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评估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椎间孔入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疗效。结果:本组168例病例随访时间6~12个月,术前VAS评分(7.06±2.2)分,术后3d(2.65±0.88)分,术后1个月(1.45±0.69)分,术后6个月(1.35±0.44)分。术前ODI(40.2±5.5)%,术后3d(21.2±11.5)%,术后1个月(15.1±6.4)%,术后6个月(10.1±6.4)%。术后3d与术前比较,VAS评分与O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个月与术后3d比较,VAS评分与O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与术后1个月比较,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孔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恢复快、临床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有效缓解腰腿部疼痛症状,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内镜下髓核摘除联合纤维环修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2例,其中采用单纯内镜下髓核摘除手术治疗47例(对照组),采用内镜下髓核摘除联合纤维环修复治疗35例(修复组)。记录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记录术前、术后10 d及术后3,6,12,18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痛和下肢痛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观察两组手术并发症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且获得完整随访,修复组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各时间点复查腰腿痛VAS评分和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复查腰腿痛VAS评分和ODI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硬膜囊撕裂、术后感染、椎管内血肿压迫等严重并发症。对照组复发率为8.51%(其中30.4%再次手术),修复组无复发及再手术者。结论:采用内镜下髓核摘除联合纤维环修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显著的早期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椎间融合器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腰椎滑脱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拟行腰椎后路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切除椎间盘后分别采用椎间融合器联合椎弓根螺钉系统(观察组)和单纯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对照组)进行固定。比较术后1年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JOA)腰椎评分改善率、健康量表SF-36总分及生理职能、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术前疼痛VAS评分、ODI评分、JOA腰椎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患者的疼痛VAS评分(2.3±1.1)分、ODI评分(9.4±2.6)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2±1.2)分和(11.2±2.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半年JOA腰椎评分(22.0±2.8)分,高于对照组的(20.0±2.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6.7%(29/30)显著高于对照组73.3%(22/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滑脱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采用椎间融合器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早期临床疗效,在疼痛症状缓解、腰椎功能改善及生活质量提高方面优于单纯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器(Interbody Fusion Cage)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所有病例减压后采用双侧椎弓根钉内固定,同时行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单节段突出42例,分别为L4~5间隙和L5S1间隙;两节段突出8例,包括L3~4,L4~5间隙和L4~5,L5S1间隙)。术后随访18个月,根据日本骨科协会腰痛评分法(JOA评分)评估治疗前后腰椎功能改善情况,计算临床好转率(RIS),观察植骨融合和椎间隙高度恢复情况。结果:患者JOA评分术前(10.05±3.67)分,术后3个月、6个月、18个月分别为(15.78±2.64)分、(19.86±2.77)分、(26.06±2.75)分。术后3个月JOA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RIS评估优良率为88%.术后半年,椎间隙高度由术前的(7.85±1.45)mm恢复到(11.78±1.96)mm(P0.01)。影像学检查融合率为90%.结论:后路腰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手术能使腰椎获得可靠的稳定性,对于治疗合并腰椎不稳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采用MIS-TLIF治疗的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收集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椎间融合率及术后相关并发症,记录手术前后的椎间隙高度(DH)、腰椎前凸角(LL)、融合节段角(FSA)、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32例患者随访12~15个月,平均12.9个月。手术时间为(191.34±42.34)min(123~269 min),术中出血量为(154.38±42.14) mL(97~262 mL),术后引流量为(61.03±19.21) mL(32~94 mL)。术后切口浅表感染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置钉位置不佳1例,末次随访时未出现不适。术后不同时点的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术后时间推移,VAS评分及ODI持续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方面,术后1周及术后12个月的DH、LL、FSA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上述指标和术后12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椎间融合率为90.62%,未发现融合器移位、下沉及内固定装置松动断裂等情况。结论: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解除神经压迫,恢复椎间隙高度和脊柱稳定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TLIF)配合中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6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予以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Open-TLIF)治疗,研究组予以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TLIF)配合加味独活寄生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3个月腿痛VAS评分、腰痛VAS评分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3个月ODI评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MITLIF配合加味独活寄生汤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ELD)和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神经根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3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神经根管狭窄患者分为2组:17例行PELD术治疗者作为PELD组,21例行TLIF术治疗者作为TLIF组,2组均随访12个月。比较2组手术完成情况,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后VAS评分、ODI评分变化,随访12个月手术疗效。结果 PELD组手术切口小于TLIF组(P0.05),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TLIF组(P均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LD组术后1 d VAS评分明显低于TLIF组(P0.05),2组术后1,6,12个月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术后12个月ODI评分及改良Macnab疗效评价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ELD与TLIF均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神经根管狭窄的有效手段。