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胃癌及胃癌前病变中 E-cadherin及其 相关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 E-cadherin、α -catenin、β -catenin和γ -catenin与胃癌发生及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E-cadherin及α -catenin、β -catenin、γ -catenin在 43例胃癌, 22例胃癌前病变及 10例正常胃粘膜中的表达。结果:在胃癌前病变中 E-cadherin,α -catenin、β -catenin、γ -catenin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 22.7%、 22.7%、 18.2%、 27.3%,分别与胃癌 E-cadherin( 53.5%),α -catenin( 55.8%)、β -catenin( 51.2%)的异常表达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05)。进展期胃癌异常表达率较早期胃癌高,除γ catenin外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05或 P< 0.01)。低分化胃癌 E cadherin的异常表达率较高,胃癌浸润到浆膜外及伴随淋巴结转移时 E cadherin、β catenin的异常表达率升高( P< 0.05或 P< 0.01)。 76.7%的胃癌及 50.0%的胃癌前病变 E cadherin系统中至少有一项表达异常,二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05),且至少有一项为表达异常病人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无蛋白异常表达者( P< 0.01)。结论: E cadherin及部分相关蛋白的表达异常与胃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E cadherin系统在由胃不典型增生转化为胃癌的过程中起作用,联合检测 E cadherin及α catenin、β catenin、γ catenin可提高检测结果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 E-cadherin、α -catenin、β -catenin和γ -catenin与胃癌发生及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E-cadherin及α -catenin、β -catenin、γ -catenin在 43例胃癌, 22例胃癌前病变及 10例正常胃粘膜中的表达。结果:在胃癌前病变中 E-cadherin,α -catenin、β -catenin、γ -catenin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 22.7%、 22.7%、 18.2%、 27.3%,分别与胃癌 E-cadherin( 53.5%),α -catenin( 55.8%)、β -catenin( 51.2%)的异常表达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05)。进展期胃癌异常表达率较早期胃癌高,除γ catenin外差异均有显著意义( P< 0.05或 P< 0.01)。低分化胃癌 E cadherin的异常表达率较高,胃癌浸润到浆膜外及伴随淋巴结转移时 E cadherin、β catenin的异常表达率升高( P< 0.05或 P< 0.01)。 76.7%的胃癌及 50.0%的胃癌前病变 E cadherin系统中至少有一项表达异常,二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05),且至少有一项为表达异常病人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无蛋白异常表达者( P< 0.01)。结论: E cadherin及部分相关蛋白的表达异常与胃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E cadherin系统在由胃不典型增生转化为胃癌的过程中起作用,联合检测 E cadherin及α catenin、β catenin、γ catenin可提高检测结果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的血清微小RNA 30(miR 30)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3月至2017年5月108例胃癌患者的术前血清及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样本,采用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以上样本的miR 30水平,比较胃癌患者与健康体检者的miR 30水平差异,以miR 30水平的均值为界值分为低表达组(<均值)和高表达组(≥均值),分析miR 30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TNM分期、浸润深度、Lauren分型和分化程度)的关系,根据随访数据比较不同血清miR 30水平的预后情况。 结果胃癌患者的血清miR 30水平为0624±0075,低于对照组的1028±00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iR 30诊断胃癌的曲线下面积为0802(95%CI:0742~0861,P<0001),诊断阈值取0798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9%和760%。胃癌患者的血清miR 30水平与性别、年龄、浸润深度和Lauren分型均无关(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TNM分期和分化程度有关(P<005),其中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5 cm、TNM Ⅲ~Ⅳ期和低分化者的低表达率分别为632%(48/76)、726%(45/62)、923%(36/39)和681%(32/47),均高于淋巴结无转移、肿瘤大小<5 cm、TNM Ⅰ~Ⅱ期和中高分化者的375%(12/32)、326%(15/46)、348%(24/69)和459%(28/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 30低表达组的中位总生存期为230个月,短于高表达组的36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miR 30在胃癌患者血清中低表达,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且低水平者的预后较差,具有作为胃癌筛查和预后预测标志物的潜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E—cadherin和MMP—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浸润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检测83例胃癌组织的E—cadherin和MMP—2的表达情况,20例胃良性病变手术病例作对照。结果:正常胃黏膜E—cadherin呈强阳性表达,胃癌组织中E—cadherin表达率明显减低,阳性表达率为16.9%(14/83);E—cadherin表达减低与胃癌细胞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浸润型生长、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TNM分期及肿瘤大小无关。MMP—2在正常胃黏膜中呈阴性表达,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呈阳性,阳性率为78.3%(65/83);MMP—2表达强度与胃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浸润型生长、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而与肿瘤大小无关。