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影响城市流动人口儿童预防接种因素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影响城市流动人口儿童预防接种因素,指导基层开展流动人口儿童预防保健工作。【方法】随机抽查深圳市梅林医院预防接种112名儿童家长作面对面问卷调查。研究方法采取通径分析,统计分析方法采用均数、频数分布、t检验、分层分析、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等。【结果】通径分析结果显示:男性、低月龄、保育人学历低、父母亲职业层次高、人口流动性小、疫苗知情程度完全、小儿二周/半年患病次数少、家庭子女少、家庭月均收入高、社会支持较高者预防接种综合指标完成程度高,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人口流动性(beta=0.483),其它依次为社会支持、母亲职业、男性、保育人文化水平、父亲职业、月龄、疫苗知情程度、半年患病次数、二周患病次数、家庭月均收入、家庭子女数。按直接影响大小顺序为人口性质、母亲职业、男性、保育人文化水平、父亲职业、月龄、疫苗知情程度、家庭子女数。按间接影响大小顺序为社会支持力度、半年患病次数、二周患病次数、家庭月均收入。【结论】人口性质对预防接种综合指标的三种组成成份(疫苗知情程度、六苗接种及时和六苗全程覆盖)均有影响,提高儿童预防接种综合指标关键在于针对流动人口儿童进行专类管理,这一点处理得当,其它因素的负性影响会相对减少,正性影响会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婴幼儿鹅口疮应用预防性干预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224例儿科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112)与对照组(n=112)。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防性干预措施,比较两组鹅口疮发生、家属知识掌握情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鹅口疮发生率为8.04%,低于对照组的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2,P=0.019);观察组家属知识掌握优良差占比分别为63.39%、27.68%、8.93%,对照组分别为38.39%、43.75%、1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18,P=0.000);观察组满意度为93.75%,对照组为84.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7,P=0.031)。结论针对儿科患者,予以预防性干预措施可明显减少鹅口疮发生,利于提高家属知识掌握程度及护理满意度,对患儿健康及医患关系和谐的维护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学龄前儿童单纯肥胖症群体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儿童单纯肥胖症的群体干预方法,降低学龄前儿童肥胖发病率。【方法】从朝阳区和大兴区各选择2所幼儿园为研究现场,2~4岁儿童为研究对象,每区各有1所幼儿园为干预组,另1所为对照组。采用WHO身高标准体重值为肥胖判断标准。对干预组进行为期2年的群体干预,干预措施包括对儿童家长的健康教育、保证儿童运动锻炼时间、幼儿园提供平衡膳食、告知家长儿童体格测量结果等。对照组除与干预组同期体检外不接受任何干预措施。【结果】经过2年干预,干预组肥胖率从8.78%降至7.77%,对照组肥胖率从3.58%上升为6.81%;干预组血压偏高检出率从4.83%降至2.60%,对照组从1.39%上升为1.85%;干预组儿童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臂围增长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肥胖群体干预方案在幼儿园的实施有助于学龄前儿童肥胖发病率的控制和儿童体形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学龄前儿童单纯肥胖症群体干预中期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索儿童单纯肥胖症的群体干预方法,降低学龄前儿童肥胖发病率。【方法】从朝阳区和大兴区各选择2所幼儿园的2~4岁儿童为研究对象,每区各有1所幼儿园为干预组,另1所为对照组。采用WHO身高标准体重值为肥胖判断标准。对干预组进行为期2年的群体干预,干预措施包括对儿童家长的健康教育、保证儿童运动锻炼时间、幼儿园提供平衡膳食、告知家长儿童体格测量结果等。对照组除与干预组同期体检外不接受任何干预措施。【结果】经过1年干预(干预中期),干预组肥胖率从7.72%降至5.34%,对照组肥胖率从3.96%上升为4.62%;干预组血压偏高检出率从5.05%降至2.76%,对照组从1.61%上升为3.11%;干预组儿童骨强度平均增长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肥胖群体干预方案在幼儿园实施1年来对学龄前儿童肥胖发病率的控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网络成瘾障碍综合行为干预模式效果。方法 选取湖南省郴州市符合网络成瘾障碍(IAD)诊断标准的8~14岁儿童5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研究组实施“学校、家庭、社会”综合行为干预3个月,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模式,应用 IAD 诊断问卷(IAD-DQ)和经修改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儿童版评估其心理健康状况和临床疗效。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儿童IAD-DQ 评分为(3.74±1.56)分、上网时间为(10.86±4.73)h/周、上网频度为(5.88±3.25)次/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68±1.14)分、(20.36±5.31)h/周、(10.30±5.24)次/周,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研究组SCL-90 总分为(127.76± 38.35)分,低于对照组的(152.08 ±35.75)分,其各因子评分除躯体化及精神病性外,其他各因子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综合行为干预模式能有效防治儿童网络成瘾障碍,并促进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6.
