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闫忠政  吴天兵  全劲松  苑丽丽  吴波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2):2775-2776,282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后再发心肌缺血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和冠脉内支架植入疗效。方法:AMI静脉溶栓后再发心肌缺血病例182例,溶栓后再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治疗。术前测定IRA、non—IRA病变程度及TIMI血流分级,术后及随访期间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统计随访期LVEF和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溶栓结局分为溶栓再通组(123例,A组)及未通组(59例,B组)。A组的IRA残留严重病变例数和残留严重病变平均狭窄程度均明显少于B组,而TIMI3级血流例数均明显多于B组(P均〈0.05~0.01)。随访期间A组的MACE发生率少于B组,而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后者(P均〈0.05~0.01)。结论:AMI静脉溶栓后再发心肌缺血患者常常伴有较严重的冠脉病变,特别是溶栓未通患者,行冠脉内支架治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选择性冠状动脉病变不作球囊预扩张的直接支架植入术对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92例,随机分为直接支架植入A组(47例)和球囊预扩张后支架植入B组(45例),选择的病变均为A型或B1型病变,以造影剂心肌染色(TMP)分级法、TIMI计帧法和支架植入术前后心肌酶的变化作为心肌组织灌注成功和冠状动脉微循环栓塞形成的诊断标准。结果(D两组支架植入成功率均为100%。②TMP分级:A组TMP3级34例(72%),B组TMP3级21例(47%),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TIMI帧数:A组支架植入前后TIMI帧数虽有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支架植入前后TIMI帧数明显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增加的TIMI帧数比较,B组比A组增加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④心肌酶学变化:A组术前术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前术后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明显差异(P〈0.001)。结论冠状动脉(A型或B1型病变)内直接支架植入,冠状动脉微循环栓塞的发生率低,心肌组织血流灌注程度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指导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临界病变介入治疗疗效,评价血管内超声(IVUS)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临界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作用。方法ACS经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狭窄程度在40%~70%的临界病变患者,根据IVUS测定的罪犯病变最小血管腔面积小于4mm2作为介入干预的标准,31例行介入干预的患者作为病例组。测量该组患者支架扩张前、扩张后和高压球囊再次扩张后的最小管腔直径、最小管腔面积、总截面积、斑块面积和面积狭窄率,观察扩张后支架是否贴壁。同期未行IVUS检查而行介入干预的临界病变患者31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于入选后的第1、3、6和12月给予临床随访,记录患者不良事件(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死亡)情况。于第10~12月行CAG和IVUS检查,观察支架内膜增生情况及有否支架内血栓征象。以CAG或IVUS显示支架置入成功并随访期间无心血管事件(心肌梗死、靶病变再次冠脉成形术以及心衰或死亡)发生为手术成功。结果病例组31例患者的32处靶病变支架植入成功后行IVUS检查提示28处(87.5%)支架存在贴壁不完全。再次以更高的压力(18~20atm)或换用另一高压球囊扩张,最终均达到了IVUS支架植入理想标准。术中未见与冠脉介入和IVUS相关的并发症。术后10~12个月病例组22例患者行CAG和IVUS复查,CAG结果无一例患者出现支架内再狭窄。IVUS结果未发现局部支架内血栓征象,支架内均有不同程度的内膜增生,增生内膜负荷量无统计学差异。最小支架内管腔面积与第一次植入支架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10.12±1.15)mm2vs(8.98±2.12)mm2,P〉0.05]。对照组31例支架植入后CAG提示贴壁良好。术后3~6月3例患者临床出现心绞痛,CAG结果提示3例患者出现再狭窄,IVUS检测结果这3例患者均存在支架贴壁不良。结论IVUS比CAG能更有效地指导ACS临界病变支架的植入和实时评价手术效果;在IVUS指导下的高压力(18~20atm)球囊后扩张可使87.5%贴壁不良的病变进一步得到改善。IVUS指导的ACS临界病变支架植入获得较高的即时成功率和远期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在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评价中的价值,同时采用QTVI技术观察冠状动脉(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左室局部心肌功能变化,以评价其疗效。方法 53例临床诊断冠心病或可疑冠心病行冠脉造影检查(CAG)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在行CAG检查前作QTVI检查,根据节段室壁运动速度情况(以心底部5cm/s,中段3cm/s界定)分为无心肌缺血组(n=26)和心肌缺血组(n=27)。测定左室6个壁的基底段和中段运动的收缩期峰流速(Vs)与峰值位移(Ds),比较2组的Vs及Ds,并与CAG结果对照,以评价QTVI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其中8例单纯左前降支(LAD)病变患者分别于支架植入前1天、植入后1周、4周采用QTVI技术分析室壁的运动速度指标(Vs),以评价支架植入术的疗效。结果在左室长轴切面、心尖四腔切面、心尖两腔切面心肌缺血组左室相应节段的Vs和Ds均低于无心肌缺血组(P〈0.05);QTVI发现的有心肌缺血的27例患者,CAG均能发现2支或以上主要冠脉狭窄;8例LAD病变患者冠脉支架植入术前LAD供血区各节段心肌Vs均明显低于无心肌缺血组(P〈0.01或P〈0.05),与冠脉支架植入前相比,治疗后1周及4周,LAD供血区各节段心肌Vs明显增快(P〈0.01或P〈0.05)。结论 QTVI技术通过定量测定节段性室壁运动失调及局域性心功能不良,可以评价冠心病严重冠脉狭窄患者的心肌缺血,且可作为一种测定冠脉支架植入前后局部心肌速度的无创技术,用以评价冠脉支架植入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梗死相关动脉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对并发左心功能不全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80例左室射血分数〈0.50的AMI患者分为PTCA组(n=40)和非PTCA组(n=40),PTCA组于发病后平均12d行PTCA及支架置入术。随访两组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与非PTCA组相比,PTCA组患者在不稳定型心绞痛(15%:50%,P〈0.01)、临床心功能改善(70%:40%,P〈0.01)、LVEF上升的例数(65%:30%,P〈0.01)及复合终点事件(40%:75%,P〈0.01)方面明显改善,而再次心肌梗死及死亡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MI后PTCA及支架置入可减少并发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in stent restenosis,ISR)的影响。