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预扩张皮瓣修复颈部挛缩瘢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部瘢痕挛缩有多种修复方法,均能达到松解瘢痕修复创面的目的,但可能存在皮瓣臃肿、猫耳、皮片挛缩及术后远期效果欠佳等不足。我科自1997年1月-1999年8月,利用皮瓣扩张后修复颈部挛缩瘢痕12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扩张后皮瓣修复面颈部瘢痕挛缩畸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扩张后皮瓣治疗面颈部烧伤后瘢痕挛缩畸形的效果.方法 利用83个皮肤扩张器对38例烧伤后面颈部瘢痕挛缩畸形患者进行治疗.扩张器容量为100~600 mL,扩张时间3~5个月.扩张器置入部位大部分为正常皮肤,但其中10个扩张器置入烧伤后稳定软化的瘢痕下.扩张后行皮瓣转移术.本组有3例患者的扩张器置于斜方肌下部深筋膜层内,行以颈横动脉深支为蒂的远位扩张皮瓣移植.结果 38例患者术后皮瓣均成活,效果满意.其中8例术后发生血肿、感染等并发症,经处理后均未影响治疗效果.30例患者随访3~24个月,皮瓣颜色、质地均佳,外形及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扩张后皮瓣是治疗面颈部烧伤后瘢痕畸形的最佳方法.在局部无正常皮肤的情况下,扩张瘢痕皮肤及远位扩张也是良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脐旁皮瓣在临床上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游离移植可用于修复头面部的软组织缺损及畸形 ,也可制成脐旁岛状皮瓣进行阴道再造等 ,均取得良好效果。 1999年 12月我科应用脐旁岛状分叉皮瓣转移修复会阴部手术后形成的复杂性瘢痕挛缩畸形 1例 ,获得满意效果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某女 ,33岁。因 1998年 5月在外院行小阴唇近阴蒂处黑痣切除术 ,术后切片诊断为恶性黑色素瘤 ,2周后行扩大切除淋巴结清扫术 ,术后外阴形态破坏并形成瘢痕挛缩 ,会阴部形成瘢痕环状挛缩畸形 ,尿道口被覆盖 ,排尿受阻 ,双腿外展功能受限 ,行走时痛苦异常 ,性生活丧失 (…  相似文献   

4.
脐旁皮瓣在临床上有较为广泛的应用,游离移植可用于修复头面部的软组织缺损及畸形,也可制成脐旁岛状皮瓣进行阴道再造等,均取得良好效果。1999年12月我科应用脐旁岛状分叉皮瓣转移修复会阴部手术后形成的复杂性瘢痕挛缩畸形1例,获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某女,33岁。因1998年5月在外院行小阴唇近阴蒂处黑痣切除术,术后切片诊断为恶性黑色素瘤,2周后行扩大切除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外阴形态破坏并形成瘢痕挛缩,会阴部形成瘢痕环状挛缩畸形,尿道口被覆盖,排尿受阻,双腿外展功能受限,行走时痛苦异常,性生活丧失(图1)。经过充分术前准备,住院第5天在全麻下行会阴部瘢痕挛缩松解右侧腹部脐旁岛状分叉皮瓣修复术。术前设计:沿腹壁下动脉走行,经腹直肌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暴露并切开腹直肌前鞘,在腹直肌后方钝性分离出腹壁下的动静脉主干,沿血管主干上行,延长腹壁切口抵达皮瓣的下缘,约在脐下3.5cm处旁开2cm分离出腹壁下动脉脐旁皮瓣血管蒂,在分离至血管蒂部时,形成一约5cm长的腹直肌肌袖以避免血管分支受损。然后按皮瓣设计线自上而下掀起,形成以腹壁下动脉为蒂的脐旁岛状皮瓣(25cm×12cm),将皮瓣及其血管蒂通过皮下隧道转移至会阴部,彻底松解会阴部挛缩瘢痕,使尿道口、阴道口及肛门恢复到解剖位置,并使双腿外展达150°。再沿术前设计线纵形劈开岛状皮瓣的远端,形成脐旁岛状分叉皮瓣,与会阴部瘢痕松解后的创缘缝合,皮瓣下常规放置负压引流,术毕。术后常规补液,抗感染治疗,7天拆线,2周后病人痊愈出院(图1)。   脐旁皮瓣有恒定的血液供应,血管蒂长,转位角度灵活,抗感染能力强,临床上应用较为灵活,在会阴部缺损的修复及器官再造方面有着比其它皮瓣难以比拟的优势。本例会阴部术后复杂性瘢痕挛缩畸形,成功的应用了脐旁岛状分叉皮瓣来进行修复,术后外形功能改善明显,效果满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双蒂额部扩张皮瓣修复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扩张器埋置于额部额肌下,术后1周常规注水扩张.扩张完成后,根据颞浅动脉的走行设计双蒂皮瓣转移修复颈部创面.并对术前、后颈椎活动度和颏颈角进行测量,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分析,并行t检验.结果 2006年9月至2010年5月,于临床应用7例,患者颈部主动活动度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颈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左右旋动度数均较术前增加,颏颈角术后测量为(90.7±2.2)°,较术前的(152.7±1.9)°明显改善,生理角度也得到恢复(P<0.05).