JoAnne L. Pedro-Carroll Linda J. Alpert-Gillis Emory L. Cowen 《The journal of primary prevention》1992,13(2):115-130
This study evaluates the efficacy of the Children of Divorce Intervention Program (CODIP), a preventive intervention based on social support and coping skills, for 4th–6th grade urban children of divorce. Structure and content of the 14 group sessions were tailored to the developmental level and sociocultural make-up of the target sample. Pre-post comparisons of demographically matched groups of 57 CODIP participants, 38 non-program divorce controls and 93 children from non-divorced families revealed improvements on parent, child and group leader measures of adjustment.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农村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进行干预,改善农村学龄前儿童的饮食行为。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选取研究对象。按照人均GDP水平将聊城市辖下的所有乡镇分为发达、中等及欠发达三类,每类抽取2个大体类似的乡镇,将6个乡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最后在抽取的每个乡镇样本中随机抽取50户3~6岁的学龄前儿童的家庭。针对干预组的家长采取为期一年的干预,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结果经过一年的干预,干预组经常吃零食(31.1%vs 59.4%)、吃饭看电视(51.7%vs 66.5%)的儿童检出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定期了解儿童膳食情况(53.6%vs 34.7%)、支持开展营养教育的家长的比例(100.0%vs 97.1%)高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组中经常吃零食的儿童由基线的73人(48.3%)下降到47人(31.1%)(P0.05);经常不吃早餐的儿童由基线的28人(18.5%)下降到12人(8.0%)(P0.05);边吃边玩的儿童由基线的101人(66.9%)下降到78人(51.7%)(P0.05);厌食的儿童由基线的66人(43.7%)下降到25人(16.6%)(P0.05);给儿童服用保健品的家长由干预前43人(28.5%)下降到28人(18.5%)(P0.05)。结论此次通过对农村学龄前儿童的家长进行干预从而改善儿童饮食行为的干预措施取得一定的成效,农村学龄前儿童的饮食行为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沈阳市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保健状况,制定干预方案,并评价干预效果。方法 在沈阳市内抽取2所条件相近、规模相当的幼儿园,选取就读于小班和中班的所有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儿童口腔卫生保健知识需求问卷和儿童口腔健康检查表进行调查。制定干预方案,在干预后6个月、1年进行干预效果评价。结果 沈阳市地区学龄前儿童平均龋齿数为2.82颗,患龋率为62.9%,干预第6个月,两组儿童平均龋齿数、患龋率均有所增加,但干预组的患龋率增幅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年时,干预组的平均龋齿数、患龋率均下降,与基线调查时无差异,对照组虽有所下降,仍高于基线调查时。干预过程中,患龋儿童龋病治疗率均得到了提高,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沈阳市学龄前儿童患龋率较高,及早进行健康教育并给予干预,可以减少儿童龋齿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改善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作用。方法 使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ental Health Test,MHT) 对31名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进行测评,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给予为期8周的心理干预,并在干预后再次使用心理健康测验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测评。结果 1)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心理健康问题总分阳性检出率为38.7%,各项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顺序为:学习焦虑(67.7%)、身体症状(45.2%)、自责倾向(41.9%)、过敏倾向(22.6%)、恐怖倾向(16.1%)、对人焦虑(6.5%)、冲动倾向(6.5%)。2)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干预前后心理健康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27,P<0.001)。 结论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主要问题表现为学习焦虑、身体症状和自责倾向。心理干预对改善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心理健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索儿童饮食行为问题诊断和干预的方法。 【方法】 将儿童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阶段性综合干预和常规干预的方法,观察对儿童四类饮食行为问题,包括精力充沛胃口差、挑食偏食、不良进食习惯和害怕进食的干预作用。 【结果】 儿童保健门诊和社区就诊儿童四类不良饮食行为问题中,挑食偏食儿童不同年龄组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58,P<0.001);其余三项不良饮食行为问题不同年龄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比四类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干预前后的行为改变,干预组和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年龄组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 【结论】 应在我国推广和完善以家庭为单位的阶段性儿童饮食行为临床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12.
