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椎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与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疑似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进行研究,均采用CDFI与MRA对其进行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的诊断效能,并对CDFI、MRA在阳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中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金标准检查发现80例患者共68例阳性,12例阴性;CDFI检查的敏感度、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MRA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4例阳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中,CDFI检查发现椎动脉血流异常(25.00%)、单纯椎动脉异常(15.63%)、颈内动脉血流异常(28.13%)、动脉硬化(15.63%)、血管痉挛(10.94%)、血管狭窄(4.69%)患者。56例阳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中,MRA检查发现双侧椎动脉扭曲变细(17.86%)、双侧椎动脉扭曲(14.29%)、双侧椎动脉变细(25.00%)、左侧椎动脉变细(25.00%)、右侧椎动脉变细(10.71%...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低场磁共振机在椎动脉MR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X线临床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行椎动脉MRA检查。结果 正常8例,管腔变细2例,狭窄1例,扭曲2例,未见闭塞病例。结论 低场磁共振机能够较清楚显示椎动脉形态,对椎动脉病变能提供直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发现的4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T IA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系统分析。结果:48例患者的96支椎动脉中CTA显示血管正常55支,轻度狭窄14支,中度狭窄9支,重度狭窄8支,先天发育不良(一侧椎动脉细小)5支,明显迂曲9支。8例患者的椎动脉管腔CTA评价结果与DSA一致。结论:CTA能清晰显示椎基底动脉,对椎基底动脉T IA的病因诊断、治疗方案的确定以及预后估计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核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的表现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97例患者中女性 63例,男性 34例.年龄 34~ 79岁,平均 50.78岁.分别进行椎动脉 MRA及 TCD检查.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标准.结果 97例患者中椎动脉 MRA异常 61例 (占 62.88% ), TCD异常 83例 (占 85.56% ).结论椎动脉本身退变因素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一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高频彩超诊断椎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兆瑞 《临床医学》2009,29(9):76-77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进行病因分析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进行椎动脉的彩超检查及分析。结果.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因椎动脉本身病变引起症状的为40例,占80%,单侧血管病变为31例,占62%,双侧血管病变9例,占18%。结论椎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因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TCD)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 DSA)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 VBI)性眩晕中的应用价值,从而对眩晕的血管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共33例患者,男23例,女10例,年龄29—75岁,平均(56.2±6.7)岁,符合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标准,所有患者于1周内行TCD和DSA检查。结果33例患者中TCD显示椎基底动脉系统异常29例(87.88%),DSA显示椎基底动脉异常12例(36.7%),颈内动脉系统异常14例(42.4%),无血管异常7例(21.2%)。结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原因可能是椎基底动脉系统病变,也可能是前循环缺血的表现或功能性因素,TCD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具有重要诊断意义,DSA是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7.
抽取2010~2011年在我院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病例20例和疑似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病例30例,对其进行MRA2D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50例患者病例中诊断为椎动脉局限性狭窄的有16例,约占32%;椎动脉迂曲延长的患者有7例,约占14%;单侧椎动脉全程变细的患者有3例,约占6%;单侧椎动脉完全闭塞的患者有1例,约占2%;椎动脉走行变异的患者1例,约占2%。0.35T磁共振MRA2D应用于椎动脉检查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超声诊断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超声检测技术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组对90例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进行椎动脉二维、彩色多普勒及B-Flow技术检查,并进行频谱分析。结果根据所测得的动脉内径及血流参数分析椎基底动脉供血的情况。结论应用高频超声技术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93例临床诊断或拟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行头颈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23例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后5~10 d内行(DSA)检查。采用双盲法对所有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以DSA为"金标准",对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和DSA发现椎基底动脉狭窄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左椎动脉及右椎动脉各段狭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双侧椎动脉不同性质的斑块在椎动脉各段的分布进行多组频数分布的X~2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例患者46条椎动脉既行CTA检查又行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研究和统计分析,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774,P0.05),同时采用Kappa检验评价CTA对椎基底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Kappa=0.803,P=0.000,P0.05,Kappa0.75),CTA对椎基底动脉狭窄诊断的敏感度81.6%,特异度97.0%,准确度94.2%,阳性预测值86.1%,阴性预测值95.9%。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能够清晰显示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及周围组织的变化情况,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彩超对中老年椎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二维彩色多普勒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进行病因分析诊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进行椎动脉的彩超检查及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因椎动脉本身病变引起症状为27例占84.4%,单侧血管病变为20例占62.5%,双侧血管病变7例占21.8%。结论:椎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因诊断确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背景眩晕患者中椎动脉狭窄性眩晕占相当比例,其诊断方法没有统一的标准,影响其诊断的准确性.