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分别给予PFNA与DHS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3个月时髋内翻、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组3个月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髋内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FNA相对于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操作简便、术中损伤小、术后易恢复、并发症少、髋关节功能恢复更佳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建股骨距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分析2004年1月-2010年11月收治的123例高龄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采用重建股骨距,使用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61例(修复组),采取切开复位,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62例(对照组)。比较2种治疗方法在手术时间长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及术后下床负重时间等指标。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修复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开始下床负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Harris关节功能评分修复组优良率为95.08%,对照组优良率为7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建股骨距的人工股骨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较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更具优势,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可更早下床活动,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固定和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接骨板(anatomic proximal femoral locking plate,ALP)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的病例资料,57例采用PFNA固定治疗(PFNA组)、65例采用ALP固定治疗(ALP组)。比较2组患者的部分负重时间、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时的Harris髋关节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PFNA组的部分负重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比ALP组短[(4.25±3.90)周,(5.57±2.90)周,t=1.988,P=0.049;(10.85±5.51)周,(13.75±6.75)周,t=2.576,P=0.011;(16.55±8.14)周,(20.50±9.86)周,t=2.393,P=0.018];术后6个月PFNA组的Harris评分高于ALP组[(87.30±9.21)分,(79.57±11.56)分,t=4.517,P=0.001]。至术后6个月时,PFNA组1例出现患侧下肢短缩,1例发生螺钉从股骨头切出,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ALP组3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取出部分螺钉并植骨后愈合,2例发生钢板断裂,取出钢板后1例行关节置换术、1例以动力髁螺钉固定。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1,P=0.548)。结论:与ALP固定相比,采用PFNA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可以更早地下床负重活动,获得更快的骨折愈合和更好的髋关节功能,二者的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6例,随机分为2组:动力髋螺钉(DHS)组33例接受DHS治疗,股骨头置换组33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DHS组和股骨头置换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00.36±11.49)min和(92.27±11.34)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37,P0.05);2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15.55±58.79)m L和(298.18±31.24)m 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479,P0.05);2组患者术后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分别为(73.91±9.64)分和(79.39±9.35)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76,P0.05);2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分别为61%和8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04,P0.05)。结论 DHS和人工股骨头置换均可有效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但人工股骨头置换具有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内固定术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4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平分为A组及B组,A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B组采用内固定术,观察分析两组手术效果。结果: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B组(P〈0.05);且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较内固定术效果好,能尽早下床活动及恢复关节功能,减少活动减少引起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与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roximal femoral locking plate,PFLP)内固定治疗A2.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大转子外侧壁冠状面破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65例A2.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大转子外侧壁冠状面破损患者的病例资料。37例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PFNA组),28例采用PFLP内固定治疗(PFLP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开始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①一般指标。PFNA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均小于PFLP组[(8.05±1.75)cm,(15.05±6.36)cm,t=15.254,P=0.000;(124.50±8.50)mL,(315.50±6.50)mL,t=76.652,P=0.000],手术时间、术后开始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PFLP组[(53.50±5.50)min,(74.50±7.60)min,t=27.652,P=0.000;(38.50±1.85)d,(64.50±3.35)d,t=30.746,P=0.000;(11.24±1.22)周,(14.06±1.53)周,t=1.620,P=0.026]。②Harris髋关节评分。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不存在交互效应(F=6.352,P=0.109);2组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5.214,P=0.038);术后不同时间点之间Harris髋关节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6.836,P=0.016);2组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随时间延长均呈逐渐升高趋势,且2组的升高趋势一致[(67.45±4.30)分,(80.35±3.00)分,(88.65±4.20)分,F=4.251,P=0.041;(56.26±2.40)分,(68.25±4.60)分,(78.37±3.30)分,F=7.528,P=0.012];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PFNA组的Harris髋关节评分均高于PFLP组(t=1.763,P=0.031;t=1.635,P=0.035;t=1.586,P=0.046)。结论:PFNA内固定与PFLP内固定治疗A2.3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大转子外侧壁冠状面破损,均能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但前者创伤小、骨折愈合快,患者术后可以较早开始负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FNA微创治疗82例高龄日常行动能力低股骨粗隆间骨折。方法:比较41例高龄日常行动能力低股骨粗隆间骨折经过DHS治疗后和PFNA微创治疗后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术后出血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以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选取的41例PFNA微创治疗治疗患者,经过治疗后在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下地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髋关节Harris评分上,要优于DHS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FNA微创治疗82例高龄日常行动能力低股骨粗隆间骨折,能明显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及后位的发生,并且PFNA微创螺钉具有创伤小、设计合理、允许病人早期活动,是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物老年患者理想的内固定物。在日常行动能力患者中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5月至2010年2月,使用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38例,按照AO分型,其中A2型21例,A3型17例.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情况.并在骨折愈合后进行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45分钟,术中平均出血150ml,术后随访6-13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骨折愈合后患髋平均Harris评分95.6分.无一名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使用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可靠,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抗旋转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及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PFNA组45例和DHS组35例。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2组治疗前后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进行评定。结果 DHS组总有效率为80%,PFNA组为98%,PFNA组的疗效优于DHS组(P0.05)。FPN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或者短于DHS组(P均0.01),2组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髋关节功能、畸形、运动范围和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1),PFNA组的功能评分和运动范围评分明显高于DHS组(P均0.01),而畸形评分明显低于DHS组(P0.01),2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确切,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较为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身痛逐瘀汤加味合局部穴位贴敷对股骨粗隆间骨折(IFF)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IFF患者12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术后予抗凝、抗感染等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1d采取身痛逐瘀汤加味合局部穴位贴敷。两组观察12周。比较两组疗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与Harris髋关节功能量表评分。结果:术后1周、2周,两组VAS评分明显减少,且观察组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6周、12周,两组Harris评分均显著增加,且观察组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12周,观察组(85.00%)IFF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改善优良率较对照组(71.67%)显著升高(P<0.05)。结论:身痛逐瘀汤加味合局部穴位贴敷治疗IFF患者PFNA内固定术后的疗效明显,能提高髋关节功能,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11.
