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体质指数与血脂及脂肪肝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体质指数与血脂及脂肪肝的相关关系。方法 选择250名健康体检者,经过身高、体重、血压、心电图、B超、血尿酸、肝功能和血脂检查,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随着体质指数的升高,血压、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升高,呈正相关关系,且体质指数超过28.01kg/m^2时,其脂肪肝的发病率为100%,体质指数低于23.00kg/m^2时,其脂肪肝的发病率为O,且高脂血症的发病率也明显下降。结论 高脂血症、脂肪肝的发病率与超体质指数有着密切关系,积极控制体重,可预防高脂血症及脂肪肝。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辽宁省阜新农村地区高血压患者血脂异常随体质指数(BMI)变化的情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阜新农村≥35岁高血压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查。将BMI按不同水平分级,使用SPSS11.5分析不同BMI水平与血脂异常的关系。结果共入选6411人,男2805人,女3606人,平均年龄(56.8±11.1)岁。男性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异常率和女性TG、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异常率均随BMI水平的增高而增加(P<0.05);在调整年龄、吸烟、饮酒、血压、血糖等因素后,TC、TG、LDL-C异常者的患病风险亦均随BMI水平的增高而增加。结论农村地区高血压患者中体质指数与血脂异常密切相关,肥胖是血脂异常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周方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4):118-119
目的探讨基层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体质指数与血压、血糖、血脂的关系,为慢性病的早期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机关单位健康体检者1526例体质指数(BMI)情况进行分析,探讨超重与血压、血糖、血脂的关系。结果随年龄增加,BMI、超重和肥胖检出率有增高趋势。随着BMI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逐步增高。结论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超重、肥胖率较高,高血压和血脂紊乱发病率较一般人群高,BMI与慢性病危险因素密切相关,控制体重对高血压、高血糖及高血脂等慢性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应对BMI〉24的人群给予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水平与血脂、血糖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胰岛素水平与血脂、血糖的关系.方法:对32例无糖尿病史的高血压患者及32例健康对照组进行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和C-肽测定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高血压组胰岛素及C-肽水平[(21.4±6.3)μg/L及(2.5 ±0.5)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9.2±4.7)μg/L及(0.90±0.30)μg/L],均为P < 0.001;血脂明显增高,甘油三脂分别为[(1.89±0.15)mmol/L及(1.61±0.06)mmol/ L],P<0.01;葡萄糖耐量减低,P<0.001.结论:高血压患者存在糖代谢及脂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导致的高胰岛素血症为基本的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5.
体质指数、胰岛素抵抗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体质指数 (BMI)、胰岛素抵抗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方法 在深圳市某区机关职员中常规检查年龄、性别、BMI、腰围 (WC)、臀围、腰臀比 (WHR)、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空腹血糖 (FPG)、空腹胰岛素 (FINS) ;用稳态模式评估法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评价胰岛素抵抗 ;根据血压≥ 14 0 /90mmHg或有高血压病史且正在治疗者确定高血压。结果 ①高血压组在校正年龄、性别后HOMA -IR及FINS均高于非高血压组 ;②控制年龄、性别、BMI后两组间HOMA -IR或FINS差异均无显著性 ,而控制年龄、性别、HOMA -IR后高血压组的BMI仍高于非高血压组 ;③以高血压有无为分类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中仅年龄和BMI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BMI是不依赖于胰岛素抵抗的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农村糖尿病患者体质指数与血糖、血脂、血压的关系。方法将6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超重组35例[体质指数(BMI)≥24 kg/m2]和正常组25例(BMI<24 kg/m2)。测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压,分析体质指数对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血压的影响。结果不同BMI患者的FBG、2hPG、HDL、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与FBG、2hPG、SBP、DBP呈正相关。结论 BMI升高导致糖尿病患者代谢紊乱加重,应加强健康教育和指导,对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使其降低体重,更好地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体质指数与年龄相关白内障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高血压、体质指数(BMI)与年龄相关白内障(ARC)危险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组由45~85岁的360例ARC患者组成,对照组由同期入住相同医院的360例非白内障患者组成,采取1:1匹配。采用标准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以及疾病既往史等,同时对身高、体质量进行测量,计算BMI和腰臀比。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估计高血压及BMI与ARC关联的比值比(OR)及其相应的95%可信区间(CI)。结果在调整了年龄和性别因素后,高血压与ARC呈显著正相关(OR=1.573,P=0.005)。与收缩压正常者相比较,收缩压≥180 mm Hg者发病的危险性增加[OR=2.812,95%CI(1.450,5.455),P=0.002]。高血压病程10~20年的研究对象发病的危险性升高[OR=1.867,95%CI(1.053,3.307),P=0.033]。同样,与正常BMI者相比较,无论是超重或肥胖,发生ARC的危险性均显著升高[分别为:OR=1.587,95%CI(1.135,2.218),P=0.007;OR=2.315,9...  相似文献   

8.
