100%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将患者分为4组:单支、双支、三支和四支病变组;再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将患者分为4组:NYHAⅠ、Ⅱ、Ⅲ、Ⅳ级组;又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进一步将患者分为3组:48%~58%组、36%~47%组和25%~35%组;根据6 min步行试验的步行距离又将患者分为3组:>450 m组、150~450 m组和<150 m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清CD31和CD14CD16水平的变化,使用双夹心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Ang1~7水平,应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hs-CRP的水平。多组间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冠状动脉狭窄75%~84%组Ang1~7(34.8±6.9)pg/mL、CD31(471±29)个/μL、CD14CD16(1.4±0.3)%、hs-CRP(1.7±0.8)mg/L分别与冠状动脉狭窄95%~100%组Ang1~7(9.1±0.4) pg/mL、CD31 (1554±40)个/μL、CD14CD16(5.9±0.8)%、hs-CRP(17.1±1.5) m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Ang1~7(38.7±7.9)pg/mL、CD31(496±30)个/μL、CD14CD16(2.1±0.7)%、hs-CRP(1.9±0.9)mg/L与分别冠状动脉四支病变组Ang1~7(11.2±2.0)pg/mL、CD31(1583±52)个/μL、CD14CD16(10.6±1.4)%、hs-CRP(14.9±1.9)m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NYHAⅠ级组Ang1~7(38.5±2.7)pg/mL、CD31(511±32)个/μL、CD14CD16(1.7±0.5)%、hs-CRP(1.9±0.2)mg/L与分别NYHA Ⅳ级组Ang1~7(10.0±1.2)pg/mL、CD31(1598±49)个/μL、CD14CD16(12.1±1.4)%、hs-CRP(15.0±1.9)m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LVEF 48%~58%组Ang1~7(32.9±6.8)pg/mL、CD31(385±28)个/μL、CD14CD16(2.9±0.8)%、hs-CRP(2.1±0.8)mg/L与分别LVEF 25%~35%组Ang1~7(9.5±2.0)pg/mL、CD31(1644±54)个/μL、CD14CD16(13.0±1.6)%、hs-CRP(14.1±2.0)m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6 min步行试验>450 m组Ang1~7(36.4±7.1)pg/mL、CD31(561±30)个/μL、CD14CD16(1.9±0.5)%、hs-CRP(2.1±0.9)mg/L与分别6 min步行试验<150 m组Ang1~7(10.1±0.9)pg/mL、CD31(1338±41)个/μL、CD14CD16(7.2±0.9)%、hs-CRP(18.7±1.5)m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 结论Ang1~7水平下降,CD31、CD14CD16和hs-CRP表达水平的增高可能影响老年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负压伤口疗法(NPWT)对糖尿病足轻、中度缺血创面肉芽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2月在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接受NPWT治疗的43例糖尿病足患者,据踝肱指数(ABI)分为中度缺血组23例(0.5≤ABI<0.7)和轻度缺血组20例(0.7≤ABI<0.9)。于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分别取创面肉芽组织,标本分成3份,1份于4%多聚甲醛溶液中固定,4 ℃保存,标本收齐后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TGF-β1平均光密度;另外2份于液氮中转送至-80 ℃冰箱中保存,其中1份行Western blotting法,分析TGF-β1蛋白表达情况,另1份行Real-time PCR,分析TGF-β1 mRNA表达情况。2组间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TGF-β1表达,中度缺血组和轻度缺血组经14 d治疗后TGF-β1平均光密度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且相较于中度缺血组变化幅度[(38.71±12.78)%],轻度缺血组[(63.09±10.96)%]升高幅度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66,P<0.05);经Western blotting法分析TGF-β1蛋白表达水平,中度缺血组和轻度缺血组经14 d治疗后TGF-β1蛋白表达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且相较于中度缺血组变化幅度[(50.31±25.64)%],轻度缺血组变化幅度[(85.44±27.78)%]升高幅度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1,P<0.05);经Real-time PCR法分析TGF-β1 mRNA表达水平,中度缺血组和轻度缺血组经14 d治疗后TGF-β1 mRNA表达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且相较于中度缺血组变化幅度[(73.85±41.22)%],轻度缺血组[(129.78±36.71)%]升高幅度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7,P<0.05)。 结论NPWT能促进糖尿病足轻、中度缺血创面肉芽组织TGF-β1的表达,且对糖尿病足轻度缺血创面肉芽组织TGF-β1表达的促进作用优于糖尿病足中度缺血创面。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凝胶对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收治的深Ⅱ度烧伤患者50例,烧伤面积为10%~30%总体表面积(TBSA)。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创面行常规清创后应用莫匹罗星软膏涂抹并包扎;试验组创面在常规清创基础上局部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凝胶及莫匹罗星软膏后包扎,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治疗7、14、21、28 d时的创面愈合率,观察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χ2检验、t检验对两组患者资料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试验组创面愈合时间(19.6±2.5)d低于对照组(27.3±3.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07,P<0.05),伤后7、14、21、28 d试验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29.8±4.6)%、(74.0±7.1)%、(98.2±2.6)%、(10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20.6±4.5)%、(52.0±8.2)%、(79.6±5.0)%、(97.3±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090、-10.050、-16.289、-4.993,P值均小于0.05)。且用药后两组患者生命体征、血常规、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正常,无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应用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凝胶可加速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