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LRCL)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肝胆外科手术治疗的110例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LRCL手术治疗59例(LRCL组)、采用LC手术治疗51例(LC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LRCL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饮食恢复时间均显著的低于LC组患者(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血清CKK、VIP及PGI水平显著低于本组术前(P〈0.05),术后LRCL组血清CKK、VIP及PGI水平显著高于LC组(P〈0.05);术后1年随访,LRCL组患者的上腹胀痛不适3.39%显著的低于LC组患者的15.69%(P〈0.05),两组患者的腹泻、消化不良、结石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RCL组术后患者的胆囊壁厚度显著小于术前,胆囊收缩率显著高于术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LRCL手术治疗胆囊结石较LC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的特点,且具有维持患者术后血清胃肠激素水平,改善患者胆囊壁厚度和收缩率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胆囊结石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胆囊壁厚度、胆囊收缩功能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取石成功率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6个月胆囊壁厚度低于术前,胆囊收缩功能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可降低胆囊结石患者疼痛程度,缩短术后排气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提高患者胆囊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B超对24例胆囊结石患者进行胆囊功能各方面的研究,并对照血浆中胆囊收缩素(CCK)浓度与胆囊壁CCK受体(CCK-R)数目,以进一步探讨胆囊功能改变在胆囊结石发病中的意义。结果发现14例胆囊收缩率“正常组”患者:空腹胆囊体积增大,正常的餐后CCK血浓度,而10例胆囊收缩率“降低组”患者;胆囊残留体积增大,餐后CCK血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组。胆囊壁CCK-R结合位点数胆囊收缩率“正常组”明显多于胆囊收缩率“降低组”,胆囊收缩性的差异与CCK-R数有关。揭示了二组胆囊结石患者产生结石的某些过程和机制的不同点及最终形成结石的胆囊功能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息肉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2008年12月至2009年11月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息肉切除)术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49例患者分为胆囊结石组(A组)、胆囊结石合并息肉组(B组)、胆囊息肉组(C组);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顺利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息肉切除)术,术后1例患者出现腹壁蜂窝织炎,经治疗后痊愈.1例患者出现右下肢深静脉血栓,经保守治疗而愈.术后随访52~63个月,A组内单发结石与多发结石分别复发1例(3.33%)、18例(2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结石复发19例(17.92%),B组结石复发7例(4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息肉复发1例(6.25%),C组息肉复发1例(3.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息肉切除)术安全、微创、有效;胆囊结石合并息肉不推荐行保胆取石(息肉切除)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 )在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功能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RT-3DE测量25名首发左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30名正常对照者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左室整体射血分数(LVEF)、心肌梗死组及对照组节段射血分数(rEF)。【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肌梗死组LAD、LVEDV、LVESV较对照组增大( P <0.05),LVEF较对照组减低( P <0.05);心肌梗死组125个梗死节段rEF较300个非梗死节段和对照组减低( P <0.05),非梗死节段较对照组减低( P >0.05);心肌梗死组LVEF与LVEDV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够有效的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整体及节段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镜下胆总管取石术中,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 T )处理后对患者术后胆囊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30例曾经接受内镜下胆总管取石术而行ES T (本组行大切开至乳头根部)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99m Tc‐EHIDA肝胆动态核素显像进行定量分析,通过肝脏半排时间(TEX )、胆囊显影时间(GBVT )、胆肠分配率(Fgb)、肠道比例(Fsi)、胆囊的半排时间(GBT1/2)、30 min胆囊排空分数(GBEF)、胆囊排泄率(GBER)、胆总管高峰时间(CBD Tup)、十二指肠显影时间(DUT)、十二指肠高峰时间(DU Tup)综合评价胆囊的功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EX明显缩短( P <0.05),CBD Tup、DUT、DU Tup出现的时间较早( P <0.05),GBVT 时间延迟( P <0.001), GBT1/2缩短( P<0.001),GBEF 30 min较大( P <0.001),10 min ,20 min及30 minGBER较快( P <0.001),Fgb明显减少( P <0.001),Fsi(%)增加( P <0.001)。【结论】EST 患者胆囊贮存功能明显受损,排泄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选择性保胆取石术后口服牛磺熊去氧胆酸预防胆囊结石复发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成都军区总医院2004年至2008年符合微创保胆取石术条件的80例胆囊结石患者按随机序列表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经微创保胆取石术后保留功能良好的胆囊,治疗组患者术后口服牛磺熊去氧胆酸2年,对照组患者除不用服药外,其余护理、饮食等与治疗组相同。术后2年复查胆囊壁厚度及胆囊收缩功能,统计胆结石症状和胆囊结石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保胆取石术均获成功。术后2年治疗组和对照组胆囊壁厚度差值、胆囊收缩功能差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治疗组结石复发明显减少(P<0.05)。结论保胆取石术后患者口服牛磺熊去氧胆酸对胆囊结石的复发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将196例胆囊结石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2组:保胆组和腹腔镜组(LC组),每组98例。保胆组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LC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使用止痛剂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切口感染、胆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的情况。随访6~12个月,观察2组术后腹胀、腹泻和消化不良、胆总管结石及胆囊结石发生的情况。结果保胆组的手术时间、术中使用止痛剂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切口感染、胆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胆总管结石及胆囊结石发生率与L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LC组(P〈0.05),术后腹胀、腹泻和消化不良发生率均明显低于LC组(均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具有创伤小、安全、可靠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同时保持了胆道的完整性以及胆囊功能。  相似文献   

9.
