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估S-ROM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联合股骨粗隆下截骨治疗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6-12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36例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经后外侧入路或改良Hardinge入路显露髋臼及股骨,于股骨小粗隆上方约1 cm行股骨颈截骨,采用S-ROM股骨假体与股骨粗隆下截骨技术。结果 3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61(36~108)个月。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股骨侧假体下沉,髋臼侧均未出现骨溶解。股骨粗隆下截骨区域均愈合,愈合时间为4~7(5.3±2.4)个月。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为(2.6±1.4)分,较术前明显降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90.6±6.9)分,较术前明显提高。结论 S-ROM假体全髋关节置换联合股骨粗隆下截骨治疗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CroweⅣ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截骨方法以及相关并发症,旨在为临床选择术式提供参考。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THA治疗DDH的研究报道,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THA治疗DDH常用截骨术包括转子间截骨、粗隆下截骨、小转子水平截骨与远端截骨。其中粗隆下截骨与转子间截骨能有效调整患肢长度,纠正前倾角,避免神经损伤,但转子间截骨易发生骨折和损伤外展肌。小转子水平截骨术后效果较差,临床应用较少;远端截骨主要用于伴膝关节畸形的患者。结论对于股骨严重脱位伴周围软组织严重痉挛的CroweⅣ型DDH患者,建议选择粗隆下截骨,但在切口形状与截骨长度方面尚无确切标准,有待进一步研究明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Z形短缩截骨全髋置换术治疗Crowe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0年7月至2006年2月,对13例CroweⅣ型成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继发骨关节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同时采用股骨近端Z形短缩截骨.回顾性分析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左髋9例,右髋4例.术前Harris评分36.9分.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55个月,平均32个月.Harris评分术后增加至84.1分.患者均能自行下地行走,步态明显改善,髋关节功能良好.结论 股骨近端Z形短缩截骨及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Crowe 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但手术难度大.其后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髋臼重建及股骨转子下短缩横行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高原地区CroweⅣ型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isplasia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14例(15髋)CroweⅣ型成人DDH患者,其中男4例(4髋),女10例(11髋);年龄23~56岁,平均(36±8)岁。实施髋臼重建、股骨转子下横行短缩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采用生物性臼杯,股骨采用S-ROM生物假体,均为陶瓷-陶瓷界面,以术前、术后Harris评分评价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例失访,随访13例(14髋),随访时间18~36个月,平均23个月。术前Harris评分(38.56±3.67)分,术后评分(85.43±2.89)分,术后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疼痛显著减轻。结论髋臼重建及股骨转子下短缩横行截骨全髋置换术治疗CroweⅣ型成人DDH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e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0年3月至2009年5月,对12例(13髋)Crowe IV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侧采用小臼杯结合髋臼内陷技术安置臼杯假体,股骨侧采用粗隆下短缩截骨放置股骨假体。结果所有患者随访8月~7年,平均42月,术后X线片显示髋臼假体均位于真臼内,无髋臼假体松动。股骨侧截骨处均骨性愈合。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35分提高至末次随访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CroweⅣ型DDH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时,采用小臼杯、假体内陷技术、股骨短缩截骨能够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CT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股骨近端形态研究的相对优势,以及DDH CroweⅠ~Ⅳ型股骨近端的测量参数与形态特点进行综述。 方法在近年DDH股骨形态研究中以"股骨近端形态"成人DDH"全髋关节置换"及"CT三维重建"为关键词,在PubMed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检索近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对CT三维重建的DDH股骨近端的应用优势、CroweⅠ~Ⅳ型DDH股骨近端的测量参数与形态特点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DDH是髋关节发生骨性关节炎的重要原因之一。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是目前治疗DDH的最有效治疗方法。DDH的髋关节常伴有股骨侧严重的病理改变,尤以CroweⅣ型DDH股骨畸形程度最为严重。术前应用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充分认识这些解剖变异,从而可以优化术前设计,缩短手术时间,继而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 结论采用CT三维重建技术能全面显示髋关节的立体形态和各部位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在DDH的诊断、分型,股骨近端形态个体化建立、股骨侧假体的选择,THA中股骨假体植入准确度的提高及术后并发症的降低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中应用粗隆下截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4月—2016年6月采用THA治疗的71例单侧CroweⅣ型DDH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4例术中行粗隆下截骨(截骨组),27例未行粗隆下截骨(未截骨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身高、体质量指数、侧别以及术前Harris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两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于手术前后摄骨盆正位X线片,测量术前股骨脱位高度和术后SROM近端假体植入深度。