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极度早产胎膜早破(ePPROM)的危险因素及孕产妇的妊娠结局。方法选择84例孕周26~32周ePPROM患者作为研究组,104例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感染、慢性病患病、辅助生殖、双胎、早产史及胎膜早破史等指标,并比较两组孕产妇的妊娠结局。结果研究组感染率、慢性病患病率、辅助生殖、早产史及胎膜早破史5项指标均较对照组高,而规律产检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病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ePPROM可能的危险因素有感染、慢性病患病、辅助生殖、早产史、胎膜早破史及未规律产检,ePPROM会造成不良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
刘静 《吉林医学》2009,30(15):1626-1627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不同孕周的临床治疗及母婴结局。方法:对因未足月胎膜早破而早产的310例不同孕周患者的临床处理方式及母婴结局进行分析。结果:31—32^+6孕周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保胎治疗,容易导致宫内感染,但能降低早产儿死亡率(P〈0.05);33—34^+6孕周未足月胎膜早破组的宫内感染率和剖宫产率高于非保胎组(P〈0.05);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低于非保胎组(P〈0.05);35—36^+6孕周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保胎除导致宫内感染率及剖宫产率增加外(P〈0.05);其余指标与前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同孕周末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的处理有不同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瘀积症(ICP)孕妇发生妊娠不良结局的危险。方法:2008年1月-2009年6月住院分娩的ICP孕妇88例,选取同期住院分娩无妊娠并发症的产妇88例为对照组,均进行产前检查,包括:胎心监护,S/D比值测定,胎儿宫内生长受限(FGR),B超检查。妊娠结局包括分娩孕周、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出生体重、羊水污染、早产、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结果:研究组分娩孕周早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高于对照组,两组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早产、产后出血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围生儿死亡。,结论:ICP具有不良的妊娠结局,对母婴危害较大。为减少妊娠不良结局的发生,应加强产前监护,改善母婴预后,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青海地区妇女早产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在青海省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分娩的产妇5 988例,对入组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早产组和足月组的母婴结局.结果 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35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未婚、妊娠期高血压、产前检查小于或等于5次、多胎、流产史、胎膜早破、宫内感染妇女早产率明显高于其他妇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检查小于或等于5次、多胎、流产史、胎膜早破、宫内感染是影响青海地区妇女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早产组的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病死率均明显高于足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海地区妇女早产受产前检查次数、胎数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的发生风险,临床上应对高危产妇进行及时干预.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分析孕妇生殖道需氧菌、假丝酵母菌感染与胎膜早破的关系及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柳州市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前检查并住院待产分娩的200例孕妇进行研究,其中早产胎膜早破组70例,足月胎膜早破组70例,正常妊娠组60例;对所有入选病例进行生殖道分泌物需氧菌和假丝酵母菌检测,分析各组致病菌感染情况及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结果 早产胎膜早破组及足月胎膜早破组产妇生殖道致病菌感染率显著高于正常分娩组,早产胎膜早破组致病菌感染率也高于足月胎膜早破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假丝酵母菌和需氧菌检测阳性者作为感染组,两者均阴性者作为未感染组,2组在胎儿早产率、剖宫产率、新生儿感染、低出生体重率以及新生儿疾病率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比较假丝酵母菌感染和需氧菌感染分别对母婴结局影响,结果显示2组感染患者在胎儿早产、产妇剖宫产率、新生儿感染、胎儿窘迫、新生儿疾病以及围生儿死亡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低出生体重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膜早破与孕妇假丝酵母菌和需氧菌感染密切相关,对孕妇生殖道致病菌检查,采取有效的抗菌治疗,可降低胎膜早破发生率,改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通过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技术受孕出生的新生儿进行评估,探讨实施IVF-ET技术的安全性。方法对2000年10月~2004年12月在本院接受IVF-ET治疗后受孕181例孕妇进行前瞻性追踪观察,将其分娩的254例新生儿作为观察组,本院产科同期自然妊娠分娩的1205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单胎和总体新生儿孕周、出生体质量、Apgar评分、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病死率及新生儿畸形率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除观察组单胎新生儿窒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外(X^2=6.48,P<0.05),其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t’=0.22~1.44,x^2=0.00~1.88,P>0.05)。两组总体新生儿极低出生体质量发生率、畸形率、窒息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0.30~3.56,P>0.05);两组总体新生儿孕周、Apgar评分、平均出生体质量、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住院治疗率等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4.02~12.18,X^2=8.26~59.97,P<0.01、0.05)。结论IVF-ET技术不增加新生儿畸形率和围生期病死率;多胎是IVF-ET技术主要并发症,是早产、低体质量出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窒息等新生儿不良结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文翊 《基层医学论坛》2009,(14):391-392
目的探讨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并发早产分娩方式新生儿结局。方法对2005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分娩的孕妇,其中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并发早产孕妇119例,按其中不同孕周与分娩方式进行比较。对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分娩的新生儿评分及新生儿各种并发症和臀位两种分娩方式新生儿评分差异进行比较。结果2组孕周与分娩方式比较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分娩的新生儿评分及新生儿各种并发症比较结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臀位两种分娩方式新生儿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恰当处理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将减少早产儿并发症,是降低早产儿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产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12月在我院分娩的3126例孕妇,其中早产者253例,对早产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住院分娩无产科并发症与合并症、年龄相仿、足月分娩的孕产妇250例作为对照。