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张丽 《中原医刊》2011,(7):63-64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变异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采用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将10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根据有无左心室肥厚分为肥厚组与无肥厚组。同时选择50例血压正常患者为对照组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组与正常对照组或无肥厚组24h各时间段血压均值及血压变异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肥厚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压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压变异性除白昼收缩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关系密切,后者对前者有促进作用,前者对后者的风险性预测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高血压昼夜心率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以时域心率变异性(HRV)指标为参数,分析高血压病(EH)伴左心室肥厚(LVH)患者的昼夜HRV改变及其预后意义。方法 对70例EH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 正常对照组和EH无LVH组的白昼HRV指标均显著低于夜间,EH伴LVH组的昼夜HRV接近,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EH无LVH组仅白昼HRV降低,EH伴LVH组的白昼及夜间HRV均降低。HE伴LVH组的夜间HRV显著低于无LVH组,但两者的白昼HRV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EH伴LVH者的心血管自主神经功能损害较无LVH者更为严重,后者存在与正常人相似的昼低夜高的HRV昼夜节律,仅有白昼HRV降低;前者的白昼及夜间HRV均降低,HRV昼夜节律消失。夜间HRV降低对预测高血压性靶器官损害及预后可能具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高血压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血压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对高血压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不但血压水平与靶器官有关,血压昼夜节律紊乱同样可导致或加重靶器官的损害。尤其以左室肥厚多见,约20%-40%的高血压患者存在左室肥厚。左室肥厚是重要的独立心血管危险因素,因它可减少冠脉血流储存,产生心内膜下心肌缺血,诱发心律失常,增加猝死危险性。血压与其他一些生理参数一样并非固定不变,无论是正常人或是高血压患者,血压皆呈明显的波动性。在日常生活中,随着睡眠和清醒、白昼和夜间、休息和运动的更替,血压也有节律性的波动。近年来,由于24 h或更长时间动态血压监测(ABPM)技术的推广应用,对血压的这种昼夜变异及其临床意义有了详尽了解,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其与左室肥厚之间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鲍洁  何汝敏 《上海医学》2004,27(11):855-856
24h动态血压监测可了解血压昼夜变化规律。通常人的血压呈明显昼夜波动,白昼升高,夜晚降低,呈双峰.谷的昼夜节律改变。血压昼夜节律变异受到许多因素如运动、精神活动、行为、环境、病理状态等的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左心室肥厚与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病患者昼夜血压变化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高血压病患者昼夜血压变化与左心室肥厚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5 4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 ,分成杓型和非杓型两组 ,比较昼夜血压变化与室间隔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重量等指标。结果 非杓型组左心室肥厚的程度及 2 4h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睡眠时最低收缩压较杓型组显著增高 (P <0 .0 5和 0 .0 1)。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夜间血压水平与血压节律性变化对左心室肥厚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肥厚(LVH)与血压负荷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关系.方法60例高血压病患者经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来观察血压负荷值及血压昼夜节律,根据彩色多普勤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计算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并判断是否存在LVH.结果高血压伴LVH者日间、夜间及24 h收缩压(SBP)负荷明显高于非LVH者[(88.4±11.6)vs(79.8±13.4),P<0,05;(85.3±12.5)vs(75.4±11.4),P<0.01及(87.4±13.8)vs(78.4±14.4),P<0.05],其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的检出率达58.8%(10/17),明显高于后者(18.6%,8/43,P<0.005,x2=9.38).高血压病患者LVMI与日间、夜间及24 h SBP、舒张压(DBP)负荷呈正相关,其中与SBP负荷的相关性又高于DBP,而与夜间SBP、DBP下降百分率呈负相关.结论高血压伴LVH者日间、夜间及24 h SBP负荷值明显上升,其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检出率明显高于非LVH者.提示高血压LVH与血压负荷及昼夜节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王爽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3):118-119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选择80例高血压病患者,按有无左心室肥厚分成无左心室肥厚组和左心室肥厚组,均行24h动态血压检查,比较其检测值。