E—cadherin与MMP—2的表达调控呈负相关,两者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性。结论:E—cadherin的表达下调和MMP—2表达上调与胃癌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两者在癌组织中表达的检测有助于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伴与不伴神经内分泌分化(NED)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8月就诊于南京鼓楼医院伴NED 98例胃癌患者和同期不伴NED 338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Kaplan 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行Log rank检验,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果伴与不伴NED的两组胃癌患者均具有以下特征:起病症状相似,年龄<65岁和肿瘤直径≥4 cm更多见,神经浸润比例较高及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比例相仿;而两组在性别、组织学类型、T分期、TNM分期及脉管浸润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gA、Syn的阳性率分别为704%、755%,共同阳性率为459%。生存分析显示伴NED胃癌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35%、462%、342%,明显低于不伴NED胃癌患者的889%、641%、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显示,伴NED胃癌患者的预后与年龄、肿瘤直径、分化程度、TNM分期、脉管和神经是否浸润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影响伴NED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 结论免疫组化染色是判定胃癌伴NED的主要方法,伴NED胃癌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tRNA天冬氨酸甲基转移酶1(TRDMT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收集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标本90例及对应癌旁组织35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上述组织中TRDMT1蛋白的表达,同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总生存期(OS)的关系。 结果TRDMT1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56%(50/90),高于癌旁组织中的114%(4/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DMT1表达与年龄和性别无关(P>005),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TRDMT1阳性表达者的中位OS为330个月,显著低于TRDMT1阴性表达者的420个月(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分化程度、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TRDMT1表达均为影响胃癌患者OS的独立因素。 结论TRDMT1在胃癌中表达升高,其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促进作用且对预测胃癌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E—Cadherin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上皮型钙粘蛋白(E-Cadherin,E-Cad)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浸润,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抗E-Cad抗体对65例胃癌及正常胃粘膜上皮组织E-Cadherin表达进行研究。结果:早期胃癌及进展期胃癌组织中E-Cadherin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5.7%,50.0%,正常胃粘膜上皮全部表达,E-Cadherin的表达与癌组织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与浸润深度相关(P<0.05)。结论:上皮型钙粘蛋白表达与对评估胃癌的浸润,转移具有重要意义,检测E-Cadherin可以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E cadherin和MMP 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浸润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S P免疫组化染色 ,检测 83例胃癌组织的E cadherin和MMP 2的表达情况 ,2 0例胃良性病变手术病例作对照。结果 :正常胃黏膜E cadherin呈强阳性表达 ,胃癌组织中E cadherin表达率明显减低 ,阳性表达率为 16 9% (14 83) ;E cadherin表达减低与胃癌细胞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浸润型生长、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 <0 0 5 ) ,而与TNM分期及肿瘤大小无关。MMP 2在正常胃黏膜中呈阴性表达 ,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呈阳性 ,阳性率为 78 3% (6 5 83) ;MMP 2表达强度与胃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浸润型生长、TNM分期显著相关 (P <0 0 5 ) ,而与肿瘤大小无关。E cadherin与MMP 2的表达调控呈负相关 ,两者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性。结论 :E cadherin的表达下调和MMP 2表达上调与胃癌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 ,两者在癌组织中表达的检测有助于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TGF-β1 Snail E-cadherin及N-cadherin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TGF—β1、Snail、E—cadherin及N—cadherin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96例胃癌组织及80例癌旁组织中TGF—β1、Snail、E—cadherin、N—cadherin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资料做对照分析,结果:胃癌组织中TGF—β1、Snail、E—cadherin及N—cadher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5%、83.3%、37.5%、44.8%,癌旁组织分别为28.8%、41.3%、100%、11.3%。