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4)
目的探讨脑脊液与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对术后颅内感染的预测价值,以期为预防颅脑手术后并发感染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4年5月在医院接受开颅手术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术后感染3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未发生术后感染2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动态监测脑脊液与血清PCT水平变化,并与脑脊液与血液的常规生化指标作比较分析,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脑脊液与血清PCT及体温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脑脊液葡萄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脑脊液葡萄糖及PCT、血清PCT、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体温对颅内感染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60.1%、96.0%、68.9%、76.9%、76.1%;特异性分别为:85.4%、61.1%、51.2%、44.9%、43.8%,将脑脊液PCT阳性阈值设为0.08ng/L时,其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及特异度均>90.0%。结论脑脊液PCT与血清PCT检测对术后颅内感染的诊断与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开颅患者术后降钙素原(PCT)对颅内感染的诊断的准确性,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方法根据医院颅内感染诊断标准,选择2011年5月-2013年5月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患者30例作为颅内感染组;另选择2011年5月-2013年5月开颅手术后无颅内感染患者30例作为非颅内感染组,采集每例患者的血液和脑脊液送检,检测血液白细胞数、PCT和脑脊液蛋白、白细胞数、PCT,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颅内感染组血液PCT、脑脊液蛋白、脑脊液白细胞数、脑脊液PCT含量均明显升高,与非颅内感染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白细胞数以10×109/L为阳性阈值,此时敏感性为72.46%、特异性为62.13%、准确性为69.90%;血液PCT以100ng/L为阳性阈值,此时敏感性为67.55%、特异性为83.19%、准确性为79.59%。结论脑脊液PCT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在开颅手术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诊断中有很高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7,(24)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检测对脑出血术后伴颅内感染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将185例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的脑出血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颅内感染分为感染组(60例)和无感染组(125例);留取患者的脑脊液标本和血液标本,分别进行病原菌培养和血清CRP、PCT水平检测。结果 60例感染标本检出病原菌72株,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及其他病原菌分别占30.56%、48.61%和20.83%;感染组血清CRP、PCT水平均明显高于无感染组;细菌性感染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非细菌性感染组;中、重度感染者血清CRP、PCT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度感染者,且重度感染者比中度感染者更高。抗菌药治疗前后,存活组的血清CRP、PCT水平均明显低于死亡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RP、PCT水平测定可用于脑出血术后伴颅内感染的诊断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4.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6,(14)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颅脑术后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52例颅内手术后细菌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术后无颅内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患者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计数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PCT、CRP、WB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CRP、WBC的AUC分别为0.936、0.858、0.784。PCT临界值为0.085 ng/ml作为cut-off值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2.3%、88.0%;CRP计数临界值为9.95 mg/L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8.5%、76.0%;WBC临界值为10×109/L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6.9%、72.0%。结论在颅脑术后并发细菌感染的诊断中,血清PCT检测优于CRP与白细胞计数,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灵敏度及特异度,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出血微创术后引流导致颅内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临床对该类疾病的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4月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引流患者2 46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导致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对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行细菌培养并药敏试验,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 462例患者共发生颅内感染146例,发生率为5.93%;发生颅内感染的患者中老年、糖尿病、意识障碍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急诊手术、留置引流时间≥3d、且在引流过程中出现脑脊液漏和引流管污染者明显多于未发生感染者(P<0.05);革兰阳性菌对苯唑西林、红霉素、克林霉素、诺氟沙星、青霉素、庆大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等耐药性普遍较高,均≥50.00%;而对万古霉素、米诺环素以及利奈唑胺的耐药性普遍较低;革兰阴性菌普遍对阿米卡星、头孢他啶、美罗培南以及亚胺培南的耐药性较低,均<35.00%。结论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当有感染征象时应通过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进行确诊;颅内感染病原菌较为复杂,早期可以根据经验用药,在治疗中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抗菌药物给药途径治疗脑出血患者微创钻颅置管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3年6月72例脑出血行微创钻颅置管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36例行全身给药+腰穿后鞘内注射为A组,25例行全身给药+腰大池引流+鞘内注射为B组,11例行全身给药+脑脊液生理盐水置换为C组,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脊液常规指标差异,治疗期间不同时点脑脊液中的药物浓度以及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颅内压、脑脊液各项指标平均值恢复正常,颅内压值从高到低依次为C、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41,P<0.05),C组氯化钠含量较A、B两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21,P<0.05);B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点脑脊液中药物浓度均为最高,C组明显低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各项指标恢复时间中B组时间最短,C组最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鞘内抗菌药物注射结合全身抗感染治疗能有效治疗颅内感染,其中腰大池置管引流比多次腰穿更能保证脑脊液中药物浓度,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出血微创术后外引流致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为进一步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2011年12月行微创穿刺外引流术治疗的260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60例自发性脑出血行微创穿刺外引流术治疗患者,发生颅内感染30例,感染率11.54%;年龄在20~60岁的感染率为8.00%,>60岁的感染率18.