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危险因素,为更好预防控制NICU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医院2010年2-12月入住NICU>48 h的患儿进行目标性监测,填写统一调查表。结果 218例患儿中21例(9.6%)发生医院感染,共计23例次,例次感染率10.6%;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居多占34.8%;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产妇重度先兆子痫、出生体重≤1500 g、胎龄≤30周、使用呼吸机、脐静脉插管、PICC插管和经鼻口腔吸痰(P<0.05);医院感染率分别随出生体重、胎龄和Apgar 1 min分值的增加而下降(P<0.05)。结论对产妇重度先兆子痫、出生体重低、胎龄小的患儿应重点关注,并慎用侵入性操作,可减少NICU医院感染的发生,同时开展医院感染的目标性监测,也可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的发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按照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监测规范》中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方法监测2010年1月-2011年12月入住NICU患儿的感染率,并统计分析.结果 共监测NICU患儿2966例,发生医院感染59例、69例次,医院感染率1.99%、例次感染率2.32%、日感染发病率4.01‰,感染率与出生体重密切相关;感染部位以血液系统、胃肠道及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分别占24.64%、21.74%、20.29%;PICC置管使用率和相关血流感染率为5.24%和1.16‰,呼吸机使用率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13.45%和3.61‰;检出病原菌38株,以肺炎克雷伯菌多见,占42.12%.结论 通过目标性监测有利于分析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制定有效的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多药耐药菌(MDROs)感染的分布特点及危险因素,研究其预防策略,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2011-2013年入住NICU感染疾病区新生儿171例MDROs的来源、分布、构成比及耐药率,另外在该区按是否感染MDROs随机选取164例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2例;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47株MDROs 68.42%来源于NICU内,社区来源仅为7.29%;革兰阴性菌占79.35%,革兰阳性菌占20.65%,排前3位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居首位,占40.89%;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和哌拉西林普遍耐药,耐药率分别为100.00%、100.00%和92.62%;低出生体重儿、机械通气、应用抗菌药物7d、脐静脉置管、危重程度70分、窒息、羊膜早破、早产、置胃管、PICC和住院14d等11个因素与MDROs密切相关,其中低出生体重儿、机械通气、抗菌药物应用7d、脐静脉置管和PICC等5个因素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加强细菌耐药监测与管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侵入性操作和缩短疗程是降低NICU新生儿MDROs感染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规律,以便采取更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的方法,研究NICU医院感染发病率及部位分布,监测N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脐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感染发病率及其病原菌分布情况,感染率结果采用平均住院日调整法(ALOS)进行调整。结果2008年6月1日至11月30日间,NICU共收治危重新生儿1 289人次,发生医院感染173例次,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为13.42%。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率为4.22‰,ALOS调整感染率为0.33‰。脐/中心静脉插管血管相关性感染率为3.46‰,ALOS调整感染率为0.27‰。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培养出28株病原菌中,G-杆菌占71.43%,G+球菌占17.86%,真菌占10.71%。脐/中心静脉插管血管相关性感染患儿培养出13株病原菌中,G+球菌占61.54%,G-杆菌占23.08%,真菌和G+杆菌各占7.69%。结论NICU是医院感染监控的重点部门,目标性监测较全面监测更准确。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制度,合理使用抗生素等对控制NICU医院感染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目标性监测及干预措施对预防和降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率的效果。方法通过对2013年10月-2014年9月入住NICU>48h的所有患儿3 693例进行目标性监测,分析干预措施的依从性和干预前后NICU医院感染率的变化。结果 NICU 3 693例新生儿中共有100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2.71%,千日感染率为2.44‰;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41.00%,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阴性杆菌;出生体质量越低,感染率越高,体质量≤1 000g组患儿中心静脉置管和呼吸机使用率分别高达67.47%和51.04%,总千日感染例率则达6.57‰;干预后各项操作流程合格率达到95.00%以上,手卫生依从性从和正确率则分别从77.52%、69.75%上升至89.33%、91.57%,感染率则有下降趋势。结论开展目标性监测、规范操作流程,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并提升感控人员的管理能力和临床的预防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目标性感染监测及干预措施对预防和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3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院感控制;将2017年4月-2018年3月住院的新生儿作为试验组,进行目标性感染监测并采取干预措施,对比两组医院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试验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3. 82%显著低于对照组新生儿的6. 2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千日感染率9. 7‰低于对照组新生儿的18. 7‰;两组常见感染部位均为下呼吸道及胃肠道,感染病原菌居前2位均为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新生儿医院感染与胎龄、出生体质量、气管插管、住院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通过开展目标性感染监测及干预措施,可减少和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呼吸道和胃肠道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为控制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的特点,为预防和控制NICU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监测2013年1月—2017年12月某院NICU入住时间48 h的住院新生儿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医院感染发病特征及病原菌种类。结果 2013年1月—2017年12月NICU共监测新生儿10 551例,发生医院感染257例,270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2.44%,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为2.56%,例次日感染发病率为2.31‰。