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作者前瞻性地对271例胃癌高危人群和105例普通胃病就诊者开展了内镜及病理诊断的比较研究。结果高危人群组检出胃癌22例,其中早期胃癌14倒(占胃癌63. 6%);普通就诊者内镜检查发现胃癌5例,无一为早期胃癌。结果表明,高危人群随访复查检出早期胃癌的有效性明显为高。  相似文献   

2.
微小胃癌是指直径小于5mm的早期胃癌。本院子1993年5月至1996年5月通过内镜共查出胃癌126例,其中微小胃癌6例,占4.7%。现作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6例中男4例,女2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26岁,平均45.3岁。1.2 临床症状多为上腹部不适,无节律性上腹痛,饱食后上腹痛,1例黑便,另有1例无症状,于体检时作内镜发现。  相似文献   

3.
15075例基层医院胃镜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基层医院胃癌及早期胃癌筛查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上海市金山区中心医院枫泾分院自1992年1月~2007年12月接受电子胃镜检查患者的胃癌筛查结果.结果 16年间因症状共行胃镜检查15 075例,经活检病理或手术巨体病理共检出胃癌273例,胃癌检出率1.81%.检出早期胃癌14例,早期胃癌检出率5.13%.首次胃镜病理阴性而漏诊胃癌43例,其中进展期胃癌39例,漏诊率15.06%,早期胃癌4例,漏诊率28.57%.结论基层医院也能检出早期胃癌,并有望今后能进一步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加强胃镜阴性者复查,对胃癌前病变患者追踪随诊,清洁可疑病灶,减少创面渗血,靶向活检,多点多块活检,是减少胃癌漏诊率、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的关键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以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测定血清胃蛋白酶原PG Ⅰ、PGⅡ以及PG Ⅰ/PGⅡ比值作为第一步筛查手段,联合智能染色内镜(i-Scan)筛查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入选患者在知情同意前提下随机行胃蛋白酶原检测,发现异常者,即行i-Scan检查,可疑病灶应用i-Scan引导的“靶向活检”,依据病理结果明确病变性质.根据胃镜检查及病理学结果,将受检者分为7组:胃溃疡组29例,慢性萎缩胃炎组5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组88例,早期胃癌组8例,进展期胃癌组22例,胃手术组19例,健康体检者46例为对照组.根据文献报道的胃良性病变的PG Ⅰ、PG Ⅰ/PGⅡ比值参考值范围,比较各组PG Ⅰ、PG Ⅰ/PGⅡ的变化.[结果]胃溃疡组患者血清PG Ⅰ及PGⅡ比对照组升高,PG Ⅰ/PGⅡ比值降低(P<0.05).慢性浅表性胃炎组较对照组PG Ⅰ下降,PG Ⅰ/PGⅡ比值降低.早期胃癌组、进展期胃癌组血清PG Ⅰ及PG Ⅰ/PGⅡ比值较对照组及慢性浅表性胃炎组均显著降低(P<0.05),早期胃癌组与进展期胃癌组相比PG Ⅰ及PG Ⅰ/PGⅡ比值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手术组PGⅠ值较对照组降低,PG Ⅰ/PGⅡ值降低(P<0.05).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对照组比较,萎缩性胃炎组、早期胃癌组、进展期胃癌组PG Ⅰ <60μg/L和PG Ⅰ/PGⅡ比值≤6患者出现概率增高(P<0.05).[结论]血清PG Ⅰ、PGⅡ值及比值下降与胃癌早期发生密切相关.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PG可作为人群胃癌的普查手段,无创,简便;胃蛋白酶原联合i Scan可提高胃癌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孙曦  孙刚 《临床内科杂志》2014,(11):725-727
胃癌为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胃癌治疗的关键.胃癌的筛查主要依靠内镜检查结合病理活检确诊.我国人口基数众多,在健康人群中实施胃镜筛查具有一定难度.因此,应首先锁定胃癌高危人群,随后对其定期进行内镜筛查.早期胃癌内镜下表现多种多样,目前胃镜筛查仍以白光内镜检查结合病理活检为主.随着内镜技术的进步,染色内镜、窄带内视镜、放大内镜及共聚焦内镜先后应用到胃癌的内镜筛查中,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也随之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6.