方法78例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mnary inte nrernjon,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丹红治疗组(n=32)和对照组(n=46),对照组常规采用肠溶阿司匹林片和氯比格雷片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术后6个月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比较两组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率的差别。结果CAG示:治疗组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论是普通支架亚组还是药物涂层支架亚组(DES)均有相似的结果(P均〈0.01)。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丹红可明显降低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率,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指导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多支血管病变患者指导效果及对不良事件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320例ACS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每组160例。即采用血流储备分数指导下行(PCI)治疗(FFR组)和单纯冠状动脉造影(CAG)指导下行PCI治疗(CAG组)。比较2组患者基本资料、PCI成功率、支架植入数量等的差异。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2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  结果  2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PCI成功率、PCI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FFR组支架植入数量、造影剂使用量少于CAG组(P < 0.05);术后6个月,2组靶血管血运重建、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FFR指导下行PCI治疗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支架植入,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ACS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许峥贵  钟诚  何浪  欣明花  沈法荣 《浙江医学》2019,41(21):2309-2311,2315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在左主干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经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明确为左主干病变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的100例患者,其中IVUS组50例(术中应用IVUS指导行支架置入)、CAG组50例(单纯CAG指导下置入支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左主干病变的CAG和IVUS结果、支架及后扩张球囊数据,以及术后随访1年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再狭窄、晚期血栓、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靶血管病变再次行PCI和全因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CAG组及IVUS组经造影判断的左主干病变程度分别为(68.5±14.6)%和(67.7±1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VUS组内,IVUS测量的左主干病变程度为(71.9±8.5)%,较单纯造影的斑块负荷更重(P<0.05)。两组支架直径、后扩张球囊直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间的支架长度、支架释放压力以及后扩张球囊最大膨胀压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随访1年,与CAG组比较,IVUS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再发心绞痛、再狭窄、再次PCI等事件发生率显著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患者在晚期血栓、心肌梗死及全因死亡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CAG基础上结合IVUS能更精确地反映左主干病变的程度以及范围,指导介入治疗,提高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造影(CAG)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征、可能的发病机制及预后。方法:对838例临床诊断为AMI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AMI患者临床特征,并进行随访观察预后。结果:838例AMI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正常42例,占5.0%,CAG正常组年龄、既往心绞痛病史明显低于CAG异常组(P〈0.05),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史较异常组明显降低(P〈0.05),吸烟、起病前诱因较异常组显著增多(P〈0.01)。CAG正常组预后较好,发生心衰及总心血管事件少(P〈0.05)。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心肌梗死发病机制可能是由于冠状动脉痉挛或微小斑块破裂形成血栓,继而发生血栓自溶而致造影无异常,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总负荷值(TIB)、心率变异性(HRV)及校正Q—T离散度(QTcd)的变化,并探讨它们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者131例,根据造影结果及临床病史,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3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35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35例和冠状动脉造影无异常组(对照组)30名。每组均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得出TIB、HRV指标(PNN50、SDNN、SDANN、RMSSD)及校正QTcd,进行对比分析;采用Gensini积分评定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析冠心病患者HRV指标与TIB、QTcd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比较所有研究对象不同范围QTcd的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结果:SAP组、UAP组和AM!组的HRV指标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P〈0.01);UAP组的HRV指标均较SAP组显著降低(P〈0.01);AMI组的HRV指标较UAP组显著降低(P〈0.01);UAP组和AMI组的TIB均较对照组和SAP组显著升高(P〈0.01);AMI组的TIB较UAP组显著升高(P〈0.01)。SAP组、UAP组和AMI组的QTcd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UAP组和AMI组的QTcd均较SAP组显著升高(P〈0.01);AM1组的QTcd值较UAP组显著升高(P〈0.01)。