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探讨氨溴索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8只雄性Wistar大鼠被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肝I/RI模型组(模型组)、氨溴索预处理+肝I/RI模型组(氨溴索预处理组)。肝I/RI模型采用阻断入肝血流30 min后再灌注方法诱导,氨溴索预处理组于缺血前20 min尾静脉注射氨溴索(100 mg/kg),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术后6 h处死大鼠,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和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同时检测肝组织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含量,caspase-3的活化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与氨溴索预处理组血清ALT和AST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肝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学改变;肝组织SOD和GSH含量明显下降,而MDA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肝组织caspase-3活化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氨溴索预处理组以上各项指标的变化均明显减弱(均P<0.05)。结论:氨溴索预处理能减轻大鼠肝脏I/RI,机制可能与其调控抗氧化和抗凋亡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Ⅳ)预处理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3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模型(I/R)组、AS-Ⅳ预处理(AS-Ⅳ)组。I/R组和AS-Ⅳ组采用无创微动脉夹夹闭肠系膜上动脉60 min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建立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AS-Ⅳ组于造模前60 min时采用60 mg/kg AS-Ⅳ对大鼠进行灌胃预处理。于再灌注120 min时取小肠组织,采用HE染色法测定小肠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TNF-α、HMGB-1、SOD和CAT的表达情况,荧光定量PCR法测定小肠组织中Bcl-2、Bax和Caspase-9的mRNA情况,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小肠组织中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ZO-1的表达情况。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小肠组织病理学Chiu评分升高,TNF-α和HMGB-1的表达水平升高,SOD和CAT的表达水平降低,Bcl-2、Bax和Caspase-9的mRNA水平升高,occludin和ZO-1的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I/R组比较,AS-Ⅳ组I/R组小肠组织病理学Chiu评分降低,TNF-α和HMGB-1的表达水平降低,SOD和CAT的表达水平升高,Bcl-2、Bax和Caspase-9的mRNA水平降低,occludin和ZO-1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AS-Ⅳ灌胃预处理能够显著改善大鼠肠I/R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水平、抑制肠道细胞的凋亡发生以及调节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抑制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8(Caspase-8)基因的表达对减轻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 构建针对大鼠Caspase-8基因的短发夹状RNA(shRNA)真核表达载体.将Lewis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1)假手术组:麻醉后,取腹部正中切口,缝合关腹;(2)磷酸盐缓冲液(PBS液)组:阻断肝门血流前48 h经门静脉注射PBS液1 ml,然后行肝脏缺血再灌注;(3)shRNA组:阻断肝门血流前48 h经门静脉注射Caspase-8 shRNA 50 μg(总体积为1 ml),然后行肝脏缺血再灌注.肝脏缺血再灌注的方法为阻断大鼠70%入肝血流40min.于再灌注6 h、12 h、24 h、3 d、5 d、7 d时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检测肝组织中Caspase-8 mRNA的表达、细胞凋亡情况、丙二醛(MDA)以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的含量.结果 与PBS液组比较,shRNA组再灌注6、12、24 h,血清中ALT和AST水平显著降低(P<0.05);肝组织中Caspase-8 mRNA水平、肝细胞凋亡指数(shRNA组和PBS液组分别为22.33%±4.28%和35.24%±2.33%)以及肝组织中MDA含量[shRNA组和PBS液组分别为(94.5±11.2)nmol/mg和(133.5±12.4)nmol/mg]均显著降低(P<0.05),而肝组织中SOD活性显著升高[shRNA组和PBS液组分别为(21.6±3.7)U/mg和(12.2±3.1)U/mg,P<0.05].结论 通过RNA干扰Caspase-8基因的表达可以抑制肝细胞凋亡的发生,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4.
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相似文献   

5.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肝脏是一易受再灌注损伤的器官,原位缺血再灌注〔1〕、移植肝脏〔2〕、离体肝脏〔3〕及孤立肝细胞(如枯否氏细胞〔4〕和肝实质细胞〔5〕)实验都表明肝脏可产生再灌注损伤。近年来实验表明,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多种机理有关。1氧自由基暴发性形成氧自由基的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肝脏缺血再灌注组(IR)、肝脏缺血预处理组(IPC+IR)和肢体缺血预处理组(LIPC+IR)。观察术后各组大鼠血液中炎症因子(IL-6,TNF-α)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差异;同时观察各组大鼠术后生存率及肝脏酶学水平的差异。结果 LIPC组及IPC组大鼠术后血清AST、ALT均较IR组明显降低,术后第7天存活率较IR组明显提高,术后血清TNF-α、IL-6均较IR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IPC组与IPC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LICP及ICP组大鼠术后体内MDA水平均较IR组降低,SOD水平均较IR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肢体缺血预处理能减轻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与减轻肝脏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预缺血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已有较多的实验证明,预缺血处理对多种缺血再灌注器官有保护作用.本文综述了预缺血对缺血再灌注肝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  相似文献   

