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体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联合常规化疗治疗转移性胰腺癌患者的近、远期效果。方法:选取96例转移性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行单纯替吉奥化疗,观察组在替吉奥化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自体DC-CIK治疗,比较两组的近期(两个疗程后)疗效与远期预后。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的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9.58%vs.27.08%,P0.05),但总有效率明显升高(77.08%vs.58.33%,P0.05);两组治疗前T淋巴细胞亚群、IFN-γ与IL-4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细胞、CD4~+细胞、CD4~+/CD8~+比值、IFN-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8~+细胞、IL-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各毒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均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生存期与1、2、3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5.0个月vs.10.0个月;66.67%、29.17%、8.33%vs.43.75%、10.42%、0,均P0.05)。结论:自体DC-CIK联合常规化疗对转移性胰腺癌患者近期疗效、远期预后均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探讨细胞免疫治疗对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免疫水平的影响。2012年1月—2015年12月,87例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分为两组。45例患者进行单纯化疗(化疗组),42例患者采用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DC-CIK)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联合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免疫水平及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联合组患者的缓解率64.3%,显著的高于化疗组患者的42.2%(P0.05),联合组的总有效率85.7%与化疗组的75.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联合组和对照组的CD3~+、CD3~+/CD4~+、CD3~+/CD8~+、CD4~+/CD8~+、NK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联合组CD3~+、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均显著的高于化疗组(P0.05),CD3~+/CD8~+水平显著低于化疗组(P0.05)。结果表明,细胞免疫治疗对晚期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能够提高缓解率,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前列腺癌患者以及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CD4+ CD25high调节性T细胞、TGF-β1及COX-2的表达,初步探讨CD4+ CD25high调节性T细胞在前列腺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与TGF-β1和COX-2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前列腺癌患者治疗前后(其中前列腺癌局限组11例,非局限组19例)及2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D4+ CD25high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外周血清中TGF-β1和COX-2的表达.对前列腺癌患者上述指标进行术前术后对比分析,另对CD4+ CD25high调节性T细胞与TGF-β1及COX-2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探讨上述指标在前列腺癌患者局限组和非局限组间是否存在差异性.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前列腺癌患者治疗前PBMC中CD4+ CD25high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为(18.32±7.49)%,高于健康志愿者对照组(7.77±1.86)%(P<0.05).前列腺癌患者治疗后其比值为(17.34±5.87)%,较治疗前稍减低,但两者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ELISA检测外周血清中TGF-β1和COX-2显示,前列腺癌组分别为(215.97±55.16) ng/ml和(6.88±5.14) ng/ml,对照组分别为(149.75±:47.11) ng/ml和(5.65±2.69) ng/ml;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清中TGF-β1的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志愿者对照组(P<0.05),COX-2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前列腺癌患者PBMC中C14+ CD25high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与血清中TGF-β1和COX-2的表达无显著相关.前列腺癌局限组和非局限组外周血中CD4+ CD25 high调节性T细胞、TGF-β1及COX-2的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前列腺癌患者PBMC中CD4+ CD25high调节性T细胞可能参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其增殖机制与血清中TGF-β1和COX-2的表达无关,可能与肿瘤本身及肿瘤局部微环境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抗原负载的DC-CIK过继免疫疗法联合化疗对晚期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28例行抗原负载的DC-CIK联合化疗(A组),32例行单纯化疗(B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后免疫功能、生活质量、中位生存期及无进展生存期进行比较。结果:A组治疗后外周血中CD3+,CD3+/CD4+,CD3+/CD8+,CD4+/CD8+和CD16+/CD56+细胞比值无明显变化,(P>0.05);B组治疗后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比例较之前显著下降,(P<0.05)。