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分析正常人及右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VOT)起源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ventricular complexes,PVCs)患者收缩期应变达峰时间,探讨RVOT起源PVCs患者心肌收缩同步性及时序规律.方法 应用斑点追踪成像(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技术测量30例RVOT起源PVCs患者在窦性心搏、室性心搏时及30例正常人纵向(TsL)、环周(TsC)、径向(TsR)收缩期应变达峰时间,分别计算标准差,并分析室性心搏时各方向应变达峰时间时序分布规律.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RVOT起源PVCs患者在室性心搏时TsL、TsC、TsR标准差均增大,窦性心搏时TsC、TsR标准差增大.室性心搏时,TsL、TsR从心尖至基底的不同层面间差异显著;TsL、TsC在不同室壁间差异显著.结论 RVOT起源PVCs患者在窦性心搏及室性心搏时均存在失同步状态,其中室性心搏时各方向应变达峰时间时序分布存在规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正常人及右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VOT)起源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ventricular complexes,PVCs)患者收缩期应变达峰时间,探讨RVOT起源PVCs患者心肌收缩同步性及时序规律.方法 应用斑点追踪成像(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技术测量30例RVOT起源PVCs患者在窦性心搏、室性心搏时及30例正常人纵向(TsL)、环周(TsC)、径向(TsR)收缩期应变达峰时间,分别计算标准差,并分析室性心搏时各方向应变达峰时间时序分布规律.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RVOT起源PVCs患者在室性心搏时TsL、TsC、TsR标准差均增大,窦性心搏时TsC、TsR标准差增大.室性心搏时,TsL、TsR从心尖至基底的不同层面间差异显著;TsL、TsC在不同室壁间差异显著.结论 RVOT起源PVCs患者在窦性心搏及室性心搏时均存在失同步状态,其中室性心搏时各方向应变达峰时间时序分布存在规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正常人及右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VOT)起源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ventricular complexes,PVCs)患者收缩期应变达峰时间,探讨RVOT起源PVCs患者心肌收缩同步性及时序规律.方法 应用斑点追踪成像(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技术测量30例RVOT起源PVCs患者在窦性心搏、室性心搏时及30例正常人纵向(TsL)、环周(TsC)、径向(TsR)收缩期应变达峰时间,分别计算标准差,并分析室性心搏时各方向应变达峰时间时序分布规律.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RVOT起源PVCs患者在室性心搏时TsL、TsC、TsR标准差均增大,窦性心搏时TsC、TsR标准差增大.室性心搏时,TsL、TsR从心尖至基底的不同层面间差异显著;TsL、TsC在不同室壁间差异显著.结论 RVOT起源PVCs患者在窦性心搏及室性心搏时均存在失同步状态,其中室性心搏时各方向应变达峰时间时序分布存在规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正常人及右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VOT)起源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ventricular complexes,PVCs)患者左心室腔等容收缩期涡流及左心室腔不同层面时间-血流曲线分布规律,探讨RVOT起源PVCs对左心室腔流场分布模式的影响。方法 分别获取27例RVOT起源PVCs患者在窦性心搏、室性期前收缩时及25例正常人的心尖四腔观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图。应用血流向量标测(vector flow mapping,VFM)技术,在涡流模式下分析等容收缩期左心室腔涡流直径(横径、纵径)、速度(最大正向速度、最大负向速度)、圈数;获取左心室腔基底段至心尖段各层面时间-血流曲线,分别测量各层面收缩期负向、舒张期正向血流量。