UAP组和AMI组的Gensini积分均较SAP组显著升高(P〈0.01);AMI组的Gensini积分较UAP组显著升高(P〈0.01)。I-IRV指标与Gensini积分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而TIB和QTcd与Gensini积分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QTcd〉60ms者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最高(P〈0.05)。结论: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TIB、HRV指标、QTcd和Gensini积分有明显差异性;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严重,TIB、QTcd越大,而HRV越小;QTcd越大,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越高。TIB、HRV、QTcd对判断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和预后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与尿微量白蛋白(MAU)的关系。方法选取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160例行PCI治疗并于1年[平均随访(10.2±2.5)个月]内再次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检查的冠心病患者。通过术前MAU的测定及术后1年内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支架内再狭窄与否的结果,分为无再狭窄组(NISR)(作为对照组)及再狭窄组(ISR)。依据再狭窄组中植入支架的血管支数,分为单支组、双支组、三支组。结果ISR组MAU水平(60±19)mg/L,较NISR组(41±17)mg/L明显增高(t=5.109,P〈0.05);ISR组三支组MAU水平(83±12)mg/L较双支组(58-4-7)mg/L明显增高(P〈0.05),双支组MAU水平较单支组(38.9±2.0)mg/L明显增高(P〈0.05)。结论尿微量白蛋白可能是预测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和分析老年胸痛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点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对199例胸痛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根据CAG结果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n=95)、稳定性心绞痛(SAP)组(n=63)和非冠心病组(n=41)。比较三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和颈动脉斑块积分,分析ACS相关因素以及冠状动脉病变与颈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老年ACS的发生与糖尿病、cIMT和颈动脉斑块相关(P〈0.05);进一步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IMT和颈动脉斑块是老年ACS发病的独立危险因子(P〈0.05)。三组间c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积分与颈动脉斑块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75,P=0.000)。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对老年人群进行常规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估测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有利于冠心病的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13.
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137例,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92例)和对照组(45例),分析患者载脂蛋白M(apoM)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示应用协方差分析,校正了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的影响后,冠心病组apoM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逐步相关分析示冠心病组的apoM水平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r=0.65,P〈0.01),与血浆总胆固醇(r=-0.53,P〈0.01)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r=-0.42,P〈0.01)呈负相关,与冠状动脉狭窄积分呈负相关(r=-0.62,P〈0.01)。提示apoM水平降低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优缺点,探讨经桡动脉途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行CAG和(或)PCI患者214例为研究对象,按途径分为两组,桡动脉组103例,股动脉组111例。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操作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CAG操作时间、PCI操作时间与股动脉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桡动脉组血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止血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与经股动脉途径比较,经桡动脉途径行CAG及PCI,术后并发症减少、止血时间短、住院时间短,费用降低、患者依从性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CAG)联合血流储备分数(FFR)测定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策略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7月-2013年1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经CAG明确狭窄程度为70%~90%且拟行PCI的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按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72处病变)和对照组(42例,75处病变)。观察组患者每处病变血管均行FFR测定,仅在FFR≤0.80处行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并确保术后FFR>0.80。对照组患者常规CAG检查后行PCI。记录两组患者植入支架数量,PCI术后18个月冠心病病种花费、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及心绞痛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糖尿病病史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植入支架数量、冠心病病种花费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CI术后18个月内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和心绞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G联合FFR测定可减少冠心病患者植入支架数量、降低冠心病医疗费用,PCI术后18个月内未发现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及心绞痛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16.