结果截骨组随访时间12~90个月,平均34.77个月;未截骨组为12~79个月,平均34.33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88,P=0.930)。截骨组术中及术后共11例发生并发症,其中1例因感染致截骨处不愈合,于术后20个月行翻修手术;未截骨组术后3例发生并发症。两组患者假体位置良好、无松动,无关节脱位。两组术前股骨脱位高度及SROM近端假体植入深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452,P=0.000;t=6.783,P=0.000);截骨组患者SROM近端假体植入深度与截骨长度无相关(r=–0.038,P=0.806)。末次随访时,截骨组及未截骨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60,P=0.254)。结论 CroweⅣ型DDH患者THA术中应用粗隆下截骨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术前股骨脱位较高和股骨近端髓腔严重狭窄的患者更倾向于术中行粗隆下截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DH)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A)的手术方法及早期疗效。方法对21例成人DDH继发骨关节炎患者(22髋)行生物型THA。髋关节脱位按Crowe分型:Ⅰ型15髋,Ⅱ型和Ⅲ型共6髋,Ⅳ型1髋。髋臼重建方式中采用真臼加深内移15髋,结构性植骨4髋,旋转中心上移3髋。1髋CroweⅣ型行转子下短缩截骨。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无假体周围感染、假体不稳及松动。X线片显示结构性植骨无塌陷,转子下截骨部位愈合良好。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术前30~53(38.6±5.6)分,术后76~94(84.2±6.8)分。结论 THA治疗成人DDH早期疗效满意,与普通THA相比,DDH的THA技术要求高,操作较复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e 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疗效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方法:2000年3月至2010年3月,对19例(23髋)Crowe 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5例,女14例;年龄41~72岁,平均61.3岁。髋臼侧采用小臼杯结合髋臼内陷技术安置臼杯假体,股骨侧采用粗隆下短缩截骨放置股骨假体。采用Harris评分评价术后髋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1~8年,平均4.2年,术后X线片显示髋臼假体均位于真臼内,无髋臼假体松动。股骨侧截骨处均骨性愈合。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34.0±6.9)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85.0±7.5)分。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11例,包括股骨劈裂骨折3例,神经并发症3例,截骨延迟愈合2例,术后脱位3例。结论:采用小臼杯、假体内陷技术、股骨短缩截骨对Crowe Ⅳ型DDH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可以重建关节功能,恢复下肢长度,早期疗效满意,但并发症发生率高。后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单侧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非截骨THA治疗15例单侧CroweⅣ型DDH患者。术中髋臼均置于原真臼位置,通过有限软组织松解,未行股骨短缩截骨。术后对患者满意度、Harris髋关节评分、双下肢不等长等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48个月。随访期间无髋关节脱位、假体感染、假体松动发生。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25~39(32.8±4.2)分提高至术后85~93(90.3±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按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估疗效:优12例,良3例。14例患者满意度高。术后随时间延长双下肢相对长度差逐渐缩小,末次随访时双下肢相对长度差为0~10(5.3±3.9)mm。1例有术后坐骨神经牵拉损伤,于术后3个月逐渐恢复。结论非截骨THA治疗单侧CroweⅣ型DDH手术效果满意,该方法相对于转子下截骨可能更简单,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股骨粗隆下短缩、旋转截骨联合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学龄前儿重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对22例(22髋)学龄前儿童DDH患者施行股骨粗隆下短缩、旋转截骨联合Salter骨盆截骨手术.根据Crowe分型,6例为Ⅲ型,16例为Ⅳ型.采用周永德等DDH疗效评定标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22例(22髋)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4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切口无感染,无神经、血管损伤,无一例发生股骨头坏死及术后脱位,无髋关节疼痛.根据周永德等DDH疗效评定标准,优16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90.9%.结论 股骨粗隆下短缩、旋转截骨联合髋关节切开复位、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学龄前儿童DDH,可有效重建髋关节功能,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股骨转子下横行短缩截骨在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中的作用.方法 2001年2月至2007年2月对12例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行股骨转子下横行短缩截骨的全髋关节置换.男3例,女9例;年龄45~65岁,平均54岁.左髋5例,右髋6例,双髋1例.术前患肢短缩1.8~5.0cm,平均3.5 cm.4例中度跛行,8例重度跛行.于术后3、6、12个月,以后每年随访一次.摄X线片观察截骨愈合、假体下沉及松动情况.观察患者跛行情况,髋关节功能评价采用Harris评分.结果 全部患者随访2~7年,平均3.0年.截骨长度1.5~4.2 cm,平均2.2 cm.无坐骨神经损伤.截骨均愈合,愈合时间3~15个月,平均5.3个月.末次随访时3例轻度跛行,4例中度跛行,无重度跛行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从术前平均36分(30~60分)提高到末次随访平均83分(75~95分).2髋分别于术后5年和7年发生股骨假体下沉,下沉高度分别为3 mm和6 mm.无假体松动及术后感染.