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诊科脓毒症患者的预后转归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对策和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浙江省台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277例脓毒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预后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203例和死亡组74例;分析急诊科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采用单因素比较法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法分别筛选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死亡的危险因素,筛选的因素主要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器官衰竭数、机械通气、CRRT治疗、中心静脉置管、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激素、C-反应蛋白、PCT、血肌酐等。结果:急诊科277例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为26.71%(74/277);多因素结果显示,年龄(OR=2.983)、APACHEⅡ评分(OR=2.392)、器官衰竭数(OR=4.683)、CRRT治疗(OR=3.557)、C-反应蛋白(OR=3.732)、PCT(OR=2.601)等均为急诊科脓毒症患者预后死亡的高危因素。结论:急诊科脓毒症患者具有较高的预后病死率,而且影响其预后死亡的危险因素较多,根据预后特点及其高危因素,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脓毒症,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中脓毒症患者并发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epsis-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 2013年9月笔者医院ICU收治220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发生SAE组与非SAE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病死率、住院时间、住ICU时间、病原学资料、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血气、APACHEII评分.结果 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的发生率为39.5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ICU时间、G-及G+菌检出率、WBC、K+、TBIL、PaO2、PaCO2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然而两组患者病死率、真菌检出率、ALT、AST、DBIL、pH值、APACHEⅡ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PACHEⅡ评分、ALT、AST、pH值是SAE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探讨脓毒症患儿并发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epsis 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SAE)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珠海市妇幼保健院104例脓毒症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儿童脓毒症相关性脑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合并脑病的脓毒症患儿病死率显著高于无合并脑病的脓毒症患儿;有凝血功能障碍患SAE的比例高于没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儿;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评分)≤80分的患SAE比例高于>80分组;尿素氮(BUN)、皮肤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CRT)在SAE组与无SAE组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E组显著高于无SAE组。结论凝血功能障碍及PCIS≤80分对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的发生有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诊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及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 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5月该院急诊科诊断的206例脓毒症患者和184例非脓毒症患者,随访脓毒症患者28 d 的预后分为存活组(127例)和死亡组(79例),比较各组患者血清PCT、白细胞介素-6(IL-6)、WBC、急性生 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的变化.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 析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并绘制ROC曲线分析各危险因素预测脓毒症死亡的价值.结果 脓毒症组血清 PCT、IL-6、APACHEⅡ评分、SOFA均明显高于非脓毒症组(P<0.01).死亡组治疗治疗1、3、7 d后的血清PCT 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年龄、血肌酐(Cr)、APACHEⅡ评分、SOFA、PCT及IL-6是影响脓毒症患 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年龄、Cr、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PCT及IL-6预测脓毒症死亡的曲 线下面积(AUC)及95%CI分别为:0.804(0.742~0.871)、0.673(0.608~0.746)、0.827(0.763~0.896 )、0.764(0.718~0.814)、0.858(0.791~0.932)、0.715(0.643~0.797).血清PCT、年龄及APACHE Ⅱ评分的最佳阈值分别为7.2 μg/L、63.4岁、22.5分时,其预测脓毒症患者死亡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好.结论 影响脓毒症预后的危险因素较多,需采取相应措施及时控制感染,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及预报死亡的危险因素,为脓毒症的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脓毒症患者共141例,根据患者转出ICU或出院时病情转归情况分为存活组(83例)、死亡组(5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脓毒症存活组患者比较,死亡组患者年龄、入院第1天的 APACHEⅡ评分、尿素氮、血肌酐、C-反应蛋白均明显增高(P<0.01),白蛋白、前白蛋白均明显降低( P<0.01);进一步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APACHEⅡ评分(>20分)以及尿素氮(>9 mmol/L)、血肌酐(>176μmol/L)、C-反应蛋白升高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报因子(均P<0.05);进一步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曲线),采用ROC曲线分析各独立危险因素对脓毒症预后的预测价值。结论年龄、病程早期APACHEⅡ评分高、尿素氮升高、血肌酐升高以及C-反应蛋白升高可作为临床独立预判脓毒症患者不良预后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倪银  叶珺  王金柱  韩芳  吴爱萍  孙仁华 《浙江医学》2017,39(9):716-719,726