尽管前者学习曲线更陡峭,但其相对于后者更具微创性,对邻近节段的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椎间孔选择性神经根封闭(TSNRI)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近期临床疗效,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本科室接受经椎间孔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术治疗LDH患者72例,术前及术后手术效果按照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评定,术后优良率采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估。结果:术后随访6~10个月,平均8.2个月。4例后期行经椎间孔镜微创手术,6例患者后期行开放融合手术,术后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的VAS,ODI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的优良率分别为88.9%,81.9%及76.3%,三者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NRI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取得较为满意的近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骨膜下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本院66例LDH患者,采用改良骨膜下入路TLIF治疗,记录围术期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1 d、3个月、1年评价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术前及术后1年椎旁肌脂肪浸润程度及肌面积。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9.89±11.83)min,术中出血量(165.49±19.36)mL,引流量(138.39±19.24)mL,住院(6.04±1.20)d。术后发生1例慢性腰背痛,1例切口感染。术后1 d,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椎旁肌脂肪浸润程度及肌面积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骨膜下入路TLIF治疗LDH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能降低椎旁肌肉萎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经椎间孔入路内镜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病例资料。记录手术时间等围术期资料,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改良MacNab标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80例患者全部随访,随访时间为12~25个月,平均为(14.9±0.5)个月;手术时间为(55.00±14.37)min;术后无神经根损伤、断裂,无硬膜囊撕裂等严重并发症;4例患者术后复发,予以手术治疗。术后12个月随访,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为92.5%,其中优58例,良16例,可6例。随时间推移,两组VAS、ODI评分均减小,在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间孔入路内镜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椎弓根螺钉单侧内固定加椎间融合治疗单节段腰椎不稳合并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效。方法:采用后路单侧椎板咬除、髓核摘除、椎弓根螺钉系统单侧内固定加椎间融合治疗37例患者,评价术后植骨融合的手术效果。结果:随访3~24个月,椎弓根螺钉未见松动,植骨愈合,临床症状达到基本消失,植骨融合率为:术后6个月骨性融合率为40%,12个月为86%,24个月全部骨性融合,未见椎体滑脱,椎间隙高度无丢失。结论:采用钉棒系统单侧内固定加椎间融合治疗单节段腰椎不稳合并椎间盘突出症,可达到脊柱稳定、解除临床症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经侧后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与传统后路椎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效果。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观察组采用侧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对照组采用后路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观察2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Macnab标准评分。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2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24 h VAS评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24 h VAS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及术后6个月ODI评分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个月ODI评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与术前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和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均能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但是侧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手术切口小、术后卧床及住院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侧路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的临床疗效与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差别不大,其远期疗效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下上关节突成形、侧隐窝上部分减压,治疗高龄退变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局麻下经皮脊柱内镜经椎间孔入路行出口、行走神经根减压治疗。采用VAS、ODI评分及改良MacNab对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本组21例患者随访6~24个月,平均随访10.5个月,平均手术时间为(56.5±8.6)min。术后患者下肢根性疼痛、根性损害表现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VAS评分术前为(7.36±1.28)分,术后3个月为(3.25±1.22)分,术后6个月为(1.25±0.33)分,术后12个月为(0.76±0.43)分。ODI评分术前为(49.8±6.5)%,术后3个月为(32.6±10.8)%,术后6个月为(20.1±5.5)%,术后12个月为(10.2±5.4)%。VAS与O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采用改良MacNab评价优良率达91.2%。结论:局麻下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神经根减压术疗效显著,无明显并发症,安全性高,疗效确定,为部分不能耐受开放手术的高龄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陕西中医》2019,(12):1676-1679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联合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且中医辨证属于气滞血瘀型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使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桃红四物汤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及术后3个月进行VAS、ODI比较,术后3个月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术后1周VAS评分、ODI指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VAS评分、及ODI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采用改良MacNab评比,观察组、对照组优良率分别为93.3%、90.0%,两组优良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联合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气滞血瘀型)能够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腰椎退变的近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19例既往行腰椎融合手术的患者,再次因单侧下肢疼痛入院,诊断为邻近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在本院接受经皮内镜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于术前、术后1、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残疾指数(ODI)评估手术疗效,并在末次随访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1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年龄52~71岁,平均(54.8±11.23)岁;其中男11例,女8例;随访时间为18~35个月,平均(22.56±6.72)个月;手术时间为50~90 min,平均(55.56±10.38)min;术中估计失血量为10~35 mL,平均(12.45±4.38)mL;住院时间4~10 d,平均(5.74±1.19)d。