The Rochester Child Resilience Project is a coordinated set of studies of the correlates and antecedents of outcomes relating to resilience among profoundly stressed urban children. The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over the course of the past decade. Based on child test data, parent, teacher, and self ratings of child adjustment, and in-depth individual interviews with parents and children, a cohesive picture has developed of child and family milieu variables that consistently differentiate children with resilient versus stress-affected outcomes within this highly stressed sample. Resilient children are characterized by an easy temperament and higher IQ; sound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 a parent''s sense of efficacy; the parent''s own wellness, especially mental health; and the child''s perceived competence, realistic control, empathy, and social problem-solving. 相似文献
13.
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干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经过干预后饮食行为问题儿童的行为改善情况,及抚养人饮食行为知识、对被抚养人饮食行为态度的改变。【方法】以上海市248名12~67个月的饮食行为问题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专家讲课、个别咨询及发放科学读物等措施,对其进行6个月的饮食行为干预,通过对抚养人的问卷调查,了解所有儿童干预前后的饮食行为改善情况,抚养人饮食行为知识、对被抚养人饮食行为态度的改变,就中期评估时的调查结果进行干预前后对比分析。【结果】经过干预,被调查儿童的饮食行为综合评分由基线的(19.63±5.25)分下降至(14.95±4.30)分,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各项饮食行为评分也均有显著下降,抚养人报告儿童有挑食、偏食、厌食的比率分别从59.3%、51.6%、18.5%下降至34.3%、38.3%、4.8%(P=0.000),抚养人对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担忧程度下降(P=0.001),更多的抚养人选择通过行为矫正来解决儿童的饮食行为问题,对儿科医生在解决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信任度上较前有显著提高。【结论】通过综合的饮食行为干预,可以改善儿童的饮食行为问题,并丰富抚养人的饮食行为知识,改变其对被抚养人的饮食行为态度。 相似文献
14.
Gayle R. Parker Emory L. Cowen William C. Work Peter A. Wyman 《The journal of primary prevention》1990,11(1):19-35
Compares subsamples of 37 highly stressed children with stress affected (SA) outcomes and 40 demographically similar children with stress resilient (SR) outcomes, identified within a larger sample of 4th-6th grade urban youngsters. Comparisons were made on a battery of 11 measures believed on 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grounds to have potential for differentiating the groups, in an effort to expand the nomological definitional net for childhood resilience. SR children judged themselves as significantly better adjusted and more competent than SAs. They had higher self esteem, more empathy, and both a more internal and more realistic sense of control. They reported more effective problem solving skills and more positive coping strategies. A combination of five predictor variables used in a discriminant function analysis correctly classified 84.1% of the sample as SRs or SAs.The work reported here was supported by an award from the W. T. Grant Foundation for which the authors express their sincere gratitude. We also thank A. Dirk Hightower, Bohdan S. Lotyczewski, and Anisa Raoof for their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study.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社区亲子关系干预措施对北京市城区祖辈-母共同养育质量的作用,为开发适宜社区应用的婴幼儿心理保健模式提供依据。方法 2013年12月-2014年3月选取北京市海淀、石景山区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4~11月龄儿童203名,按1∶1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常规儿童定期体检中对家长个体化技能指导和咨询,并每月1次对家长进行知识讲座。对照组儿童及家庭仅接受常规儿童健康检查与指导。1年后通过问卷调查比较两组儿童家庭祖辈-父母共同养育情况。结果 两组家庭祖辈与父母缺乏育儿沟通和养育冲突问题较为突出。研究组家庭中祖辈对母亲的情感支持程度(P<0.01)和配合度更高(P=0.046);研究组中祖辈和母亲存在养育分歧(P=0.046)、以及祖辈在儿童面前说母亲坏话的家庭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4)。结论 社区亲子关系干预措施对提高共同养育者在育儿过程中的配合度、减少养育分歧、减少损害亲子关系发展行为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对共同养育其他维度作用有限。建议进一步完善社区促进亲子关系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6.