用转颈、屈颈、头后仰法试验,简单的检查做到对椎动脉狭窄患者临床初诊,再进行经颅多普勒(TCD)和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可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目的评估转颈屈颈及仰头试验与TCD和MRA检查对椎动脉狭窄性眩晕诊断价值.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分析.单位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科.对象2004-02/04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科门诊眩晕的患者41例,排除非椎动脉狭窄的其他病因所致的眩晕.方法用转颈、屈颈及头后仰法诱发出眩晕症状的41例患者,然后用TCD和MRA分别进行椎动脉和基底动脉检查.主要观察指标41例患者三项检查结果.结果41例患者经转颈试验屈颈和头后仰诱发眩晕症状,其中左右转颈出现眩晕者32例,检出率为78%,屈颈和头后仰出现眩晕者25例,检出率为61%.TCD检查发现双侧椎动脉血流不对称,双侧椎动脉直径相差在0.5~2.0 mm者30例,检出率为73%.MRA检查发现血管内径双侧椎动脉不对称,相差在0.5~2.6mm者39例,其余2例患者双侧椎动脉狭窄,检出率为95%.结论转颈、屈颈和头向后仰试验,对诱发患者出现眩晕症状,是否为椎动脉狭窄性眩晕进行确诊,TCD检查对诊断椎动脉狭窄的准确率相对较高,MRA检查确定椎动脉狭窄的准确率最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的MRA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对39例后循环缺血的患者进行头颅CT/MRI、MRA、颈动脉多普勒超声、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分析其血管病变类型及部位,并观察其发病的危险因素和临床表现。结果:本组病例中有38例患者MRA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椎基底动脉病变,病变部位最常见在V2段,其次在V4段和椎动脉起始段(V0),同时伴有颈内动脉病变者19例(48.7%);最常见的危险因素依次为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分别为眩晕、复视、共济失调和肢体乏力。结论:MRA是检测后循环缺血简便有效的方法,能提供可靠的临床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与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 MRA)在糖尿病患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92例糖尿病并椎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行3D CE MRA及CDFI检查,观察椎动脉供血不足的椎动脉病因基础。结果 CDFI检查阳性76例,其中单侧椎动脉受累64例,双侧受累12例,3D CE MRA检查阳性80例,其中单侧椎动脉受累66例,双侧受累14例。两者总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P0.05)。CDFI与3D CE MRA对于椎动脉病变造成的供血不足诊断符合率较高,为95%(76例,80例),在椎动脉狭窄造成椎动脉供血不足诊断中符合率为97%(66例,64例),对椎动脉闭塞造成的供血不足的诊断符合率为100%(4例,4例),对椎动脉发育异常造成供血不足的诊断符合率较低为50%(6例,12例)。结论 3D CE MRA除对局部狭窄所致椎动脉供血不足具有较高准确率外还容易诊断弥漫性长节段狭窄、闭塞及走形异常所致VBI,不足之处费用较高。CDFI和3D CE MRA联合应用能更全面地反映病情,提高VBI诊断阳性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与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 MRA)在糖尿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6例糖尿病患者临床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行3D CE MRA及CDFI检查,观察椎动脉走形、管径,是否存在狭窄、血流参数以及病变的部位。结果CDFI检查阳性38例,其中单侧椎动脉受累32例,双侧受累6例。3D CE MRA检查阳性发现者40例,其中单侧椎动脉受累33例,双侧受累7例,两种方法对对椎动脉狭窄诊断符合率较高(平均88.1%),对椎动脉闭塞的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CDFI检查对细小的局限性病变及其所致狭窄的诊断较准确,检查中可变换体位,缺点是由于骨骼干扰不能全面显示椎动脉整体结构。3D CE MRA容易诊断弥漫性长节段狭窄,闭塞及走形异常,不足之处为对局部微小病变及所致狭窄诊断率稍低,检查中无法随时改变体位。  相似文献   

15.
反复眩晕青年人椎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反复发作眩晕青年人椎动脉发育差异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多普勒检查特点。方法:选择65例1年内反复发作眩晕〉2次并%45岁的青年人为眩晕组,3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2组被检者双侧椎动脉内径、收缩期最高流速及每分血流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眩晕组中右侧椎动脉狭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同侧,两侧椎动脉内径、收缩期最高流速及血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对照组椎动脉收缩期最高流速左侧〉右侧(P<0.05)。结论:反复发作眩晕青年人中右侧椎动脉狭窄检出率较高,双侧椎动脉均较窄细;其双侧椎动脉供血不平衡可能是引起眩晕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眩晕的病因,分析各种病因在眩晕中所占比率,以及各类眩晕与年龄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门诊急诊眩晕患者7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眩晕的病因以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居首位,30例(39.47%),以伏案工作及熬夜的中青年为主,而中老年患者以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及心血管系统疾病为主。结论眩晕的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主要是因为伏案工作及熬夜导致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减少眩晕的发生,伏案工作及熬夜患者在工作中要注意颈部锻炼,并且少熬夜。  相似文献   

17.
颈性眩晕患者的寰枢椎影像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颈性眩晕患者的寰枢椎影像学特征。方法对74例颈性眩晕患者摄颈椎前后位、侧位及颈椎张口位片,部分患者行寰枢椎CT三维重建和/或颈椎MRI椎动脉造影。结果本组患者的影像学异常主要有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寰椎两侧块宽度不等或/和两侧块与枢椎齿状突间距离不等、侧块下关节面与枢椎上关节面不平行等;寰枢椎CT三维重建可显示寰椎侧移和旋转;颈椎MRI椎动脉造影可显示寰椎侧移和旋转对椎动脉的影响;寰椎后弓以上旋转和侧移的椎动脉商径变小。结论颈性眩晕的病变部位主要在寰枢椎,发病机制是寰椎侧移和向前或后旋转。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络激通针刺法联合川芎嗪对老年颈性眩晕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眉县中医医院收治的90例老年颈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n=45)与对照组(n=45)。试验组予以经络激通针刺法联合川芎嗪治疗,对照组接受川芎嗪治疗。比较两组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中医证候积分、生化指标。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基底动脉(BA)、左侧椎动脉(VA)、右侧VA的收缩期峰流速(Vs)显著快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头痛、眩晕、颈肩痛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内皮素-1(ET-1)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络激通针刺法联合川芎嗪可有效改善老年颈性眩晕患者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减轻其眩晕症状,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和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患者的超声影像学资料,并与DSA或MRA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锁骨下窃血综合征发生于左侧病变16例,右侧5例;其中隐性窃血(0级)2例,早期短暂性窃血(1级)3例,晚期短暂性窃血(2级)6例,完全窃血(3级)10例.患侧椎动脉反流程度与该侧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椎动脉反流是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重要特征.根据椎动脉的不同反流程度可以推测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的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