A组行细胞回输结束后,QOL评分改善比例为57.1%,与B组改善率31.2%而言,(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月)较B组患者长(16vs9,P<0.05),A组与B组患者的总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原负载的DC-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黑色素瘤安全有效,在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减轻化疗不良反应、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他克莫司软膏联合308准分子光治疗寻常型白癜风的临床观察及对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及血清中IL-17、IL-2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南通市通州区人民医院检查的白癜风患者85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308准分子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308准分子光治疗基础上加用0.1%他克莫司软膏,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及血清中IL-17、IL-22的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中CD3~+、CD4~+、CD4~+/CD8~+的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D3~+、CD4~+、CD4~+/CD8~+的水平分别为(69.37±3.58)%、(38.93±2.11)%、1.56±0.16,对照组分别为(67.24±3.92)%、(37.42±2.17)%、1.41±0.18,两组CD3~+、CD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IL-17、IL-22的水平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中IL-17、IL-22的水平分别为(29.36±3.29)pg/ml、(20.37±2.61)pg/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54±4.21)pg/ml、(28.57±2.48)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皮肤瘙痒、水疱、灼烧感、红斑等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克莫司软膏联合308准分子光治疗寻常型白癜风的疗效确切,可降低患者血清中IL-17、IL-22的水平,升高外周血中CD3~+、CD4~+、CD4~+/CD8~+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评价中国地区树突细胞(DC)共培养的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DC-CIK/CIK)联合化疗对进展期胃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重庆维普、CBMDisc、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Clinical Trials数据库,搜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DC-CIK/CIK联合化疗(试验组)对比单纯化疗(对照组)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相关RCT报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7年1月。经2名研究人员独立地进行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21项RCT 1 764例胃癌患者纳入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试验组可明显提高进展期胃癌患者1年生存率(P=0.003)、总有效率(P0.000 01)、疾病控制率(P0.000 01)以及功能状况(P=0.01),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其次,可显著提高反映免疫功能的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CD3~+CD56~+,P0.05)和NK细胞(P=0.02)水平。结论 DC-CIK/CIK联合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近期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能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免疫功能水平和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接受DC-CIK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联合XELOX或FOLFOX方案化疗的48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外收集同期仅进行XELOX或FOLFOX方案化疗的48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作为对照组。评价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状态、毒副反应及生活质量并比较2组患者的远期疗效。结果①2组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期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外周静脉血中CD3+、CD3+CD4+、CD3+CD8+、CD3–CD56+(NK细胞)及CD3+CD56+(NKT细胞)在研究组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在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明显低于研究组(P0.05)。③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外周静脉血中CEA、CA19-9及CA724含量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在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④研究组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腹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⑤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在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方面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在躯体功能和情绪功能方面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5)。