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目的 比较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鉴别移植肝局灶性病变的诊断性能.方法 对68例移植肝局灶性病变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两位不同经验的超声医生(受试者)对检查结果独立诊断,比较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鉴别移植肝局灶性病变良恶性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Kappa值评估受试者之间的一致性.结果 超声造影对不同经验的受试者均能显著提高鉴别病变良恶性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均P<0.05),缺乏经验的受试者提高的幅度较大.两位受试者之间的一致性超声造影较常规超声高,к值分别为0.931和0.632.结论 超声造影可显著提高对移植肝局灶病变的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局灶性病变超声造影的误诊因为.方法 收集有病理诊断的578例肝局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资料,将其中与病理诊断不符的7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例肝良性病变被超声造影误诊为肝癌,占误诊的38.7%.20例肝癌被超声造影误诊为肝良性病变,占误诊的26.7%.13例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被误诊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4例HCC被误诊为ICC.1例胆道乳头状黏液腺癌、1例肝转移癌和1例神经内分泌癌被误诊为HCC,1例HCC和1例ICC被误诊为肝转移癌.3例肝增生病变和1例炎性假瘤被误诊为肝血管瘤.原发性肝癌与肝内增生病变的混淆诊断占误诊的首位,炎性病变与恶性肿瘤的混淆诊断居次位.结论 不同病变的增强模式相似是超声造影出现误诊的原因,分析造影图像细节,紧密结合临床,可提高超声造影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肝局灶性病变超声造影诊断指标初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适宜中国肝局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诊断指标。方法 以注射造影剂后肝动脉开始显影作为动脉相的起始时间,以门静脉开始显影作为门脉相起始时间,以肝实质增强达峰值为实质相起始时间;分析682例肝局灶性病变超声造影肝动脉、门静脉的始增时间及肝实质的增强峰值时间、肝内病灶的开始减退时间,分析增强模式。结果 肝硬化与非肝硬化组肝动脉、门静脉及肝实质始增时间有显著差异,肝内良恶性病灶增强退出时间有显著差异。85%的原发性肝癌及99%肝转移癌在注射造影剂后180s内退出,故以180s作为延迟相起始时间及与实质相的划分点,由此将超声造影分为四个时相。结论 由于肝背景不同造成血流动力学差异,病灶增强时相以自身背景对比更为适宜;根据新的时相定义及病灶增强退出特征,总结出中国人肝癌及其他肝局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4.
目的 运用灰阶实时超声造影(CEUS)观察肝局灶性小病变(≤3 cm)伴动脉相肝灌注异常--一过性肝高增强(THHE)的显像特征及鉴别诊断价值,探讨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 运用超声造影剂SonoVue及对比脉冲序列(CPS)造影成像技术检查268灶肝局灶性小病变,回顾性观察病变周围出现THHE的CEUS声像图特征,分析其伴随不同性质病变的发生率、形态及增强特征.结果 268灶肝局灶性小病变中45灶(16.8%)周围检测出THHE,CEUS表现为肝动脉相病变周围不同形态和范围的快速高增强区域,边界清晰,随即快速消失呈等增强,平均增强持续时间为(22.6±13.6)s.THHE的形态分为4型:Ⅰ型,楔形或扇形(51.1%);Ⅱ型,环状包绕形(20.0%);Ⅲ型,类结节形(11.1%);Ⅳ型,不规则形(17.8%).根据病变的性质分为3组:①良性肿瘤组88灶,8灶(9.1%)出现THHE,7灶呈Ⅲ型和Ⅵ型;②恶性肿瘤组141灶,31灶(22.0%)出现THHE,21灶呈Ⅰ型;③瘤样病变组39灶,6灶(15.4%)出现THHE,4灶呈Ⅱ型.三组病变周围THHE的CEUS增强分型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良性肿瘤组THHE出现率低于恶性肿瘤组和瘤样病变组(P<0.05).结论 CEUS检出的肝局灶性小病变伴THHE是动脉相肝灌注异常的声像表现,在不同性质病变其发生率和形态构成略有不同,充分识别THHE有助于鉴别诊断、避免误诊及正确评估病变范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虚拟导航超声造影定位检出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47个CT/MR提示但常规超声无法显示的肝脏局灶性病变,使用虚拟导航将病灶的CT/MR和超声图像对位融合后,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图像融合的成功率和所需时间,以及虚拟导航超声造影检出病灶的情况及检出率。