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白介素-18(IL-1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心病(CHD)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7例稳定心绞痛(SAP),33例不稳定心绞痛(UAP),28例心肌梗死(AMI)及95例正常健康者血清白介素-18、超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结果 CHD患者血清IL-18、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AMI患者血清IL-18、CRP水平显著高于UAP及SAP患者,UAP患者血清IL-18、CRP水平高于SAP患者(P<0.05).随着冠脉病变程度的加重,两者水平变化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介素l8、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可以作为冠心病危险性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水平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将46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n=18)、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n=24)及对照组(n=36),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n=18)、双支病变组(n=14)及三支病变组(n=10).胶乳凝集反应法测定冠状动脉造影患者高敏CRP浓度,同时采集研究对象外周血进行EPCs的分离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计数细胞克隆形成单位评估循环EPCs水平.结果 ACS组hs-CR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AP组,而SAP组及ACS组循环EPCs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双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冠状动脉病变(单支、双支、三支)组EPCs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1).高敏C反应蛋白与循环内皮祖细胞水平呈负相关(r= -0.429,P<0.05).结论 CRP和EPCs与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相关性,且CRP和EPCs两者之间呈负相关.提示CRP可能通过抑制EPCs数量从而减弱EPCs参与损伤内皮修复的能力,与冠心病发生及临床表现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a (LP(a))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月拟诊或确诊为冠心病患者168例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后,根据造影结果是否有冠状动脉狭窄≥50%分为冠状动脉病变组和粥样硬化组.对冠状动脉病变组进一步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的支数分为1~4支病变组.并且比较分析各组患者hs-CRP,LP(a)水平.结果:92例粥样硬化组和76例冠状动脉病变组的临床资料发现:hs-CRP(T=16.56,P<0.01),LP(a)(T=21.24,P<0.01),冠状动脉病变组发生率明显高于粥样硬化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进一步研究发现:血清hs-CRP水平2支病变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支、4支病变组显著高于1支病变组及对照组(P<0.05),血清LP(a)水平3支4支病变组显著高于1支病变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检查血清hs-CRP、LP(a)水平对评价冠心病高危人群及患者冠脉病变程度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心病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97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被分为3组:稳定型心绞痛组3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47例和急性心肌梗死组19例,又根据血管病变程度分为单支血管病变组54例及多支血管病变组43例.同时以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2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血浆hs-CRP浓度.结果 冠心病患者各组hs-CRP浓度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在冠心病各亚组中,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血浆hs-CRP浓度依次增高.多支血管病变组hs-CRP含量亦高于单支血管病变组(P<0.05).结论 血浆hs-CRP浓度与冠心病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其病变程度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颈动脉斑块,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关系.方法 冠心病患者36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13例,不稳定心绞痛12例,稳定型心绞痛11例)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同时以健康对照组21例检测Hs-CRP,观察患者双侧的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I),斑块行成情况,结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分析血清Hs-CRP水平与不稳定斑块的关系.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斑块形成检出率,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之间呈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C-反应蛋白有助于检测冠心病不稳定斑块的检测,颈动脉斑块形成,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可用于预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62例,其中2型糖尿病并发大血管病变组(A组)32例,无大血管病变组(B组)30例,另选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C组).分别测定三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并发大血管病变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非大血管病变患者(P<0.05).结论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检测对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组织蛋白酶L与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L(CatL)与冠心病发病、冠脉狭窄程度以及冠心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137例冠心病患者和48名对照者的血清CatL水平.同时测定空腹血糖(FBS)、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所有受试者均行冠脉造影,以Gensini积分评估冠脉狭窄程度.结果:冠心病组血清CatL水平(5.63±0.12 μg/L)与对照组(3.93±0.22 μg/L)比较显著升高(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atL血清浓度与冠心病发病独立相关,相对危险度为2.341(P<0.01,95%CI为1.567~3.496).冠心病患者的血清CatL水平与冠脉狭窄的Gensini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228, P<0.01),且CatL是Gensini积分的独立相关因子(P<0.05).血清CatL水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228, P<0.01)、载脂蛋白A1 (r=-0.187, P<0.05)呈显著负相关,与FBS呈显著正相关(r=0.161, P<0.05).结论:CatL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病独立相关,其血清水平可反映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程度,CatL 可能对糖代谢及脂代谢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范围的关系.方法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138例患者分为正常对照组(n=32)及冠脉病变组(n=106),分析他们的血清CRP水平.结果 CRP水平在正常组、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完全闭塞组逐步增高(P<0.01),在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中亦呈逐步升高趋势(P<0.01).结论 CRP浓度与冠脉病变程度及范围密切相关,对冠心病的病变程度及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高敏C反应蛋白(hs-CRP )和尿酸(UA)水平,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ACS患者102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48例,不稳定心绞痛(UAP)54例分别作为AMI组和UAP组,所有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亚组43例、双支病变亚组37例和多支病变亚组22例;另选52例冠状动脉正常者作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血浆YKL-40、hs-CRP和UA水平.结果: AMI组YKL-40、hs-CRP和UA水平与UAP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ACS组亚组血浆YKL-40和hs-CRP水平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升高,各亚组间除AMI组与UAP组比较U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外,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ACS患者血浆YKL-40水平与hs-CRP、UA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均呈正相关关系(P< 0.05).结论: YKL-40升高可能预示着ACS患者的不稳定状态,且与冠心病发病及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B型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68例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阳性心绞痛患者作为心绞痛组,46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冠状动脉进行病变积分。测定各组患者hs-CRP、BNP的水平。将hs-CRP,BNP水平分别与冠状动脉病变的支数与积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心绞痛组血清hs-CRP和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支数呈正相关,与冠状动脉病变积分呈正相关。结论 :血清hs-CRP和BNP的水平可以作为评价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1.