⑥研究组的无进展生存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总生存时间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CIK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联合化疗能够显著改善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免疫状态及生活质量,减轻化疗不良反应,提高远期疗效,延长无进展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CD4+CD25+Foxp3+Tergs)以及血清TGF-β1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检测并比较42例胃癌患者(胃癌组)与24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Foxp3+Tergs与血清TGF-β1水平,分析两者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胃癌组CD4+CD25+Foxp3+Tergs和TGF-β1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胃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ergs水平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而血清TGF-β1的表达水平与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胃癌组患者外周血内CD4+CD25+Foxp3+Tergs的表达水平与血清内TGF-β1的表达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801,P<0.05)。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ergs水平及血清TGF-β1水平升高,检测两者水平有助于患者病情与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树突状细胞疫苗对胃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影响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s)疫苗治疗胃癌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自体肿瘤抗原在体外制备DCs疫苗,将50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化疗;疫苗治疗组常规化疗2周后进行DCs疫苗皮下注射,每周1次、共4次。治疗前后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百分比的变化,观察DCs疫苗治疗的初步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疫苗治疗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百分比在DCs注射2周后开始上升,4周后上升至最高值犤CD3 (71.2±9.8)%,CD4 /CD8 (1.76±0.24)%,NK细胞(13.5±2.6)%犦,第8周下降;与同期对照组犤CD3 (58.8±9.2)%,CD4 /CD8 (1.26±0.29)%,NK细胞(10.8±2.3)%犦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疫苗治疗组患者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测均正常,未出现明显毒副反应。结论DCs疫苗可明显改善胃癌术后患者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百分比,临床应用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并对其进行初步分析.方法 四色流式细胞仪检测术前胃癌患者(n=25)及正常健康者(n=25)外周血CD4+ CD25+ FOXP3+Treg水平.结果 正常对照组CD4+ CD25+ FOXP3+ Treg/PBL为(1.229±0.656)%,胃癌组CD4+ CD25+ FOXP3+ Tres/PBL为(1.993±0.830)%.胃癌患者外周血Treg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胃癌患者周血Treg水平升高,可因其免疫负调作用而导致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探讨DC-CIK细胞免疫治疗联合介入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愿情况分为TACE联合DC-CIK细胞免疫治疗组(A组,n=64)和TACE治疗组(B组,n=48),观察治疗前后血常规、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及治疗效果。结果〓A组缓解率明显高于B组(78.12% VS 47.92%);治疗前后CD3+、CD4+、CD8+、CD19+、NK、CD3+/CD4+、CD3+/CD8+增加或减少值均高于B组;随访6个月、12个月,A组死亡病例明显低于B组(6.25% VS 16.67%, 1.78% VS 12.82%),但两组18个月的死亡病例数比较没有差异。结论〓TACE联合DC-CIK细胞免疫治疗一定程度上可改善免疫功能,提高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调节性T细胞(Treg)及FoxP3表达的变化.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0例胃癌患者术前及其中15例接受了手术者术后1周(简称术后)以及15例因胃部不适接受胃镜检查的自愿者(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Treg数量的变化,用RT-PCR法检测Treg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FoxP3的转录水平,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癌组织中FoxP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胃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CD4+T细胞中的CD4+ CD25+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9.39±5.58)%比(9.91±3.23)%,P<0.01],而术后CD4+ CD25+比例较术前明显下降[(13.50±5.93)%比(19.39±5.58)%,P<0.05].胃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FoxP3转录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86±0.03比0.64±0.02,P<0.01),而术后较术前明显下降(0.73±0.04比0.86±0.03,P<0.05),提示FoxP3转录水平与Treg变化一致.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D4+T细胞在单个核细胞中的比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P<0.01),而手术前、后变化不明显.20例胃癌患者中13例胃癌癌细胞的细胞浆中有不同程度的FoxP3蛋白表达(强阳性2例,中阳性6例,弱阳性5例),7例胃癌患者的胃癌细胞中不表达.结论 Treg可能通过免疫抑制作用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肿瘤组织本身可能是引起Treg变化的重要始动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特异性与非特异性杀伤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体外杀伤胃癌细胞(SGC-7901)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从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树突状细胞(DC)、CIK细胞,用人胃癌细胞SGC-7901提取肿瘤抗原致敏DC,用DC诱导CIK生成DC诱导CIK细胞(DC-CIK)和经胃癌抗原致敏的DC诱导CIK细胞(抗原-DC-CIK).