胃癌是世界上肿瘤相关死亡的第二位常见原因,在我国其发病率为20/10万左右,死亡率在我国居癌症死亡率的第二位。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是指癌细胞仅侵及粘膜层及/或粘膜下层,而不论其面积大小及有无附近淋巴结转移。病变在6~10mm范围内者为小胃癌。病变在5mm以下者为微小胃癌。内镜活检确诊为癌,而手术病理检查未发现癌灶者为超微癌或一点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17(G17)水平在胃癌进展不同阶段的差异。方法本研究共纳入早期及进展期胃癌患者168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PG、G17水平以及幽门螺杆菌(H.pylori-Ig G)滴度。结果年龄≤60岁胃癌患者与60岁者相比,PGⅠ水平升高,而PGⅡ水平降低;PGⅠ/PGⅡ比值高于60岁以上者(P=0.026)。H.pylori阳性胃癌患者的PGⅠ(P=0.001)、PGⅡ(P=0.000)水平显著高于阴性者,PGⅠ/PGⅡ比值(P=0.045)水平则显著低于阴性者。此外,女性胃癌患者血清G17水平普遍高于男性(P=0.004)。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的血清PG、G17水平在总体上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分层分析者中,早期胃癌PGⅠ/PGⅡ比值在男性患者中显著高于进展期胃癌患者(P=0.031);早期胃癌患者血清G17水平在年龄≤60岁组(P=0.015)、H.pylori感染阳性组(P=0.041)和胃体癌组(P=0.035)中均低于进展期胃癌。结论更低水平的PGⅠ/PGⅡ比值和高的G17水平在特定人群中可能提示更高阶段的胃癌。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碳酸酐酶同功酶Ⅰ,Ⅱ在胃癌组织内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了30例早期胃癌,30例胃腺瘤型息肉,30例轻度不典型增生胃上皮组织中CAⅠ,CAⅡ的表达,以3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非活动性)为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Ⅱ及其比值联合幽门螺杆菌(Hp)抗体诊断老年早期胃癌的价值。方法老年早期胃癌患者284例作为胃癌组;同期1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胃炎组和104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对比3组血清PGⅠ、PGⅡ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比Hp抗体的表达,并分析PGⅠ和PGⅡ与Hp阳性率相关性。结果胃癌组血清PGⅠ和PGⅡ水平均显著低于胃炎组及对照组(P0.05);胃炎组血清PGⅠ和PG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组PGⅠ/PGⅡ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Hp阳性率显著高于胃炎组和对照组(P0.05),胃炎组Hp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GⅠ和PGⅡ与Hp阳性率均呈显著负相关(r=-0.372 1、-0.689,P0.05)。结论 PGⅠ、Ⅱ及比值联合Hp抗体可为老年早期胃癌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胃癌是是老年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对胃癌的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本文回顾性分析108例老年人早期胃癌临床资料,旨在探讨老年人早期胃癌的特点,提高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上海不同等级10个医疗机构早期胃癌的筛选结果比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总结及比较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的早期胃癌临床筛查水平。方法回顾分析上海瑞金医院等上海市早期胃癌临床协作组所属10个医疗机构接受电子胃镜检查患者的胃癌筛查结果,比较胃癌检出率和早期胃癌的情况。结果10个医疗机构共进行胃镜检查241782例,经活检病理检查共检出胃癌4892例,检出率2.02%,不同机构中胃癌检出率最高为3.13%,最低为0.65%。4892例胃癌中,经外科手术病理检查证实早期胃癌470例,占所有检出胃癌的9.61%。早期胃癌中,55例手术病理证实伴有胃周淋巴结或其他脏器转移,早期胃癌伴转移者为11.7%。