牙周病与冠心病相关性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临床体检,初步探讨牙周病与冠心病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哈尔滨铁路局例行体检的离退休老干部300例作为观察对象。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各150例,两组均进行相同的病史、血液及牙周病检查。比较两组牙周患病率及牙周健康状况的差异。结果:冠心病组牙周病患病率高于非冠心病组。结论:牙周病与冠心病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对168例疑似冠心病的患者同时作颈动脉超声和冠脉造影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对照组),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结果随着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增加,颈动脉内膜(IMT)的厚度和斑块发生率增加,斑块的严重程度也增加。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及CRP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128例,按冠脉造影结果分为阳性组(93例)、阴性组(35例)。其中阳性组按冠脉病变程度分为单支血管病变组(39例)、双支血管病变组(27例)和3支血管病变组(27例);同时阳性组按照Gensini积分评级,分为>40分、20~40分和<20分3组,分别比较各组间血浆BNP及血清CRP水平。结果冠脉造影阳性组的血浆BNP、CRP水平及Gensini积分均明显高于造影阴性组,且随冠脉病变严重程度逐级上升。其中多支病变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单支病变患者(P<0.05),但双支病变组患者与单支病变患者间血浆BNP水平差异不明显。结论随着冠脉病变程度的升级,冠心病患者血浆BNP、CRP水平逐级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CHD)患者空腹外周血Obestatin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9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住院患者,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21例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71例,计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的Gensini积分,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Obestatin水平,并分析Obestatin水平与Gensini积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Obestatin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根据Gensini积分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分为1~30分组、31~90分组及>90分组,各组间血清Obestatin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D患者的外周血Obestatin水平显著升高,推测Obestatin可能是CHD的一个危险因子,但Obestatin水平与CHD患者病变程度无显著性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研究冠心病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的变化及相关性,探讨动脉硬化和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入选102例在本院行冠脉造影的患者,按冠脉造影的结果 分为对照组和冠心病组,冠心病组根据冠脉病变程度进一步分为单支、双支、多支病变组.所有入选者在冠脉造影前用日本欧姆龙科林一起同步记录两侧baPWV,用超声检测cIMT.结果 冠心病组baPWV、cIMT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析中baPWV、cIMT随着冠脉病变程度加重均有增高趋势,其中多支病变、双支病变组baPWV和cIMT均高于单支病变组、对照组,单支病变组baPWV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选入的患者baPWV和cIMT做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呈正相关(r=0.451,P<0.001).在控制了吸烟、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等多种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后,这种相关性仍然存在(r-0.391,P<0.01).结论 baPWV和cIMT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动脉硬化与动脉粥样硬化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06年1月~2009年12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8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26例、单支病变组21例、双支病变组22例和三支病变组17例,比较各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有无差异。结果冠心病组在等级积分、内中膜厚度、斑块发生率三个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作为筛选冠心病高危人群的方法,对预测冠心病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刘芳  王竟靖  穆彬  杨锐英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12):1132-1134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冠脉造影确诊的489例CHD患者,分为合并MS组患者与单纯CHD患者。分析冠脉病变影像资料与年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LDL-C/HDL-C、TG/HDL-C、空腹血糖(FPG)、吸烟指数、血尿酸(UA)、纤维蛋白原(FIB)的关系。结果 CHD患者合并MS组冠脉病变以多支、重度为主且年龄较大,其更易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较单纯CHD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并MS组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糖,CHD合并MS患者冠脉病变较重,其范围及严重程度与心血管多重危险因素聚集有关,更需加强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1 80例因怀疑CHD行冠脉造影的患者cfPWV,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CHD以及评价冠脉病变程度。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76人)、双支病变组(62人)和三支病变组(42人),分析各组cfPWV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组的cfPWV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07),cfPWV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间呈正相关(r=0.274,P=0.037)。结论:cfPWV升高与患者年龄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可作为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妊娠相关蛋白-A(PAPP-A)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关系。方法:4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1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5例,均行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16例CAG结果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PAPP-A水平,比较不同冠脉病变程度者血清值,分析与冠状动脉病狭窄程度、病变支数的关系。结果:AMI和UAP组中PAPP-A明显高于SAP和对照组(P〈0.01),但AMI组与UAP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PP-A在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PP-A参与了AMI及SAP时动脉硬化粥样斑块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预测斑块稳定性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与不同病变程度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包括稳定型心绞痛(SAP)组6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2例,健康对照组40例,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血清Cys C的浓度,并测定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AP组血清Cys C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218,P<0.05),而AMI组Cys C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及S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左室射血分数呈正相关(r=0.347,P<0.01)。结论 Cys C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以间接反映冠心病患者的病情程度与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