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基层医生对抑郁问题认知情况及其培训需求,为全科医学培训工作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文献研究和现况调查的方法。在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协会不同时间参加不同主题培训的8个基层医生培训班中随机选取2个班,对班级中的所有基层医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被调查的182名全科医生中,只有15.93%的人认为在其服务中开展了精神/心理卫生方面的服务;11.54%的人能够全部选对问卷中所列出的常见的9个抑郁症状,47.80%的人能够全部选对抑郁症筛检方法。仅有47(25.82%)人参加过正规的心理卫生知识和技能培训,76.37%的医生认为缺乏诊断与治疗的知识、技能是阻碍其提供心理卫生服务的重要因素。结论:抑郁是社区老年人常见的精神症状,而工作在社区中的全科医生对心理问题的识别能力较差,应加强对全科医生心理卫生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进一步改进社区精神卫生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社区开展心理卫生服务进行探讨,促进心理健康。方法:对兴围社康中心开展心理卫生进社区工作9个月的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社区实际,提出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的模式。结果:心理卫生服务在社区的逐步开展,能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心理问题的差异性需求.使心理卫生知识得到普及.全面提高了社区居民的心理卫生水平。结论:社区开展心理卫生服务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心理卫生进社区工作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全科医生对抑郁问题认知情况及其培训需求,为全科医学培训工作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在北京市社区卫生协会全科医生培训班8次培训中的1次的全部全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239名医生中,能够正确选择出抑郁症状的有42人(17.57%),正确选择用于抑郁症筛检方法的有30人(12.55%),对抑郁治疗原则回答正确的有71人(29.71%)。239人中,仅有37人(15.48%)认为其曾开展过精神卫生服务;有84.52%的医生认为缺乏抑郁症诊断和治疗的知识、技能;90%以上的全科医生均表示愿意接受精神/心理卫生方面的培训。结论全科医生对抑郁问题的识别能力较差,在全科医生的培训项目中应加强社区常见精神/心理问题的知识和筛检技能培训力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公众对全科医生服务的需求与方式。方法 用自行设计问卷对南京市某社区 15 38名不同年龄和职业的人群进行调查。结果  94 3%的被调查者认为全科医生的工作很重要 ;不少于 95 %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全科医生应能进行常见躯体和心理疾病诊疗和开展健康教育等工作 ;大多数被调查者希望全科医生能采用家庭走访式或坐等式诊疗相结合的方法。结论 全科医生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社区人群所接受  相似文献   

5.
健康教育在社区心理卫生服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灿泽  蔡祖祥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5):2886-2888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社区心理卫生服务中的应用。方法对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兴围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在辖区内开展心理卫生健康教育的经验进行总结,介绍具体做法,并提出建议。结果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心理卫生宣传活动及健康教育,使大多数心理障碍者摆脱痛苦,以新的心态回到工作岗位或家庭中,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结论社区心理卫生服务更应从预防性工作着手,应充分利用健康教育的强大功能,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心理卫生健康教育,提高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李连凤 《中外医疗》2013,(23):144-144,147
社区心理卫生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事物,也是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对我国的卫生事业体制和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深圳市社区心理卫生工作目前发展迅速,走在全国前列,但是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社区卫生专业人员不足、社区医护人员心理卫生知识匮乏、政府对社区心理卫生工作投入过少等几方面,需要政府坚持落实专项投入,加强培训、提高专业人员技能和素质,并定期展开普查、及时了解社区居民心理健康需求,最后面向居民,开展多元化社区心理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7.
妇幼心理卫生现状及其社区干预模式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对国内外妇幼心理卫生状况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考察,发现众多研究均认为妇幼人群的心理卫生问题存在着普遍性与严重性。并从社区心理卫生工作的角度考虑,总结了国内外社区心理卫生服务模式的特点,显示出发达国家在心理保健工作方面起步很早,至今,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的职业化、多样化的服务模式已相当成熟;而我国就妇幼心理保健的研究与实践并未普及与深入,社区心理卫生服务工作进展缓慢,突破性不大。根据这些情况,笔者认为我国目前应积极开展对妇幼人群心理卫生的防治工作,通过社区的途径,在整合社会资源的条件下推进妇幼心理卫生的三级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8.
加强社区全科医生教育和管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徐龙 《实用全科医学》2006,4(6):694-694
目的 探讨社区全科医生教育与管理。方法 对本院管辖社区全科医生及服务对象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结果 社区全科医生数量不足,社区全科医生服务模式有待改进。居民对社区全科医生的水平认识不全,社区全科医生对社区卫生服务和全科医疗服务理论掌握不够。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开展的关键是要有一支具有相当业务水平、医德医风高尚的技术人员队伍。首先抓管理者培训,制定优惠政策,在职转岗培训,培养团队合作,加强全科医生继续教育,重视健康教育,构建优秀社区卫生服务品牌。  相似文献   