结论目前早期胃癌临床筛查水平仍较低,扩大门诊胃镜筛查早期胃癌指证,加强随访,建立多科合作、序贯检查及治疗模式以及加强基础培训、开展早期胃癌诊断新技术是提高早期胃癌诊断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背景:早期胃癌的预后明显优于晚期胃癌,但由于缺乏完善的普查手段,导致早期胃癌检出率较低。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PGⅡ、胃泌素-17(G-17)可用于早期胃癌的筛查。目的:探讨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对本地区早期胃癌患者的筛查价值。方法:纳入2017年4月—2018年12月收治的393例患者,依据病理结果分为对照组、胃溃疡组、异型增生组和早期胃癌组,检测PGⅠ、PGⅡ、G-17浓度、Hp抗体,并计算PGR。采用ROC曲线分析各指标筛查早期胃癌的价值。比较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血清ABC法、新ABC法对早期胃癌的检出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胃溃疡组PGⅠ、PGⅡ升高,PGR降低(P 0. 05);异型增生组和早期胃癌组PGⅡ、G-17升高,PGⅠ、PGR降低(P 0. 05)。与胃溃疡组相比,异型增生组PGⅠ、PGⅡ和PGR均降低(P 0. 05),早期胃癌组PGⅠ、PGR降低,G-17升高(P 0. 05)。PGⅠ、PGⅡ、G-17、PGR筛查早期胃癌的AUC分别为0. 858、0. 744、0. 791、0. 937。PGⅠ、G-17、PGR的临界值分别为≤68. 46μg/L、 12. 80 pmol/L和≤6. 90,三者联合的敏感性为90. 6%,特异性为91. 1%,AUC为0. 965。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对早期胃癌高风险人群的检出率显著高于血清ABC法(P 0. 05),而与新ABC法无明显差异(P 0. 05)。结论:血清PGⅠ、PGR明显降低且G-17升高提示可能发生早期胃癌。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对早期胃癌的筛查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陈晓宇 《胃肠病学》2013,18(7):385-389
胃黏膜活检是早期胃癌,尤其是微小癌最有效的诊断手段。胃癌早期时肉眼形态常不典型,表现为胃炎样癌、小胃癌、微小或片状糜烂、息肉癌变、假性愈合等,胃镜下较难判断其良、恶性。近年来,这类胃癌的比例逐年增多。质子泵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使部分早期胃癌病灶产生假性愈合,加大了诊断难度,使有些患者经多次活检仍不能确诊,从而延误治疗。黏液染色对早期胃癌的病理诊断帮助很大,尤其是当活检标本中癌细胞数量很少时。本文详述早期胃癌的形态学表现和诊断体会。  相似文献   

14.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胃癌缺乏特异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普查的依从性差且费用高昂,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早期胃癌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90%。因此,胃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是降低胃癌死亡率、改善胃癌患者预后的关键。内镜检查是早期胃癌诊断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以凹陷型病灶为主的胃癌漏诊原因,统计早期胃癌中凹陷型的比率。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12月的4年间,胃癌切除患者2 431例,统计经切除标本病理学证实的早期胃癌例数及凹陷型形态的早期胃癌的比率。结果 2 431例胃癌切除中,466例为早期胃癌(19.17%);其中Ⅱc型早期胃癌278例(59.66%),Ⅲ型早期胃癌83例(17.81%),复合凹陷型早期胃癌8例(1.72%),凹陷型早期胃癌总计369例,占早期胃癌总数的79.18%。结论早期胃癌的形态分型中以表浅凹陷及溃疡型居多,因而临床漏诊的几率亦增多。提高对凹陷型胃癌特别是早期胃癌病灶的识别能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国胃癌新发病例及死亡人数居世界首位。在中国多数胃癌患者就诊时已发展为进展期胃癌,其远期 疗效较差。而早期胃癌治疗后其5 年生存率可达95%~97%。近年来,随着中国消化内镜事业的迅速发展,多种胃 癌内镜微创诊疗技术相继开展,胃癌早期诊断率得以提升,早期胃癌内镜治疗效果好、创伤小,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 率。  相似文献   


17.