目的应用多元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因素并构建判断脓毒症患者死亡危险的函数模型。方法选取在ICU住院治疗的384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其入院时临床指标及住院28d的临床结局,应用多元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因素并构建其函数模型。结果384例患者住院28d时病死率61.98%(238/384)。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脓毒症预后的危险因素为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评分)、急性肾损伤(AKI)、HDL-C、血尿素氮(BUN)、血钙(Ca2+)、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LY)和PLT及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等32个临床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发现肠道术后[相对危险度(RR)=6.371,95%CI:4.266~8.766,P<0.01]、APACHEII评分[RR=1.249,95%CI:1.175~1.328,P<0.01]、血糖[RR=1.008,95%CI:1.045~1.133,P<0.01]、HDL-C[RR=0.683,95%CI:0.418~0.824,P<0.01]、BUN[RR=1.068,95%CI:1.009~1.130,P<0.05]、Ca2+[RR=0.274,95%CI:0.141~0.533,P<0.01]、LY[RR=0.322,95%CI:0.210~0.495,P<0.01]、PLT[RR=0.996,95%CI:0.992~1.000,P<0.05]和SOFA评分[RR=0.894,95%CI:0.795~1.043,P<0.01]是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多元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拟合判断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函数模型,即h(t,X)=h0(t)exp(预后指数=6.371X1+1.249X2+1.088X3-0.683X4+1.068X5-0.274X6+0.322X7+0.996X8+0.894X9)。结论肠道术后、APACHEII评分、空腹血糖、HDL-C、BUN、Ca2+、LY、PLT和SOFA评分是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Meta分析方法在较大样本量的前提下,进一步认识重症监护病房中脓毒症患者并发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的危险因素。方法制定原始文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检索PubMed、SCI、EM-BASE、Springer、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获得研究脓毒症相关性脑病发生及预后的危险因素的相关文献。文献中脓毒症患者的诊断均符合"2001年危重病医学会/欧洲危重病医学会/美国胸科医师协会/美国胸科学会/外科感染学会关于全身性感染定义国际会议"所制定的脓毒症诊断标准。排除合并高热、低血压、肝肾功能衰竭、高钠血症、低血糖、颅内器质性病变、重度营养缺乏、脑出血、使用镇静药物等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CNS)症状判断的患者,将最终入选的患者根据有无CNS功能障碍分为两组,SAE组和无脑病组(NE)。对文献进行异质性检验,采用RevMan 5.1软件对满足纳入标准的有关脓毒症相关性脑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病例对照,Meta分析4个主要结局的结果显示:SAE组与NE组比较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pH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WMD(95%CI)分别为4.88(4.64,5.13)、9.43(36.37,42.49)、73.62(71.12,76.13)、-0.04(-0.06,-0.02)]。结论现有研究显示,APACHEⅡ评分、ALT、AST、pH值对SAE的诊断和预警具有重要意义,但鉴于纳入研究较少,样本量小,且质量不高,尚需开展和设计大样本病例对照研究做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8.
龙儒瑾  金魁  刘宝 《包头医学》2016,40(4):193-196
目的:探讨ICU严重脓毒症并发AKI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ICU收治的严重脓毒症146例,分析并发AKI危险因素及预后.结果:AKI在严重脓毒症中发生率48.6%;年龄(OR=1.046,P=0.032),乳酸>4mmol/L(OR=3.209,P=0.04),APACHEII评分(OR=1.289,P=0.01),D-二聚体(OR=1.676,P=0.00),降钙素原(OR=1.591,P=0.00)是并发AKI的危险因素.早期充分液体复苏(OR=0.769,P=0.04)是保护因素;严重脓毒症并发AKI90天内死亡率高9.6%,死亡风险高21.7%(COX Exp(B)=1.217,P=0.03).结论:年龄,乳酸>4mmol/L,APACHEII评分,D-二聚体,降钙素原是并发AKI的危险因素.早期充分液体复苏是保护因素.严重脓毒症并发AKI90天内死亡率高9.6%,死亡风险高21.7%.临床上应积极防治严重脓毒症并发AKI,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吴晓弟 《中国医药导刊》2017,19(11):1114-1116
目的: 探讨脓毒症预后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改善脓毒症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115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n=40)和存活组(n=75),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法来分析影响脓毒症预后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脓毒症预后死亡率为34.8%(40/11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7.071)、并发急性肾损伤(OR=4.175)、器官衰竭数目(OR=2.440)、尿素氮(OR=3.080)、C反应蛋白(OR=1.859)、APACHEⅡ评分(OR=5.256)等因素均为脓毒症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脓毒症预后死亡率较高,其高危因素包括高龄、并发急性肾损伤、多器官功能衰竭、尿素氮和C反应蛋白升高、APACHEⅡ评分高等,应针对这些高危因素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63例脑梗塞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文越 《广西医学》1999,21(5):983-985
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类的寿命也在逐渐延长,而脑梗塞的发病率跟年龄呈正相关威胁。脑梗塞的致残率与病死率均较高,已成为影响人类寿命的主要疾病之一。研究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对预防脑梗塞的发生、提高人类生存质量、延长寿命具有重要意义。现收集63...  相似文献   

11.