9.
公众对全科医生服务需求与方式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公众对全科医生服务的需求与方式。方法 用自行设计问卷对南京市某社区1538名不同年龄和职业的人群进行调查。结果 94.3%的被调查者认为全科医生的工作很重要;不少于95%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全科医生应能进行常见身体和心理疾病诊疗和开展健康教育等工作;大多数被调查者希望全科医生能采用家庭走访式或坐等式诊疗相结合的方法。结论 全科医生重要性被越来越移的社区人群所接受。  相似文献   

10.
全科医生工作在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全科医疗服务,社区居民都将有自己的全科医生。国外全科医疗成功实践提示,全科医生20%~25%的时间将在社区从事儿童健康维护方面的工作。根据全科医疗连续性、综合性、可及性等原则要求,全科医生必须了解社区儿童的健康状况及给儿童父母的咨询提供意见和建议,必须掌握社区儿童健康维护的基本知识。全科医生如何进行社区儿童健康维护系列讲座将指导全科医生学习卫生部新颁布的《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试行)》及如何开展社区儿童健康维护,掌握儿童健康维护的手段,指导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1.
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构建要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从中国伦理本位的角度审视,以伦理关系为主线搭建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体系,从而将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本土化.通过分析当前国内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现状,将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问题给予层次性的分化,再根据中国文化的特点,将层次化的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服务予以搭建交融,以期使得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效果更大化.  相似文献   

12.
中外社区心理卫生服务能力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的能力决定了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程度,我国目前几乎没有独立的服务场所、服务内容简单、人员少、专业能力不足、缺乏人力规划。国外的社区心理卫生服务参与的组织多,提供的内容丰富,人员有严格的培训。扩大心理卫生服务内容、制定社区心理卫生人力发展规划、建立连续性服务机制和整合社会资源参与社区心理卫生服务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于德华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34):4227-4231
科学研究是学科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科的发展高度。学术论文是当前科学研究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以学科领域学术期刊及刊发论文为切入点进行分析,可以反映学科的科学研究发展现状与趋势。本文围绕于德华团队对2001—2020年全科医学中文期刊刊载论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和《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研究团队对2021年中国全科领域学者在国内外发表论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勾勒出我国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科学研究的发展轨迹,提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改进策略。未来的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科学研究可重点围绕以下方向开展:基层医疗的功能定位与工作模式、全科学科建设、区域卫生协同发展、慢性病管理、临床质量管理、基本医疗与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以"主动健康"为导向的社区卫生功能新模式、社区人群身心照护、全科人才培养与能力发展、全科医学与社区卫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学。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19个区县精神卫生服务筹资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并比较2008年上海市各区县精神卫生服务的筹资状况,为完善上海市精神疾病防治的财政投入提出政策建议。方法对2008年上海市19个区县的精神疾病发生情况、精神卫生服务的提供情况、各区县一般财政状况和精神卫生服务的筹资状况进行调研,分析精神卫生服务筹资领域存在的不足。结果 13个区(县)的政府财政投入不足精神卫生中心收入总额的30%,各区(县)间存在较大差距;区(县)精神卫生中心的收入主要来自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结论上海市精神卫生服务的投入总量不足。各区(县)政府应加强对精神卫生服务的投入,建立精神卫生服务的专项预算资金,每年从政府财政支出中拨出固定的比例投入精神卫生服务,以保证精神卫生服务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北京城市社区居民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展开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内容和模式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采取分层抽样方法,从北京市东城区某街道社区随机抽取650人作为调查对象,使用自行编制的《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调查问卷》,对居民进行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调查。 结果 ①北京城市社区58%以上的居民表示需要心理健康服务,情绪状态和年龄是对社区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程度的两个重要影响因素,55岁以上需求最高。②社区居民对心理健康服务形式需求不同,心理健康讲座是最受社区居民欢迎的服务形式,选择比例达67.8%,其次是免费心理咨询、心理宣传手册和心理热线。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学历层次对服务形式需求不同。③心理健康服务内容因年龄、学历层次有所不同,青少年关注家庭关系与自我发展,中老年关心心理健康科普,60.3%的居民对心理疾患相关知识的需求较大。④在心理服务机构和人员选择上,40%以上居民首选在社区心理服务站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相关咨询,70%的居民要求心理健康服务由专业人员提供。 结论 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模式及内容建设应考虑年龄、性别、文化水平差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的专业人员、服务设置、服务措施应根据社区人群特点进行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并比较2008年上海市各区县精神卫生服务的筹资状况,为完善上海市精神疾病防治的财政投入提出政策建议.方法 对2008年上海市19个区县的精神疾病发生情况、精神卫生服务的提供情况、各区县一般财政状况和精神卫生服务的筹资状况进行调研,分析精神卫生服务筹资领域存在的不足.结果 13个区(县)的政府财政投入不足精神卫生中心收入总额的30%,各区(县)间存在较大差距;区(县)精神卫生中心的收入主要来自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结论 上海市精神卫生服务的投入总量不足.各区(县)政府应加强对精神卫生服务的投入,建立精神卫生服务的专项预算资金,每年从政府财政支出中拨出固定的比例投入精神卫生服务,以保证精神卫生服务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精神疾病患病率在逐年攀升,并且精神疾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的排名中已居首位。精神卫生服务存在着一些问题,但也处于历史发展的最好阶段。建议加快《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立法进程;完善并落实人民政府的政策及成功推进医疗改革;发展综合医院精神卫生;妥善合理利用好逐年加大的投入资金,以精神疾病控制为轴延伸至社区精神卫生;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消除偏见与歧视;加强精神卫生专业人才的培养,对综合医院人员及其他心理工作者做必要的专业培训。  相似文献   