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RVOT起源PVCs患者在室性期前收缩时,等容收缩期所形成涡流的涡流直径、速度、圈数均降低(P均<0.01),左心室腔时间-血流曲线杂乱;窦性心搏时等容收缩期涡流的速度降低,左心室流量分布规律改变。结论 RVOT起源PVCs患者在窦性心搏及室性期前收缩时均存在左心室腔流场分布模式的改变,VFM技术能够用于标测正常及异常电激动状态下左心室腔内血液流场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单心动周期实时四维超声心动图(sRT-4DE)评价扩张性心肌病(DCM)左室整体节段舒缩功能及室壁运动同步性,探讨左室收缩功能对左室室壁运动同步性的影响。方法 DCM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均行sRT-4DE检查,通过左室分析软件获得整体及节段容积-时间曲线、左室整体及节段收缩功能参数、左室收缩同步性参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CM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和舒张末期容积增大(P﹤0.01),左室射血分数减小(P﹤0.001),DCM组左室16节段的收缩不同步化指数、最大时间差及收缩末球形指数增大(P﹤0.05);且DCM组左室16节段收缩不同步化指数、最大时间差及收缩末球形指数均与LVEF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43、-0.654、-0.625(均P0.01)。结论 sRT-4DE能够准确评价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左室收缩同步性和收缩功能,左室整体及节段收缩减退可影响左室室壁运动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OME)评价室性期前收缩患者的左心室整体及局部心肌收缩功能。方法 60例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分成两组,A组为30例无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期前收缩患者,B组为30例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应用OME测量期前收缩A组和B组的窦性心搏及室性心搏时二尖瓣环六个位点处的收缩期峰值速度和左心室短轴乳头肌水平六个节段的收缩期心外膜速度(Vepi)、心内膜速度(Vendo)、速度差(ΔV)、心外膜运动加速度(Aepi)、心内膜运动加速度(Aendo)、相对力(F)。结果 (1)期前收缩A组和B组在室性心搏时的二尖瓣环处六个位点收缩期峰值速度与窦性心搏时相比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期前收缩A组室性心搏时左心室乳头肌水平各个节段的Vepi、Vendo、ΔV及Aepi、Aendo、F与窦性心搏相比,均升高(P>0.05);B组室性心搏时左心室乳头肌水平各个节段的Vepi、Vendo、ΔV及Aepi、Aendo、F与窦性心搏相比,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OME能够较客观准确地反映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在室性心搏时整体心肌功能,而局部心肌功能则与患者本身有无器质性心脏病有关,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技术分析正常人及右室起源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PVC)二联律患者不同层面心肌旋转参数,探讨窦性心律及右室起源PVC时左室心肌力学变化规律.方法 应用VVI技术对10例右室起源PVC二联律患者窦性、室性心搏及12例健康志愿者胸骨旁左心室短轴观二尖瓣、心尖水平的心肌旋转角度及解旋启动时间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正常人左室二尖瓣水平呈顺时针旋转,心尖水平呈逆时针旋转,内膜旋转角度大于外膜(P<0.01);右室起源PVC二联律患者窦性心搏时各水平心肌旋转角度较正常组降低(P<0.05),解旋启动时间前移(P<0.05);右室PVC二联律患者室性心搏时旋转曲线呈双向,收缩早期与正常组及PVC窦性心搏呈反向旋转.