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纪小琴  谭敏 《华西医学》2012,(6):831-832
1病例介绍患者男,35岁。2008年3月于外院行左侧筛窦鳞癌切除术,术后2个月复查CT示有病灶残留,于2008年5月20日于我院再次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未见肿瘤细胞。术后患者接受放射治疗1个疗程,并定期复查。2010年8月,复  相似文献   

2.
正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Leiomyomatosis peritonealis disseminata LPD)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疾病。因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术前诊断较为困难,多需术中探查结合术后病理明确诊断。现就我科近期诊治的腹腔镜子宫肌瘤核出术术后腹膜播散性平滑肌瘤病1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5岁,因发现“盆腔包块”2年入院,平素月经规律,于12年前因“子宫肌瘤”于外院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核出术,术后未定期复查,2年前行妇科超声发现盆腔包块(具体不详),未诊治。此次入院超声检查提示:宫颈右侧壁近峡部可见大小约3.9cm×3.3cm×2.5cm的混合回声  相似文献   

3.
田慧  吴小磊  牛国超  李小军  时晓冬  张晓岚 《临床荟萃》2012,27(2):165-166,F0003
患者,女,36岁,主因周期性腹痛5年,便血半年于2010年4月10日就诊。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月经期间腹痛,无烧心、反酸,无恶心、呕吐、腹胀,无发热、腹泻,伴月经失调、性交痛及不孕,在外院诊断为"子宫肌瘤及卵巢囊肿",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及卵巢囊肿剥除术",术后患者腹痛无缓解,并呈进行性加重。3年前就诊于我院,诊断为"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及右侧卵巢囊肿",行"子宫肌瘤挖除+右附件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在我院实施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依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较之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P<0.05);疼痛评分较低(P<0.05);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较少,但无显著差异(P>0.05)。术前两组者血清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各指标水平均有所降低(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肌瘤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效果理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以悬吊式腹腔镜与小切口行子宫肌瘤剥除术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对41例子宫肌瘤患者行悬吊式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悬吊组),与30例行小切口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开腹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疼痛指数、术后并发症等相关指标.结果 悬吊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P<0.05),悬吊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疼痛指数、住院时间与开腹组无差异(P>0.05),住院费用悬吊组高于开腹组(P <0.05).结论 悬吊式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及小切口子宫肌瘤剥除术具有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悬吊式更具美观,小切口技术要求低,在妇科手术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57岁,因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末次TACE后7月余,于2012年8月27日入院.2007年7月11日在全麻+硬膜外麻醉下行肝"左外叶"切除术(Ⅱ、Ⅲ段),术后病理证实肝细胞癌.2007年8月23日在我院行预防性TACE.此后患者自诉在当地医院行7次TACE,每次均因CT示有活动灶,末次时间2012年1月,其余时间不详.术后恢复可,定期复查,于2012年8月15日外院复查上腹部MRI(图1)示:肝癌介入治疗后改变,肝右叶2个异常强化信号,最大约3.1 cm,考虑2个癌性病灶,建议定期复查;腹部全脏器扭转.进一步查PET-CT示:肝癌术后及介入治疗后,肝右叶2个结节,FDG未见明显摄取增高,结合外院MR增强考虑2个结节型肝细胞癌,仍有肿瘤活性,目前未见明确远处转移征象;内脏左右反转;左肺下叶背段小结节.  相似文献   

7.
1临床资料[病例]50岁。以月经不调1年、停经50天、阴道持续性流血10余天,于1993年8月9日入院。病人以往月经正常,经量较多。近1年月经不调,经量较前减少。查体:宫体前位,如孕50天大小,活动、中等硬、无压痛。B超示:子宫肌瘤。诊断性刮宫病理报告: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入院后经保守治疗无效,故行手术治疗。术中见:子宫增大如孕50天大小,接近右侧宫角外有一小的突起,双侧输卵管增大约4cm×3cm×2cm,右侧卵巢正常。术中诊断:子宫肌瘤,双侧输卵管粟粒样结核。切除子宫、左附件及右输卵管。病理检查:子宫右角浆膜下有-2cm×2…  相似文献   

8.
颜素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2):7882-7882
本文对陈旧性宫角妊娠误诊为子宫肌瘤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女,25岁.因发现子宫肌瘤1个月余于2009-08-31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则,2009-07在当地医院因稽留流产行清官术,术后一直伴有下腹隐痛,B超复查提示子宫肌瘤,官腔粘连.2009-08-04在外院行官腔镜探查及宫腔粘连分离手术,未提示其他异常.术后予黄体酮注射液治疗5d,2009-08-12月经来潮,一直淋漓不净.2009-08-17我院门诊B超:子宫肌瘤,右侧卵巢囊肿.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部未见异常.妇科检查:宫体前位,增大如孕2个月余,右附件区可扪及直径5 cm包块.复查阴道彩超:子宫大小7.0cm×8.2 cm×6.0 cm,偏左侧壁肌层见大小约5.7 cm×4.8 cm×4.8 cm稍强混杂回声团,边界清楚,子宫内膜厚0.7cm边界清晰,右侧卵巢内见大小约5.6 cm×4.8 cm×3.8 cm囊性回声区边界清,透声欠佳.考虑:子宫肌瘤,右侧卵巢囊肿.完善常规检查未见异常,血β-HCG 4.8 mIu/ml.2009-09-04在联合麻醉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加右卵巢囊肿剥离术,术中见子宫均匀增大如孕2个月余,左侧官角处见直径5 cm突起,表面颜色正常,与子宫融合无界限,左侧输卵管附着于突起上,切开突起,见内为紫红色坏死组织,剥离肌瘤分层缝合,剥离右侧卵巢囊肿5 cm×5 cm×4 cm,含褐色透明囊液.术后诊断:(1)子宫肌瘤;(2)右侧卵巢单纯性囊肿,术后常规治疗.术后病理:(1)退变胎盘组织,血凝块及纤维素样坏死组织;(2)右侧卵巢单纯性囊肿.术后4d复查B超:子宫大小正常,子宫内膜厚约0.6 cm.提示宫角部妊娠流产型.  相似文献   

9.
从我院收治入院需行子宫肌瘤剥除术的患者中抽取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剥除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手术风险,且对患者机体影响小,便于患者术后快速恢复,具有更为理想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剖宫产术中子宫肌瘤剥除术8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剥出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剥除术患者(研究组)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产后出血量、术后病率、住院时间等情况,并与同期81例行单纯剖宫产的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手术操作时间较对照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术中出血量、产后出血量、术后病率、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性地行剖宫产同时子宫肌瘤剥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但肌瘤直径≥8cm或子宫肌瘤数目超过5个时,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以保证手术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