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满红  费正东 《现代保健》2009,(21):195-196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笔者所在科近半年来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共诊断2例肺静脉异位引流,均为心上型完全性,现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 病例1:患者,女,22岁,因外院诊断中央孔型房间隔缺损,遂来笔者所在医院作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超声心动图显示如下:左房左室偏小,右房右室增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右腋下微创切口治疗心内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手术疗效。探讨不同临床分型及相关手术技术。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6年6月心内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21例,采用右腋下微创切口治疗,观察疗效,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所有患儿手术均顺利完成,同期矫治合并畸形,手术切口长约5.5~6.5cm,平均(5.8±1.2)cm,体外循环时间42~63min,平均(50.5±23.4)min,主动脉阻断21~36min,平均(34.5±12.6)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2.5~12 h,平均(5.8±4.6)h,术后出现低心排2例,治疗1~3 d治愈。无二次开胸和切口感染病例。随访时间3个月~4年,无死亡病例,无肺静脉回流梗阻发生。结论右腋下微创切口心内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术能够取得良好的早中期临床疗效,术前超声诊断是决定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drainage,简称"TAPVC)是一种少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单从临床表现上无法与其他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区别,目前手术前主要依据超声心动图、心血管造影及多排螺旋CT检查来明确诊断。超声心动图作为一种无创、快捷和重复性强的检查方法,能够实时动态地通过TAPVC直接和间接的声像特征为患者作出明确诊断,目前国内外已作为首选诊断方法广泛使用。本研究主要探讨超声心动图对TAPVC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32例超声心动图诊断为TAPVC患儿的超声声像资料,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选取2007年5月—2010年8月在我院经超声心动图诊断为TAPVC的患儿3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0年4月经心脏外科手术证实的30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的MSCT图像特点,探讨MSCT在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及并发畸形诊断中的价值,为术前诊断、手术方式选择及术后随访提供信息。结果:30例中心上型15例,心内型12例,心下型2例,混合型1例;术前经MSCT诊断为完全型28例(心上型15例,心内型10例,心下型2例,混合型1例),漏诊2例,诊断符合率为93.3%;TTE诊断心上型11例,心内型9例,心下型1例,漏诊9例,诊断符合率为70.0%。结论:多层螺旋CT是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准确、重要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婴幼儿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术的麻醉特点,为今后开展类似手术提供可行的麻醉管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7月~2009年12月共30例婴幼儿行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术的麻醉管理方法。结果采用静吸复合全麻,全部顺利完成手术,麻醉过程平稳。体外循环(CPB)时间64~138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48~103 min,4例深低温停循环(DHCA),停循环时间24~40 min。术后1.5~3.0 h清醒,8~32 h拔气管导管。术后1例因凝血功能障碍致广泛出血死亡,死亡率3.33%。其余29例均治愈。出院时SpO2 98%~99%,术后随访无麻醉并发症。结论以静吸复合全麻,辅以严密监测,尽力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防范肺动脉高压危象,注意保温等细节,合理应用深低温停循环的麻醉管理方法是确实可行的,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术后心律失常的原因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2年6月TAPVC 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心上型16例(61.54%),心内型9例(34.61%),混合型1例(3.85%).结果术后早期(30 d)死亡2例(7.69%).术后心律失常为室上性心律失常12例(46.15%),其中窦性心动过缓5例(19.23%),交界区性心律5例(19.23%),房性过早搏动1例(3.84%),Ⅱ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3.84%).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矫治术后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6.25%(9/16例).结论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早期手术疗效满意.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应及时发现和处理.  相似文献   

7.
探讨肺静脉异位连接(APVC)手术矫治的方法和原则。该院肺静脉异位连接占先天性心脏病外科就诊患者的1.11%(37/3340)。术前超声确诊率仅53.13%(17/32)。手术早期死亡率(30 d)6.25%(2/32),无近期严重并发症。随访时间(2~192月)内患者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失。结果表明,术前重视本病可能存在,术中探查明确诊断十分重要;重症患者术前调整病情创造最佳时机和条件即时手术;避免肺静脉回流受阻和妥善处理其它畸形;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是关键。肺静脉异位连接外科治疗近、中期效果显著,应积极开展。  相似文献   

8.
9.
我院近10多年来收治完全性尿道断裂57例,采用不同治疗方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并就其治疗问题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57例均为男性;年龄8~59岁;均为外伤所致并伴有骨盆骨折,其中49例伴有休克;手术距受伤时间为2~16小时;均系前列腺~膜部尿道完全性断裂。  相似文献   