术后随访5个月至3年,患者对治疗效果表示满意,瘢痕挛缩均无复发.结论 扩张后额部皮瓣血运可靠,可以较好地修复颈部挛缩瘢痕,功能和外形均能获得较满意的恢复,而且能很好地保留供区的形态和功能.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bi-pedicled frontal expanded flap for cervical cicatricial contracture. Methods Tissue expanders were implanted under frontal muscle. After expansion, the frontal flaps were designed based on bilateral superficial temporal vessels and were tranferred to the neck wound. The cervical spine movement and the mento-cervical angle was measured and analyzed by SPSS16. 0 and t test. Results From September 2006 to May 2010, 7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this method. The range of active cervical movement was improved in all direction. The mento-cervical angle decreased from ( 152. 7 ± 1.9 ) ° to ( 90. 7 ± 2. 2 ) ° after operation.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5months to 3 years with satisfactory result and no contracture recurrence. Conclusions The bi-pedicled expanded frontal flap has a reliable blood supply and is very suitable for cervical cicatricial contracture with good functional and esthetic results, leaving less morbidity at donor site.  相似文献   

6.
双侧扩张颈肩皮瓣修复颈部瘢痕挛缩畸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Ma J  Sun G  Feng Y  Yang X  Ji J  Jiang X  He Z  He W  Zhang H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4):285-286
目的 探讨采用双侧颈肩皮肤扩张术修复颈部瘢痕变化空畸形的方法。以增加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的修复手段。方法 对12例颈部瘢痕挛缩畸形患者先行双侧戏肩皮瓣供区预扩张术,二期行扩张皮瓣转移修复颈部产痕切除后创面,两次手术均注意该区供应血管的了无损。结果 术后12例患者的24个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个月~1年者7全忽有患者颌颈部形态效果满意,功能明显改善,未见继发挛缩。结论 颈肩扩张皮瓣是修复颈部瘢痕挛缩畸  相似文献   

7.
8.
胸三角皮瓣预扩张后修复颈部瘢痕挛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胸三角皮瓣预扩张后,带蒂转移修复颈部瘢痕挛缩的治疗方法.方法 据颈部瘢痕范围,采用单侧(18例)或双侧胸三角皮瓣(2例)预扩张,成人选用600~800 ml扩张器,儿童选用200~450 ml扩张器.瘢痕面积:8 cm×5 cm~12 cm×13 cm.单侧胸三角皮瓣的面积最小9 cm×16 cm,最大12 cm×18 cm,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切口均选择在锁骨下,根据修复面积设计皮瓣,同时要兼顾断蒂时修复剩余瘢痕所需皮瓣的面积.皮瓣转移3周后行延迟术,4周断蒂修复剩余的颈部瘢痕.结果 2007至2009年采用扩张后胸三角皮瓣修复20例颈部瘢痕挛缩,仅1例皮瓣扩张不充分,但未影响手术效果,余皮瓣术后均成活,效果满意.6例6个月后复诊,1例患者切口瘢痕明显,5例效果良好.结论 扩张后胸三角皮瓣是修复颈部大面积瘢痕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烧伤后手背严重瘢痕挛缩的疗效。方法 2015年3月—2017年6月,收治7例手背烧伤后继发严重瘢痕挛缩畸形患者。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11~48岁,平均31岁。受伤至手术时间8~67个月,平均42个月。手术瘢痕松解及关节复位后,遗留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5 cm×4 cm~10 cm×8 cm。