结论 对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时行转子下横行短缩截骨,为真臼的暴露、臼杯的准确安装、增加股骨假体柄直径、矫正股骨假体柄前倾角创造了条件,可避免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合并转子下短缩截骨治疗CroweⅣ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CroweⅣ型DDH患者(24髋)行THA伴转子下横行短缩截骨术。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肢体长度变化、Harris髋关节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髋关节影像学表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30个月。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无坐骨神经损伤及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1例出现术后截骨端的延迟愈合,行Ⅱ期自体髂骨植骨术,植骨后3个月复查X线片显示截骨端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未见明显的假体松动或脱位。20例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跛行症状,末次随访时仅2例患者仍有轻度跛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肢体长度差异:术前为2.0~6.5(4.6±1.7)cm,末次随访时为0.5~1.0(0.7±0.2)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rris评分:术前为36~68(46±8)分,末次随访时为78~96(9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roweⅣ型DDH患者行THA合并转子下短缩截骨术,有助于正常髋关节中心的恢复,降低假体置换的难度,减少术后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其近期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采用Wagner Cone生物型股骨假体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联合转子下短缩截骨术治疗成人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早期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18例(20髋)CroweⅣ型DDH患者。男5例(6髋),女13例(14髋);年龄20~67岁,平均42岁。单髋16例,双髋2例。单侧患者患侧肢体较健侧缩短(4.76±2.59)cm,双侧患者双下肢等长。患髋"4"字征及Trendelenburg征均为阳性。术前Harris评分为(41.95±6.90)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5.05±1.15)分。影像学检测髋臼前倾角为(32.82±2.79)°,股骨前倾角(46.18±6.80)°,联合前倾角(79.01±7.54)°。采用Wagner Cone生物型股骨假体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联合转子下短缩截骨术。术中截骨长度2.0~3.5 cm,平均2.38 cm。结果手术时间116~161 min,平均138.4 min;术中出血量600~1 200 mL,平均795 mL;术后引流量100~630 mL,平均252 mL。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仅1例出现坐骨神经牵拉症状,对症处理后缓解。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9个月,平均18.4个月。患髋"4"字征及Trendelenburg征均为阴性。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为(87.50±5.06)分、VAS评分为(0.75±0.85)分。术后2 d CT测量患侧髋臼前倾角为(16.21±4.84)°、股骨前倾角(18.99±2.55)°、联合前倾角(35.20±5.80)°。上述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患者患侧肢体长度与健侧相差(0.72±0.70)c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51,P=0.000);双侧患者双下肢均等长。X线片复查示截骨面均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1个月;无假体周围骨折、假体松动及下沉、脱位、异位骨化、骨溶解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成人CroweⅣ型DDH,Wagner Cone生物型股骨假体置换联合转子下短缩截骨术可显著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下肢长度,早期疗效较好,但需要进一步观察假体使用寿命及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成人Crowe Ⅳ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方法和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对20例20髋成人CroweⅣ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4例,女16例;年龄32~68岁,平均52岁。髋臼侧均采用生物型假体在真臼水平植入,股骨侧采用S-R0M假体结合股骨粗隆下横断截骨短缩行人工关节置换术,对临床结果采用改良Harris评分进行评价,术前及术后随访时均拍X线片进行观察。结果: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髋关节脱位、静脉血栓发生。所有患者获随访,时间8~60个月,平均38.1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髋臼假体均位于真臼内,无髋臼假体松动。股骨侧截骨处均骨性愈合,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50.90±9.35)分提高至末次随访的(90.25±3.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1例术中发生小转子劈裂,1例术后出现坐骨神经损伤症状,1例出现BrookerⅠ型异位骨化,所有患者术后髋关节活动度好,疼痛基本消失。结论:应用S-ROM假体结合粗隆下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成人CroweⅣ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有效手术方法,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粗隆下短缩截骨结合Zweymuller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术( THA)治疗CroweⅣ型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DDH)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12例(18髋) CroweⅣ型成人DDH患者采用粗隆下短缩截骨结合Zweymuller假体行THA手术。男1例(2髋),女11例(16髋),年龄33~51岁(平均47.7岁)。于术前、术后3、6、12个月,以后每年评估一次。