结论 心肌旋转参数可用于评价不同激动时序时心肌运动力学状态,VVI技术可为该研究提供方法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评价右心室流出道(RVOT)起源室性期前收缩(PVB)患者左心室心肌径向运动同步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0例右心室流出道起源PVB患者(PVB组)和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应用全方向M型超声系统测量左心室短轴乳头肌水平6个节段收缩期速度达峰时间(Ts)及舒张早期速度达峰时间(Td),计算6个节段的标准时间差(Ts-6-SD, Td-6-SD),以评价PVB对左心室运动同步性的影响。结果 在所有节段中, PVB组正常窦性心律时Ts、T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s-6-SD、Td-6-SD均大于对照组(P<0.05), PVB组PVB时的Ts、Td、Ts-6-SD、Td-6-SD均大于正常窦性心律时(P<0.01)。结论 右心室流出道起源PVB患者在窦性心律及PVB时左心室收缩与舒张均存在失同步,全方向M型超声能够为评价左心室心肌径向运动同步性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组织同步成像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组织同步成像(TSI)探讨前壁心肌梗死(心梗)患者和下壁心梗患者的左心室收缩运动的同步性,以及不同梗死部位对心肌同步性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0例健康人、30例前壁心梗及28例下壁心梗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TSI测量左室心肌12个节段的收缩期达峰值速度时间(Ts),计算12节段Ts的标准差(Ts—SD)和12节段的最大和最小时间的差值(Ts—diff)。结果 对照组Ts—SD及Ts—diff最小。前壁心梗组及下壁心梗组的Ts—SD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Ts—diff在前壁心梗组及下壁心梗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G〈0.05)。心力衰竭心梗组的Ts—SD大于心功能正常心梗组(P=0.053)。心梗患者的Ts—SD及Ts—diff与QRS的宽窄无明确关系。前壁心梗组的前壁和前间隔的Ts明显长于对照组及自身其他心肌节段(P〈0.05)。下壁心梗组的下壁和后壁Ts明显长于对照组及自身其他心肌节段(PG〈0.05)。心梗组的侧壁Ts长于对照组(PG〈0.05)。结论 TSI能够快速定量分析心梗患者室壁运动的时间延迟,其检测的参数与QRS间期的宽度无明显关系。不同部位的心肌梗死均影响心肌的同步性,最延迟Ts取决于不同的梗死部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RVOT-VP)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本文对687例RVOT-VP患者动态心电图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687例患者中,女性395例(57.4%),男性292例(42.5%),女性/男性比为1.35,平均年龄(59.8±12.9)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悸症状,94例(13.7%)曾出现过黑朦症状,22例(3.2%)曾经出现晕厥。动态心电图记录室性早搏204~28472次。检出右室流出道室速39例(5.7%)其中非持续性室速31例(79.5%),发作性持续性室速8例。室速发作时未见一例晕厥发生。结论特发性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早搏较常见,动态心电图能揭示室早特征、分布、室速发作情况与症状关系,射频消融治疗为首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评价右心室流出道(RVOT)起源室性期前收缩(PVB)患者左心室短轴局部心肌功能。方法 PVB组为RVOT起源PVB患者30例,对照组为30名健康志愿者。应用全方向M型超声系统测量两组窦性心律及PVB时左心室短轴乳头肌水平6个节段收缩期速度达峰时间(Ts)及舒张早期速度达峰时间(Td),评价PVB对局部心肌收缩与舒张功能的影响。结果 PVB组正常窦性搏动时与对照组比较,在下壁、后壁节段,PVB组的Td大于对照组(P<0.01),其他节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B组正常窦性搏动与PVB时比较,PVB时的Ts、Td均大于正常窦性搏动时(P<0.01)。结论 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所测量的达峰时间能够反映RVOT起源PVB患者局部心肌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异常。  相似文献   

12.