采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皮瓣切取范围为5.5 cm×5.0 cm~10.5 cm×9.0 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供受区切口均Ⅰ期愈合。3例患者皮瓣较臃肿,术后3个月行二期皮瓣修薄术。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2个月,平均15个月。皮瓣质地柔软,弹性好。末次随访时,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皮瓣感觉S_(3+)2例,S_3 1例,S_2 3例,S_1 1例;手功能获优2例,良4例,可1例。随访期间肩关节活动无明显影响。结论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背严重瘢痕挛缩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修复儿童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的理想方法.方法 一期手术于颈部瘢痕周围以及背阔肌表面埋置扩张器,完成扩张后二期行颈部瘢痕切除、挛缩松解,用颈部局部扩张皮瓣修复部分创面后,解剖扩张预构的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剩余创面,不损伤胸背神经内外侧支和背阔肌,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2007年6月至2009年10月,于临床应用10例,所有皮瓣均成活,颈部瘢痕松解后的刨面均一次性修复.随访3~30个月,皮瓣随生长发育而增长,畸形矫正完全且未再继发,皮瓣不臃肿,颏颈胸部形态良好,颜色差异不明显.供区瘢痕较轻,功能无影响.结论 扩张预构的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儿童颈部较大面积瘢痕挛缩畸形,是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扩张预构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儿童颈部瘢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修复儿童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的理想方法.方法 一期手术于颈部瘢痕周围以及背阔肌表面埋置扩张器,完成扩张后二期行颈部瘢痕切除、挛缩松解,用颈部局部扩张皮瓣修复部分创面后,解剖扩张预构的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剩余创面,不损伤胸背神经内外侧支和背阔肌,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2007年6月至2009年10月,于临床应用10例,所有皮瓣均成活,颈部瘢痕松解后的刨面均一次性修复.随访3~30个月,皮瓣随生长发育而增长,畸形矫正完全且未再继发,皮瓣不臃肿,颏颈胸部形态良好,颜色差异不明显.供区瘢痕较轻,功能无影响.结论 扩张预构的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儿童颈部较大面积瘢痕挛缩畸形,是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修复儿童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的理想方法.方法 一期手术于颈部瘢痕周围以及背阔肌表面埋置扩张器,完成扩张后二期行颈部瘢痕切除、挛缩松解,用颈部局部扩张皮瓣修复部分创面后,解剖扩张预构的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剩余创面,不损伤胸背神经内外侧支和背阔肌,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2007年6月至2009年10月,于临床应用10例,所有皮瓣均成活,颈部瘢痕松解后的刨面均一次性修复.随访3~30个月,皮瓣随生长发育而增长,畸形矫正完全且未再继发,皮瓣不臃肿,颏颈胸部形态良好,颜色差异不明显.供区瘢痕较轻,功能无影响.结论 扩张预构的胸背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儿童颈部较大面积瘢痕挛缩畸形,是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矩形皮瓣修复虎口瘢痕挛缩畸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手部深度烧伤后拇指及指蹼瘢痕挛缩 ,严重影响手的功能 ,后期多需整形手术。但严重大面积烧伤后 ,不仅局部瘢痕粘连严重 ,且前臂或远隔部位也无供瓣区 ,治疗方法受限 ,单纯植皮疗效差。我们利用局部成熟的瘢痕组织 ,设计三个矩形皮瓣开大虎口。术后效果较好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本组 6例 ,男性 ,年龄 2 1~ 36岁。平均烧伤面积4 8.1%± 2 1.3% , 度烧伤面积 33.7%± 10 .5 %。烧伤后虎口挛缩 10例次 ,其中 7例次为单侧虎口挛缩 ,3例次伴有拇内收肌挛缩畸形。