8.
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肝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局部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将24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缺血再灌注(IR)、缺血后处理(IPo)3组,以缺血再灌注前反复多次的短暂预再灌注及停灌注作后处理,观察血清肝酶和肝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水平变化,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及透射电镜观察肝细胞凋亡状态.并行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查。结果:与IR组相比,IPo组血清肝酶水平及肝组织中MDA含量显著降低,而SOD和GSH活性则显著升高;再灌注后可见明显的肝实质细胞凋亡现象,IPo组凋亡指数较IR组显著下降,肝组织病理形态学损伤亦明显减轻。结论:IPo可通过抑制再灌注后氧自由基的过量生成而拮抗肝实质细胞凋亡的发生,从而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肝脏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 30只大鼠均分为3组,利用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l检测缺血30min再灌注组及缺血60min再灌注组及对照组的肝脏中共刺激分子B7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正常肝脏B7-1、B7-2表达处于极低水平(0.035±0.005、0.025±0.004),缺血再灌注后肝脏B7-1、B7-2的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缺血再灌注60min组的B7-1、B7-2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缺血30min再灌注组(B7-1:0.070±0.017比0.051±0.008,B7-2:0.042±0.004.比0.037±0.004,P<0.01).结论 缺血再灌注损伤使共刺激分子B7蛋白表达升高,提示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使移植肝免疫原性升高,这些均能促进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验证缺血预处理(IPC)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保护作用,探讨一氧化氮(NO)与蛋白激酶C(PKC)在IPC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在原位灌流的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上,观察IPC的保护作用.同时经肠系膜上静脉注射NO前体L-精氨酸和蛋白激酶C特异性激动剂1,2-二辛酸甘油(DOG)以及两者的特异性阻滞剂N-硝基-L-精氨酸甲酯(NAME)和多粘菌素B,来检测NO和PKC在IPC中的关系.结果预处理可阻止血清谷丙转氨酶(ALT)[(200.86±40.30)U/Lvs.(257.65±20.18)U/L],谷草转氨酶(AST)[(211.06±13.59)U/Lvs.(309.17±24.79)U/L],乳酸脱氢酶(LDH)[(824.73±127.11)U/Lvs.(1118.60±82.21)U/L]及脂质过氧化物(LPO)[(0.414±0.069)mmol/mgvs.(0.531±0.054)mmol/mg]水平升高(P<0.05),而使组织超氧化歧化酶(SOD)保持在较高水平[(10.33±0.88)U/mgvs.(6.01±0.91)U/mg],(P<0.05).NO与PKC均可模拟预处理的保护效应.结论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脏I/R有明确的保护作用,NO与PKC发挥IPC保护作用的途径不同.  相似文献   

11.
对于亚低温能否在肝脏缺血/再灌注(I/R)后有效地抑制细胞凋亡和坏死,目前未明,本文报告大鼠肝I/R损伤模型上亚低温的研究结果。 材料与方法 1.实验动物及分组 健康SD大鼠24只,体重200~350  相似文献   