髋关节功能评价采用Harris及Charnely评分,术中记录截骨及患肢延长长度,术后影像学检查对截骨面愈合情况、假体有无松动下沉及髋臼假体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12例患者均随访到,无死亡,随访时间21~46个月(平均42.3个月),1例发生患肢深静脉血栓;术后末次随访Harris评分(87.50±23.78)分、Charnely评分(17.36±2.01)分均较其术前(37.01±10.42)分(t=1.82, P<0.05)、12.00±1.52分(t=2.83, P<0.05)明显提高;术中截骨长度平均(2.5±0.98)cm,患肢平均延长(4.24±1.06)cm;术后X线评价无截骨面不愈合及假体下沉及松动,截骨面愈合时间3~11个月(平均4.9个月),术后髋关节旋转中心高度较术前下降45.5 mm,术后髋臼位置良好,髋臼假体覆盖范围93.3%,具有较好初期稳定性;手术治疗优良率88.9%。结论粗隆下短缩截骨结合Zweymuller假体THA术治疗CroweⅣ型成人DDH早期临床随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股骨转子下截骨联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CroweⅣ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中期疗效。方法 2009年9月—2014年3月,采用股骨转子下截骨联合THA治疗49例(57髋)CroweⅣ型DDH患者。其中男7例,女42例;年龄20~73岁,平均44.6岁。左髋26例、右髋15例;双髋8例。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44.68±3.39)分,双下肢不等长(5.27±0.55)cm。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87个月,平均52.1个月。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为(85.67±2.89)分,较术前显著提高(t=–69.53,P=0.00);双下肢不等长(1.12±0.48)c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94,P=0.00)。术后6个月X线片复查示,截骨端均愈合良好;末次随访复查示假体无松动、下沉。结论采用股骨转子下截骨联合THA治疗CroweⅣ型DDH,可降低关节周围血管神经牵拉损伤风险,中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两种不同截骨方法治疗Crowe Ⅳ型先天性髋脱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对成人Crowe Ⅳ型先天性髋脱位患者(congenital dislocated hip,CDH)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时两种不同截骨方法的效果及适应证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3年4月至2007年10月行THA治疗的36例单侧Crowe Ⅳ型CDH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测量下肢长度差、旋转中心高度差及Harris评分等指标比较股骨近端截骨和粗隆下截骨的效果.股骨近端截骨组20例,股骨粗隆下截骨组16例.结果 手术均成功复位,粗隆下截骨组手术时间较短,术后下肢长度差近端股骨截骨组平均为0.3 cm(-1.0~1.5 cm),粗隆下截骨组平均为0.6 cm(0~1.5cm).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髋臼角、旋转中心高度差以及重力臂的比较无显著差异.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股骨近端截骨组明显高于粗隆下截骨组.最近一次随访,Harris评分近端股骨截骨组为(83±8)分,粗隆下截骨组为(90±6)分,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严重的成人Crowe Ⅳ型CDH行THA时通过两种截骨方式均能有效恢复患肢长度、重建关节功能,但对于脱位过高的患者(>4 cm)采用股骨近端截骨容易出现并发症,粗隆下截骨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年轻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患者采用非股骨短缩截骨技术结合Wagner Cone圆锥形生物型先髋柄的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及其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8月至2013年6月间,兰州军区总医院关节外科收治18例(20髋)DDH并发髋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2~43岁,平均(27±5)岁。髋关节发育不良按Crowe分型:Ⅲ型7例(7髋),Ⅱ型8例(10髋),Ⅰ型3例(3髋)。术前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52.5±9.2)分,肢体平均短缩(3.2±0.9)cm(1.0~4.5 cm)。所有患者均采用后外侧入路,选择非股骨短缩截骨技术结合Wagner Cone圆锥形生物先髋柄假体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比较手术前、后的Harris评分并行影像学评估股骨近端髓腔形态与股骨假体的匹配情况,以及术后骨-假体界面稳定性。对术前和术后Harris评分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42±9)个月(20~55个月)。Harris评分从术前(52±9)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90±4)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P0.01)。术后即刻X线片均显示股骨柄与髓腔紧密压配,假体髓腔填充良好。依Engh骨长入标准(骨性固定、纤维性稳定及假体不稳定),18例20髋均为稳定性骨长入。本组病例无感染、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圆锥形Wagner Cone先髋生物柄可良好充填DDH细小的股骨髓腔,不需要股骨短缩截骨,通过有限软组织松解、撬拨复位实现髋关节复位。圆锥形假体柄设计可方便调整DDH增加的前倾角,柄体表面全涂层处理可保证有效的生物固定长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转子延长截骨(extended trochanteric osteotomy, ETO)与转子下短缩截骨(subtrochanteric shortening osteotomy, SSO)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eⅣ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4月至2020年8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及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CroweⅣ型DDH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40例(51髋)。按术中股骨截骨方式分为:ETO组12例(14髋), 男3例、女9例, 年龄(49.9±16.7)岁(范围22~75岁),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行股骨大转子延长截骨;SSO组28例(37髋), 男7例、女21例, 年龄(50.3±14.0)岁(范围22~76岁),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行股骨转子下短缩截骨。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Harris hip score, HHS)、下肢长度差、跛行、Trendelenburg征评价功能效果, 随访中摄双髋正位X线片评估截骨处愈合情况、假体周围骨溶解、骨长入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