【】 目的 初步建立左室容积及收缩与舒张同步性各参数的正常值范围。方法 运用单心动周期全容积成像技术(instantaneous full-volume imaging,IFI)分析120例正常成年男性左室容积参数[射血分数(EF)、舒张末容积(EDV)、收缩末容积(ESV)、每搏量(SV)、收缩末期球形指数(ESSI)、舒张末期球形指数(EDSI)]和左室收缩及舒张期节段容积变化同步性参数[收缩失同步性指数(SDI)、舒张失同步性指数(DDI)、收缩末离散度(DISPES)、舒张末离散度(DISPED)、平均收缩末时间(MES)、平均舒张末时间(MED),收缩前时间容积(PreContr)、收缩后时间容积(PostCont)、舒张前时间容积(PreRlax)、舒张后时间容积(PostRlax)。结果 获得正常成年男性左室容积参数和左室收缩及舒张期各节段容积变化同步性参数95%正常参考值范围,舒张末容积(EDV)、收缩末容积(ESV)、每搏量(SV)与平均收缩末时间(MES)与体表面积之间呈显著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88、0.371、0.432、0.259,p<0.05)。结论 单心动周期全容积成像技术在左室收缩容积及收缩与舒张同步性各参数的正常值范围的测量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各项参数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又将为IFI技术在超声临床研究中的应用插上腾飞的翅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运用组织多普勒显像技术测量右室不同部位起搏的心脏超声参数,以评价右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左室收缩同步性的影响.方法 连续人组69例拟行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术前随机分为A组E36例,右室流出道起搏(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pacing,RVOT)]及B组[33例,右室心尖起搏(right ventricular apexpacing,RVA)],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左室12节段收缩达峰时间(Ts)及收缩峰速度(Vs),计算12节段Ts标准差(Ts-SD)及Vs平均值(Vs-M).结果 A组和B组各有1例患者随访时因非起搏心律而剔除,共获得67例患者的组织多普勒图像进行脱机分析.术前两组左室收缩同步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RVOT起搏组(A组)左室收缩同步性优于RVA起搏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s-SD(23.63±2.32)ms对(31.54±2.93)ms,P=0.0387],对基础状态下Ts SD≥32.6 ms者进行亚组分析(A2组和B2组)RVOT起搏后Ts-SD显著小于术前[(28.55±16.93)ms对(48.19±9.26)ms,P=0.0045],而RVA起搏前后Ts-SD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两亚组术后比较RVOT起搏亚组(A2组)Ts-SD显著小于RVA起搏亚组(B2组)r(28.55±16.93)ms对(38.19±18.34)ms,P=0.0290].结论 RVOT起搏对于左室收缩同步性影响小于RVA起搏,术前同步性较差者选择RVOT起搏能显著改善左室收缩同步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技术评估DDD起搏前后左心室心肌收缩同步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13例DDD起搏患者,于手术前后应用VVI在系列心尖长轴及胸骨旁短轴观上显示左室速度向量图.心尖长轴观测量各节段收缩期纵向速度达峰时间(Tvl)和纵向应变达峰时间(Tsl),胸骨旁短轴观测量收缩期径向速度达峰时间(Tvr)和环向应变达峰时间(Tsc),并计算节段达峰时间的标准差(Tvl-SD,Tsl-SD,Tvr-SD,Tsc-SD)及任意两节段间最大达峰时间差值(Tvl-d,Tsl-d,Tvrd,Tsc-d).结果 与术前相比,术后左室收缩不同步指标Tvr-SD,Tsc-SD,Tsl-d,Tvr-d,Tsc-d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DD起搏后左室心肌在纵向、径向和环向上均存在显著的收缩不同步.VVI技术可准确评价DDD起搏前后左室心肌收缩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估正常QRS波群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左室心肌收缩同步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QRS≤120ms CHF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各30例,常规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射血分数(LVEF)。在系列心尖长轴及胸骨旁短轴观上,VVI成像显示所有受试者的左室速度向量图。心尖长轴观测量各节段收缩期纵向速度达峰时间(Tvl)和纵向应变达峰时间(Tsl),胸骨旁短轴观测量收缩期径向速度达峰时间(Tvr)和环向应变达峰时间(Tsc),计算节段达峰时间的标准差(Tvl—SD,Tsl—SD,Tvr-SD,Tsc-SD)及任意两节段间最大达峰时间差值(Tvl—diff,Tsl-diff,Tvr-diff,Tsc—diff)。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HF组LVDd,LVESV,LVEDV均显著增加(P〈0.05或0.01),LVEF显著降低(P〈0.01)。左室心肌收缩不同步指标Tvl—SD,Tsl—SD,Tvr—SD,Tsc-SD及Tvl—diff,Tsl-diff,Tvr-diff,Tsc-diff均显著增加(P〈0.01)。结论 QRS波群正常的CHF患者左室心肌在纵向、径向与环向上均存在显著的收缩不同步。VVI技术可准确评价CHF患者左室心肌收缩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