10.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D)是指左右肺静脉直接或间接同右心房相连接,使上、下腔静脉血和肺静脉氧合血全部回流至右心房,左心房只接受心房内分流来的混合血[1].手术是治疗本病的唯一方法,而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对术后转归有重要影响.本院外科监护室2001~2005年共收治TAPVD 30例.现将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后矢状切口治疗小儿肛门直肠畸形11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正中矢状切口用于肛门直肠成形术经临床实践证明具有暴露充分损伤小、能利用所有肌肉组织修复先天性缺陷达到良好控制排便等优点[1~ 3] 。我院自1987年 1月~ 1999年 10月应用后正中矢状切口治疗小儿肛门直肠疾病 11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 本组共 11例。男 4例 ,女 7例。年龄最小 7个月 ,最大 4岁。后正中矢状切口用于肛门闭锁直肠舟状窝瘘 8例 ,行后矢状肛门成形术 6例 ,后矢状肛门直肠成形术 2例 ;短段型先天性巨结肠症 2例 ,行直肠肌条切除术 ;肛门闭锁直肠后尿道瘘 1例 ,行肛门直肠成形尿道瘘修补术。术后切口甲级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PAPVC)的超声心动图特征进行分析,找出漏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3月~2012年3月期间经手术或心血管造影证实的PAPVC患者21例资料。结果 21例病例中,其中漏诊7例,误诊1例。结论对右房室增大伴或不伴肺动脉高压的患者无论有无房间隔缺损均应警惕PAPVC的可能,应常规对肺静脉进行检测。检查者应多部位、多切面及用多种方法仔细观察,以提高对PAPVC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31岁,于2009年11月14日因"B超发现胎儿畸形1周,要求引产"人院。入院诊断:①妊娠38+5周,孕4产1,臀位;②胎儿畸形;③瘢痕子宫。此次怀孕未行正规产检,妊娠早期曾有感冒发  相似文献   

14.
何子超 《现代保健》2008,(36):56-57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一直是消化道疾病中的诊断难点。笔者共收集我院11例肠血管畸形致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资料。结果证明:选择性动脉造影结合术中美兰注射是目前肠血管畸形定性、定位诊断较理想的方法,外科手术是治疗小肠血管畸形出血最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会阴部因部位隐蔽烧伤机会较少,但因会阴部结构特殊,烧伤后一旦发生瘢痕粘连挛缩,不仅造成局部形态的畸形,而且影响大小便的排泄和性功能,后果十分严重,修复工作往往存在诸多困难。1990~1999年,我们共收治烧伤后会阴部瘢痕挛缩畸形17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共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3~19岁。致病原因:烧伤5例、烫伤12例。瘢痕类型:会阴中央型1例、周围型16例。瘢痕特点:全部病例局部结构破坏严重,均多处同时受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心脏彩超对小儿肺静脉异位引流(APVD)和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20年5月嘉兴市妇幼保健院接收检查后高度疑似小儿肺静脉异位引流40例患儿临床资料,全部患儿于上级医院完成手术,且术后于嘉兴市妇幼保健院随访,患儿治疗、手术结果等相关临床资料完整,手术资料显示患儿均经CT血管造影(CTA)检...  相似文献   

17.
患者社会性别为女性,24岁,未婚。从13岁起发现双侧腹股沟各有一肿块,约拇指大小,无痛,立位时明显,仰卧位可稍变小,但不消失,生长速度慢,一直无月经,无白带。两年前曾B超检查报告为“始基子宫”。患者要求切除腹股沟肿块,外科拟诊“双侧腹股沟斜疝”而收入院。体检:智力正常,呈女性外貌及体型,身高165cm。头颈无畸形,甲状腺不肿大。心肺正常,肝脾不  相似文献   

18.
在女性恶性肿瘤中,乳癌高发的国家其发病率始终居于首位,而我国乳癌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且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仍各抒已见。我院外科从1990~1998年共收治乳癌56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随机分组 56例乳癌随机分为两组,其中28例采用以外科手术为主加术中术后化疗等综合治疗(A组);28例采用单一的手术治疗而未作其他辅助治疗(B组)。其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见表1。表156例乳癌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  例组别术 式 选 择经典根治扩大根治改良根治保守性手术乳房切除辅助治疗选择化疗内分泌治疗区域性放疗A组(n=28)191521288…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总结Ebstein畸形的手术治疗经验,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 手术治疗Ebstein 畸形35例,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11例,Ⅱ级14例,III~Ⅳ级10例;超声心动图示:三尖瓣重度反流24例,中度反流5例,轻度反流6例.2例行三尖瓣置换术;33例行三尖瓣成形+房化心室折叠术,采用Danielson法2例,Carpentier法31例,其中9例行一个半心室矫治术.合并畸形同期矫治.结果 术后死亡1例;三尖瓣置换术后发生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心房颤动合并频发室性期前收缩2例.出院前复查胸部X线片和超声心动图,提示心脏缩小,三尖瓣反流消失22例,轻度反流9例,中度反流3例.术后随访1个月至7年,21例患者三尖瓣反流消失;12例患者存在轻度三尖瓣反流,心功能Ⅰ~Ⅱ级;1例三尖瓣反流加重,心功能不全,于术后3年行三尖瓣置换术,心功能恢复至Ⅰ~Ⅱ级.结论 Ebstein畸形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采用Carpentier法施行三尖瓣成形术效果良好;对三尖瓣和右心室发育不良者施行一个半心室矫治术有利于右心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