胆囊壁结石微创保胆手术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胆囊壁结石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其对胆囊收缩功能的影响,探讨为其施行保胆取石手术(EGPCL)的价值.方法 ①复习观察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标本的病理切片912例,找到胆囊壁结石的组织病理切片,观察显微镜下病理特征及分布.②回顾分析保胆取石病例108例,重点分析胆囊内镜下发现胆囊壁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胆囊壁结石与胆囊收缩功能的关系以及保胆手术效果.结果 切除胆囊的病理切片中发现胆囊壁结石32例(3.51%),共71颗.其中黏膜层结石5颗(7%),肌层结石16颗(23%),浆膜层结石50颗(70%).扩张的罗一阿氏窦包裹胆囊壁结石而形似憩室,窦上皮为排列整齐、基本完整的粘膜上皮细胞.在108例保胆取石手术中发现胆囊壁黏膜层以及"黏膜下"结石10例(9.26%),其中术前检查收缩功能良好者8例(80%),功能欠佳2例;8例患者均有轻重不等的临床症状,包括功能欠佳者2例和功能良好者6例.取石术后全部胆囊壁间结石患者症状都得到改善,但2例术前功能欠佳者,术后B超检查分剐提示胆囊壁针尖样胆固醇沉积以及胆囊腔内淤滞物.结论 胆囊壁结石与胆囊腔内压力增高以及罗一阿氏窦形成密切相关;大部分胆囊壁结石位于浆肌层,保胆手术中难以全部观察到.胆囊内镜仅能取黏膜层结石以及部分浆肌层结石.胆囊壁结石大多数有临床症状.对那些壁间结石少、胆囊壁薄(<4mm)、胆囊功能好者,可取净结石,保留胆囊.而对那些有明显临床症状、胆囊壁结石多和壁厚≥4mm的患者,即使胆囊收缩功能好,笔者也建议行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层螺旋CT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CTVE)对胆囊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高度疑似胆囊炎患者138例。本研究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对患者行常规彩超检查后采用双层螺旋CT仿真内镜成像检查,对胆囊大小、胆囊壁及胆囊内改变、胆囊周围改变等结果结合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38例患者病理诊断为胆囊炎,CTVE在胆囊容量、宽径、纵径、囊壁和胆总管检测中优于常规彩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测量方法在胆囊大小、囊壁及胆囊管改变的比较均有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仿真内镜成像与常规彩超在诊断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泥沙样结石,胆囊内回声改变、对均匀回声和不均匀回声的诊断方面比较均有差异(均P〈0.05);常规彩超确诊胆囊炎确诊率为93.48%;CTVE确诊胆囊炎135确诊率为97.83%,两组确诊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CTVE不仅可以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胆囊测量数据,还能对胆囊进行全面的、仿真地观察,对胆囊炎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胆胃舒颗粒对豚鼠胆囊平滑肌CCK-A受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利胆健脾法在分子层面预防胆囊结石复发的机制。方法:将90只豚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30只,分别给豚鼠喂食标准饲料、致石饲料、致石饲料加胆胃舒颗粒,2个月后处死取材,用改良UPP法及放射配基结合法检测豚鼠胆囊壁CCK-A受体,同时观察胆囊收缩率及结石形成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豚鼠胆囊收缩率、CCK-A受体效果更好(P0.05)。结论:胆胃舒颗粒具有预防结石复发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胆囊壁CCK-A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硬化伴胆囊窝积液病者胆囊壁超声与CT三维重建在影像成像以及胆囊壁厚度测量的方面上对比差异。方法:对比39例患者于空腹状态同时行超声以及多层螺旋CT检查的影像图像, B超和CT测量胆囊厚度情况,绘制散点图,并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胆囊壁厚度情况。结果:①与CT三维重建图像对比,发现其中31例出现胆囊窝积液超声漏诊情况,并且发现胆囊壁厚度的超声测量值,存在高估情况的16例,低估情况2例。②B超与CT胆囊壁厚度的测量值相关系数为0.648(P<0.000)。③B超测量胆囊壁厚度((6.2±2.6)mm)较CT测量胆囊壁厚度((4.5±2.0)mm)平均值更大,测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465,P<0.000),变异系数分别为0.42、0.44。结论:局限性胆囊窝积液在CT检查中检出率较超声高, 对肝硬化患者胆囊壁增厚与局限性胆囊窝积液能够更准确地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合并胆囊壁增厚的发生率及其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肝硬化组与165例住院健康体检对照组的B超及肝功能资料.比较肝硬化胆囊壁增厚发生率与性别、门静脉内径宽度、血清白蛋白浓度、凝血酶原时间、腹水及Child—pugh分级的关系。结果肝硬化组胆囊壁增厚者达80.51%,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0.74,P〈0.05)。与肝硬化胆囊壁正常组比较,肝硬化胆囊壁增厚组门静脉宽度增加、血清白蛋白浓度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延后、腹水发生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26、9.18、4.43,x^2=-18.32,P均〈0.05)。与肝功能Child—pugh A组比较,Child—pugh B、Child—pugh C患者胆囊壁增厚发生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6、19.49,P均〈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往往伴有胆囊壁增厚。肝硬化患者胆囊壁增厚的原因是多因素的。胆囊壁增厚对判断肝实质病变的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脉压(PP)和脉压指数(PP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高血压患者162例,所有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 T ),并依据IM T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114例(硬化组)和颈动脉正常48例(正常组),对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并计算PP和PPI ,并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对比分析。