韩颖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9,27(4):349-350
随着早期识别神经发育异常能力的提高,医生们对早期干预的信息需求上升。本文包括了早期干预的神经发育背景、开始干预的时间、主要干预方法和治疗结果的预测因素。并强调,在临床的实践建议下将父母干预和临床干预相结合,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适合在学前教育机构中应用预防儿童单纯性肥胖的途径和方法,以便形成医院、学前教育机构、家庭、学龄前儿童联合互动的模式。【方法】于2004年9月~2005年6月选择2所幼儿园分别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2组儿童体格发育状况进行定期监测;对干预组儿童根据各年龄特点制定适量的活动及体育运动项目;并分别对幼儿园教师、保育员、营养员、家长及儿童进行反复的健康教育等综合干预。【结果】干预组肥胖儿童的体重增长得到一定控制;全体儿童的身高变化与对照组相一致;干预组肥胖和超重的流行变化比对照组理想;家长对健康育儿知识的认识显著提高。【结论】由医院专业人员指导,学前教育机构中的保教人员和家长共同参与,形成医院、学前教育机构、家庭、学龄前儿童联合互动的模式,最终达到把科学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融入幼儿一日生活的教育、游戏、进餐中,从而养成儿童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以减慢肥胖儿童的体重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预防性团体干预减少学龄儿童外向性行为问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相关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某试点小学三年级2个班级的全体学生,分别作为实验组(39名)和对照组(38名)。自制干预方案,对实验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团体干预。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问卷(家长版)、自编团体活动反馈表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相对于对照组,实验组儿童在攻击、违纪和多动方面的外向性行为问题均得到明显改善(χ2值分别为27.10,11.59,10.71,P值均<0.05),不同测量时间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大部分儿童反映干预活动对自己有明显影响,并且非常满意。结论团体干预在改善学龄儿童外向性行为问题方面具有显著的短期效果,对于制定行之有效的行为问题预防措施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昆明市幼儿园学龄前儿童体质状况,评价儿童体格发育情况及运动能力,从而为提高学龄前集体儿童体质、预防儿童肥胖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昆明市3所幼儿园767名3~6岁儿童,应用《北京市3~6岁儿童体质测试标准》对其进行体质测试,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昆明市儿童体质总体水平较差,优秀率仅为5.9%而不及格率高达24.5%;2)儿童各项体能素质发展不平衡,反应跑跳能力的项目优秀率相对较高(10米×2往返跑12.5%、圆周单脚持续跳跃18.8%、跳远12.8%),而表现肌力、耐力、平衡能力的运动优良率则较低(双脚持续跳跃6.1%、垒球投掷2.6%、平衡木7.4%);3)超重/肥胖儿童体质素质比体重正常儿童相对较差,超重/肥胖组儿童的不及格率(46.3%)显著高于体重正常组儿童(15.8%),而前者评价优秀率(0.9%)显著低于后者(7.8%,P<0.01)。 结论 进行体质测试可对儿童保健工作起科学指导作用,通过体质测定了解儿童的体质情况,为幼儿园的体格锻炼提供指导依据,体质评价还可作为肥胖儿童运动干预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肥胖婴幼儿的社区管理,探讨能够在基层使用的、实用性及可行性较强的婴幼儿肥胖的干预方法。方法:2003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对辖区内0~3岁的婴幼儿7 539人进行健康体检,共筛出超重及肥胖儿童359人,其中187名儿童经家长知情同意后作为干预组接受肥胖儿管理(干预组),逐月随访,为期半年;另172名肥胖儿童仅接受常规保健,作为对照组。干预方法采用健康教育和一对一管理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喂养观念,建立良好的家庭食物环境(The family food environment,FFE),培养正确的喂养行为,避免过度喂养和过度进食。结果:通过社区管理,辖区内超重及肥胖儿童发病率呈下降趋势,2007年超重及肥胖儿童发病率(1.6%,0.8%)均较2003年(5.3%,2.9%)明显下降(P<0.001);经过改变肥胖儿童的家庭食物环境,干预组儿童体重转为正常或肥胖度减轻者(77.5%)明显多于对照组(45.3%,P<0.001),且1岁以内出现肥胖的儿童干预效果较1岁以后为好(P<0.01)。结论:以建立良好的家庭食物环境为主的婴幼儿肥胖社区干预方法简单、实用,值得在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