广州市成人体质指数、腰围与血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significance of body mass index (BMI) and waist circumference (WC) measurement in hypertension prediction and diagnosis and formulate the recommended values for these two indexes, aiming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determining the indicators and their cut-off points for obesity diagnosis in Chinese subjects. METHODS: A total of 1 265 residents over 20 years old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Yuexiu District of Guangzhou City in our multiphase study. Questionnaire-based survey was conducted in conjunction of the measurement of the height, body weight, WC and blood pressure, the results subjected to 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RESULTS: The distribution of BMI varied significantly with gender and age with the subjects. The mean systolic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s both gradually increased with BMI, showing obvious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BMI and blood pressure. After such factors as age, gender and education background etc were controlled,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risk for hypertension increased with BMI elevation. WC was related to the blood pressure in similar manner as BMI. CONCLUSIONS: We suggest that BMI be used as the indexes for overweight and obesity, the diagnoses of which are established in cases with BMI >or=23 and BMI >or=29 respectively. As the diagnostic index for abdominal obesity, the cut-off point of WC >or=80 cm should be instituted.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老年人群体重指数及中医体质与高血压患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武汉市某社区体检的3488名老年人群,收集人群基本资料并进行中医体质辨识,运用Pearson-χ2分析不同特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的差异以及不同中医体质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差异;运用Logistics回归分析体重指数联合中医体质对高血压患病风险的影响。结果 除性别外,高血压患病率在年龄、婚姻状况、有无糖尿病及体重指数分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中医体质的高血压患病率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平和质组为对照,痰湿质组高血压患病风险是其1.396倍[95%CI(1.137~1.714)],其余中医体质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体重指数正常组为对照,超重组、肥胖组高血压患病风险分别为对照组的1.533倍[95%CI(1.281~1.836)]、2478倍[95%CI(1.852~3.315)]。以平和质联合体重指数正常组为对照组,平和质联合体重指数肥胖组的高血压患病风险最高[OR=3.573,95%CI(2.708~4.714)]。与平和质联合体重指数正常组相比,痰湿质联合高体重指数会显著增加高血压患病风险。结论 高血压的患病风险随体重指数的升高而明显增加,且痰湿质人群的高血压患病风险明显增加;通过调节体重与改善偏颇体质可预防高血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北京市健康体检人群体质指数(BMI)与血脂、血压、血糖及脂肪肝的关系。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市体检中心参加健康体检的245 755例健康体检者的BMI、血脂、血压、血糖和脂肪肝资料进行统计,按BMI不同值分为4组:体质量过低组(BMI<18.5 kg/m2)、体质量正常组(18.5 kg/m2≤BMI<24.0 kg/m2)、超重组(24.0 kg/m2≤BMI<28.0 kg/m2)和肥胖组(BMI≥28.0 kg/m2),比较不同年龄段各组血脂、血压、血糖和脂肪肝情况,分析体质量分布状况及与血脂、血压、血糖和脂肪肝等的相互关系。结果不同年龄段组的异常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过低组、超重组、肥胖组的血脂异常、血压增高、血糖升高和脂肪肝检出率与体质量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男性的血脂异常、血压增高、血糖升高、脂肪肝与BMI呈正相关(r=0.668,0.743,0.732,0.657,P<0.05),女性的血脂异常与BMI没有相关性(r=0.377,P>0.05)。结论北京市健康体检人群血脂异常、血压增高、血糖升高、脂肪肝检出率较高,其中BMI是此类代谢性相关疾病较理想的预警指标,以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与诊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体重指数与高血压、血脂异常、脂肪肝、糖尿病等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在我院参加健康体检的 6532人,应用体重指数的判断标准,BMI=体重(kg)/身高^2(m^2),正常18.5〈BMI≤24,超重24〈BMI〈28,肥胖≥28,消瘦BMI≤18.5。