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病耻感、自尊、自知力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方便采样法选取182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心理疾病内化污名量表、自尊量表、自知力及治疗态度问卷与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进行测评。结果 不同家庭月收入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病耻感存在显著差异(P<0.05)。患者积极应对方式与病耻感、自尊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消极应对方式与病耻感、自尊水平及自知力呈显著正相关(P<0.05)。中介效应检验显示,自尊在病耻感和积极应对方式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自尊水平与自知力在病耻感和消极应对方式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结论 病耻感通过自尊水平及自知力间接影响患者应对方式,提示医护人员在干预过程中以此路径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彭萍 《当代护士》2016,(7):21-23
目的了解双相障碍患者病耻感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综合医院心理病房的120例双相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的一般情况问卷和Link病耻感-歧视感知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双相障碍患者病耻感平均得分高于量表中点分[(2.68±0.13)vs2.50,P0.05]。不同年龄(45岁及以下与45岁以上)、不同发作类型(躁狂发作与抑郁发作)的双相障碍患者的病耻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3±0.94)vs(2.84±0.85),P=0.042;(2.25±1.12)vs(2.89±1.63),P=0.037]。结论双相障碍患者感知病耻感较高,年龄较大和抑郁发作的患者感知病耻感更强烈。  相似文献   

3.
张蓉  顾丽琴  吴奕珉 《全科护理》2022,(18):2558-2560
目的:了解康复期双相情感障碍病人病耻感现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的75例康复期双相情感障碍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Link贬低-歧视量表评估病人病耻感,采用基线资料调查表收集全部病人资料,比较不同特征病人病耻感水平,分析可能影响康复期双相情感障碍病人病耻感的相关因素。结果:75例双相情感障碍病人病耻感评分为(30.25±5.84)分,处于一般水平;已婚、希望水平为中等-高水平、自我和谐为高等、社会支持一般-良好的康复期双相情感障碍病人病耻感评分低于未婚/离异/丧偶、希望水平为低水平、自我和谐为低等-一般、社会支持较差的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为未婚/离异/丧偶、希望水平为低水平、自我和谐为低等-一般、社会支持较差是康复期双相情感障碍病人病耻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康复期双相情感障碍病人病耻感一般,可能受婚姻状况、希望水平、自我和谐、社会支持等因素影响,临床可针对上述因素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4.
康复期情感障碍患者感知病耻感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情感障碍患者的感知病耻感的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 Link病耻感系列量表中的"贬低-歧视感知"及"羞耻感"两个分量表,对北京市某三级甲等精神科医院即将康复出院的167例情感障碍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情感障碍患者感知到的公众对其的贬低歧视态度较高,而羞耻感体验并不强烈.多元逐步回归结果提示,年龄、学历、工作状况、婚姻是患者感知病耻感的影响因素.结论 情感障碍患者的感知病耻感处于中等水平,不同年龄、学历患者的病耻感水平不同,提示精神卫生工作者应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及时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抑郁患者应对方式、自我和谐和病耻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12月太原市某三甲医院精神卫生科住院治疗的双相障碍抑郁患者217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贬低-歧视感知量表、自我和谐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采用AMOS 22.0软件进行路径分析。结果217例患者贬低-歧视感知量表得分(30.92±6.41)分,自我和谐量表得分(101.54±16.99)分,积极应对方式得分(21.63±6.46)分,消极应对方式得分(13.36±5.03)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积极应对方式与自我和谐和病耻感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748、-0.655;P<0.01);消极应对方式与自我和谐和病耻感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53、0.742;P<0.01);自我和谐与病耻感呈正相关(r=0.763,P<0.01)。中介效应检验显示,自我和谐仅在消极应对方式和病耻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0.54%。结论消极应对方式不仅直接影响双相障碍抑郁患者的病耻感,还通过自我和谐间接影响其病耻感。医护人员可以开展以路径为依托的干预措施,降低双相障碍抑郁患者的病耻感。  相似文献   