结果左心室肥厚组24h平均收缩压(24hMSP)、夜间平均收缩压(dMSP)、白昼平均收缩压(nMSP)、24h收缩压负荷(24hSBPL)、24h舒张压负荷(24hDBPL)、夜间收缩压负荷(nSBPL)、夜间舒张压负荷(nDBPL)、白天收缩压负荷(dSBPL)显著高于无左心室肥厚组(P〈0.01)。结论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的发生不仅与血压升高的程度有关,而且与血压超过正常值的次数(血压负荷)及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李亚瑞  王立羽  高金霞 《北京医学》2013,35(10):828-83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LVH)与血压变异性的关系。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8例,根据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分为LVH和非LVH组,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以各时段(白昼、夜间和24h)的血压标准差反应血压变异性,分析血压变异性和LVH的相关性。结果 LVH组各时段收缩压显著高于非LVH组(P<0.05)。LVH组和非LVH组比较,24 h收缩压变异性、白昼收缩压变异性、白昼舒张压变异性、夜间舒张压变异性、夜间收缩压变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段收缩期血压变异性与LVMI呈正相关。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伴LVH与血压变异性尤其是收缩期血压变异性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背景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我国心血管疾病的人数日渐增多,高血压作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常伴随着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左心室肥厚(LVH)是高血压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并发症,与血压水平密切相关。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简称高血压)患者不同血压与LVH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8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血压科住院的高血压患者497例,根据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分为非左心室肥厚(NLVH)组367例及LVH组13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外周血压、中心动脉压相关指标、24 h动态血压,分析上述指标与LVMI的相关性和LVH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三酰甘油(TG)、入院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中心动脉收缩压(CSBP)、中心动脉舒张压(CDBP)、24 hSBP、24 hDBP、24 h脉压(P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VMI与SBP、DBP、CSBP、CDBP、中心动脉脉压(CPP)、24 hSBP、24 hDBP、24 hPP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胱抑素C、CSBP、24 hSBP是LVH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LVH与外周血压、中心动脉压相关,血清胱抑素C、CSBP、24 hSBP是LVH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对3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左室肥厚患者用美托洛尔降压治疗2月,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左心结构和心功能的变化.结果:1)服药2月后血压明显降低(P<0001),显效率80%,69%的病人血压完全降至正常;2)服药后IVST和PWT均显著降低,各平均降低124%(P<0001)和41%(P<005).LVMI降低106%(P<0001).AOD,LAD,LVESD及LVEDD无显著改变.多因素相关分析显示LVMI下降值与血压下降无关.3)服药后左室舒张功能指标Ep,Ep/Ap及Eaf显著增加,而Aaf和Aa/Ea显著降低(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左室舒张功能指标改善主要受血压下降,室壁减薄及LVMI降低影响,HR下降也起一定作用.左室收缩功能指标EF,FS及PEP/ET无显著改变,CO下降108%(P<002).表明:美托洛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高血压药,降压时对LVH有消退作用,同时对异常的舒张功能有改善作用,对收缩功能没有明显的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12.
郎芸 《中外医疗》2009,28(31):78-79
目的观察络活喜、洛汀新联合用药对高血压病患者并心肌肥厚的影响。方法50例中.重度患者并心肌肥厚口服络活喜5mg,1次/d,口服洛汀新10mg,1次/d,治疗20周。结果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PWT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重量(LVM)、左室重量指数(LVMI)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络活喜。洛汀新联合治疗能降低血压,减轻心脏的负担,逆转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状况,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24hABP)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选择10年以上病史、经冠脉造影或64排CT证实无冠心病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1例,分别作24hABP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Doppler echocardiography,DECG)检查,观察24hABP,包括24h平均收缩压(24hSBP)、24h平均舒张压(24hDBP)、24h平均脉压(24hPP)与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的关系。结果24hSBP、24hPP与IVST、LVPWT均有相关性(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随着24hSBP增高及24hPP增大而肥厚。  相似文献   

14.