四种蛋白在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E—cadherin表达的降低及TGF—β1、Snail、N—cadherin表达的升高与胃癌不同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关(P〈0.05)、N—cadherin与TGF—β1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并且与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E—cadherin与TGF-β1、Snail的表达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TGF—β1、Snail蛋白的高表达、E—cadherin蛋白的低表达与N—cadherin的反常表达与胃癌的浸润和转移有密切的关系;在胃癌的发展过程中.E—cadherin向N—cadherin转化及TGF—β1、Snail表达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胃上部早期癌(UGC)与胃中下部早期癌(M LGC)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5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且术后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EGC)的379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患者病灶部位分为UGC组(180例)与M LGC组(19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病灶内镜下特征及随访情况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EGC黏膜下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UGC组年龄≥60岁、男性比例高于M LGC组,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比例低于M LG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巴黎分型、组织学类型、黏膜下浸润、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直径和治愈性切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GC组、M LGC组发生黏膜下浸润者分别有66例、34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胃上部位置、淋巴结转移、未分化型是EGC黏膜下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黏膜下浸润、未分化型是EGC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两组短期疗效(整块切除、完全切除、愈性切除、出血、穿孔)和长期疗效(复发、死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评估UGC达到ESD适应证的前提下,可优先选择内镜下切除。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一线化疗疾病控制(DCR)与进展(PD)患者之间生存的差别,探讨DCR可否预测生存。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一线含铂联合化疗86例ⅢB期/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的疗效按WHO标准分为CR,PR,SD,PD。结果一线化疗后DCR共64例(74.4%)[其中CR 0例,PR 30例(34.9%),SD 34例(39.5%)],PD 22例(25.6%)。DCR和PD患者中位生存期(MST)有统计学意义,为14.2月和5.1月(P〈0.001)。CR+PR和SD患者MST有统计学意义,为15.0月和11.0月(P=0.030)。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一线化疗疾病控制(P=0.017),ECOG评分(P=0.046)是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本研究提示晚期NSCLC患者一线化疗疾病控制患者其生存较进展患者好,疾病控制比化疗有效似乎更能反映化疗疗效,预测生存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化疗后序贯给予厄洛替尼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客观缓解率和毒副反应。方法 初治或复治的局部晚期或晚期NSCLC患者共39例,初治患者25例采用GC方案化疗,复治患者14例方案为多西他赛或培美曲塞,化疗间歇期序贯给予厄洛替尼(150mg/天,d15~d28),28天为1周期。连用6周期,直至疾病进展或毒副反应不能耐受。结果 39例患者至随访结束时共完成化疗135个周期,平均化疗346个周期。所有患者均可进行疗效评价,其中获PR9例(初治7例),SD23例(初治14例),PD7例(初治2例)。总体客观缓解率(RR)为231%,其中初治RR为28.0%(7/25),复治RR14.3%(2/14),总体疾病控制率(DCR)为82.1%,初治患者为92.0%,复治患者64.3%。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和血液系统毒性。结论 化疗序贯厄洛替尼治疗NSCLC近期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可耐受,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周剂量紫杉醇同步放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6例患者均为不能手术切除的Ⅲ~Ⅳ期NSCLC,采用周剂量紫杉醇全身化疗,同步应用直线加速器三维适形外照射放疗。结果:26例均可评价疗效,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15例,无变化(NC)6例,恶化(PD)2例,总有效率(CR+PR)69.2%;中位疾病进展时间(mTTP)为8.0个月(95%CI:6.0~12.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MST)10.0个月(95%CI:6.0~16.5个月)。不良反应较轻。结论:周剂量紫杉醇同步三维适形放疗是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NSCLC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多西紫杉醇每周给药联合奥沙利铂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有病理理诊断的肺癌病人35例,给予多西紫杉醇35mg/(m^2·d),d1,8;奥沙利铂130mg/(m·2d),d1;21d为1个周期。每位患者至少接受2个周期化疗。结果:35例患者中CR2例,PR16例,SD11例,PD6例,总有效率(RR)为51.4%(18/35),临床获益率为82.8%(29/35),TTP4.4个月,MST11个月,1年生存率42.8%(15/35)。常见不良反应为脱发、乏力和感觉神经异常,但症状轻,Ⅲ-Ⅳ度粒细胞减少11.4%(4/35),全组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多西他赛每周给药联合奥沙利铂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轻,耐受性好,是一种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多西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和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自2005年11月~2007年8月,23例晚期胃癌患者采用多西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和氟尿嘧啶方案治疗,按WHO标准评价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随访疾病进展时间(TTP)和中位生存期(MST)。结果:全组23例均可评价疗效,其中CR2例,PR11例,SD6例,PD4例。有效率(RR)为56.5%,中位TTP为5.5个月,中位MST为10个月。毒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其次为胃肠道反应、口腔黏膜炎、腹泻及周围神经毒性。结论:多西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和氟尿嘧啶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6.