应立绒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9):65-66,70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治疗小儿巨细胞病毒性(CMV)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46例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患儿根据人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应用更昔洛韦治疗)及对照组19例(应用病毒唑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治疗前后CMV病毒检测结果、患儿sB及ALT复常时间和ALT复升率。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2.6%)明显高于对照组(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CMV—IgM转阴例数、CMV—DNA下降例数及总阴转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sB、ALT复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ALT复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小儿CMV肝炎疗效确切,安全、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支架置入术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P-选择素血清浓度的动态变化,比较常规支架术和直接支架术后MMP-9、P-选择素血清浓度变化的差异。方法选择冠状动脉A、B型病变患者行常规支架术和直接支架术各23例,比较两组间在支架植入前,植入后即刻,术后4小时MMP-9、P-选择素血清浓度的差异。结果在支架植入前,常规支架组和直接支架组MMP-9、P-选择素血清浓度差异无显著性。支架植入后即刻血清浓度开始升高,4h升高明显,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由于常规支架术反复的球囊预扩张,内膜损伤重,术后炎症反应剧烈,且血小板激活更明显。因此,对一些合适病变,应首先考虑直接支架术。  相似文献   

18.
胡仁欣  李新华 《华夏医学》2002,15(2):149-151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延迟经皮冠状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对心肌灌注及左心室功能的延期疗效,方法:初次AMI患者56例分为PTCA及支架植入组(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26),治疗组在AMI后15-30d行延迟PTCA治疗,治疗组术前1-3天,对照组AMI后第15-30天行第1次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及心脏超声检查,该检查后1月,6月各复查1次,结果:治疗组术后1月,6月梗死区域的缺血程度均较术前有明显好转(P<0.01),术后差别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第2,3,次检查均较第1次有明显好转(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1月,6月后治疗组在射血分数,左室扩大和室壁运动异常积分同对照组相比,改善明显(P<0.01),在室壁瘤发生上,并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表明AMI患者梗死后梗死区域内尚有存活心肌,延迟PTCA及支架植入能使梗死区内更多的心肌存活。AMI发病后积极进行延迟PTCA及支架植入治疗,对改善左室功能和心肌供血和近期预后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FR)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术(CAG)诊断为多支血管病变患者1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在玎R指导下行PCI治疗,对照组单纯在CAG指导下进行PCI治疗,对比2组患者造影剂用量、支架植入数量及随访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患者造影剂用量、支架植入数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6个月随访心血管不良事件略低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FR操作简便、安全,有明确的正常值和界值,能准确评价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并可显著减少不必要的支架植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对再生胃黏膜形态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乙酸溃疡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EGF和VEGF在溃疡3天、8天、25天时的表达,同时测定了再生黏膜厚度、腺体扩张数、胃黏液量,并分析了EGF和VEGF对再生黏膜厚度、腺体扩张数、胃黏液量的影响。结果25天组的EGF积分光密度高于8天组(P〈0.01),8天组的积分光密度高于3天组(P〈0.05);25天组的VEGF积分光密度高于8天组(P〈0.01),8天组的积分光密度高于3天组(P〈0.01);25天组的再生黏膜厚度高于8天组(P〈0.01),8天组的再生黏膜厚度高于3天组(P〈0.01);25天组的腺体扩张数低于8天组(P〈0.01),8天组的腺体扩张数低于3天组(P〈0.01);25天组的胃黏液含量高于8天组(P〈0.01),8天组的胃黏液含量高于3天组(P〈0.01)。结论随着溃疡的愈合,EGF和VEGF促进了再生的异常胃黏膜向正常胃黏膜转化,并促进了再生胃黏膜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