孙静 《医学文选》2005,24(1):10-12
目的 探讨高血压 (EH)、左室肥厚 (LVH)及合并心肌缺血时QT间期离散度 (QTd)的变化 ,并观察拜新同对其影响。方法 正常对照组 (Ⅰ组 ) 2 8例 ,中老年高血压 (EH)患者 6 1例 ,其中未合并左室肥厚者 (Ⅱ组 ) 2 7例 ,合并左室肥厚者 (Ⅲ组 ) 2 2例 ,左室肥厚伴心肌缺血者 (Ⅳ组 ) 1 2例。用超声心动图仪检测法求得左室重量指数 ,从心电图上测得QTd与校正后QTd(QTcd)。高血压病左室肥厚及伴心肌缺血患者服用拜新同治疗 5个月。结果 Ⅰ组和Ⅱ组间的QTd与QTcd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Ⅲ组患者的QTd、QTcd明显大于Ⅰ组和Ⅱ组 (P <0 .0 5 ) ;Ⅳ组患者的QTd、QTcd又明显大于Ⅲ组 (P <0 .0 5 ) ;治疗 5个月后 ,左室重量指数、QTd及QTcd均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 左心室肥厚可使高血压患者的QTd增大 ;合并心肌缺血者QTd更加延长 ;钙离子拮抗剂———拜新同可逆转左心室肥厚 ,缩短QTd。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并讨论脑钠肽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阅读关于脑钠肽和高血压病方面的文章并进行总结。结果:脑钠肽在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中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结论:研究脑钠肽在高血压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对于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作用以及对左心室重构和血管弹性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本院心内科2009年6月~2010年7月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组患者服用替米沙坦片,疗程均为6个月。测量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左心室重构以及血管弹性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压、左心室重构以及血管弹性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左心室重构以及血管弹性相关指标均显著改变(P〈0.01),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具有显著的降压作用,并且可以改善左心室构造和血管弹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Ⅰ、Ⅲ型前胶原末端肽在高血压左室肥厚及舒张功能改变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放免法测定高血压组 [有左室肥厚 (LVH)的高血压患者 2 9例和无LVH的高血压患者 33例 ]及正常对照组 (2 8例 )血清中Ⅰ、Ⅲ型前胶原 (PCⅠ、PCⅢ )的浓度 ;用超声检测左室形态学参数并计算左室重量指数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左室二尖瓣口的舒张早期和晚期最大血流速度 (VE 和VA)。结果 :高血压组血清PCⅠ、PCⅢ的浓度较正常对照组高 (P <0 0 5 ) ,且左室肥厚程度与PCⅠ的浓度和PCⅠ /Ⅲ呈正相关 (r =0 4 3,0 2 8,P <0 0 5 ) ;但无LVH和LVH组PCⅢ浓度差别不明显 [(6 9 2 5± 17 5 6 ) μg/L ,(72 34± 18 38) μg/L ,P >0 0 5 ],且与LVH程度无明显相关 (r =0 14 ,P >0 1) ;心脏VE/VA 与血清PCⅠ的浓度和PCⅠ /Ⅲ呈负相关 (r =- 0 5 4 ,- 0 4 0 ,P <0 0 5 )。结论 :高血压患者血清PCⅠ、PCⅢ的浓度及其PCⅠ /Ⅲ能够反映高血压LVH时心肌间质纤维化的变化特点 ,而且血清PCⅠ的浓度以及PCⅠ /Ⅲ都能间接反映左室舒张功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左室肥厚与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小良  刘小雨  王行宽 《医学综述》2006,12(14):847-849
胰岛素抵抗(IR)是冠心病、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左室肥厚(LVH)是高血压的的主要并发症,是高血压在心脏的不良重塑。本文综述了1998年至2003年的有关文献,重点阐述了IR与IR综合征的概念,就高血压LVH与IR的关系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以及IR引起高血压LVH的机制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总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性别、年龄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人选高血压病患者90例者。为所有人选患者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应用余弦拟合法分析并比较男性与女性;60岁以上组与60岁以下组血压的时间生物学特征的改变。结果:高血压病患者男性与女性收缩压与舒张压中位值相似,男性较女性24小时收缩压波动振幅增大。男性与女性血压峰值相位均明显不同。60岁以上者较60岁以下者舒张压中位值明显降低,同时舒张压24小时波动振幅减小。结论:高血压病患者,随着年龄增加舒张压明显下降、脉压差增大、舒张压波动幅度减小;不同性别血压峰值出现时间不同,男性多在上午时间段,而女性多在午后时间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