王晓青 《陕西肿瘤医学》2009,17(10):1889-1891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38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二线化疗,入组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证实,有可测量病灶,方案为吉西他滨1000mg/m^2第1、8天,顺铂80mg/m^2,分3天应用,21天为1个周期。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均可评价,共进行108周期的化疗。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11例,稳定(SD)12例,进展(PD)15例,总有效率28.9%。中位缓解时间4.5月,中位生存时间7.8月。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其中Ⅲ/Ⅵ度的中性粒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和血红蛋白下降分别为18.5%(20/108)、11.1%(12/108)和8.3%(9/108),其次为消化道不良反应,Ⅲ/Ⅵ度的食欲下降和恶心呕吐分别为13.9%(15/108)和12.0%(13/108)。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对复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培美曲塞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毒性。方法经组织学证实的NSCLC患者13例,给予吉西他滨联合培美曲塞方案化疗:吉西他滨(gem c itab ine)1 000 mg/m2,静脉注射,d1、d8;培美曲塞(pem etrexed)500 mg/m2,静脉注射,d1。培美曲塞用药前预防性应用维生素B12、叶酸及地塞米松。21-28天为1个周期。2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2例,稳定(SD)5例,进展(PD)6例,有效率(RR)为15.4%,临床获益率(CBR)为53.8%。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4.4(2-6)月。主要毒性反应为骨髓抑制,表现为可逆性的白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结论吉西他滨联合培美曲塞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疗效可靠,毒性可以耐受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DCF方案治疗局部进展期或转移性胃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自2007年10月至2009年8月,42例晚期胃癌患者采用DCF,DXT(多西紫杉醇)75mg/m2,静脉滴注,第1天;DDP(顺铂)25 mg/m2,第1-3天;CF(亚叶酸钙)200mg/d,静脉滴注2小时,第1-5天;5-FU(氟尿嘧啶)500mg/m2,第1-5天,静脉滴注5-6小时,3周为1周期,方案治疗,按WHO标准评价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随访疾病进展时间(TTP)和中位生存期(MST)。结果:全组42例均可评价疗效,其中CR 3例,PR 19例,SD 11例,PD 9例。有效率(RR)为54.7%,中位TTP为5.5个月,中位MST为10个月。不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其次为口腔黏膜炎、腹泻及周围神经毒性。结论:DC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探讨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鳞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收集55例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晚期非鳞型NSCLC患者,接受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方案化疗:培美曲塞500mg/m2 静滴,d1;卡铂AUC=5静滴,d1或d2,21天为1周期。每例患者均治疗2个周期以上,观察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55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获CR 4例,PR 14例,SD 20例,PD 17例,有效率为32.7%(18/55),疾病控制率为69.1%(38/55);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5.5个月(95%CI:4.4~6.6个月)。亚组分析显示,ECOG评分0~1分者较2分者和初治患者较复治者的近期疗效好(P<.05)。主要毒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乏力和周围神经毒性,以1~2级为主。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方案治疗晚期非鳞型NSCLC疗效确切,毒副反应发生率低,耐受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口服低剂量替吉奥胶囊(国产)对晚期结直肠癌放弃全身静脉化疗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对90例晚期结直肠癌放弃全身静脉化疗患者,分为两组各45例,治疗组在接受常规支持对症治疗的同时,低剂量口服替吉奥胶囊化疗(替吉奥:40mg/m2,bid×4w,q6w为一疗程),休息2周后继续。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支持对症治疗。比较分析CR、PR、SD、PD、OS,计算RR及DCR,同时观察不良反应,分析安全性及临床意义。结果:治疗组:无CR病例、PR 8例(17.8%)、SD 20例(44.4%)、PD 17例(37.8%)、RR(CR+PR/45)8例(17.8%)、DCR(CR+PR+SD/45)28例(62.2%),其中OS 10.2±2.1m,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大部分为1-2级,未因不良反应而停药;对照组:无CR病例、无PR病例、SD 12例(26.7%)、PD 33例(73.3%)、RR为0、DCR 12例(26.7%),其中OS 5.2±1.9m,两组比较除SD P〉0.05,其余均P〈0.05。结论:口服低剂量替吉奥胶囊对晚期结直肠癌放弃全身静脉化疗患者有一定的疗效、临床获益明显、不良反应较低、安全性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