焦可欣 《河南中医》2019,39(1):66-69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汤加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补肾活血汤加减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髋关节Harri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 05);对照组治疗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69. 77%,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8. 37%,两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髋关节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观察组第二腰椎-第四腰椎、髋部骨密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补肾活血汤可有效改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减轻患者疼痛,同时可提高患者腰椎与髋部骨密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患者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IFF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PFP)手术治疗,观察组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骨密度水平、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骨密度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IFF患者中手术效果较理想,能恢复患者髋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7例患者采用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与治疗前后1周、1月、3月、6月Harris评分,观察功能恢复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1月内能获得满意的髋部活动,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后1周Harris评分即有明显上升,术后1月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术后1周Harris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1月Harris评分较术后1周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于年龄在70岁以上,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采用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能获得良好的短期疗效,且未见重大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与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外伤性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外伤性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72例,随机分为关节置换组36例和PFNA组36例,关节置换组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PFNA组采用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比较所有患者术中指标、术后指标及并发症状况。结果关节置换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1.67%,PFNA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72.22%,关节置换组髋关节优良率显著高于PFNA组(P0.05);与术前比较,2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时Harris评分均显著升高(P均0.05),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关节置换组评分变化较PFNA组更显著(P均0.05),关节置换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引流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显著长于PFNA组(P均0.05),患肢负重时间显著短于PFNA组(P0.05);关节置换组不良反应率显著高于PFNA组(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外伤性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对于疼痛缓解和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然而手术损伤大,早期并发症较多,治疗时需要慎重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较抗旋转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05年6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印例,其中28例采用PFNA治疗,32例采用较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临床疗效、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PFN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优于股骨头置换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髋关节的优良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8年12月期间44例符合该研究条件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治疗方法分组,即观察组(PFNA,n=22)和对照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n=22),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VAS疼痛评分、Harri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相比,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更加符合老年患者实际需要,不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可控,同时可改善术后恢复效果,临床运用价值明显。  相似文献   

17.
张建洛  张飞 《河南中医》2016,(8):1399-1401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联合中药治疗高龄(≥80岁)股骨粗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高龄股骨粗隆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手术治疗,常规术后处理和康复锻炼,观察组4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术后1 d、术后2周、术后4周给予中药辨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患肢消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下床活动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H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FNA联合中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骨折临床效果确切,能够加速骨折愈合,缩短康复周期,改善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恒古骨伤愈合剂在内固定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8例。2组均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PFNA)手术治疗,均由同一组手术医生完成,术后常规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手术切口感染。对照组予桃红四物汤治疗,观察组予恒古骨伤愈合剂口服,连续治疗4周。观察2组患肢瘀斑消失时间、肿胀消退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并比较2组骨折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HHS)评分。结果 观察组术后患肢瘀斑消失时间、肿胀消退的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HH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恒古骨伤愈合剂可有效促进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肢瘀斑消失、肿胀消退、骨折愈合,加快髋关节功能恢复,并且疗效优于桃红四物汤。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补血方辅助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2组均行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术后加用自拟益气补血方辅助治疗12周;统计2组骨折愈合时间、下地活动时间,术后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手术前后VAS评分、炎症指标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和下地活动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随访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VAS评分、术后炎症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自拟益气补血方辅助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可加快骨折康复进程,提高术后髋关节功能,降低疼痛程度和炎症反应程度,且有助于避免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分期辨证口服中药联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行单纯PFNA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分期辨证口服中药治疗。比较2组术中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3、7 d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住院时间、各时间点髋关节Harris评分和骨密度(BMD)值。结果: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低于对照组35.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1 d,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7 d,2组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术后3、7 d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当天,2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研究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