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消化性溃疡应用中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9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接受不同药物治疗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49例,治疗组患者采用中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阿莫西林及奥美拉唑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以及疗效进行对照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接受治疗的时间为15~25d,平均(18.31±2.57)d,经治疗后效果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应用中药治疗疗效明显,适合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2.
对IUGR早期综合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应用综合检查数据对3648例孕妇进行连续监测,早期筛选出48例IUGR,给予综合治疗,特别是首次应用川芎嗪。通过临床观察得出:治疗孕周越早效果越好,连续治疗优于一次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方法探讨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4月收治的140例异位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应用剖腹手术治疗,观察组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68例,占97.1%;对照组治愈54例,占77.1%,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治愈成功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较好效果。结论异位妊娠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手术创伤比较小,术后恢复较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具有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许彦龙      李国强      余跃      张祎年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21,(5):647-649
肿瘤电场治疗是一种新型的破坏肿瘤细胞有丝分裂的抗癌治疗方法,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批准的第一个适应证是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目前也已广泛应用于其他肿瘤的治疗。本文对肿瘤电场治疗的作用机制、治疗特点及其在胶质母细胞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并对肿瘤电场治疗在胶质母细胞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为急性盆腔炎患者联合应用左氧氟沙星、甲硝唑治疗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5月收治的40例急性盆腔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20例实验组患者联合应用左氧氟沙星、甲硝唑治疗,20例对照组患者联合应用青霉素、甲硝唑治疗,观察盆腔炎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实验组体温降至正常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治愈时间分别为(3.1±1.6)d、(3.7±1.8)d、(7.4±2.3)d,临床总有效率为95.0%,以上数据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为急性盆腔炎患者联合应用左氧氟沙星、甲硝唑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各级医院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地塞米松与甲硝唑行根管治疗期间急症处理的效果。方法:对66例根管治疗期间急症发作的病例分别采用联合应用地塞米松与甲硝唑、单独使用地塞米松和单独使用甲醛甲酚的方法治疗,观察各组的差异。结果:地塞米松与甲硝唑联合应用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其他组,差异显著。结论:联合应用地塞米松与甲硝唑可有效治疗根管治疗期间急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应用比索洛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60例,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A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治疗;B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比索洛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生情况、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心电图变化,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有效率为63.3%,B组有效率为93.3%,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应用比索洛尔治疗有着明显的临床疗效,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核医学在甲状腺癌症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进行分析讨论。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40例甲状腺癌患者,均采用核医学进行诊断和治疗,对其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诊断。结果40例患者中治疗效果显著的为13例,占总比的32.5%,治疗有效的为22例,占比例的55%,治疗无效的患者为5例,占比例的12.5%。结论核医学在甲状腺癌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患者接受治疗后病情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9.
李富慧 《医学信息》2007,20(9):1662-1663
目的探讨应用大剂量尿激酶静滴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为治疗组,另30例为对照组。两组同时给予降颅压、脑保护荆以及其他常规治疗。包括:管理血压、血糖、降血脂及抗感染用药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尿激酶100万U加入0.9%氧化钠溶液100ml静滴,30min内滴完。结果本组资料显示静脉溶栓治疗有效率达93.3%,治愈率达53.3%,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疗效肯定,早期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是患者康复的关键,但要严格掌握适应症。  相似文献   

10.
联合应用人参多糖与清开灵治疗病毒性肝炎1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普  郭遂成  曾庆松 《医学信息》2006,19(7):1232-1233
目的 观察人参多糖与清开灵联合应用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倒,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人参多糖及清开灵,对照组58例,采用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0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79%,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人参多糖与清开灵联合应用治疗病毒性肝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For much of the 20th century scientific psychology treated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s of nature and nurture to the development of phenotypes as the result of two quite separate sources of influence. One, nature, was linked to biological perspectives, often manifest as "instinct", while the other, nurture, was taken to reflect psychological influences. We argue that this separation was contingent on historical circumstance. Prior to about 1920, several perspectives in biology and psychology promoted the synthesis of nature and nurture. But between 1930 and 1980 that synthetic consensus was lost in America as numerous influences converged to promote a view that identified psychological and biological aspects of mind and behavior as inherently separate. Around 1960, during the hegemony of behaviorism, Daniel Lehrman, Gilbert Gottlieb, and other pioneers of developmental psychobiology developed probabilistic epigenesis to reject predeterminist notions of instinct and restore a synthesis. We describe the earlier and later periods of synthesis and discuss several influences that led to the separation of nature and nurture in the middle of the 20th centu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