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管时间<5 d感染率6.43%,留置管时间>5 d感染率17.5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管外引流感染率7.06%,双管感染率20.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内血肿腔引流感染率5.56%,脑室内引流感染率21.4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肿腔注射尿激酶感染14.86%,未注射尿激酶感染率4.7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并发症的感染率20.69%,无并发症的感染率6.9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拔管后有脑脊液漏的感染率26.15%,无脑脊液漏的感染率6.6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GCS评分越低则感染率越高.结论 随着微创手术的广泛应用,正确处理与分析术后的并发症显得特别重要,正确使用抗菌药物、尽可能缩短置管时间、正确放置引流袋、合理注射尿激酶及加强营养、预防其他并发症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成人颅内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英文数据库(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期刊数据库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从建库至2017年6月期间血清PCT对成人颅内感染诊断研究的文献。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应用RevMan5.3统计软件提供的QUADAS-2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应用Meta-Disc 1.4软件进行Meta分析,应用Stata 13.0软件判断发表偏移并绘制Deeks图。结果最终纳入9篇文献,共1 446例患者。总灵敏度0.86(95%CI:0.82~0.89)、特异度0.91(95%CI:0.89~0.92)、阳性似然比6.50(95%CI:4.15~10.18)、阴性似然比0.15(95%CI:0.07~0.33)、诊断比值比44.66(95%CI:16.26~122.66)、SROC AUC0.9357和Q~*指数0.8720。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各研究间存在异质性。亚组分析结果提示,当PCT阳性界值为0.1~0.5 ng/mL时SROC AUC(0.9692)和Q~*值(0.9185)最大。结论血清PCT对成人颅内感染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用于颅内感染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脑外伤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进行分析,同时观察对一氧化氮(NO)和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为临床疾病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对医院2010年6月-2015年6月诊治的260例脑外伤术后感染患者进行研究,采用PhoenixTM10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分型;设医院同期健康体检者130名为对照组;同期住院130例脑外伤未感染患者为未感染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研究对象血清中NO、内皮素、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及PCT、脑源性神经营养生长因子(BNDF)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 260例感染患者共分离病原菌260株,革兰阳性菌129株占49.6%,以肺炎链球菌和酿脓链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131株占50.4%,以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氏不动杆菌为主;与对照组和未感染组患者相比,感染组患者血清中NO、内皮素、eNOS及NFκB水平明显升高,BNDF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外伤术后患者容易受到病原菌感染,且能上调血清中NO、内皮素、eNOS及PCT和NFκB、下调BNDF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14)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LT)水平在颅内感染诊断和生存状况判断的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4月期间医院收治的66例颅内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再随机选取同期来医院体检66名健康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WBC计数、血清CRP和PCT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下的面积(AUC)评价其对颅内感染的诊断价值,比较观察组患者不同预后的血WBC计数、血清CRP、PCT水平。结果观察组血WBC计数、血清CRP和PC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WBC计数、血清CRP、PCT水平的AUC分别为0.766、0.892、0.917(P0.05);观察组患者32例治愈,21例好转,13例无效或加重,治愈者血清CRP和PCT水平均显著低于好转、无效或加重者(P0.05),好转者血清CRP和PCT水平均显著低于无效或加重者(P0.05);3组血WBC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CRP和PCT不仅是一个敏感的早期诊断颅内感染的指标,也能预判其预后,其检测简单快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4)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扩张性心肌病患者感染的诊断价值,以尽快诊断并治疗感染患者,改善患者预后。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128例扩张性心肌病中发生感染的67例患者作为感染组,其余未感染6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CT水平变化和分布、血清PCT对感染的预测价值,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8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109例好转出院,19例患者死亡,病死率14.8%,感染组患者的病死率16.4%与对照组患者的病死率13.1%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感染组的血清PCT水平(10.9±3.2)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3±0.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PCT>2.0ng/ml作为阳性诊断标准,血清PCT诊断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发生感染的灵敏度为89.6%、特异度为90.2%。结论血清PCT对扩张性心肌病患者感染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10)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慢性肾病患者细菌感染的诊断效果,为提升慢性肾病细菌感染患者的疗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医院住院治疗的慢性肾病患者2 104例,根据是否发生院内细菌感染分为感染组116例和非感染组198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PCT含量,计算PCT对慢性肾病患者细菌感染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析感染组患者的病原菌分布以及相关病原菌的耐药性。结果两组患者的血清PCT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与感染组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PCT≥0.4ng/ml作为阳性标准,灵敏度80.2%(93/116),特异性97.6%(1941/1988);阳性预测值66.4%(93/140),阴性预测值98.8%(1941/1964);116例感染患者共培养出132株病原菌,感染单一菌株患者100例,混合感染患者16例,革兰阴性菌93株占70.5%,革兰阳性菌39株占29.5%;感染组患者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唑林、红霉素、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等耐药率较高,>85.0%,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耐药率<6.0%;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唑林、红霉素、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耐药率较高,>70.0%,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耐药率<13.0%;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替卡西林、阿莫西林、头孢曲松等耐药率较高,>80.0%,对苄卡西林、万古霉素敏感,耐药率为0;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替卡西林、阿莫西林、头孢曲松等耐药率较高,>75.0%,对万古霉素敏感,耐药率为0。