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测量正常人室壁运动速度,研究其频谱特征,为量化分析室壁运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按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推荐的16节段左室分段法,应用多普勒组织声像技术的速度图模式,观察了40例正常人左室壁共640个节段的心肌运动频谱,对每一节段的频谱曲线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正常人的室壁运动频谱有特征性表现,在心电图Q波后出现等容收缩波(isovolumic constrictive、wave,IVC)、收缩波(systolic wave,S),于心电图T波后依次出现等容舒张波(isovolumic relaxation wave,IVR)、早期舒张波(early diastolic wave,E)、反向波(reverse wave,R)、晚期舒张波(atrial constrictive wave,A),其中S波、E波、A波在所有节段出现,且不同节段的峰值速度不同,但各波的最高峰值速度均在各基底段出现,其中各波的最高值分别为(12.00&;#177;3.18)cm/s(侧壁基底段)、(14.72&;#177;4.35)cm/s(侧壁基底段)、(9.74&;#177;280)cm/s(下壁基底段),昕有节段中S波的最低值均大于5cm/s;IVC、IVR及R波在部分节段出现,节段间峰值差异部分有意义。同一室壁心肌的运动速度从近侧到远侧节段逐渐减低。左室后壁、侧壁、下壁的S波、E波、A波峰值分别大于相对应的左室前间隔、后间隔、前壁的各节段。结论:正常人心脏室壁运动有其特有的规律,多谱勒组织成像技术是一种可以定量评价节段室壁运动的准确手段.可以为康复运动干预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超声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应用于临床以来,大量的心脏病学基础和临床研究已经前所未有的揭示了各种疾病导致的心脏房室壁心肌病理生理力学机制。本世纪初,早先被应用于血流标测的超声斑点跟踪成像技术被应用于心肌力学状态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双脉冲波多普勒超声成像同步观察健康成年人左心室心肌与相邻心包运动规律及时空相关关系,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双脉冲波多普勒超声成像同步采集99名健康成年人3个完整心动周期内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左心室标准短轴切面,测取前壁、后壁共6个节段的同步心肌与相邻心包组织双脉冲频谱多普勒图像。观察不同水平和节段室壁心肌与相邻心包运动规律。在线测量左心室短轴3个水平前壁、后壁心肌与相邻心包在收缩期、舒张早期、舒张晚期的运动峰值速度、速度起始时间及达峰时间,分析节段心肌与相邻心包速度及时间的相关性。结果双脉冲波组织多普勒图像显示,在左心室短轴切面,同一水平同一室壁即同一节段心肌和相邻心包运动方向一致,同一水平前壁(心肌及相邻心包)与后壁(心肌及相邻心包)运动方向相反。峰值速度比较:前壁二尖瓣水平收缩期、舒张晚期,乳头肌水平收缩期心肌峰值速度小于相邻心包峰值速度;后壁二尖瓣水平舒张早期、舒张晚期,乳头肌水平收缩期、舒张早期,心尖水平舒张早期心肌峰值速度大于相邻心包峰值速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07、-2.078、4.575、-2.277、-2.440、-2.292、5.980、2.604,P均<0.05)。起始时间比较:前壁乳头肌水平收缩期、后壁二尖瓣水平舒张早期心肌起始时间小于相邻心包起始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47、-2.020, P均<0.05)。达峰时间比较:后壁二尖瓣水平收缩期及舒张晚期心肌达峰时间小于相邻心包达峰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30、-2.411,P均<0.05)。所测各节段心肌与邻近心包的峰值速度、起始时间、达峰时间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407~0.933,P均<0.01)。结论应用组织多普勒超声实时同步双脉冲频谱技术可观察到健康成年人左心室各节段心肌与相邻心包的运动速度显著相关、运动方向一致。有望为临床诊断缩窄性心包炎及其与限制性心肌病相鉴别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双多普勒同步成像技术评价高血压患者不同左心室构型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 将179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根据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和相对室壁厚度(RWT)分为4亚组,即正常构型、向心重构型、离心肥厚型及向心肥厚型亚组;选取62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随机选取73例患者,分别采用传统非同步模式和双多普勒同步模式测量相同参数,采用Bland-Altman法和组内相关系数(ICC)对两种模式行可重复性检验。