胃蛋白酶原和胃癌相关抗原与胃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居各种恶性肿瘤之首,早期诊断对胃癌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工程学和遗传工程学及其相应新技术的发展,发现了许多具有一定临床价值的肿瘤标志物.本文综述胃蛋白酶原(PG),胃癌相关抗原(MG-7 Ag)的分子结构、分布、生物学特性及其与胃癌的关系,并评价其对早期胃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微卫星不稳定(MSI)的变化.方法:饱和氯化钠法提取组织DNA, PCR-SSCP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MSI, 根据规定标准来判定microsatellite stable(MSS), low frequency MSI(MSI-L)和high-frequency MSI(MSI-H), 计算总MSI率.结果: MSI在萎缩性胃炎, 肠上皮化生, 不典型增生, 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中检出率分别为13.3%、16.7%、23.3%、30%和40%, 三种癌前期病变和早期胃癌之间有显著差异(c2值分别为4.364、2.522、3.089, P<0.05), 早期胃癌与进展期胃癌没有显著差异(c2值为0.071 P>0.05), 高分化腺癌中MSI的阳性率明显高于低分化腺癌(c2值为4.022, P<0.05).结论:MSI是胃癌发生中的早期分子标志, 其阳性的胃癌恶性程度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9.
背景早期胃癌阶段机体多项血清因子异常,其中血清胃泌素-17(gastrin-17, G-17)、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Ⅰ, PG Ⅰ)、胃蛋白酶原Ⅱ(pepsinogenⅡ, PGⅡ)、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广受临床关注,推测四者联合检测可作为早期胃癌的诊断参考依据.目的检测血清G-17、PG Ⅰ、PG Ⅱ、Hcy在早期胃癌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对早期胃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30例高度怀疑为胃癌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胃镜及病理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胃良性病变组(136例),早期胃癌组(53例),进展期胃癌组(41例).另回顾性分析同期118例健康受试者的临床资料,将其设置为健康组.比较4组血清G-17、PG Ⅰ、PGⅡ、Hcy水平;对比胃癌组、非胃癌组可能影响因素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导致胃癌的危险因素;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urve, ROC),分析血清G-17、PG Ⅰ、PG Ⅱ、Hcy单独及联合检测对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进展期胃癌组、早期胃癌组、胃良性病变组、健康组血清G-17、PG Ⅱ、Hcy呈降低趋势(P0.05),血清PGI呈升高趋势(P 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喜食烫食占比、高盐饮食占比,血清G-17、PG Ⅱ、Hcy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胃癌组,血清PG Ⅰ显著低于非胃癌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均为导致胃癌的危险因素; ROC结果显示,血清G-17、PG Ⅰ、PG Ⅱ、Hcy单独检测诊断早期胃癌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13.46 pmol/L、60.98 ng/m L、27.56 ng/m L、23.01μmol/L,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分别为0.71、0.70、0.71、0.78、0.83;血清G-17、PG Ⅰ、PG Ⅱ、Hcy单独检测诊断进展期胃癌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18.53 pmol/L、47.56 ng/m L、28.41ng/m L、27.63μmol/L, AUC分别为0.71、0.68、0.73、0.75、0.80.结论血清G-17、PG Ⅱ、Hcy在早期胃癌中呈异常高表达,血清PG Ⅰ呈异常低表达,四者联合检测对早期胃癌的诊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早期胃癌(EGC)定义为垂直方向的浸润不超过黏膜下层而无论有无转移的胃癌,即早期胃癌=黏膜癌(M癌) 黏膜下层癌(SM癌)。内镜下早期胃癌可分为(肉眼分类)Ⅰ型(隆起型)、Ⅱ型(平坦型)、Ⅲ型(陷凹型),其中Ⅱ型可进一步细分为Ⅱa型(平坦隆起型),Ⅱb型(平坦型),Ⅱc型(平坦凹陷型)。一般EGC直径1~4cm,小于0.5cm者称微小胃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