结果:①年龄和孕产史对早产无显著影响(P〉0.05),产前检查次数少或未行产前检查者早产率较高,差异有显著性(P〈0.005)。②由妊娠期高血压导致早产最多(12.6%),其次为双胎(10.7%)。③早产儿的剖宫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新生儿窒息率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早产是多种因素导致的,早产增加了新生儿的患病率及死亡率,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分娩方式对早产儿的死亡率无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平顶山地区三级甲等医院早产发生的现状、病因构成及妊娠结局。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解放军第152医院住院分娩的产妇共3117例,以其中发生早产的产妇276例及早产儿31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早产发生率为8.85%,年龄、孕期是否正规产检是其高危因素。(2)在早产发生的病因构成中,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早产占首位(41.67%);其次为医源性早产,占36.23%,医源性早产的主要原因分别为:子痫前期、前置胎盘、胎儿窘迫及胎盘早破;再次为自发性早产,占22.10%。足月产与早产分娩方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早产分娩方式上,高龄(≥35岁)、中晚期早产剖宫产率较高。(4)<34孕周早产儿窒息率明显高于34及以上孕周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产中剖宫产与阴道分娩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4孕周孕妇使用地塞米松足疗程后分娩的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使用地塞米松不足疗程分娩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中剖宫产率增高并不能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窒息与孕周、糖皮质激素应用有关,而与分娩方式无关。  相似文献   

10.
薛锋  王立新 《湖南医学》2014,(2):304-306
【目的】分析产后母婴早接触、早吸吮产妇初乳分泌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50例产妇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观察组产后采取母婴早接触、早吸吮,对照组产后仅采用传统的哺乳方式,比较两种处理方法对产妇初乳分泌及新生儿并发症等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产后胎盘娩出时间、产后出血量、乳房充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产妇的产程末的一般情况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产后初乳48h内分泌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新生儿腹泻、呼吸道感染、黄疸、湿疹的发病例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相应发病例数,且两组患病情况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产后采取母婴早接触、早吸吮能明显降低产妇产后并发症的发病率,改善新生儿健康状况,有利于母婴间情感沟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王鹤  纪红梅  李佳 《湖南医学》2014,(2):260-261,265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 )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随机选择2009年12月至2010年10月于本院待产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51例(GDM组)及同期健康的孕妇203例(对照组),收集其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各因素对GDM 发病的影响。【结果】GDM组孕妇的年龄、产前体质量、产前体质量指数(BMI)、入院收缩压(SBP)、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妇年龄、SBP、TG及LDL-C是GDM 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孕妇分娩时的年龄、产前体质量、产前BM I、T G、LDL-C对GDM 发病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妊娠期糖尿病1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云龙  袁世强 《甘肃医药》2010,29(2):130-131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对母婴并发症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GDM患者,同期正常妊娠妇女14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母婴并发症及分娩方式的情况。结果:GDM组孕妇的各种并发症及有产科指征剖宫产率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围生儿合并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0.01),GDM组新生儿窒息、早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有较大危害,应及早发现并诊治妊娠期糖尿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引起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高危因素,以期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76例ARDS足月新生儿病历资料,以1∶1比例随机抽取产科分娩足月正常新生儿病历资料,分析引起新生儿ARDS的相关因素。结果足月新生儿ARDS的发生与分娩方式、社会因素剖宫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羊水吸入有关(P〈0.05或P〈0.01),与新生儿性别、分娩孕周、胎位、脐绕颈无关(P〉0.05);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因素剖宫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羊水吸入是引起足月新生儿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结论引起足月新生儿ARDS的高危因素主要为社会因素剖宫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羊水吸入,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富阳市早产发生现状、危险因素及早产儿的结局。方法对243例早产产妇临床资料和早产儿结局进行分析。结果本次调查早产发生率为7.33%(243/3 316),以晚期早产占比最高(P<0.05),早期早产以自发性早产为主要原因,中期早产和晚期早产均以医源性早产为主要原因,晚期早产胎儿出生体重最大(P<0.05)。胎膜早破、胎盘位置异常、孕期产妇/丈夫吸烟、孕期阴道流血是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孕期体重增加是早产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早期早产的早产儿治愈率较中期早产、晚期早产低,放弃治疗和死亡率均较中期早产、晚期早产高(P<0.05),医源性早产死亡率高于自发性早产、PPROM(P<0.05)。结论早期早产的新生儿死亡率更高,应减少医源性早产,积极预防PPROM、胎膜早破、胎盘位置异常,避免孕期吸烟、孕期阴道流血及低体重是降低早产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脑电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判断高危早产儿脑损伤程度,以指导早期进行康复干预及了解预后.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本院出生的362例新生儿,分为足月儿组(198例)和早产儿组(164例),其中早产儿根据是否存在并发症分为正常早产儿组(68例)和高危早产儿组(96例),各组在生后48~72 h均进行了脑电图、BAEP两项检查,并比较各组上述两项检查的异常率以判断脑损伤发生率.分别将高危早产儿组和正常早产儿组根据胎龄分为〈32周、32+1~35周、35+1~37周组,采用等级相关分析胎龄与脑损伤发生率的关系.结果:足月儿组脑电图异常率明显低于正常早产儿组(21.2%vs 33.8%,P〈0.05),足月儿组BAEP异常率亦稍低于正常早产儿组(20.2%vs25.7%),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早产儿组脑电图、BAEP异常率分别为78.1%、77.6%,明显高于正常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P〈0.05).高危早产儿及正常早产儿在胎龄〈32周、32+1~35周、35+1~37周各组中,脑电图的正常、轻度、重度程度以及BAEP正常、轻、中、重程度所占比例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脑电图和BAEP损伤程度、比率与胎龄呈负相关(r1=-0.315,P1〈0.05;r2=-0.378,P2〈0.05).结论:早产儿脑电图、BAEP检查有助于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和评估预后;高危早产儿应定期动态监测脑电图、BAEP,及时评估脑功能状况及指导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6.