采用双多普勒同步技术计算同一心动周期的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和组织多普勒(TDI)二尖瓣环侧壁(L)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的比值[E/e''(L)];同步计算二尖瓣口E峰和TDI二尖瓣环室间隔(S)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的比值[E/e''(S)];同步计算二尖瓣口E峰和舒张期二尖瓣口血流传播速度(Vp)的比值(E/Vp)。结果 高血压各亚组E/e''(S)、E/e''(L)、E/Vp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向心肥厚亚组E/e''(S)、E/e''(L)、E/Vp分别高于正常构型亚组和向心重构亚组,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正常构型亚组、向心重构亚组、离心肥厚亚组及向心肥厚亚组E/e''(S)、E/e''(L)、E/Vp均呈依次增高的趋势。Bland-Altman法显示双多普勒模式较非同步模式测量的E/e''(L)、E/e''(S)、E/Vp的可重复性更好,ICC值更高。结论 双多普勒同步成像技术较非同步模式重复性更好,可有效地评价高血压患者不同左心室构型的舒张功能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多酱勒组织成像技术测量正常人室壁运动速度,研究其频谱特征,为量化分析室壁运动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按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推荐的16节段左室分段法,应用多普勒组织声像技术的速度图模式,观察了40例正常人左室壁共640个节段的心肌运动频谱,对每一节段的频谱曲线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正常人的室壁运动频谱有特征性表现,在心电图Q波后出现等容收缩波(isovolumic constrictive wave,IVC)、收缩波(systolic wave,S),于心 电图T波后依次出现等容舒张波(isovolumic relaxation wave,IVR)、早期舒张波(early diastolic wave,E)、反向波(reverse wave,R)、晚期舒张波(atrial constrictive wave,A),其中S波、E波、A波在所有节段出现,且不同节段的峰值速度不同,但各波的最高峰值速度均在各基底段出现,其中各波的最高值分别为(12.00±3.18)cm/s(侧壁基底段)、(14.72±4.35)cm/s(侧壁基底段)、(9.74±2.80)cm/s(下壁基底段),所有节段中S波的最低值均大于5 cm/s;IVC、IVR及R波在部分节段出现,节段间峰值差异部分有意义。同一室壁心肌的运动速度从近侧到远侧节段逐渐减低。左室后壁、侧壁、下壁的S波、E波、A波峰值分别大于相对应的左室前间隔、后间隔、前壁的各节段。 结论:正常人心脏室壁运动有其特有的规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多普勒组织声像图(Doppler tissue imaging,DTI)技术观察正常飞行人员室壁节段运动特征,测定正常飞行人员室壁各节段收缩和舒张的速度变化。方法对56例飞行人员进行研究,对室壁各节段运动频谱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正常飞行人员室壁运动频谱有其规律性,每个心动周期中室壁运动频谱包括3个主要运动波,即收缩波(S)、早期舒张波(E)和晚期舒张波(A),且左室后壁、下壁、侧壁的S波、E波、A波分别大于相对应的前间隔、前壁和后间隔的波群速度,同一右室壁中段运动速度低于基底部,右室侧壁运动速度大于其他室壁。结论飞行人员室壁运动速度存在特有的不均一性,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Pulsed-wave Doppler tissue imaging,PW-DTI)可作为评价室壁节段运动速度直观、准确的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对冠状动态(冠脉)痉挛引起急性心肌梗塞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脉冲技术检测20例冠脉痉挛引起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左室心尖部和前壁基底段、中段和心尖段的心肌运动,测量收缩期、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运动峰值主时间速度积分并与19例健康成人对照分析。结果:冠脉痉挛梗塞组心尖部及前壁中段、心尖段的收缩波、舒张早期波峰值速度及时间速度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舒张晚期波及前壁基底段各测值两组相差不显著(P>0.05)。结论:组织多普勒成像脉冲技术能够准确测定心肌局部收缩和舒张运动速度,对冠脉痉挛引起急性心肌梗塞检测提供一种定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多普勒组织成像定量评价心室壁运动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 (DTI)技术与传统二维超声判断心脏局部室壁运动异常的准确性与敏感性。方法 采用二维超声及DTI速度模式观察 8条犬冠脉结扎前后的局部室壁运动 ,所用仪器为AcusonSequoiaC 2 5 6彩色超声成像系统。 结果 缺血导致局部心室壁运动明显减弱 ,脉冲频谱DTI技术于冠脉闭塞后5s可检出这种异常 ,而传统超声指标在闭塞 1min后才出现显著性差异。血流再灌注 1min时 ,局部室壁运动明显增强。结论 DTI技术可定量评价急性缺血早期和再灌注局部室壁运动异常 ,方法较传统二维超声敏感准确。  相似文献   

9.