6.
正病耻感近年来已成为世界一大公众健康问题,它与多种疾病有关,包括艾滋病、乙型肝炎、结核病等传染性疾病和精神分裂症、癫痫、肥胖等非传染性疾病~([1-2])。病耻感的出现会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沮丧等不良情绪以致患者治疗依从性降低,不利于身体康复和疾病预后。因此评估患者病耻感状况至关重要,有助于医护工作者了解患者病耻感程度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述情障碍与病耻感体验的相关性。方法对24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及213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中文版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量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研究组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经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阳性症状分及阴性症状分与中文版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量表因子3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而与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评分无显著相关性;研究组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与中文版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量表总分及多项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述情障碍,述情障碍越明显其病耻感体验越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病耻感感知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基于既往病耻感研究设计的调查问卷、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问卷(COPD assessment test,CAT)对106例COPD患者进行调查,受调查者病史由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呼吸专科医生直接问诊采集。结果 103例COPD患者完成调查,其中13例(12.6%)报告感知病耻感。病耻感发生率与性别、受教育程度、是否独居、吸烟史、家庭氧疗无相关性。感知病耻感的COPD患者HAMA、HAMD和CAT评分均明显高于无病耻感的COPD患者(均P<0.05)。结论部分COPD患者存在病耻感经历,并与HAMA、HAMD、CAT评分存在相关性,病耻感对COPD患者的影响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病耻感和述情障碍现状,分析述情障碍对病耻感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浙江省某医院的1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影响量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分别调查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病耻感和述情障碍水平。结果 1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病耻感总分(67.34±15.06)分,多伦多述情障碍总分(52.35±8.24)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述情障碍、病程和性别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病耻感的影响因素。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明显的病耻感,述情障碍、病程和性别为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谢晓文  孙丽娟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7):1340-1341,F0004
女性乳腺癌中病耻感是普遍存在的,随着现在医疗的进步,乳腺癌生存率也逐年增高。乳腺癌术后患者会因病耻感存在困扰。文章概述了病耻感的来源及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同伴教育和家庭支持等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护理信息支持对稳定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96例稳定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接受精神科常规健康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护理信息支持,比较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应对方式、病耻感、自我管理能力及复发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服药依从性评分、面对评分及自我管理能力总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屈服评分、回避评分及病耻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信息支持能有效提高稳定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减轻患者的病耻感,促使患者以积极的方式应对疾病,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与其人格特征的关系,探讨社会支持在人格特征与病耻感中的中介作用.方法 对17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病耻感系列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社会支持问卷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1)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水平普遍较高,病耻感系列量表的歧视-感知、病耻感应对、病耻感情感体验分量表评分与艾森克人格问卷的神经质、精神质维度分呈显著正相关(P<o.01),与内外倾性维度分、社会支持问卷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0.01);神经质、精神质维度分与社会支持问卷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2)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质、内外倾性维度分能够预测病耻感系列量表的歧视-感知、病耻感应对、病耻感情感体验分量表评分,神经质维度分能够预测歧视-感知和病耻感应对分量表评分.(3)社会支持能够部分中介神经质、精神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贬低-歧视感知和病耻感应对的影响,且能够部分中介精神质对患者病耻感情感体验的影响.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病耻感较高,人格特征是其重要影响因素,社会支持在人格特征对病耻感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飞  夏青春   《护理与康复》2020,19(4):33-37
目的调查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挑战性行为与病耻感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122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中文版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挑战性行为量表和病耻感自我评定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发生挑战性行为有104例,发生率为85.2%,挑战行为总分为(26.01±12.04)分。病耻感总分为(28.10±4.61)分,社交、治疗及能力维度的得分分别为(15.04±6.33)分、(9.52±4.91)分、(10.27±4.09)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挑战性行为与病耻感总分及社交、治疗及能力维度均呈正相关(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伴随疾病、自理能力和病耻感是阿尔茨海默病发生挑战性行为的影响因素。结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病耻感对挑战性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病耻感高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挑战性行为。  相似文献   