统计学方法。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1)计算体重指数与高血压、血脂异常、脂肪肝、糖尿病等因素的相关性。(2)对体重指数与高血压、血脂异常、脂肪肝、糖尿病等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体重指数与餐后血糖、空腹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收缩压、舒张压、血尿酸、谷丙酶、r-谷胺酰转移酶均有关,与冠心病、心电图异常及尿素氮无关;以标准偏回归系数分析可以看出,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肪肝、血尿酸均对体重指数有贡献,以脂肪肝的贡献最大。结论 积极控制体重对降低脂肪肝、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尿酸偏高、肝功异常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指标与体重指数的关系。方法:依据体重指数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动态血压监测者分为正常体重组(79例)、超重组(75例)和肥胖组(22例)。分析体重指数与动态血压指标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结果:超重组及肥胖组患者24小时、白昼和夜间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夜间平均脉压水平以及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发生率均高于正常体重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动态血压指标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体重指数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超重及肥胖的高血压患者应用动态血压监测和判定其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背景 体质指数(BMI)是预测成年人高血压最为敏感的身体测量指标,目前绝大多数研究仅关注于单一时点的BMI或BMI在一定时期的变化值对高血压发病的影响,但有关BMI随年龄的变化轨迹与高血压发病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目的 探究20~59岁成年人BMI随年龄变化轨迹与高血压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2019年在青岛市某三甲医院参与过至少3次健康体检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体格检查〔身高、体质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实验室检测指标〔空腹血糖(FPG)、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记录研究对象首次体检时年龄、首次体检时BMI、首次体检时SBP、首次体检时DBP、确诊高血压时年龄。采用潜在类线性混合模型(LCLMM)分析BMI随年龄的动态变化并根据其轨迹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随后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20~59岁成年人BMI变化轨迹与高血压发病的关系,并报告风险比(HR)及95%可信区间(CI)。结果 共纳入2 683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LCLMM共识别出4条BMI随年龄变化轨迹,分别为中水平-缓慢上升组(1 681例,62.7%)、中水平-快速上升组(639例,23.8%)、高水平-快速上升组(272例,10.1%)、低水平-快速上升组(91例,3.4%)。中水平-缓慢上升组、中水平-快速上升组、高水平-快速上升组、低水平-快速上升组高血压发病率、首次体检时年龄、首次体检时BMI、首次体检时SBP、首次体检时DBP、FPG水平、TC水平、TG水平、LDL-C水平、HDL-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中水平-缓慢上升组为参照,调整混杂因素后,中水平-快速上升组、高水平-快速上升组和低水平-快速上升组出现高血压的风险〔HR(95%CI)〕分别为1.47(1.09,1.98)、2.56(1.85,3.55)、6.35(3.36,12.01)。结论 BMI随年龄增长上升越快的成年人罹患高血压的风险越高,今后应当关注成年人BMI的变化轨迹,尤其要关注BMI上升较快的群体,从而尽早识别高危人群,以及时控制人群肥胖并达到早期预防高血压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刘秀  张爱军  科宇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30):3781-3784
背景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之一,相关研究发现高体质量人群常存在空腹血糖升高,但高体质量是否与高糖血症存在关系鲜有研究。目的 探讨老年女性体质指数(BMI)变化与高糖血症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1-12月于武汉市武昌医院老年病科就诊的符合研究标准的65~76岁绝经女性300例。依据入组时空腹血糖将受试者分为血糖正常组(空腹血糖≤5.0 mmol/L,n=200)和预期血糖增高组(空腹血糖>5.0~<5.6 mmol/L,n=100),随访5年(截至2018年1月)。随访终点事件为高糖血症。本研究高糖血症定义为空腹血糖≥5.6 mmol/L(≥100 mg/L)或前驱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HbA1c)≥6.0%。比较两组基线和随访截止时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探究老年女性发生高糖血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年龄、糖尿病家族史、基线吸烟率、基线饮酒率、基线舒张压、基线低密度脂蛋白、基线高密度脂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期血糖增高组基线BMI、基线收缩压、基线空腹血糖、基线三酰甘油高于血糖正常组(P<0.05)。