脓毒性脑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脓毒性脑病(SE)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SE组和无脑病(NE)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ICU时间、发病率、病死率、病原学资料、血压(BP)、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血清钾(K+)、血清钙(Ca2+)、血清游离钙(iCa2+)、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清蛋白、球蛋白、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血肌酐(SCr)、尿素氮(BUN)、C-反应蛋白(CRP)、血糖(BS)、胆固醇、三酰甘油(TG)、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II.结果 (1)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ICU时间、收缩压和舒张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E组APACHE II评分较N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两组患者G-菌和真菌的检出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G+菌的检出率较N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的ALT、AST、BUN水平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脓毒症患者的APACHE II评分与病死率呈正相关(r=0.455,P=0.01).结论 APACHE II评分、ALT、AST、BUN、G+菌感染对诊断和预防SE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成人社区获得性急性细菌性脑膜炎患者的病原学组成、临床预后及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确诊的181例社区获得性成人急性细菌性脑膜炎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非老年组(n=156)及老年组(≥65岁,n=25)患者的病原学组成及临床特征;以出院时患者的情况为截点,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及危险因素。 结果 181例患者中有64例患者(35.4%)检出病原菌,前三位分别为肺炎链球菌(17.9%),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13.4%),肺炎克雷伯菌(10.5%)。统计分析显示老年组高血压患病率、低钾血症患病率、肺部感染率、耳鼻喉感染率、CSF蛋白浓度、头部CT检查的异常率、病死率均高于非老年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肺部感染和体温≥38.5 ℃是非老年组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CSF压力≥200 mmH2O是老年组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引起成人社区获得性急性细菌性脑膜炎感染的病原体主要是肺炎链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肺炎克雷伯菌。≥65岁老年患者较<65岁患者病死率更高,肺部感染是65岁以下患者、CSF压力≥200 mmH2O是65岁及以上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早发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及预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宁  张蓓茹  何平  于锐  白瑜  吴岩  张永哲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4):1696-1701
背景 近年来,随着慢性肾衰竭患者例数逐年增加,腹膜透析作为一种操作简单、对残肾功能保护性好的替代治疗方式,逐渐成为关注的重点。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DAP)是腹膜透析最主要的并发症,因此寻找PDAP的危险因素对避免或延缓PDAP的发生、延长腹膜透析患者生存时间至关重要。目的 探讨早发性PDAP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6年6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腹膜透析并发生PDAP的患者116例,根据PDAP首次发生时间将患者分为早发性PDAP组(32例)和晚发性PDAP组(84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并培养致病菌。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转归情况及生存时间,随访终点为死亡、长久转为血液透析或随访至2017年3月。结果 早发性PDAP组违反无菌操作、居住环境为平房所占比例均高于晚发性PDAP组(P<0.05);两组患者操作者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性PDAP组血红蛋白、清蛋白水平均低于晚发性PDAP组(P<0.05)。116例PDAP患者中,82例进行了腹膜透析液致病菌培养,59例(72.0%)培养结果为阳性,其中,早发性PDAP组14例,晚发性PDAP组45例。两组致病菌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82,P=0.612)。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违反无菌操作〔OR=4.127,95%CI(1.353,12.589)〕、居住环境为平房〔OR=4.785,95%CI(1.455,15.846)〕、低血红蛋白〔OR=0.947,95%CI(0.917,0.978)〕和低清蛋白水平〔OR=0.890,95%CI(0.799,0.978)〕是早发性PDAP的危险因素(P<0.05)。两组患者治疗转归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88,P=0.475)。截至随访终点,早发性PDAP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4.0(11.2,36.8)个月,晚发性PDAP组为40.0(34.4,45.6)个月。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早发性PDAP组中位生存时间短于晚发性PDAP组(χ2=7.221,P=0.007)。结论 早发性PDAP患者生存时间短,违反无菌操作、居住环境差、低血红蛋白、低清蛋白是早发性PDAP的危险因素,需采取有效措施给予干预,减少早发性PDAP,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中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M)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入选2014年10月~2015年9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心ICU连续收治的脓毒症患者151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入ICU当天的血清肌酸激酶(CK),以CK≥1000U/L作为RM的诊断标准,比较发生RM的患者与未发生RM患者的感染标志物、危重症评分、器官功能障碍和28天病死率等。结果 151例脓毒症患者中37例(24.5%)发生RM。RM组的PCT水平、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较非RM组高(P<0.05)。RM组ICU期间肝脏功能障碍、循环障碍、肾脏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人均器官障碍数、血肌酐峰值水平、接受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患者的比例和28天病死率较非RM组高(P<0.05),而呼吸功能障碍、凝血功能障碍和神经系统障碍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K对预测脓毒症患者28天死亡风险具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94(P<0.05),低于APACHEⅡ评分(0.841)和SOFA评分(0.805)(P<0.05)。结论 脓毒症患者中RM的发生率高,发生RM的患者的病情更危重,其ICU期间肝脏功能障碍、循环障碍、肾脏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和28天病死率均显著增加,CK可以作为预测脓毒症患者28天病死率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吕日英  李仕雄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1):1687-1689