结果所有病例中虚拟导航均能成功对位,对位融合所需时间为3~10min,平均(4.4±1.5)min。虚拟导航超声造影能显示病灶37个,检出率为78.7%(37/47)。结论虚拟导航超声造影对于常规超声无法显示的肝脏局灶性病变具有较高的定位检出率,是一种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超声造影与增强CT成像的特点及互补性,探讨超声造影对肝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1个肝局灶性病变进行超声造影及增强CT检查,采用诊断评分分析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与互补性,并评价病灶在不同成像方法中动脉期的表现.结果 超声造影对肝局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96.6%,86.9%,94.9%,90.9%,93.8%,增强CT对应值分别为98.3%,82.6%,93.4%,95.0%,93.8%;两种影像检查分别误诊共6例,其中5例可通过两者结合互补作出正确诊断.25例肝转移瘤中超声造影动脉期18例(72%)表现为高血供,增强CT 8例(32%)表现为高血供,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结论 超声造影和增强CT对肝局灶性病变均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二者有一定的互补性,转移瘤超声造影动脉期多血供表现的比例显著高于增强CT.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照研究胰腺实性局灶性病变(s-FLPs)超声造影(CEUS)和增强CT(CECT)的增强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低机械指数CEUS回顾性分析确诊的49例s-FLPs的增强模式,并与CECT进行比较,分析两者的诊断能力.结果 ①CEUS血管期肿块内可观察到微血管灌注过程;②CEUS的实质灌注双期增强模式与CECT的双期增强模式一致性为73.5%(36/49),CEUS的实质灌注早期与CECT的胰腺期增强水平的一致性可达87.8%(43/49),低/低增强是胰腺癌CEUS和CECT最常见共同增强模式.③比较CEUS与CECT的鉴别诊断能力,两种方法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EUS与CECT的增强模式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两种方法对s-FLPs的诊断能力相近,CEUS有可能成为s-FLPs影像学诊断的一种重要无创方法.  相似文献   

8.
肝局灶性炎性病变的超声造影增强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局灶性炎性病变超声造影的增强表现。方法采用造影剂SonoVue和对比脉冲序列成像技术对肝脓肿、炎性假瘤、胆管周围炎症、肝结核和真菌感染共58个肝局灶性炎性病灶施行了超声造影检查。观测病灶的增强水平、形态以及随时相变化的特点。结果32个肝脓肿病灶在动脉期呈现高增强、等增强和低增强分别为26个、5个和1个;30个病灶为周边环状增强伴中央无增强,其中22个见内部分隔状增强;20例显示动脉早期病灶所在区域肝组织楔形高增强;26个高增强病灶至门脉期14个、至延迟期共21个消退至低增强;5个等增强病灶至门脉期3个、至延迟期共4个消退至低增强。5例胆管周围炎症者动脉期表现为不均匀高增强(3例)或等增强(2例),门脉期及延迟期所有病灶减退至低增强。19个炎性假瘤病灶动脉期高增强、等增强和低增强分别为11个、3个和5个,其中12个具有周边环状增强的特点,门脉期及延迟期所有病灶均表现为低增强。1个肝结核病灶和1个真菌感染炎性病灶动脉期均呈不均匀高增强,门脉期及延迟期亦减退至低增强。结论肝脓肿病灶大多数在门脉期为低增强,与欧洲指南所描述的典型表现有所不同。胆管周围炎和局灶性非化脓性炎症病变则表现出在动脉期高增强或等增强后,门脉期及延迟期消退为低增强,与恶性肿瘤的增强模式相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动态血管模式(dynamic vascular patterns,DVP)曲线及参数图在肝局灶性病变超声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SonoLiver软件对83例接受超声造影检查并经病理或临床确诊的肝局灶性病变患者资料进行定量分析,获得时间-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TIC)及DVP曲线,构建DVP参数图,并计算出TIC相关参数.结果 TIC参数:上升时间(RT)、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IMAX)、平均渡越时间(mTT)、上升斜率及半降斜率绝对值在良恶性病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VP曲线波形分四种类型:Ⅰ型(正负双向波)、Ⅱ型(正向波)、Ⅲ型(负向波)及Ⅳ型(负正双向波).94.9%Ⅰ型为恶性病变,100%Ⅳ型为良性病变.Ⅰ型、Ⅱ型、Ⅲ型及Ⅳ型分别在恶性、良性病变中占72.5%、13.7%、13.7%及0和6.2%、43.8%、31.2%、18.8%.DVP参数图分型特征及在良恶性病变中所占比例均与DVP曲线一致.结论 动态血管模式DVP曲线及参数图直观反映了病变区与周围肝实质血流灌注的差异,为肝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新的定性指标.  相似文献   

10.