挛缩后拇指外展和对掌功能丧失 ,平均虎口间距为 (31.8± 2 .9) mm…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探讨扩张后胸三角皮瓣修复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8年3月,对36例颈部瘢痕挛缩畸形的患者行扩张后胸三角皮瓣带蒂转移修复术,瘢痕面积为10 cm×7 cm~20 cm×13 cm。手术分3期:一期,于单侧或双侧胸三角皮瓣深筋膜浅层置入400~600 ml柱形或肾形扩张器,维持注水扩张2~3个月;二期行扩张器取出并形成扩张薄皮瓣,切除大部分颈部瘢痕,将皮瓣转移修复至创面,3~4周断蒂;三期,利用蒂部薄皮瓣修复剩余瘢痕切除后的创面。结果本组共36例(49个皮瓣)患者,其中44个皮瓣存活良好,1个皮瓣术后发生感染导致扩张器外露而提前断蒂进行修复,3个皮瓣远端早期出现青紫,经放血疗法、红光治疗后恢复,1个皮瓣远端坏死约3 cm×6 cm,经换药处理后行二期皮瓣蠕动修复。术后随访1~12个月,所有患者的皮瓣表面平整,色泽、质地、厚度与颈部正常皮肤相近,痛、温觉存在,且颈部活动度大于术前(P0.05)。结论采用扩张后胸三角皮瓣修复颈部瘢痕挛缩畸形是一种利于术后颈部活动功能恢复,且效果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预扩张的颈浅动脉皮瓣移位修复颈部瘢痕挛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减少颈浅动脉皮瓣移位修复颈部创面后的并发症,设计了预扩张皮瓣的方法,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1995年3月~1997年10月,对12例颈部瘢痕挛缩畸形患者,先行颈浅动脉皮瓣供区预扩张术,二期行预扩张皮瓣移位修复颈部瘢痕切除后创面,其中颌颈粘连9例,下唇颌颈粘连3例。预扩张皮瓣最大为35cm×14cm,最小16cm×7cm。结果术后1例皮瓣远端3cm×2cm坏死,植皮后创面愈合。其余11例皮瓣完全成活。随访6个月~3年,所有患者颈部活动明显改善,颌颈角生理角度恢复,皮瓣色泽正常,外观不臃肿,未见继发挛缩。结论颈浅动脉皮瓣预扩张后移位修复颈部瘢痕挛缩畸形是较理想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上臂内侧扩张皮瓣修复面部瘢痕挛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上臂内侧扩张皮瓣面部瘢痕挛缩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上臂内侧扩张皮瓣修复面部瘢痕挛缩17例。结果本组皮瓣面积(10 cm×8 cm)~(15 cm×9 cm),移植皮瓣全部成活。7例随访3个月~5年,皮瓣外形良好,色泽与面部皮肤相近,供瓣区遗留瘢痕较小。结论上臂内侧扩张皮瓣修复面部瘢痕挛缩效果良好,虽所需时间长,且需强迫体位固定,但仍不失为面部整形修复的可选之法。  相似文献   

18.
上臂内侧扩张皮瓣修复颈部瘢痕挛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上臂内侧扩张皮瓣的血供及用于治疗颈部不同程度的瘢痕挛缩的方法.方法 对10例患者分期手术:Ⅰ期手术时将扩张器置入上臂内侧深筋膜浅层;Ⅱ期手术时,利用尺侧上副动脉或尺侧返动脉供血、贵要静脉属支及腋静脉属支回流的上臂内侧扩张皮瓣带蒂转移修复松解颈部瘢痕挛缩后的创面;Ⅲ期时将扩张皮瓣断蒂,扩张皮瓣最大面积25 cm×15 cm.结果 移植皮瓣全部成活,皮瓣色泽及性状接近颈部正常组织,外形良好,上臂内侧供瓣区遗留较小的继发畸形.结论 将扩张器置于上臂内侧皮肤深筋膜浅层形成的扩张皮瓣用于治疗颈部瘢痕挛缩,是一个可行的方法,但分期治疗需要较长时间,在转移期间上肢与头部问的强迫体位固定的痛苦是其不足.  相似文献   

19.
目前修复颈部瘢痕及瘢痕挛缩的方法很多[14]。皮肤色泽及质地的近似性及供区继发畸形的严重程度,仍是选择移植组织最困难的问题。2008-2010年,笔者单位应用颈肩峰扩张皮瓣修复颈部瘢痕挛缩8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中男3例、女5例,年龄16 ~30(25±3)岁,均为烧伤创面愈合后出现颈部瘢痕挛缩。患者中颈部增生性挛缩瘢痕5例,萎缩性挛缩瘢痕3例;颌颈粘连5例,下唇颌颈粘连3例。患者颈部后仰及旋转均明显受限。1.2治疗方法1.2.1扩张器的埋置患者取平卧位,行局部浸润麻醉,于肩前部作长7 cm的手术切口。由深筋膜浅层向颈肩部分离,形成肩部囊腔,前界为锁骨、后界为肩胛冈、外界为肩峰。止血后根据预计切除瘢痕组织面积及挛缩程度,置入1个或2个容量为600或800 mL的长方形皮肤扩张器,内置注射壶。置管引流,逐层缝合伤口,经注射壶注入无菌生理盐水50 mL,常规包扎。术后14 d拆线,开始向扩张器中注水,每周2次,每次约50 mL,注水时间为45 ~ 130(85±10)d。获得满意扩张容量后静置扩张7~10 d。  相似文献   

20.
腋部深度烧伤后,常因瘢痕挛缩引起肩关节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根据瘢痕的范围,畸形的严重程度及对功能影响的大小可分为轻、中、重三度。轻度的腋部瘢痕挛缩畸形采用"Z"成形术或五瓣成形术即可纠正,中、重度腋部瘢痕挛缩畸形所采用的手术方法视挛缩的程度、局部条件及病人的意愿决定[1-3]。我院自2000年以来采用预扩张颈胸部皮瓣转移修复腋窝部中重度瘢痕挛缩畸形8例,术后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