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左心室局部心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局部心功能。 方法 对健康志愿者(50例)与肥厚型心肌病患者(76例)在室间隔及左室后壁中段测量室壁收缩期峰值 速度、舒张早期峰值速度、舒张晚期峰值速度,比较两组舒张、收缩速度差异有无显著性意义。结果 肥厚 型心肌病组左室长轴室间隔及后壁收缩期峰值速度及舒张早期与晚期峰值速度比值均较正常组减低 (P<0.05),左室短轴仅舒张早期与晚期峰值速度比值较正常组减低(P<0.05),而收缩期峰值速度与正 常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肥厚室间隔及无肥厚左室后壁螺旋肌收缩 功能及舒张功能均减低,括约肌舒张功能减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评价心室舒张功能时是否受前负荷改变的影响。方法对30例血液透析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根据其透析前后体质量变化是否>2kg分为A组(<2kg)和B组(≥2kg),分别在透析前后用脉冲多普勒测量二尖瓣口及肺静脉血流频谱(E峰、A峰、S峰、D峰),并用TDI测量二尖瓣瓣环及各室壁中段的收缩期峰值速度(Sa和Sm)、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和Em)及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和Am)。结果与透析前相比较,A组透析后Em减低(P<0.01),Em/Am降低(P<0.05),其余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组E峰、E/A、S峰及D峰降低(P<0.05),S/D值增加(P<0.05),Ea、Em、Ea/Aa及Em/Am均减低(P<0.01)。结论TDI在评价心室舒张功能时,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一样受前负荷的影响,且与前负荷变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脉冲多普勒(DPW)技术同步评价二尖瓣环组织运动和主动脉瓣、二尖瓣血流的耦联关系。方法选取健康成年志愿者110名,采用DPW技术同步获取二尖瓣环组织运动与瓣口血流频谱图,测量峰值起始时间(Ts)和达峰时间(Tp),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二尖瓣瓣环收缩期Ts及Tp均早于主动脉瓣口血流速度的Ts和Tp[Ts:(42.65±9.36)ms vs(61.38±12.19)ms;Tp:(96.63±14.77)ms vs(145.88±21.50)ms,P均<0.05];在整个心动周期中,二尖瓣瓣环Ts与瓣口血流Ts均有相关性(r=0.323、0.703、0.275,P均<0.05);二尖瓣瓣环Tp与瓣口血流Tp仅在舒张早期有相关性(r=0.760,P<0.001)。结论正常成年人心肌收缩与瓣口血流形成存在机械收缩-血流形成延迟,且心肌运动与瓣口血流形成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正常人左心室壁形变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初步评价正常人左心室壁形变特征。 方法 采集并动态存储47名健康志愿者胸骨旁系列左心室短轴观及心尖系列左心室长轴观连续3个心动周期二维灰阶图像,运用VVI软件显示左心室壁各节段应变曲线,并观察各曲线形态特征,对照同步记录心电图测量左心室壁各节段各应变分量收缩期峰值。 结果 正常人左心室壁各应变分量在左心室不同水平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正常人左心室壁各应变分 量收缩期峰值比较径向>周向>纵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左心室游离壁纵向及周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心内膜测值均显著大于心外膜测值(P均<0.05);室间隔纵向及周向收缩期峰值应变显示右心室面测值大于左心室面测值,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正常人左心室壁收缩期峰值应变分布具有一定的特征,认识这些特征有助于判断左心室壁异常形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双脉冲波多普勒(DPW)技术同步评价二尖瓣环不同位点组织运动差异,探讨不同位点组织运动参数在左心室功能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DPW技术获取112例健康成年人二尖瓣环侧壁、后间隔、下壁和前壁以及后壁5个位点组织运动速度频谱.