术后腰、腿痛VAS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改良MacNab标准评估手术疗效,其中优13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9.47%。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腰椎退变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但具有一定的学习曲线,需要把握好适应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分析全内窥镜下减压结合中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中远期临床疗效。方法:随访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因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于本院进行手术并于术后服用中药的患者,手术方式为全内窥镜下经椎板间隙入路椎管减压术。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3,6,12,24个月对患者使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ODI评分(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改良的MacNab标准进行评价,同时记录诊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末次随访拍摄腰椎过伸过屈位片评估腰椎稳定性。结果:45例患者完成24个月的随访,男21例,女24例;年龄53~87岁,平均(72.35±9.24)岁。VAS评分由术前(6.96±0.95)分,下降到术后3个月(3.29±0.55)分,术后6个月(2.67±0.48)分,术后12个月(2.27±0.45)分,术后24个月(2.09±0.29)分。ODI评分由术前(87.60±6.15)分,下降到术后3个月(38.76±6.52)分,术后6个月(29.89±8.07)分,术后12个月(27.33±7.99)分,术后24个月(26.60±7.78)分。VAS及ODI评分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优良率达到88.89%.术后1例一过性感觉障碍及1例暂时性尿潴留,余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腰椎失稳。结论:全内窥镜下减压结合中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疗效满意,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尤其针对老年患者,该方法充分发挥了现代先进技术和传统中医药结合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TESSYS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侧隐窝狭窄症的中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并侧隐窝狭窄症患者82例,行TESSYS腰椎间盘髓核摘除及椎间孔成型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X射线暴露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改良Mac Nab标准评价)、术前术后下肢放射痛VSA评分、腰背痛ODI评分。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个月。所有病例术后未发现不可恢复性神经损伤,术后椎间隙感染1例;椎间盘突出复发2例,术后下肢放射痛无缓解3例。术后下肢放射痛VSA评分及腰背痛ODI评分均明显改善,术后随访期间下肢放射痛VSA评分及腰背痛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改良Mac Nab标准评价优良率为92%。结论 TESSYS腰椎间盘髓核摘除及椎间孔成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侧隐窝狭窄症的中短期疗效满意,该术式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侧隐窝狭窄症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椎弓根螺钉双皮质固定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腰椎不稳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采用椎弓根螺钉双皮质固定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腰椎不稳症患者28例,男10例、女18例。年龄45~79岁,中位数65.5岁。28例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20例合并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变节段,L_4~L_515例,L_5S_19例,L_3~L_4、L_4~L_51例,L_4~L_5、L_5S_11例,L_3~L_4、L_4~L_5、L_5S_12例。均经非手术方法治疗3个月无效。病程4~36个月,中位数20.5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腰痛及腿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腰椎功能恢复情况,随访观察植骨融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2.8~3.6 h,中位数3.1 h。术中出血量200~420 mL_,中位数330 mL_。住院时间15~28 d,中位数21.5 d。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8个月,中位数24.5个月。术后3个月,患者的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指数评分均较术前降低[(7.24±0.65)分,(2.56±0.37)分,t=17.035,P=0.001;(7.46±0.91)分,(2.12±0.75)分,t=40.268,P=0.001;(37.89±4.64)分,(17.64±5.14)分,t=49.382,P=0.000]。植骨融合情况良好,术后6个月完全骨性融合者20例,术后12个月完全骨性融合者28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和椎弓根螺钉松动、拔出及断裂等并发症。结论:椎弓根螺钉双皮质固定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腰椎不稳症,能有效缓解腰痛及腿痛症状,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具有植骨融合率高、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一次性纤维环缝合器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髓核摘除术,术中应用一次性纤维环缝合器缝合纤维环裂口。男17例,女12例,年龄20~38岁,中位数36.5岁,病程4个月至5年,中位数21.5个月。均有腰痛及下肢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或加强试验阳性。CT及MRI检查均示腰椎间盘突出,神经根或硬膜囊受压。病变节段位于L4~521例、L5S18例。病变分型,突出型25例、脱出型4例。均经3个月以上非手术治疗无效。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症状改善、腰椎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2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2~55 min,中位数45 min;术中出血量30~90 m L,中位数60 m L;术后切口均愈合。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4个月,中位数12个月。参照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价疗效,本组优19例、良8例、可2例。无感染、腰椎间盘再突出及神经、硬脊膜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中应用一次性纤维环缝合器,可即刻修复纤维环裂口,有利于缓解症状、改善腰椎功能,并可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探讨中老年腰椎不稳症多节段经椎弓根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手术疗效.选用中华长城内固定器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加关节突间、横突间及椎板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不稳症.术前、术后6个月~1年随访时进行疼痛强度的视觉类比评分,配对比较t检验,P<0.001;活动能力评分,配对比较秩和检验,P<0.01.说明中华长城内固定器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加关节突间、横突间及椎板间植骨融合术是治疗中老年腰椎不稳症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