子痫前期程度与新生儿出生结局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母亲妊娠合并子痫前期所生新生儿的患病情况,探讨母亲妊娠子痫前期程度与新生儿疾病、脑损伤、脑发育的关系。方法收集并分析2008年1月~2010年5月住院的妊娠合并子痫前期产妇及新生儿资料,将妊娠子痫前期产妇分为轻、重度,对其分娩新生儿从早产儿、小于胎龄儿的发病率、新生儿脑损伤及脑发育落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重度子痫前期母亲所生新生儿在早产儿、小于胎龄儿、脑损伤、脑发育落后发生率方面均高于轻度组(P〈0.05)。结论妊娠期合并子痫前期可引起多种新生儿疾病,严重新生儿疾病与孕母子痫前期程度有关,脑损伤及脑发育不成熟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7.
足月妊娠隐匿性绒毛膜羊膜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孕产期各种因素对足月妊娠发生隐匿性绒毛膜羊膜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796例自2006年12月至2008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六医院足月妊娠分娩产妇中隐匿性绒毛膜羊膜炎(SCCAS)的发生情况.采用χ~2检验,分析产妇的年龄、孕产次、孕周、产检情况、阴道炎病史、胎膜早破、职业、户口所在地、受教育程度、分娩方式等因素与隐匿性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结果 足月分娩产妇中SCCAS发生率为39.95%.其中未规范产检者SCCAS发生率高于规范产检者(P<0.01,OR0.6,95%CI 0.8-0.4);无职业者的SCCAS发生率高于有职业者(P<0.01,OR 0.6,95%CI 0.8-0.5);有阴道炎病史的SCCAS发生率高于无阴道炎者(P<0.01,OR 2.8,95%CI 1.9~4.0);胎膜早破SCCAS发生率高于无胎膜早破者(P<0.05,OR 1.5,95%C/1.0~2.2).而产妇的年龄、孕产次、孕周、户口、受教育程度、分娩方式等其他7项因素与SCCAS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足月妊娠的产妇,即使无感染的症状体征,仍可能已经发生了绒毛膜羊膜炎,其发生率与卫生习惯、有否规范产检、阴道炎病史和胎膜早破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非医学指征足月择期剖宫产新生儿的结局。方法前瞻性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非医学指征足月择期剖宫产产妇212例,对不同孕周剖宫产分娩新生儿的结局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孕周剖宫产新生儿情况比较,新生儿的出生体长、出生体重、Apgar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8~39孕周新生儿发生不良结局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黄体酮治疗早期流产的临床效果及治疗后继续妊娠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61例早期流产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选择无早期流产症状妊娠妇女340例为对照组,对围生儿结局进行对照分析。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清孕酮水平;妊娠并发症对比;记录分娩方式、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Apgar评分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清孕酮水平明显升高(P〈0.05),两组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前置胎盘、胎膜早破、胎盘早剥、妊娠期高血压及糖尿病等所占比例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活产儿、新生儿身长、新生儿体重、1min Apgar评分≤7分所占比例及巨大儿、足月低体重儿、胎儿窘迫及围生儿畸形发生率相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体酮治疗早期流产安全有效,科学合理用药可改善围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妊娠糖尿病孕妇发生巨大儿的相关因素及围产儿的结局情况。方法选择我院进行非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娩的巨大儿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与同期分娩的无合并症产妇正常体重儿资料进行对比。结果孕妇宫高、腹围、胎儿双顶径≥9.6cm、股骨长≥7.6em、腹围≥37cm、肥胖、体重增加≥20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产后出血、发生软产道裂伤、新生儿产伤、新生儿窒息较对照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非糖尿病孕妇围生期的保健管理工作,产前正确地预测巨大儿并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对降低剖宫产率及减少母婴并发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