测量峰值及起始时间和达峰时间;计算E/A、Em/Am、E/Em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结果 ①Sm、Em、Am及Em/Am游离壁瓣环均大于间隔瓣环(P<0.05),E/Em间隔瓣环大于游离壁瓣环;Sm峰后壁瓣环最先开始加速,加速时间最短(P<0.01);Em峰各位点间时间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m峰起始、达峰时间游离壁较间隔延迟,加速时间间隔长于游离壁(P<0.05).②相关分析表明,仅后壁瓣环位点Sm峰值速度与LVEF、LVFS具有相关性(r=0.243,r=0.227,P<0.01);前壁、后壁瓣环Em/Am与E/A相关性最高(均为r=0.545,P<0.01).结论 正常成年人不同二尖瓣环位点间组织运动峰值速度和时序存在差异;在不同位点评价左室功能的结果也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正常成年人室间隔(IVS)左、右侧肌带纵向收缩舒张运动特征及其差异.方法 应用双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获得正常成人前后室间隔左右侧肌带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的心肌纵向运动曲线,测量等容收缩期峰值速度(Vwc)、射血期峰值速度(Vs)、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及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计算双侧肌带速度梯度(MVG)和各节段Ve/Va值.结果 ①肌带峰值速度:前后室间隔右侧肌带VIVC、Vs、Ve、Va大于左侧;前后室间隔双侧肌带VIVC、Vs、Ve、Va由基底向心尖逐渐变小;前室间隔的双侧肌带VIVC、Vs大于后室间隔,前室间隔的双侧肌带Ve、Va小于后室间隔;②肌带峰值速度相关性及相应梯度分析:前后室间隔双侧肌带的整体及节段收缩及舒张峰值速度均呈正相关;前后室间隔收缩及舒张期中间段-心尖段MVG大于基底段-中间段MVG.结论 正常成年人心脏室间隔左右侧肌带心肌纵向舒缩运动具有峰值速度及局部心肌顺应性分布不均质、运动方向一致性和速度大小正相关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用组织多普勒显像(TDI)评价二尖瓣置换(MVR)术后左室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45例接受MVR术后3个月以上患者为病例组,根据心律分为心房颤动组和窦性心律组,并选取3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左房室腔大小、机械瓣口流速、射血分数等指标;应用TDI测量心尖四腔观二尖瓣环间隔处和侧壁处运动收缩期峰值速度(Sm)、舒张期峰值速度(Em)、等容舒张时间(IVRT);计算E/Em.结果 ①与对照组相比,MVR组二尖瓣环Sm、Em均明显减低,IVRT延长(P<0.001),但窦性心律组与心房颤动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MVR组E/Em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E/Em与IVRT呈正相关;以E/Em>15.0为最佳截断值,评价左室舒张功能变化的敏感性为91.11%,特异性为90.32%,ROC曲线下面积为0.9548±0.0402.结论 TDI能够准确评价MVR后左室功能,E/Em作为一种评价心肌舒张和左室充盈压的量化指标可以评价MVR术后患者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6.