两组随访截止时吸烟率、饮酒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期血糖增高组随访截止时BMI、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高于血糖正常组(P<0.05)。随访截止时,共32例受试者发生高糖血症。最大似然估计结果显示,BMI变化、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是老年女性发生高糖血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老年女性BMI变化是其发生高糖血症的独立影响因素,超重和肥胖的老年女性降低体质量能有效降低其高糖血症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体重指数和血糖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496例接受住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和516例因腰腿痛在门诊就诊的非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因素,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和预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①对我科2007年1月~2009年12月496例因腰椎间盘突出症而施行住院保守或手术治疗的患者,计算其体重指数、住院期间常规检测血糖,与因腰腿痛在门诊就诊的516例非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体重指数进行比较;②统计分析本组患者的患病情况和体重指数与血糖的关系。结果:①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于体重超常者,本组超重加肥胖者占70%,其中男性占39.3%、女性占30.7%;正常体重者占30%,其中男性占15.7%、女性占14.3%。②体重超常合并糖尿病者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例为83.3%,明显高于体重正常合并糖尿病者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例(16.7%)。结论:体重指数超常和高血糖可能是成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诱因,故控制体重对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的保守或手术治疗效果、预防和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病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陆敏 《实用全科医学》2010,8(5):596-596,605
目的研究玉林市体检人群体质指数(BMI)、血压、血脂、血糖的异常状况。方法对1083例健康体检者的身高、体重、血压、血脂、空腹血糖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4项指标中有1项及1项以上异常者占58.2%,男多于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压、血脂、空腹血糖随年龄增长异常发生率亦相应增高,但60岁以上人群BMI异常率低于40~59岁人群;②异常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体质指数(38.23%)、血脂(26.32%)、血压(25.67%)和血糖(8.68%)。结论玉林市体检人群的体质指数、血压、血脂、空腹血糖异常率较高,必须加强相关项目的定期检测,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体质量指数(BMI)对血压的影响,为高血压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2年对上海市城镇居民在外就餐情况的调查研究,选取资料收集齐全的有效人群共502人进行分析.结果 502人中有26.5%的居民患有高血压,女性高血压患者明显高于男性(38.4% vs 22.6%,P<0.05),并且随着年龄增加高血压发病率明显增加.BMI偏低组、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的高血压发生率分别为10.5%、20.0%、31.5%和54.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是高血压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657,95% CI:1.161 ~2.463).结论 BMI增加与高血压发病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冷芹  张英  许孝凤  曹云霞  魏兆莲 《安徽医学》2017,38(9):1123-1126
目的 探讨孕前体质指数(BMI)及孕期体质指数增长幅度(△BMI)与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结局的关系.方法 将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检并住院分娩的1 261例产妇按孕前BMI分为消瘦、正常、超重及肥胖组,按孕期△BMI分为△BMI< 3.8 kg/m2组(A组)、3.8 kg/m2≤△BMI< 7.5 kg/m2组(B组)和△BMI≥7.5 kg/m2组(C组),分析比较各组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结局的情况.结果 超重及肥胖组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妊娠期糖尿病(GDM)、刮宫产、巨大儿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及消瘦组(P<0.05);C组的PIH、GDM、剖宫产、巨大儿的发生率均高于A及B组(P<0.05);消瘦组及A组早产率、低体质量儿发生率高于其他各组(P<0.05);在消瘦、正常、超重及肥胖组和A、B、C组的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妇体质量是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结局的重要影响因素,临床应重视孕期体质量的增加,将其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