【结果】硬化组患者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BP)、脉压(PP)和PPI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PP>60 mmHg患者的IMT(1.37±0.43 cm)显著高于PP≤60 mmHg患者的IMT(0.83±0.12 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PP与PPI均呈现正相关性(正常组:r =0.902,P =0.001;硬化组:r =0.894,P =0.002)。【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和PP与PPI密切相关性,通过联合检测,对临床预防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季节性变应性鼻炎(SAR)与血清白三烯E4(LTE4)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符合S A R标准的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4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分别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进行一次血清LTE4、TNF-α水平的检测。【结果】观察组血清LTE4、TNF-α水平在春、冬季较对照组均有显著增高,且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 P<0.05),而两组在夏、秋季血清LTE4、TNF-α水平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清LTE4与TNF-α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血清LTE4、TNF-α通过参与局部炎症反应,在SAR发病过程中起到较重要的作用,在临床的预防及诊治中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胆囊壶腹套扎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入住本院的复杂性胆石症182例,采用腹腔镜胆囊壶腹套扎 (97例A组)和腹腔镜胆囊管解剖闭合 (85例B组).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LC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情况和并发症等指标.[结果]B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显著高于A组(P<0.0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耐量减低(IG T )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 T )与白介素-6(IL-6)的关系。【方法】选取IGT患者297例,按颈动脉IMT 分为IMT 正常组(IMT<1.0mm)103例、IMT增厚组(1.0 mm< IMT<1.3 mm)99例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组(IMT>1.3mm)95例,另选10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均测定其血清IL-6。【结果】①IGT组血清IL-6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但IM T正常组血清较对照组IL-6相比无明显变化( P>0.05)。②IGT组中,IM T增厚者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IM T正常组( P <0.01),无论在IM T增厚组或是斑块形成组,IL-6与IM T均呈正相关( r分别为0.567和0.682, P <0.01)。【结论】IG T患者血清IL-6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并比较耳后进路夹层法与内植法鼓膜修补术疗效。【方法】收集需行鼓膜修补术患者80例(92耳),按手术方法分为夹层法组42例(46耳)与内植法组38例(46耳)。分别观察两组术后听力恢复情况、术前术后言语频率平均听阈、术后3个月鼓膜情况、术后6个月愈合率。【结果】术后听力恢复情况夹层法优于内植法(P <0.05);夹层法术后言语频率平均听阈明显高于内植法(P <0.01);术后随访3个月后两组引起再穿孔、鼓膜内陷的发生有统计学差异( P <0.05);术后6个月愈合率比较,夹层法优于内植法,两组有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耳后进路夹层法与内植法鼓膜修补术短期疗效相当,但前者更有利于听力恢复,是治疗鼓膜穿孔的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安宁  王俭  杨训  周晓辉 《华西医学》2014,(8):1454-1456
目的了解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单纯性胆囊结石的优缺点。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1年12月在微创外科就诊的148例单纯胆囊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就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观察组,n=68例)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n=80例)方式及效果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结石取净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100.0%(68/68),对照组为98.8%(79/80),两组结石取净率均为100%。术后2周B型超声检查,观察组患者的胆囊壁均光整无增厚,胆囊收缩率均〉30%。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49.6±5.2)、(50.5±6.2)min,出血量分别为(9.5±1.4)、(50.2±8.1)mL,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分别为(33.9±2.2)、(34.4±2.6)min,住院时间分别为(3.4±1.0)、(3.6±1.2)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无出血、胆瘘、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门诊随访6~12个月,均无结石复发;观察组37例患者随访3年,仅有1例(2.7%)出现胆囊结石复发。结论腹腔镜保胆取石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单纯性胆囊结石均安全可行,但前者不仅保全了胆囊,而且具有术中出血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