培养的第14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IK、DC-CIK、抗原-DC-CIK细胞表型CD3、CD3/CD8和CD3/CD56.以CIK、DC-CIK和抗原-DC-CIK为效应细胞,以经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分子阻断的SGC-7901细胞和未经MHC分子阻断的SGC-7901细胞为靶细胞,效靶比分别为5:1、10:1、20:1,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分别检测各组杀伤效应(每组n=3).结果 (1)培养的第14天,抗原-DC-CIK中CD3~+CD56~+和CD3~+CD8~+双阳性细胞的比例较DC-CIK和单独培养CIK明显增高(P均<0.01).(2)效靶比为20:1时,CIK组、DC-CIK组、抗原-DC-CIK组对SGC-7901的杀伤活性分别为:(46.6±2.2)%、(52.6±1.6)%、(72.5±2.1)%(P均<0.01);对经MHC分子阻断的SGC-7901的杀伤活性分别为:(44.3±1.1)%、(49.9±0.9)%、(50.4±1.9)%.抗原-DC-CIK中特异性杀伤占总杀伤效力的比例明显高于DC-CIK和CIK.结论 CIK杀伤胃癌细胞以非特异性杀伤为主,特异性杀伤仅占总杀伤效力的4.9%;未致敏的DC诱导CIK后,总杀伤效力增强,以非特异性杀伤为主,特异性杀伤效力增加不明显,占总杀伤效力的5.1%;抗原致敏的DC诱导CIK后,杀伤仍以非特异性杀伤为主,特异性杀伤效力大幅度增加,占总杀伤效力的3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CD4+CD25+T细胞和CD8+CD28+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探讨其在胃癌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89例胃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的调节性T细胞和CD28的表达,并与健康对照组及胃良性肿瘤组作比较.结果:①术前胃癌组外周血中CD8+CD28+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和胃良性肿瘤组,CD4+CD25+水平显著增高;②胃癌组CD4+CD25+及CD8+CD28+表达水平随着临床分期的进展而有显著变化;③根治性及姑息性切除肿瘤后,CD8+CD28+表达显著升高;CD4+CD25+的表达明显降低.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D8+CD28+表达水平低下,而具有免疫抑制活性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较健康人明显增高,提示胃癌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施行手术切除肿瘤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前列腺癌患者以及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TGF-β1及COX-2的表达,初步探讨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在前列腺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与TGF-β1和COX-2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前列腺癌患者治疗前后(其中前列腺癌局限组11例,非局限组19例)及2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外周血清中TGF-β1和COX-2的表达。对前列腺癌患者上述指标进行术前术后对比分析,另对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与TGF-β1及COX-2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探讨上述指标在前列腺癌患者局限组和非局限组间是否存在差异性。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前列腺癌患者治疗前PBMC中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为(18.32±7.49)%,高于健康志愿者对照组(7.77±1.86)%(P<0.05)。前列腺癌患者治疗后其比值为(17.34±5.87)%,较治疗前稍减低,但两者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ELISA检测外周血清中TGF-β1和COX-2显示,前列腺癌组分别为(215.97±55.16)ng/ml和(6.88±5.14)ng/ml,对照组分别为(149.75±47.11)ng/ml和(5.65±2.69)ng/ml;前列腺癌患者外周血清中TGF-β1的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志愿者对照组(P<0.05),COX-2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通过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前列腺癌患者PBMC中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与血清中TGF-β1和COX-2的表达无显著相关。前列腺癌局限组和非局限组外周血中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TGF-β1及COX-2的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前列腺癌患者PBMC中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可能参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其增殖机制与血清中TGF-β1和COX-2的表达无关,可能与肿瘤本身及肿瘤局部微环境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八珍汤加减方对进展期胃癌淋巴细胞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12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行手术加辅助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八珍汤加减方治疗。