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评估慢性房颤患者左室壁运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DTI)探讨慢性房颤患者的室壁运动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的信息,方法,将研究分为三组,A组为18例正常对照,B组为15例心房大小正常的房颤患者,C组为16例心房扩大的房颤患者,所有患者均无严重瓣膜病或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采用HP SONOS 5500超声显像仪和脉冲DTI,分别在心尖四腔心切面和胸骨旁长轴切面测定左室侧壁和后壁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期峰值速度(VE),心电图QRS波起始至收缩期峰值速度的平均时间T1,心电图QRS波起始至舒张期峰值速度的平均时间T2,平均心率为R-R,结果 (1)A组正常人均有舒张早期和晚期两个波峰(E峰和A峰),B组和C组房颤患者均只有一个舒张期波峰(E峰),(2)A组与B组这间的DTI测值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均为P>0.05),(3)C组左室侧的VS显著小于A组(P<0.05),C组左室后壁的VS,VE均显著大于A组(P均<0.05),C组侧壁的T1/(R-R)^1/2,Ts/(R-R)1/2显著高于A组(P均<0.05),C组后壁的T1/(R-R)^1/2,T2/(R-R)^1/2与A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结论 左房增大的房颤患者左室壁在长轴方向收缩活动减弱,舒张期峰值速度延迟,在短轴方向舒缝活动增强,DTI技术能精确地定量分析房颤患者的室壁活动,可成为评价房颤患者心肌舒缩功能的无创伤性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组织多普勒显像(TDI)在药物负荷前后对左室舒张功能的评价。方法 采用TDI-心导管同步血流动力学技术测量静脉注射艾司洛尔前后合并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二尖瓣和肺静脉血流频谱、TDI频谱及左室舒张末压,并与正常组进行比较。结果 二尖瓣血流频谱舒张早期E波最大流速和TDI技术测定的舒张早期TDI速度峰值的比值与左室舒张末压显著相关;与正常组相比,HCM患者收缩期TDI速度峰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舒张早期TDI速度峰值显著减低,舒张晚期TDI速度峰值显著增高,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TDI速度峰值的比值显著减低;静脉注射艾司洛尔后,HCM患者收缩期和舒张早期TDI速度峰值无显著性变化。舒张晚期TDI速度峰值显著降低,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TDI速度峰值的比值略升高。结论 二尖瓣血流频谱舒张早期E波最大流速和TDI技术测定的舒张早期TDI速度峰值的比值与左室舒张末压显著相关,DI技术对评价药物负荷前后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DI)评价肢端肥大症患者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价值. 方法 通过TDI研究62例肢端肥大症患者和30例对照者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进行参数比较. 结果 肢端肥大症组左室收缩功能指标收缩期峰值速度(Sm)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舒张功能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m)、Em/Am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肢端肥大症患者存在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障碍,TDI可定量分析其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为早期发现左室功能障碍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9.
Duration of the pre-ejection period is a sensitive index of myocardial function. Our purpose was to document normal pre-ejectional left ventricular (LV) wall motions at rest and under dobutamine using Doppler myocardial imaging (DMI), and to correlate posterior wall velocities with indices of LV systolic function. M-mode recordings of both walls were imaged on eight conscious dogs chronically instrumented. Subendocardial pre-ejectional velocities were digitized and measured every 3.8 ms. DMI analysis consisted of sign recognition, velocity measurement, duration and timing from the Q wave of the electrocardiogram. Isovolumic contraction time (Ict) was represented by the time interval from onset to peak of the first derivative of LV pressure. Conventional Doppler labelling of velocity signs, positive toward and negative away from the transducer, was applied to the direction of encoded wall motions. For physiological understanding, wall motions of both walls were also labelled inward and outward with respect to the left ventricular cavity center. In each wall, PEP was shown as several colored strips, each strip representing the period of time that the wall was moving in one direction. Changes in velocity sign corresponding to changes in direction of motion were opposed in each wall (p < 0.001), featuring successive inward and outward wall motions. There was a markedly sustained inward motion during Ict. Its velocity amplitude increased with dobutamine.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velocities of the inward motion contemporaneous of Ict and ejection fraction (r = 0.72, p < 0.003). Values of Ict respectively drawn from DMI and from hemodynamics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r = 0.85, p < 0.007). Thus, the inward motion evidenced by DMI during Ict appears promising to assess myocardial function and effect of drugs.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评价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并与二尖瓣血流频谱作对比。方法 研究对象为35例临床与超声诊断的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高心组)和20例正常人(对照组)。采用心尖四腔观,选取室间隔中段,左室侧壁中段,二尖瓣环-室间隔交界处、二尖瓣环一侧壁交界处为取样点,分别显示各部位组织的运动情况,并测量心肌收缩峰速度(Vs)、心肌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及VE与VA比值(VE/VA)。常规测量二尖瓣血流频谱,与DTI参数作对比。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高心组室间隔中段,侧壁中段、二尖瓣环VE、VE/VA均显著下降,各部位VE/VA均与二尖瓣血流频谱E/A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DTI对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的诊断灵敏度高于二尖瓣血流频谱。结论 DTI技术可以定量评价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并且比常规脉冲波多普勒二尖瓣血流参数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