不同性别医院感染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出生体重、有无气管插管的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不同年份例次医院感染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65.19%(其中VAP占36.30%);其次是血液(22.22%)。共检出病原菌169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居前3位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26.03%)、肺炎克雷伯菌(22.49%)、大肠埃希菌(19.53%)。结论低出生体重及侵入性操作是NICU住院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减少各种侵入性操作,严格掌握各种置管指征,加强产前孕母的宣教与营养指导,将胎儿的出生体重维持在合理范围均是预防NICU住院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相应的护理策略.方法 通过检索病历回顾分析,收集医院NICU2006年6月-2009年6月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00份病历中共统计出医院感染147例,医院感染率为7.00%,男女发生率分别为4.10%、2.90%,其中早产儿137例,占93.20%,胎龄为(32.24±3.21)周,出生体重为(1725.81±738.35)g;发生医院感染时间为(12.56±9.00)d;医院感染死亡率为6.12% ;NICU医院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侵入性操作(如气管插管、PICC等)、极低出生体重儿、基础疾病、医源性传播是NICU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 采取加强NICU科室管理、严格无菌操作、做好基础护理等措施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内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并采取措施进行预防,以降低NICU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选择医院NICU自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27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参考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筛选出获得医院感染的患儿162例,并采取单因素分析对医院感染相关高危因素进行分析,讨论控制措施。结果性别对NICU新生儿医院感染率无影响;体质量≤1500、1501~2000、2001~2500、>2500g的医院感染率分别为29.88%、12.34%、2.48%、1.23%,不同体质量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28、28~32、32~37、>37周的患儿医院感染率分别为21.88%、18.99%、8.11%、0.93%,不同胎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体质量≤1500g、胎龄≤32周、小于胎龄儿、新生儿窒息、机械通气、静脉营养是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01)。结论 NICU新生儿医院感染率高,其发生与胎龄、出生体质量和医疗操作过程相关,应当严格规范医疗程序,提高患儿免疫力,从而控制新生儿NICU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新生儿医院感染特点,为其感染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48 h的患儿开展医院感染的目标性监测,同时采取插管相关感染的一系列综合(Bundle)预防控制措施,对监测结果及插管相关性感染进行分析.结果 在监测的498例重症新生儿7629个住院日中,医院感染发病率为10,90%,患儿日感染率为7.08‰;血管插管和呼吸机使用率分别为23.69%和18.06%,未发生血管插管相关性感染,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儿日发生率为2.9%;感染率与出生体重密切相关;常见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胃肠道,常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结论 新生儿医院感染与患儿出生体重密切相关,采取控制措施可有效预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1月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PICC置管VLBWI.回顾性分析VLBWI的临床资料,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以发生CRBSI...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医疗干预措施与医院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对1897例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记录观察期内机械通气、中心静脉置管、泌尿道插管等医疗干预措施的时间,分析干预措施种类数及其持续时间与医院感染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应用医疗干预措施增加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性,并且应用≥2种干预措施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比仅用1种干预措施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增高;气管切开、机械通气、中心静脉置管、肠内营养等干预可以增加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性,并且随其持续时间延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性不同。结论多种医疗干预措施增加医院感染发生的概率,尤其是侵入性操作,在综合考虑患者治疗需要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过多的医疗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医院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开展目标性监测,探索医院感染高发原因,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3月1日-12月31日入住NICU 548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监测,重点监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性泌尿道感染,对监测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NICU监测期间共发生医院感染199例、266例次,感染率36.31%、例次感染率48.54%;最常见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感染占57.52%,其次为泌尿道、血液感染,分别占18.05%、11.28%;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82.27%,最常见为铜绿假单胞菌占26.82%;单因素分析显示,住院时间>7d、气管切开深静脉置管、留置胃管及应用抗菌药物>14d等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非条件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时间>7d和气管切开可作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NICU医院感染率高,应加强监测、积极干预,逐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专业技术水平有了很大进展,使更多低胎龄、极低出生体重儿及有多种合并症新生儿的生存率得到明显提高.侵入性诊疗技术已经成为常规,更有新生儿同时使用多个侵入性操作(如气管内插管、中心静脉插管等),抗菌药物的使用更是成为普遍,甚至可达100.0%[1].以上诸多因素,使NICU医院感染成为危重症患儿常见并发症,是新生儿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特别是耐药菌株感染和流行已严重制约NICU的发展,并成为临床抗感染治疗的难题.