分别于新辅助化疗前1 d(T_1)、术前1 d(T_2)、术后14 d(T_3)、术后末次辅助化疗结束时(T_4)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结果:对照组在T_1所检测的CD3~+、CD4~+、CD8~+、CD19~+绝对计数及CD4~+/CD8~+比值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T_2、T_3、T_4所检测的CD3~+绝对计数低于治疗组(65.6±8.9 vs 68.9±6.2,63.3±7.2 vs 69.3±8.1,69.6±8.7 vs 74.8±6.9,P0.05);对照组在T_2、T_3、T_4所检测的CD4~+绝对计数低于治疗组(41.6±7.5 vs 45.2±6.9,43.3±8.4 vs 45.1±7.5,45.7±7.3 vs 48.9±8.2,P0.05);对照组在T_2、T_3、T_4所检测的CD19~+绝对计数低于治疗组(8.6±3.5vs 10.2±6.9,7.7±4.4 vs 9.1±3.5,8.3±3.3 vs 9.9±3.7,P0.05);对照组在T_2、T_3、T_4所检测的CD4~+/CD8~+比值低于治疗组(2.24±1.9 vs 2.82±2.5,1.94±2.1 vs 2.61±1.4,2.33±2.7 vs 3.09±1.9,P0.05);对照组在T_2、T_3、T_4所检测的CD8~+绝对计数均高于治疗组(18.6±3.8 vs 15.9±4.2,22.3±5.2 vs 17.3±4.1,19.6±4.6 vs 15.8±3.7,P0.05);治疗组因化疗副反应放弃术后辅助化疗的比例(8.3%)较对照组(26.7%)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八珍汤加减方配合进展期胃癌的治疗,对于患者免疫功能可能具有改善和增强作用,对提高患者对化疗副反应的耐受力也有一定的功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联合化疗治疗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的疗效。方法:通过随机抽样法将2016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术后分别给予化疗治疗、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联合化疗治疗,对比患者近期疗效、中医证候评分、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指标水平、不良反应现象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肿瘤标志物CEA水平低于对照组,免疫功能指标CD8+、CD4+/CD8+水平低于对照组,而CD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近期疗效评价48(96.0%)高于对照组32(6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现象2(4.0%)少于对照组12(2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恶心呕吐中医症状评分(0.24±0.15)、腹痛腹胀(0.21±0.15)、疲倦乏力(0.20±0.10)、腰酸膝疼(0.19±0.08)、畏寒肢冷(0.17±0.11)均低于对照组恶心呕吐中医症状评分(1.20±0.49)、腹痛腹胀(0.98±0.67)、疲倦乏力(1.00±0.65)、腰酸膝疼(0.88±0.62)、畏寒肢冷(0.87±0.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31、2.002、1.985、1.672、1.354,P0.05)。结论: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手术后接受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联合化疗治疗,可有效减轻化疗不良反应,改善免疫功能,安全可靠,近期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拟健脾除积方联合信迪利单抗及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疾病控制率、中医症候积分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10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在吉西他滨+顺铂化疗的基础上给予信迪利单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自拟健脾除积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肿瘤标志物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铁蛋白(SF)、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及癌胚抗原(CEA)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观察组SF、SCCA、CE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白细胞计数减少、恶心、呕吐症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健脾除积方联合信迪利单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中医症候,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围手术期CD4+CD25+调节性 T细胞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2例胃癌患者(胃癌组)术前、术后7 d,术后1个月CD4+CD25+T细胞水平,并以24名健康者作为对照(对照组)。结果:胃癌组外周血CD4+CD25+ T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胃癌组经根治或姑息术切除肿瘤1个月后,外周血CD4+CD25+ T细胞水平较术前及术后1周明显下降,而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胃癌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 T细胞水平明显升高可能是机体免疫功能受抑制的重要机制。该指标可能成为胃癌免疫状态临床监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共培养异源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树突状细胞活化的细胞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DC-CIK细胞),观察DC-CIK细胞的细胞周期,初步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 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健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多种细胞因子诱导培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贴壁和悬浮细胞分别为树突状细胞和杀伤细胞.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DC-CIK细胞以1∶5,1∶10,1∶20共培养4 d,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CIK细胞的细胞周期.结果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长梭形,表达CD+29CD+444双阳性的细胞为93.6%,实验选用第三代后的细胞.在培养第9天树突状细胞表达CD1α人类白细胞Ⅱ类抗原(HLA-DR+)]双阳性细胞数为98.5%.DC-CIK细胞表达CD+3CD+56的细胞数为(29.2±12.2)%.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使DC-CIK细胞滞留在G0/G1期,且与细胞比例呈正相关.以1∶5,1∶10,1∶20的比例共培养4 d的DC-CIK细胞的G0/G1期和S期分别为(91.0±3.3)%和(2.8±0.6)%,(88.7±3.0)%和(5.1±2.8)%,(83.7±1.7)%和(8.7±3.4)%.对照组(同步化DC-CIK细胞)为(73.4±1.0)%和(17.4±0.6)%.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通过抑制DC-CIK细胞的细胞周期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