结论血清PCT的检测对于慢性肾病患者细菌感染早期的诊断指标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慢性肾病患者感染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为主,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以提升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对重症监护病房(ICU)颅脑术后患者颅内感染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选自2014年6月—2016年1月某院ICU收治的颅脑术后颅内感染患者21例作为感染组,同期颅脑术后未出现颅内感染的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PCT、ESR、CRP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感染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平均体重质量指数、颅脑手术疾病种类及术后留置引流管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组血清PCT、ESR、CRP升高的患者分别占95.24%、80.95%、90.48%;对照组血清PCT、ESR、CRP升高的患者分别占4.76%、14.29%、4.76%;两组血清PCT、ESR、CRP平均浓度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CT、ESR、CRP及PCT+ESR+CRP在诊断ICU颅脑术后患者颅内感染的敏感性分别为95.24%、80.95%、90.47%和95.61%;特异性分别为95.23%、85.71%、95.23%和89.37%。结论 PCT、ESR及CRP联合检测有助于ICU颅脑术后患者颅内感染的诊断,对及时早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17)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对颅脑手术后感染的诊断价值及颅内感染疗效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4-2017年收治的57例颅脑手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颅内感染组(16例)、肺部感染组(17例)、中枢性发热无感染组(11例)以及无发热无感染组(13例)。比较患者血清PCT、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以及脑脊液常规检查指标,评估血清PCT对颅脑术后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四组患者PCT、WBC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感染组PCT水平高于其他三组(P<0.05),颅内感染组与中枢性发热无感染组和无发热无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颅内感染组患者WBC计数高于中枢性发热无感染组和无发热无感染组患者(P<0.05),与肺部感染组WBC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颅内感染组为对照组,ROC曲线诊断肺部感染的敏感性为94.1%,特异性为62.5%。颅内感染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5 d血清PC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脊液白细胞、葡萄糖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对于颅脑术后颅内感染无诊断价值。血清PCT升高与否可用于颅脑术后肺部感染和颅内感染的鉴别。 相似文献
15.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16)
目的研究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患者应激状态的变化,为患者应激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0月于医院进行诊治的32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为观察组,并以同期的32例高血压脑出血无颅内感染患者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血清应激素及氧化应激指标进行检测与比较,同时比较观察组中轻症与重症感染患者的检测指标,数据采用SAS 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血清皮质醇(Cor)、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AD)及丙二醛(MDA)水平分别为(232.17±24.58)ng/ml、(65.35±7.48)ng/L、(313.97±32.79)ng/ml、(0.30±0.07)ng/ml及(4.45±0.53)μmol/L,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重症感染患者的波动高于轻症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患者应激状态变化较大,并且感染严重程度对其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17.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9)
目的分析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提出有效的预防策略,以提高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于医院接受微创穿刺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式调查分析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手术过程中首次出血清除量及微创穿刺针数对患者颅内感染率的影响,分析诱发术后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及病原菌类型;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手术过程中首次出血清除量越多,穿刺针数越少,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概率越小;36例微创穿刺手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年龄60岁、脑脊液漏、留置引流时间3d、引流管污染的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例患者送检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4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2株占52.38%,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16株占38.10%,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真菌仅有4株占9.52%,以热带假丝酵母菌为主。结论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与多种影响因素有关,临床治疗时,术中应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应全面综合治疗,以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分析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及感染后防治,以控制颅内感染.方法 收集2004年1月-2012年6月鄞州第二医院及青海省人民医院共457例高m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32例颅内感染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006年后15例患者加用腰大池持续引流并鞘内注射术为观察组,另17例患者常规静脉抗菌药物治疗为对照组.结果 32例颅内感染患者中,30例治愈,2例后期转他院治疗;患者头部引流管放置时间>7 d、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水盐电解质失衡、高血糖成为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而发生颅内感染后及时采用腰大池持续引流鞘内注射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1周后除蛋白含量外体温、脑脊液压力、白细胞个数、含糖量、氯化物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 术后尽早拔除颅内引流管;及时控制肺部感染和纠正水盐电解质可能减少颅内感染,及早应用腰大池引流术并鞘内万古霉素的应用是治疗颅内感染的首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特点,探讨可行的预防对策,降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对2005-2012年采用微创穿刺治疗的41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感染与未感染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差异和患者自身的差异进行比较,数据采用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结果 41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过微创穿刺治疗后发生颅内感染23例,感染率为5.58%,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达39.13%;多针穿刺的感染率为9.29%,高于单针穿刺患者的1.08%;23例发生颅内感染的患者平均引流时间为(7.8±4.6)d,389例未感染患者平均引流时间为(5.2±3.4)d。结论血肿清除量、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引流时间等是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穿刺治疗后发生颅内感染的重要因素,有效的预防对策是降低颅内感染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