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口服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骨科2015年4月至2017年2月80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术日开始给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口服治疗,治疗至术后第14天观察凝血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和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治疗第14天后,两组在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浆粘度、血小板电泳时间和红细胞变形指数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口服治疗可改善髋关节置换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血栓前状态,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补阳还五汤加减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血栓前状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用数字随机表分组法将2016年5月—2018年3月接受髋关节置换术,并且术后出现血栓前状态(气虚血瘀证)的60例患者分为30例/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性治疗,观察组进行常规性治疗+补阳还五汤加减口服治疗。对比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凝血指标及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结果术后10 d,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红细胞变形指数(0. 66±0. 10)更高,血小板电泳时间(17. 52±1. 63) s更短,血浆黏度(1. 29±0. 48) mPa·s更低,D-二聚体(259. 63±24. 15)μg/L、纤维蛋白原(2. 62±0. 71) g/L 2项凝血指标水平及术后半个月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3. 33%)更低(P 0. 05)。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血栓前状态治疗中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脑梗死气虚血瘀型对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两组均予以急性脑梗死规范化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1月为一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气虚血瘀型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和中医证候,降低血脂水平和改善血液流变学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穴位电刺激对骨科围手术期气滞血瘀证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凝血指标的影响,评估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作用。方法 70例骨科围手术期(气滞血瘀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方法预防DVT形成,治疗组加用穴位电刺激治疗疗,10 d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在PT、APTT及D-dimer等凝血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股总静脉血流速度指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在DVT阳性率方面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穴位电刺激能改善骨科围手术期(气滞血瘀证)患者血液高黏状态,防止DVT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加减口服对骨科围手术期气滞血瘀证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凝血指标的影响,评估对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方法 90例骨科围手术期气滞血瘀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预防深静脉血栓,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桃红四物汤加减口服治疗,1周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等凝血指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桃红四物汤加减口服能改善骨科围手术期气滞血瘀证患者血液黏滞状态,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拟定益气活血膏方与补阳还五汤颗粒治疗气虚血瘀证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纳入30名气虚血瘀证患者作为治疗组,予以益气活血膏方治疗,疗程28 d;同时纳入30名气虚血瘀证患者作为对照组,予以补阳还五汤颗粒治疗,疗程28 d。观察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并对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后差值进行比较。结果:治疗28 d后,治疗组、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益气活血膏方与颗粒组比较,能更好的改善气虚血瘀证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微循环,降低血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对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型)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从而探讨头穴丛刺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凝、溶栓及改善脑循环等方面的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观察组患者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头穴丛刺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血小板吸附率、纤维蛋白原、血沉均明显降低,与疗前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或P0.01)。结论:头穴丛刺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可明显改善缺血性中风(气虚血瘀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说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预防急性脑梗死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的有效性。方法:辨证属于气虚血瘀证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对照组45例,按照《2018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指南》治疗;试验组4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补阳还五汤,治疗14天。对两组患者于住院期间第1天和第14天分别观察双下肢静脉血栓状况,并观察两组凝血指标的变化,结果:试验组中1例患者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显示深静脉血栓发生;对照组发生深静脉血栓3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使用补阳还五汤可以降低急性脑梗死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患者的凝血功能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骨折或手术所致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人工全髋置换术或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予补阳还五汤及下肢静脉泵治疗,观察两组病例的临床症状、体征、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改变,同时观测其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指标变化。结果:60例中,8例发生DVT,总发生率13.33%。其中对照组发生6例DVT,发生率为20.00%;治疗组发生2例DVT,发生率为6.67%。其患肢肿胀率、血液流交学指标变化、PT和APTT指标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具有明显的抗凝、溶栓功能,能通过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粘度,达到防治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并且能明显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而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光明中医》2021,36(14)
目的 观察桃红四物汤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在术后予以常规处理预防DVT,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桃红四物汤口服。观察2组术后14 d下肢DVT发生情况,并记录2组术后1 d及14 d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红细胞压积)及凝血指标[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D-二聚体(D-D)]。结果 术后14 d,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为2. 00%(1/50),低于对照组的14. 00%(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4 d,观察组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压积及APTT、TT、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桃红四物汤可有效预防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下肢DVT发生,能够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法对肾虚血瘀型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3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需行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辨证为肾虚血瘀型,共72例。根据是否服用补肾活血汤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均给予骨科基础治疗,观察组从术后第1天至术后第14天服用补肾活血汤,1剂/d.观察两组术后第1天及第7天大小腿周径差,术后第1天及第14天凝血功能指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两组DVT阳性率。结果:观察组术后第7天的大小腿周径差和术后第14天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全血黏度高低切,血浆黏度较同期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DVT的阳性率2.86%,与阳性率为18.92%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肾活血法能改善肾虚血瘀型下肢骨折术后的血栓前状态,有效防止DVT的形成,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补阳还五汤和黄芪桂枝五物汤与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方证"之间关联性大小,确立与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密切关联的方剂。方法:建立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大鼠模型,观察补阳还五汤和黄芪桂枝五物汤对模型大鼠糖、脂代谢、血液流变学及脑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模型大鼠存在明显的糖、脂代谢异常、血液流变学异常及脑细胞凋亡,补阳还五汤与黄芪桂枝五物汤均能改善上述异常状态,与黄芪桂枝五物汤组比较,补阳还五汤组各指标均更接近假手术组,效果要优于黄芪桂枝五物汤。结论:补阳还五汤和黄芪桂枝五物汤与脑卒中气虚血瘀证都有相关性,但补阳还五汤与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之间具有更大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3.