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人口结构等均不均衡,相对的医疗技术水平发展也不均衡,NICU在规模、专业技术力量、医院感染管理、疾病构成等多种条件相差甚远,各NICU主要医院感染疾病构成、病原菌的耐药性、多药耐药菌株发生率等相差颇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器械相关感染的流行特点,为预防和控制新生儿器械相关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1月聊城市人民医院NICU住院新生儿,按照统一的诊断标准和方法对器械相关感染进行前瞻性主动监测。结果共监测1 177例NICU住院新生儿,住院总日数为17 758 d,发生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感染(CLABSI)1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2例。中心静脉导管使用率为12.11%,CLABSI发病率为0.47‰;呼吸机使用率为30.77%,VAP发病率为0.37‰。≤1 000 g体质量组中心静脉插管和呼吸机使用率最高,分别为48.46%和60.57%。结论出生体质量越低,器械使用率越高。本研究中央静脉导管使用率及感染率高于省级监测结果,低于国家级监测结果,VAP插管使用率高,感染率低,应继续加强监测,根据感染特点落实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新生儿真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相关感染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月NICU收治的264例患儿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真菌败血症分为观察组(真菌败血症组72例)和对照组(非真菌败血症组192例)。分析NICU新生儿真菌败血症临床特点(临床表现、病原菌构成)及新生儿真菌败血症的感染因素。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新生儿真菌败血症的感染因素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NICU新生儿真菌败血症临床表现多以呼吸暂停、反应差、拒乳为主,占比分别为52.78%、54.17%、62.50%;检出病原菌主要为白假丝酵母菌、菌膜假丝酵母菌,占比分别为38.89%、20.8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出生体重、侵入性操作、医院感染、气管插管、激素使用、广谱抗生素使用与NICU新生儿发生真菌败血症有关(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出生体重、气管插管、广谱抗生素使用为影响NICU新生儿真菌败血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NICU患儿真菌败血症临床表现以呼吸暂停、反应差、拒乳等NICU患儿常见症状为主,主要病原菌为假丝酵母菌,胎龄及出生体重较低、存在气管插管和广谱抗生素使用情况与NICU患儿真菌败血症的发生关系密切,需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7.
2010年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医院感染实行目标性监控,探讨其危险因素及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要求,对某院2010年1—9月入住NICU的所有新生儿进行目标性监测并针对性地采取控制措施,同时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638例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67例(10.50%),69例次(10.82%),日感染率为8.29‰。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63.77%,其中56.82%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血流感染占21.74%。检出革兰阴性(G-)菌41株(65.08%),革兰阳性(G+)菌21株(33.33%),真菌1株(1.59%);其中肠杆菌科细菌占63.49%(40/63),多重耐药株占66.67%(42/63)。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为出生体重≤1 500 g、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及持续时间≥3 d、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及用药时间≥5 d;不使用抗菌药物为有益因素。结论开展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可详细了解监测对象的医院感染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并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规律,以便采取更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采用2009年《医院感染监测规范》中目标性监测的方法,研究NICU医院感染发病率及部位分布,制定目标监测方案,建立感染监测日志对2011年3月-2012年2月人住NICU的患儿进行前瞻性监测。结果:2011年3月1日-2012年2月29日,NICU共收治危重新生儿444人次,发生医院感染27例次;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目感染率、日感染调整率分别为6.08%、10.29‰、4.28‰,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率、日感染率、日感染调整率为26.32%,68.49%。、20.82‰;平均病情严重程度为3.29%。感染病例培养出8株病原菌中,G-杆菌占62.5%,G+球菌占25.0%,真菌占12.5%。结论:胎龄小、体重低、侵人性操作等是NICU中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通过控制抗菌药物滥用、强调洗手、加强全面消毒等措施,可降低耐药菌及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肿瘤患者进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感染的目标性监测,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PICC相关性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进行护理干预,包括:建立培训和管理制度、规范置管及维护流程、严格无菌操作、选择合适的置管部位、加强置管后的监测及管理、重视居家维护,对实施护理干预前后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实施护理干预措施之后,总置管天数明显增加,由2009年总置管天数10 620 d升至2011年的15 778 d;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感染率从2009年1.12/千导管日、2010年的0.53/千导管日下降至2011年的0.06/千导管日(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3 63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及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 结果 研究期间住院总新生儿人数3 635例,发生医院感染175例,181例次,医院感染率为4.81%,例次感染率为4.98%。检出病原菌4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5株(51.02%),革兰阴性菌20株(40.81%),真菌4株(8.16%),前三位的病原菌分别是肠球菌属,大肠埃希氏菌及肺炎克雷伯氏菌。医院感染的部位以上呼吸道及胃肠道为主。出生体重≤1 500 g、胎龄≤32周、出生合并窒息、住院时间超过10 d、孕母合并胎膜早破、住院期间使用呼吸机、住院期间深静脉置管、肠外营养其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结论 出生体重低、胎龄小、出生合并窒息、住院时间长、孕母合并胎膜早破、住院期间使用呼吸机、住院期间深静脉置管、肠外营养等均是影响新生儿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制定有效预防措施,对于超低及极低出生体重儿保护性隔离,尽量减少侵袭性操作及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注意加强深静脉置管、呼吸机管道及患儿气道护理,减少二重感染的发生,并尽量缩短留置各种管道时间,近早开始建立肠内喂养,加强静脉营养支持,缩短住院时间,尽量避免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并加强对于耐药菌的监测等措施减少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