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对比肺通气/灌注(V/Q)显像与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CTPA)诊断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的准确性,评价2种影像学方法的诊断符合程度.方法 49例肺动脉高压患者,经超声心动图排除瓣膜性心脏病和先天性心脏病,既往无急性肺栓塞病史.所有患者先后行肺V/Q显像和CTPA检查,并以肺动脉造影为"金标准"进行对比评价.对V/Q显像和CTPA检查结果比较进行χ2检验,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结果 肺V/Q显像对CTEPH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100.0%(17/17),71.9%(23/32)和81.6%(40/49),CTPA分别为94.1%(16/17),81.2%(26/32)和85.7%(42/49).肺V/Q显像与CTPA的诊断符合率为75.5%(37/49),Kappa值为0.513,2种影像学方法的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5,P>0.05).结论 肺V/Q显像和CTPA均是诊断CTEPH有效的无创性影像学方法,两者结合应用有助于更好地诊断CTEPH.  相似文献   

2.
16层螺旋CT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阳  王晓阳  高源统  罗敏   《放射学实践》2009,24(3):267-269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的23例患者的16层螺旋CT资料,分析PE的直接征象、间接征象及分型,比较常规横断面图像、MPR、VR和MIP图像对栓子的显示效果。结果:23例患者CT共发现栓子345个,其中中心型栓子67个,附壁环型115个,完全闭塞型37个,不完全闭塞型126个。间接征象包括马赛克征2例,肺梗死3例,胸腔积液5例,肺动脉高压5例。横断面图像共检出栓子345个,MPR共检出320个,与横断面图像比较,MIP和VR图像对栓子的显示效果(分别为164和82个)相对较差(P〈0.05),尤其是对肺叶及其以下肺动脉分支内栓子的显示效果明显低于横断面组(P〈0.05)。结论:16层螺旋CT能清楚显示肺动脉栓子,MPR、MIP及VR等图像重组方法是诊断肺栓塞的重要辅助方法,结合使用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对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22例临床确诊的肺动脉栓塞患者,先行螺旋CT平扫,后经肘静脉注入碘海醇100 ml,延迟15~20 s和25~30 s行两次扫描。结果:平扫的间接征象:肺纹理稀疏11例,肺梗死灶形成9例,肺动脉高压2例,胸膜肥厚3例,胸腔积液8例。增强后的直接征象:充盈缺损(附壁性32支,部分性30支,完全性92支和中心性即轨道征15支)和动脉面细小14支。结论:螺旋CT肺动脉造影是急性肺动脉栓塞安全、迅速、无创伤的有效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 肺动脉栓塞(plumonary embolism,PE)又称肺栓塞,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引起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多见于老年人,并发症较多,病死率高达20%~30%,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正确地溶栓治疗可明显地改善预后,死亡率可降至8%。螺旋CT增强扫描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本文收集我院最近来诊治的12例经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为肺动脉栓塞病例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对肺动脉栓塞(PE)诊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有肺动脉栓塞的40例患者进行C T肺动脉造影检查,扫描原始图像传至飞利浦EBW工作站,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 IP )、多平面重建(M PR)、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技术,结合薄层原始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确定肺动脉栓塞16例,其中左右肺动脉栓塞3例,肺叶动脉及肺段动脉同时栓塞6例,左右肺动脉至肺亚段动脉多发栓塞7例。直接征象为动脉管腔内完全或不完全充盈缺损,间接征象为阻塞远端肺组织纹理稀疏,节段性肺梗死灶,胸腔积液等。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诊断肺动脉栓塞特异性较高,在无碘过敏等禁忌症情况下安全性高,技术优势明显,能帮助临床作出确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6.