12.
不同时间的缺血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我们通过观察不同时间的缺血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旨在探讨PC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所需要的适合的预处理时间。一、材料与方法1.动物模型: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180~220g,参照Jaeschke和Metzger法制备成右肝全部缺血、左肝部分缺血后再灌注大鼠模型[1]。2.预处理方案:本实验共设5组,每组12只大鼠;假手术组(S组):仅行假手术;缺血再灌注组(IR组):肝脏持续缺血60分钟,再灌注30分钟;预处理组分为3组,在肝脏持续缺血之前分别进行5分钟缺血及5分钟的再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黄芪甲苷( astragalosideⅣ)预处理对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60只雄性C57BL/6小鼠分为4组,15只/组,A组:假手术对照组,B组:假手术黄芪甲苷组,C组:实验对照组,D组:黄芪甲苷实验组.黄芪甲苷组每只腹腔注射黄芪甲苷24 mg·kg-1·d-1,对照组每天腹腔注射等体积无菌生理盐水,共1周.建立小鼠肝脏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复流24h后采集标本,测定血清中转氨酶ALT和AST水平,光镜下观察H&E染色肝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IL-1β,IL-6,TNF-α的含量,采用Western blot 技术检测小鼠肝脏组织中核因子-κB (NF-κB)的表达.结果 黄芪甲苷实验组ALT及AST较实验对照组明显降低[AST:C组(4290±292) U/L vs.D组(2373±416) U/L,t=0.844;ALT:C组(4146 ±500) U/L vs.D组(2318 ±289) U/L,t =7.08,均P<0.05],组织学损伤也明显减轻;ELISA 结果显示,黄芪甲苷预处理能明显降低外周IL-1β,IL-6,TNF-α的含量(IL-1 β:t 10.04;IL-6:t6.281;TNF-α:t =6.817;均P<0.05).黄芪甲苷实验组肝脏组织中NF-κB表达量明显低于实验对照组.结论 黄芪甲苷预处理对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肝脏外科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是集肝窦血管内皮损伤、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细胞凋亡与自噬等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肝切除、肝移植等肝脏外科手术后肝功能恢复和围手术期安全具有显著影响.然而,迄今为止,其具体的损伤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在临床上也始终缺乏有效的干预手段.因此,对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病机制以及防御举措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结合近年来最新文献报道,对该领域的实验研究进展予以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5.
黄芪甲甙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黄芪甲甙是黄芪单体之一 ,除了有抗炎 ,降压 ,改善心肌缺血等作用外 ,还具有抗脂质过氧化及清除自由基作用 ,我们观察了黄芪甲甙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一、材料与方法1.试剂与仪器 :黄芪甲甙 (纯度为83 .73 % ,上海药品检验所 ) ,实验前用生理盐水 (NS)配制成 1%、5 %和 10 % (g/L)溶液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试剂盒由南京建成生物研究所提供。大鼠肿瘤坏死因子 (TNF ) α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试剂盒购自晶美公司。仪器 :酶标仪 (BioTEKELX80 0 ) ,分光光度计(PharmaciaBiotechUltrospect 2 0 0 0 )。2 .动物分组及方…  相似文献   

16.
休克、肝脏外伤及肝移植所致肝功能衰竭都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其中枯否细胞(KC)的作用不容忽视。KC可因补体系的激活和钙超载或噬作用而激活,活化后的KC除主要释放活性氧外,还可入蛋白酶及各种细胞因子,介导对肝细胞的毒性作用,导致严重的肝脏再灌注损伤。干扰KC功能的药物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缺血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内毒素血症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肠源性内毒素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以及缺血预处理对肠源性内毒素的影响。方法 将30只WE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缺血再灌注组(ischemia/reperfusion,I/R),缺血预处理组(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和正常对照组。用自动生化仪测定各组丙氨酸转氨酶(ALT0和乳酸脱氢酶(LDH);用鲎试剂法测定血浆内毒素;用免疫组织  相似文献   

18.
已有较多的实验证明,预缺血处理对多种缺血再灌注器官有保护作用.本文综述了预缺血对缺血再灌注肝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  相似文献   

19.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和缺血预处理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 IR)损伤是指缺氧器官细胞损伤在恢复氧供之后更加加重的现象。Toledo Pereyra 等在 1975 年首先认识到IR损伤是肝移植过程中一种重要病理损伤状态,可发生移植肝淤血、进行性血栓形成和/或器官坏死,导致移植失败。直到80年代中期,“再灌注损伤(reperfusion injury)”才逐渐在肝移植文献中应用。  肝脏IR损伤可分为热缺血和冷保存缺血再灌注损伤。热 IR 损伤(warm ischemia reperfu sion injury)与肝脏外科、肝移植、低血容量性休克、毒性肝损害、静脉阻塞性疾病和 Budd Chiari综合征等普遍相关…  相似文献   

20.
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SD大鼠32只,雌雄不拘,随机分为4组(n=8),假手术组(Ⅰ组);对照组(Ⅱ组)建立肾缺血再灌注(I/R)模型;不同时间缺血后处理组(Ⅲ组和Ⅳ组),建立I/R模型,Ⅲ组于缺血后再灌注10s,停灌10s,反复3次;Ⅳ组缺血后再灌注2min,停灌2min,反复3次。测定再灌注24h时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浓度、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浓度,光镜下进行肾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肾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结果再灌注24h时,与Ⅰ组比较,其余3组血清Cr、BUN和MDA浓度升高,SOD活性和HO-1表达降低(P〈0.01);与Ⅱ组比较,Ⅲ组和Ⅳ组血清Cr、BUN、MDA浓度和HO-1表达降低,SOD活性升高(P〈0.05或0.01);Ⅲ组和Ⅳ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和Ⅳ组病理改变明显轻于Ⅱ组。结论缺血后处理可减轻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上调HO-1的表达和清除氧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