18.
胡晓华  徐汉明 《医学与社会》1999,12(6):14-15,58
通过对武汉地区精神病患者返回社区后状况的调查,旨在改善精神卫生,结果显示精神病患者顺社区后社会地位低下,经济状况差,社区中精神卫生服务形式单一,提出在3经济体制转变的年代,除了精神卫生机构需大力开展精神卫生知识宣传和社区服务外,同时,政府应制定相宜的政策,以利于精神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背景 抑郁障碍与脑血管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脑血管病共病抑郁障碍影响患者的康复,目前的研究多以脑血管病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社区脑血管病患者共病抑郁障碍的研究鲜见。目的 调查河北省社区脑血管病患者共病抑郁障碍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为疾病预防与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4-8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河北省18岁及以上社区居民的精神障碍患病率及相关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以自制一般情况调查问卷调查研究对象性别、年龄、居住地、精神疾病家族史、文化程度、职业、家庭年收入、婚姻状况、生活方式(吸烟、饮酒、饮茶、规律体育锻炼)、心理社会问题(是否存在群体支持问题、住房问题、经济问题、卫生保健服务问题)。以满足脑血管病诊断标准的被调查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符合抑郁障碍诊断将其分为脑血管病共病抑郁障碍组和脑血管病未共病抑郁障碍组。对脑血管病患者共病抑郁障碍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符合脑血管病诊断的患者485例(2.32%),其中脑血管病共病抑郁障碍组56例(11.55%)、脑血管病未共病抑郁障碍组429例(88.45%)。脑血管病共病抑郁障碍组与脑血管病未共病抑郁障碍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精神疾病家族史构成、家庭年收入分布、饮酒比例、饮茶比例、体育锻炼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血管病共病抑郁障碍组患者存在经济问题、卫生保健服务问题比例高于脑血管病未共病抑郁障碍组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精神疾病家族史〔OR(95%CI)=0.177(0.061,0.520)〕、经济问题〔OR(95%CI)=0.184(0.093,0.365)〕、卫生保健服务问题〔OR(95%CI)=0.194(0.087,0.432)〕是脑血管病共病抑郁障碍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脑血管病患者共病抑郁障碍的风险高于一般人群,存在精神疾病家族史、经济问题、卫生保健服务问题可能是脑血管病共病抑郁障碍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汪海蓉 《中国医药导报》2012,9(9):156-157,159
随着医学模式由传统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物"模式转变,社会变革的加剧,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精神卫生保健需求的层次也越来越高,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工作已成为我国精神医学发展的趋势。笔者针对如何搞好社区精神卫生工作,分析我国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新形势下本地区综合医院精神科如何发挥人才、技术、管理优势,开展社区精神卫生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