多层螺旋CT可清晰显示肺动脉有无栓塞,栓塞的位置及范围大小等。本文收集2002年7月~2011年11月来我院检查治疗的26例肺动脉栓塞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价值。1材料与方法本组26例患者,男16例,女10例,年龄19~72岁,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应用于肺动脉栓塞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文46例患者中共有256个栓塞灶,右肺5级以上动脉栓塞灶138个,左肺5级以上动脉栓塞灶118个,对左右肺动脉栓塞显示率进行比较发现左右肺部动脉栓塞显示率无显著性差异(X^2=3.13,P〉O.05);对2~3级肺动脉及4~5级肺动脉,5种阅片方式进行栓塞检出率比较,发现其中1.25mm+MPR/MIP对2~3级肺动脉栓塞检出率显著高于2.5mm+MPR/MIP组(X=20.07,P〈0.05);1.25mm+MPR/MIP对4~5级肺动脉栓塞检出率显著高于2.5ram+MPR/MIP组(X=12.86,P〈O.05)。直接征象为血管的完全闭塞及不同程度的管腔内充盈缺损,其形态各异,如血管截断,中心型充盈缺损,呈现“轨道征”、“靶心征”,动脉断面偏侧附壁可见充盈缺损,边缘可规则或不规则,呈“半月征”。结论在肺动脉栓塞的检查8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技术具有无创、快捷、受外界影响小、重复性强等优点,可代替传统的肺动脉造影成为诊断肺栓塞的首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临床疑似肺动脉栓塞(PE)患者181例,对胸部行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发现51例肺动脉栓塞。结果所有患者的肺动脉主干、双侧肺动脉干、肺叶、肺段动脉均显示。181例疑似患者中,共发现51例肺动脉栓塞,多发栓塞31例,单发20例。普通C T增强成像中,肺动脉栓塞阳性率为11.97%(14/117例),多发栓塞9例,单发5例。动脉C T A成像中,肺动脉栓塞阳性率为57.81%(37/64例),多发栓塞22例,单发15例;延迟扫描,肺动脉栓塞阳性检出率与CTA成像结果一致。普通CT 增强成像与肺动脉CTA成像比较,肺动脉栓塞的阳性检出率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差异( P <0.01)。结论64层螺旋C T检查是一种无创伤性的诊断方法,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肺动脉3期成像对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8例临床确诊PE患者的平扫和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表现。增强扫描选用非离子型对比剂,浓度300mgI/ml,总量100ml,从外周静脉高压注射,速度3.5~4.0ml/s,延迟时间第1期为9~11s,第2期为20~25s,第3期为60~80s。结果:28例显示累及肺动脉564支。急性PE 22例,慢性6例。肺动脉内充盈缺损包括中心型(7.45%)、附壁环型(38.48%)、偏心型(33.51%)、闭塞型(20.57%)。结论:MSCT肺动脉3期成像对PE的诊断更准确、更可靠,是无创性快速诊断PE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早发现、早治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随着MSCT在心、肺大血管方面的成像技术越来越成熟,明显提高了肺小血管和血管内栓子的显示率[1~3].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确诊的18例肺动脉栓塞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以其评价CT肺血管成像(MSCT pulmonary angiogram,MSCTPA)在肺动脉栓塞治疗前后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显像在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有急性肺动脉栓塞的25例患者进行了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显像,同时行双下肢深静脉显像。结果25例患者中有23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多发肺段血流灌注异常,其中41个肺段出现放射性缺损区,84个肺段出现放射性稀疏区。25例患者6例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放射性核素肺灌注显像是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一种无创伤性的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多层螺旋CT不同层厚重建方法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重建层厚多层螺旋CT(MSCT)对肺动脉栓子的显示率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MSCT检查的肺栓塞患者分别行2.5 mm(组1)和1.25 mm(组2)横断面重叠重建,记录显示清楚的叶、段、亚段及第5级肺动脉内有无栓子,并行2χ检验。判定不同水平肺动脉分支内有无栓子的一致程度,计算к值。结果在叶、段、亚段肺动脉水平,栓子显示数占显示清楚肺动脉的比率,观察者1的组1和组2分别为38%和40%(P>0.05)、17%和21%(P<0.05)、1.7%和4.6%(P<0.05),观察者2的组1和组2分别为35%和37%(P>0.05)、16%和21%(P<0.05)、1.6%和4.2%(P<0.05)。叶、段、亚段肺动脉水平,观察者间的к值,组1分别为0.70、0.69、0.63,组2分别为0.78、0.86、0.70。结论MSCT 1.25 mm层厚重建图像能明显提高段、亚段肺动脉栓子的显示率和不同观察者间的一致程度,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肺血管成像(MSCTPA)结合血浆D-二聚体(D-dimer,DD)测定在肺动脉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临床可疑PE患者进行MSCTPA检查和血浆DD检测以临床诊断为依据,分别评价MSCTPA、DD测定及MSCTPA结合血浆DD测定对PE的诊断价值其中22例病人于MSCTPA检查结果阳性后即进行溶栓治疗,并于治疗后第2天、第3天、第7天及2周分别复查DD值,于治疗后2周内分别复查了1次MSCTPA结果DD测定值全部阳性(48例),阳性率100%;MSCTPA共检出PE45例,3例无明显栓塞征象(2例肺内见片状炎性浸润影,1例两肺见散在纤维束条影),45例PE中1例MSCTPA首诊结果可疑,在DD阳性的提示下行0.625mm薄层重建肯定了PE的诊断溶栓治疗后复查的22例中,13例于1周内DD测定值升高,1周后DD测定值下降,9例DD值变化不明显;MSCTPA复查中DD值先升高后下降的13例充盈缺损征象明显改善,9例DD值变化不明显者充盈缺损征象亦无明显变化结论MSCTPA和血浆DD测定结合可提高PE的检出率,对诊断PE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多层螺旋CT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pu lmonary embolism,PE)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特征,评价MSCT对PE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3例临床诊断PE患者的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资料的影像学表现,并与其肺动脉造影(DSPA)或随访结果相对照。