14.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且严重的精神疾患,患者的精神症状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得到有效控制。Seeman等[1]调查表明,公众对精神疾病普遍存在歧视和偏见;而精神分裂症的耻辱感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精神疾病[2]。Gerlinger等[3]的系统综述结果表明,有1/3?1/2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因患此疾病而感到羞耻,并且在疾病的缓解期病耻感也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15.
宫颈癌是我国十大肿瘤之一,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公众对宫颈癌不正确的认知及治疗副作用导致宫颈癌患者普遍存在病耻感,病耻感使其感到被排斥和孤立,继而出现恐惧、自卑、负罪等负性情绪,极大降低了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本文从病耻感相关背景、概念、影响因素、测量工具及干预等方面对宫颈癌患者病耻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者制定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降低宫颈癌患者的病耻感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现存脑卒中患者700多万,3/4的脑卒中患者都会遗留功能障碍[1]。卒中后功能障碍无论在生理、心理、认知及社会水平上都给患者带来了永久性损伤,具有不可逆的特征及不良的预后。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脑卒中患者回到社区和家庭进行康复,脑卒中幸存者面对着生活无法自理,长期依赖于照顾者,需要工具协助生活等诸多的问题。功能障碍以及长期依赖他人等都给卒中患者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羞耻体验,这些因为疾病给患者带来的  相似文献   

17.
<正>伴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龄人口的增加导致全球(特别是中国)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世界卫生组织专家预测,2030年中国的PD患者将达到500万~([1])。据国内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目前和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中国PD患病人数将占全球大约一半~([2])。PD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3]),主要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异常等运动障碍,同时伴有大量非运动症状~([4])  相似文献   

18.
心境障碍患者病耻感与自尊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心境障碍患者病耻感及自尊状况,探讨心境障碍患者病耻感与自尊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L ink病耻感系列量表和自尊水平问卷,对北京市某三级甲等精神病专科医院167例心境障碍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心境障碍患者贬低-歧视感知、保密和误解3个分量表的得分高于量表中点分(P0.01),不同/羞耻感分量表得分低于量表中点分(P0.01);患者的自尊水平得分低于国内常模(P0.01);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患者被误解的情感体验与自尊水平呈负相关(r=-0.186,P0.05);多元逐步回归结果显示,影响患者自尊水平的因素根据其贡献性大小依次是年龄、贬低-歧视感知、保密3个因素,共同解释了方程变异的12.5%。结论心境障碍患者感知病耻感较高,自尊水平较低。患者的年龄越大,保密的愿望越强烈,其自尊水平越低。精神卫生工作者应针对患者自尊水平与病耻感的相关性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降低患者的感知病耻感,提高其自尊水平,从而最大程度地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随着丙型肝炎(简称丙肝)发病率逐年上升~([1]),丙肝患者病耻感成为国际研究热点。丙肝是一种血源传播性疾病,主要通过输血、静脉吸毒等途径传播;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甚至有88.7%患者通过静脉吸毒传播~([2]),故国外公认为感染此病是患者不道德、不负责任的表现,会对其指责,从而使患者产生病耻感~([3])。而病耻感会使丙肝患者产生自责、社会孤立感等不良情绪反应,生活和疾病压力增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广州市脑卒中患者病耻感量表的常模,为评估脑卒中患者病耻感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区域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广州市6个行政区域的1464名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脑卒中患者病耻感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广州市脑卒中患者病耻感量表总分为(34.11±19.78)分,各维度得分:躯体障碍得分为(39.11±25.36)分、社会交往得分为(41.99±26.78)分、受歧视经历得分为(18.96±18.37)分、自我感受得分为(37.50±24.09)分;以性别、卒中发生次数、是否需要照顾者、年龄组、卒中类型及病程建立分类常模,并分别以P25,、P 50、P75、P95为界将脑卒中患者病耻感量表总分从高到低依次划为非常高、高、中等、较低和低5种状态。结论针对脑卒中患者病耻感量表建立的常模具有良好的代表性,可以作为广州市脑卒中患者病耻感测评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