目的研究肝性脑病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90例肝性脑病患者的40项临床指标,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这些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290名患者中好转102例,恶化死亡188例,病死率64.8%(188/290)。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与肝性脑病患者预后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有:肝肾综合征(HRS)(OR=16.27,95%CI:3.52~74.90)、腹水(OR=7.00,95%CI:2.12~23.10)、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OR=7.00,95%CI:2.12~23.10)、肌酐(OR=1.02,95%CI:1.01~1.03)、血氨(OR=1.02,95%CI:1.00~1.03)、凝血酶原活动度(PTA,OR=0.56,95%CI:0.47~0.65)。结论 HRS、腹水、SBP、肌酐、血氨、PTA是肝性脑病预后的独立危险影响因素,提示尽早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并动态监测PTA、血清肌酐及血氨,有望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VTE)的危险因素,观察肺癌合并VTE患者的预后。方法 以2010~2015年笔者医院就诊肺癌合并VTE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肺癌患者合并VTE的可能危险因素,再经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肺癌患者合并VTE的危险因素。采用Log-rank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差异。结果 研究共纳入肺癌合并VTE的患者39例(观察组)及不伴有VTE的肺癌患者82例(对照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接受化疗、病理类型为腺癌、肺癌Ⅲ~Ⅳ期及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肺癌患者合并VTE的OR值分别为2.68、2.10、2.24及2.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VTE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未合并VTE的肺癌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癌的病理类型、肿瘤分期、合并化疗及D-二聚体水平是肺癌患者合并VTE的危险因素,肺癌合并VTE患者的生存时间显著低于未合并VTE的肺癌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后继发认知功能障碍(VCI)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根据认知功能受损情况将10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VCI组(47例)和非VCI组(5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VCI的危险因素,对比两组发病1、3个月后的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两组空腹血糖受损、糖尿病、高血压、饮酒、抑郁、梗死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差异显著(P<0.05或P<0.01),其中糖尿病、高血压、梗死灶、NIHSS评分、血清HDL-C和hs-CRP水平为VC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治疗1个月的评分(P<0.01),组间比较,非VCI组评分均显著高于VCI组(P<0.01).结论 糖尿病、高血压、梗死灶、NIHSS评分、血清HDL-C和hs-CRP水平为急性脑梗死继发VCI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发生VCI的患者预后显著差于未发生VCI的患者,临床应积极干预相关因素,预防VCI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进展期胃癌根治术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医院2003-07/2007-07月期间收治的152例患者行胃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跟踪随访。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分析法,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对有统计意义的单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清扫范围、术后并发症及大体分型与进展期胃癌根治术的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清扫范围是影响胃癌根治术后预后的相对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有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清扫范围是影响胃癌根治术后预后的相对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周淑清  沈涛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24):2929-2932
背景 心房颤动是脓毒症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其不仅加重患者病情,还可导致预后不良。但目前对脓毒症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的研究尚不多。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辽宁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急诊监护病房(EICU)、呼吸监护病房(RICU)诊断为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的患者54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新发心房颤动82例(15.1%,新发心房颤动组),无新发心房颤动460例(84.9%,非新发心房颤动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和预后指标,分析脓毒症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的影响因素。结果 新发心房颤动组年龄和器官功能障碍中的急性肾损伤、心力衰竭、代谢紊乱、凝血功能障碍、呼吸衰竭发生率及机械通气率、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率、儿茶酚胺药物使用率、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大于非新发心房颤动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38,95%CI(1.013,1.063)〕和器官功能障碍中的急性肾损伤〔OR=2.142,95%CI(1.035,4.432)〕、代谢紊乱〔OR=2.071,95%CI(1.083,3.959)〕、凝血功能障碍〔OR=7.621,95%CI(3.236,17.945)〕及CRRT情况〔OR=6.567,95%CI(2.306,18.705)〕、儿茶酚胺药物使用情况〔OR=6.683,95%CI(3.224,13.853)〕是脓毒症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的影响因素(P<0.05)。两组28 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发心房颤动组住监护病房时间长于非新发心房颤动组(P<0.05)。结论 脓毒症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的发生率高,年龄越大和发生器官功能障碍中的急性肾损伤、代谢紊乱、凝血功能障碍及接受CRRT、使用儿茶酚胺药物是脓毒症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新发心房颤动延长了脓毒症患者住监护病房时间,但并未增加其28 d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