结果本组43例均与临床诊断相符,中心型16例,周围型23例,混合型4例。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MSCTPA)对叶及叶以上肺动脉的显示率达100%,检出PE阳性20支,段肺动脉清楚显示726支(显示率达84.4%),检出PE阳性109支,亚段肺动脉清楚显示1185支(显示率达68.9%),检出PE阳性61支。PE的直接征象包括血管腔完全闭塞、部分充盈缺损、轨道征和附壁血栓;间接征象有肺梗死灶、“马赛克”征、右室增大和/或肺动脉扩张、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等。结论MSCTPA诊断PE简便、安全、无创,对亚段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准确、可靠,是诊断早期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螺旋CT对肺栓塞诊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螺旋CT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疑诊肺栓塞的患者行螺旋CT血管成像,并对经临床确诊的11例患者作回顾性分析观察肺实质病变的形态,部位及数量,中央及周围肺动脉内有无充盈缺损,有无胸腔积液及多少等。结果11例肺栓塞患者中,均可发现肺栓塞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结论运用螺旋CT可对绝大多数肺栓塞患者作出诊断,与其它相关检查联合应用,其诊断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螺旋CT肺动脉造影(sp iral CT pu lmonary angiography,SCTPA)诊断肺栓塞的临床价值及其限度。方法52例肺栓塞均行SCTPA检查。SCTPA扫描时间为0.8 s,扫描层厚3 mm,螺距1.5~2.0,重建层厚1 mm,重建方法包括M IP、MPR和SSD。结果统计52例肺栓塞的2898支血管,其中927支血管SCTPA检出肺栓塞直接征象,约占32.0%;1302支段以上肺动脉中,728支显示肺栓塞的直接征象;1896支亚段肺动脉中,199支显示直接征象。平扫显示间接征象共113例次。结论SCTPA是一种高效、无创性的肺栓塞检查方法,对段以上肺栓塞不仅可做准确的定性诊断,而且可定量分析,但对亚段以下肺栓塞的诊断受限。  相似文献   

17.
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sp iral CT pu lmonary angiography,SCTPA)技术对肺动脉栓塞(pu lmonary embolism,PE)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SCTPA检查并证实为PE的患者25例,采用单/多排螺旋CT扫描机行肺动脉增强检查并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强度投影(M IP)和表面遮盖显示(SSD)重建。结果本组25例PE共行29次SCTPA检查,中央型PE 23例(92%),周围型PE 2例(8%)。主肺动脉、左及右肺动脉、叶间肺动脉、叶肺动脉、舌支肺动脉的显示率均达100%,对段肺动脉的显示率达97.77%,对亚段肺动脉的显示率也达68.00%。PE受累血管主要集中在叶、段肺动脉,受累率在46.58%~75.00%之间。结论SCTPA技术为临床及早发现并明确诊断PE的可靠检查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8.
多层螺旋CT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MSCTA)在诊断肺动脉栓塞 (PE)中的价值。方法 对 16例临床怀疑有PE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其中 8例发现有肺动脉栓塞 ,5例在溶栓治疗 2 0~ 3 0d后进行了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复查。结果  8例PE患者中发现肺段以上肺动脉 43支发生肺动脉栓塞 ,CT影像表现为肺动脉的完全堵塞、不规则充盈缺损、附壁充盈缺损、轨道征等 ;肺动脉主干的扩张 ;肺段和肺叶的缺血性改变或表现为“马塞克”征。 5例在溶栓治疗后跟踪CT复查 ,4例肺动脉栓塞基本消失 ,1例明显缩小好转。结论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一种无创伤性的有效检查方法 ,也是临床判断溶栓疗效的直观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电子束CT在急性肺动脉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电子束CT(EBCT)在急性肺动脉栓塞 (PE)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 0 0 2 -0 5~ 2 0 0 3 -0 4经EBCT确诊的 9例急性PE ,8例行静脉溶栓及抗凝治疗。所有病例溶栓后 1~ 2周内行EBCT第 1次复查 ,5例更换药物治疗后EBCT第 2次复查。结果  3例急性PE溶栓后第 1次EBCT复查示血栓完全或基本消失 ,5例效果不明显而更改治疗方案行第 2次静脉溶栓 ,EBCT 2次复查 2例血栓基本消失 ,另 3例则有明显好转。结论 EBCT不仅是诊断PE的重要检查方法 ,对溶栓后疗效的评价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可作为治疗后随访的常规检查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MSCTA)及多种重建技术联合双下肢静脉扫描(CTV)在肺栓塞(PE)及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7例经临床确诊的PE患者经MSCTA检查,扫描条件包括电压120 kV,电流210 mA,准直器宽度0.75 mm,对比剂注射速率为3~4 ml/s,延时时间的设定采用自动团注触发技术,MSCTA完成后延迟170 s行盆腔及CTV.结果 47例PE患者MsCTA及MPR、MIP、VRT等重建处理后均可显示两侧肺动脉主干、叶动脉、段及亚段肺动脉.受累动脉共363支,PE伴下肢深静脉血栓(DVT)31例,占65.9%.结论 MSCTA联合CTV诊断肺动脉栓塞及下肢静脉血栓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