《陕西中医》2017,(9):1157-1159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加味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血脂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冠心病PCI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68例,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给予34例对照组患者常规西药治疗,34例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TC、TG、LDL-C均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全血高、中、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能有效改善冠心病PCI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检测指标,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应用于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对其凝血功能及血流变指标的影响,分析其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意义及效果。方法:选取胫骨平台手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61例,按入院号用随机数字表发随机分为中药组31例及对照组30例,两组在围手术期采用相同的预防措施及西药以预防DVT,中药组术后加用补阳还五汤口服治疗,分别记录术前、术后1、7、14 d的凝血及血流变指标变化情况及DVT阳性率。结果:两组组间比较凝血酶原时间(PT),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行组间比较P均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4天两组PT变化比较,中药组能有效延长PT,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组间比较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D二聚体,术前、术后第1天行组间比较P均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7天、术后第14天APTT及D二聚体变化比较,中药组能有效延长APPT、能有效降低D二聚体,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组间比较全血黏度高切(ηbH200),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14天行组间比较P均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7天两组全血黏度高切(ηbH200)比较,中药组血流变值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在DVT阳性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补阳还五汤可改善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血栓前状态,从而降低患DVT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微补阳还五汤对气虚血瘀证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采用力竭游泳加皮下注射肾上腺素的方法复制动物模型,药物治疗后采血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动物造模后血液流变学参数均升高(与空白组比较,P<0.05),补阳还五汤传统剂型及超微剂型均能降低升高的血液流变学参数(与模型组比较,P<0.05),其中超微低剂量组(相当于传统汤剂组剂量1/3)即与传统汤剂组作用效果相当,而超微等剂量组(与传统汤剂组剂量相同)效果较传统汤剂与低剂量组略好,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超微剂型与传统剂型一样具有降低气虚血瘀证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参数的作用,而且超微剂型具有节省药材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用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组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结果:治疗后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及心脏指数(CI)值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红细胞压积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心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作用。方法:以93例骨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常规低分子肝素防治,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比2组术后DVT发生率;并于治疗前后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凝血指标活性。结果:观察组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有所延长,且观察组效果较对照组明显(P0.05);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EAI)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能够缓解骨科患者术后凝血,改善血液流变性,对预防下肢DVT形成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史淑洁  乙胜 《光明中医》2022,(13):2402-2405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穴位按摩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此次98例研究对象均于寿光市某中医院医院接受治疗的骨科术后患者中选取,选例时间为2020年5月1日—2021年5月1日,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分组主要依据随机数字表法统一进行。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补阳还五汤,2组均连续治疗2周,并于治疗期间接受穴位按摩干预。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下肢周径差值、血液流变学指标、凝血指标和患肢肿胀情况。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小腿和大腿周径差值、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黏附率及血细胞比容、血清FIB、D-D水平以及患肢肿胀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补阳还五汤联合穴位按摩可有效改善骨科术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与凝血功能,减轻患肢肿胀程度,在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提高术后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塞后遗肢体活动障碍(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脑梗塞后遗肢体活动障碍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5例,均给予疏血通注射液静滴,治疗组加用补阳还五汤口服,两组均以15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改善也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塞后遗肢体活动障碍(气虚血瘀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PCI术后气虚血瘀型胸痹的临床症状、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评价加味补阳还五汤的疗效,初步阐明其疗效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PCI术后气虚血瘀型胸痹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西药合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症状及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TC、TG、LDL-C均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全血高、中、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能有效改善冠心病PCI术后气虚血瘀型胸痹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