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低机械指数实时连续成像技术和造影剂SonoVue对149例肝脏局灶性病变作超声造影检查。结果:149确肝脏局灶性病变中,肝脏恶性肿瘤具有较特征性的超声造影表现,而良性病变除血管瘤、局灶性增生结节、肝脏囊性占位具有特征性的改变易于诊断外,其他尚无特征性表现。结论:超声造影对肝脏局灶性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尤其是鉴别良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虚拟导航三维超声造影(VNA-3D-CEUS)评估肝癌消融范围和安全边界的可行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VNA-3D-CEUS对51例肝癌患者共61个病灶进行消融范围及安全边界测量评估。以增强MRI为金标准,先评价VNA-3D-CEUS判断消融是否完全的准确性,再按消融灶在三维空间上与原病灶的关系,将病灶分为3组:A组,肿瘤消融完全,且能达到5 mm安全边界;B组,肿瘤消融完全,但未能达到5 mm安全边界;C组,肿瘤消融不完全。通过随访观察消融是否达到安全边界与肿瘤局部进展的关系。结果 VNA-3D-CEUS的操作成功率为78.7% (48/61),判断肿瘤是否消融完全的符合率为100% (40/40) ;A组和B组肿瘤局部进展分别为0/26和2/1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肿瘤局部进展与消融是否达到安全边界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1.000,P<0.001)。结论 VNA-3D-CEUS有望成为客观、全面、准确评估肝癌消融范围及安全边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超声造影诊断肝复杂囊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 65例患者中的67个肝复杂囊性病变接受了普通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两位超声医师(一位年资高者和一位年资低者)独立阅片,应用ROC曲线评估普通超声和超声造影判断肝复杂囊性病变良恶性的诊断价值,Kappa值检验评估年资高及年资低者之间的一致性.结果 ROC曲线显示年资高者和年资低者得到的曲线下面积在普通超声分别为0.917和0.774(P=0.044),在超声造影分别为0.935和0.922(P=0.420).普通超声和超声造影的曲线下面积在年资高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17对0.935,P=0.380),在年资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774对0.922,P=0.047).超声造影明显提高了诊断肝复杂囊性病变良恶性的特异性、准确性和阳性预测值(均P<0.01).普通超声和超声造影对具体病变的正确诊断率在年资高者分别为26.9%(18/67)和76.1%(51/67),在年资低者分别为28.4%(19/67)和58.2%(39/67)(均P<0.001).受试者之间的一致性超声造影较普通超声高,Kappa值分别为0.774(95%置信区间:0.688~0.860)和0.325(95%置信区间:0.214~0.436).结论与普通超声相比,超声造影显著提高了鉴别诊断肝复杂囊性病变良恶性的能力和对具体病变的诊断能力,并且提高了观察者间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对肝移植后缺血性胆道病变(ITBL)的定性诊断价值,并初步分析CEUS表现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36例肝移植患者,连续追踪6~59个月,记录其最终诊断及临床结局.24例确诊为ITBL,3例胆管吻合口狭窄,4例急性排异,4例胆道感染,1例胆泥.所有患者确诊前均接受肝门部胆管壁CEUS检查,由2名医师共同盲法分析,以胆管壁动脉期无或低增强为标准诊断ITBL,计算阅片者的诊断效能及阅片者间的一致性.结果 两位阅片者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66.7%、62.5%,特异性分别为83.3%、83.3%,准确性分别为72.2%、69.4%,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8.9%、88.2%,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5.6%、52.6%.阅片者之间的一致性很好(κ=0.83).24例ITBL患者中动脉期胆管壁无增强者发生死亡或二次移植的比率(54.5%)明显高于低增强(20%)、高或等增强者(12.5%).结论 CEUS对ITBL有定性诊断价值,当CEUS显示肝门部胆管壁无增强时提示预后不良,这或许可以成为二次肝移植的指征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评价活体右半肝肝移植术后早期血流微灌注的价值.方法 应用超声造影剂声诺维对26例活体右半肝肝移植受者分别于术后1d、7d、15d、30d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移植肝的微灌注情况,并结合术式进行分析.结果 26例活体右半肝肝移植受者中,15例为正常灌注模式,均未发现血流动力学异常;11例为异常灌注模式,其中8例存在桥血管回流障碍,4例门静脉流量过高.异常灌注模式表现为术后第1d检查动脉早期出现增强过程中的瞬间不同步现象,出现高增强区及低增强区,与周围肝组织相比差异明显,且该差异在随后的几次检查中随时间延长而逐渐消失.结论 活体肝移植术后早期.移植物微灌注异常与人肝血流和出肝血流的异常相关,静脉回流障碍和门静脉过度灌注是主要因素,超声造影可作为评价移植物微灌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