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明显上升趋势,肺癌导致的死亡率已超过其他恶性肿瘤居第一位[1]。就现阶段而言,全胸腔镜下单操作孔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是肺癌手术中最为微创的术式之一。然而,由于该术式适应症相对严格、手术操作技术难度系数较高、远期疗效尚不明确,其目前尚未得到广泛推广。随着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经验的积累,其优势也逐渐显现。我科室自2014年5月至2015年2月共完成全胸腔镜下单操作孔解剖性肺段切除术7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儿童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的安全性与可行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9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儿童胸腔镜肺段切除手术治疗病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共收集病例151例,其中男73例,女78例。年龄5月~13岁3月,平均年龄9.8月。所有病例均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平均手术时间66 min,平均出血量5.9 mL,病灶直径范围1.5~9 cm,平均直径4.8 cm。2例患儿术后出现漏气,保留引流管保守观察1周后自行愈合;56例患儿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均在术后2~3 d逐渐恢复。所有病例术后无支气管胸膜瘘、出血、肺不张、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病检提示:先天性肺气道畸形108例,叶内型隔离肺43例。143例患儿获得3月以上随访,8例患儿失访,失访率为5.2%。随访患儿复查胸部CT,均恢复良好,无残留、复发表现。  结论  儿童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作为一种保肺手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可行性,但该术式应在熟练掌握儿童胸腔镜肺叶精准解剖后逐步实施开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手术治疗肺部疾病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对2010~2013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心外科连续开展的103例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手术的临床及随访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男40例,女63例,平均年龄(58.87 ± 12.47)岁(13~83岁),平均手术时间(198.35 ± 48.85)min,术中平均出血(43.74 ± 46.34)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52 ± 5.61)d,无30 d死亡病例?对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rcinoma,NSCLC)患者,平均清扫淋巴结(4.69 ± 1.31)组?(9.89 ± 4.20)个?病理结果显示79例为NSCLC,其中75例为ⅠA期肺癌(72.81%)?3例为ⅠB期肺癌(2.91%),1例为ⅡA期肺癌(0.97%)?3例为转移性肺癌(2.91%)?21例为肺良性疾病(20.3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5%,主要为肺漏气?肺部感染?NSCLC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1~36个月),无死亡病例,1例恶性病例随访期间出现局部复发?结论: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安全?可行;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结合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可以作为治疗早期NSCLC(T1aN0M0)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4.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51岁,因"体检胸片发现右肺肿物"就诊. 入院行胸部增强CT血管造影( CT angiography,CTA)检查,发现右肺下叶肿物明显强化,行CTA肺动静脉重建,确诊为单纯型肺动静脉畸形( pulmonary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PAVMs). CTA示肿物为右肺下叶背段动脉与背段静脉相交通,并形成血管瘤,直径2 cm左右(图1 ~2 ). 术前,不吸氧动脉血气分析显示:PaO279 mmHg、PaCO244 mmHg、SaO296%均在正常范围.采用双腔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全身麻醉下手术:患者取左侧卧位,腰桥抬高. 右侧第4 肋间腋前线3 cm 单孔,插入胸腔镜(carl storz,30°,10 mm) 探查,见右肺下叶背段紫红色膨出,肺表面血管瘤,其内可见血液湍流,似有血栓样物质(图3箭头所示). 以内镜切割缝合器( Endo GIATM Universal Staplers and Re-loads,030449)闭合背段动脉(030425,45 mm,2. 5 mm)5 min后,血管瘤由紫红色变为浅红色,其内未见血流(图5 ). 以 Endo GIA夹闭背段支气管后嘱麻醉医师膨肺,利用膨胀萎陷法确定段间平面,确认为背段支气管,予以闭合离断(030415,60 mm, 4. 8 mm). 闭合离断背段静脉(030425,45 mm,2. 5 mm)一支,切割闭合段间平面(030415,60 mm,4. 8 mm),取出下叶背段,注水膨肺,无明显漏气,手术效果佳.  相似文献   

5.
电视辅助的胸腔镜手术(Vidco-assisted theracoscopic Surgerg简称VATS)是施行胸部疾病诊断和手术治疗的一种新微创手术方法。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领域,当今年作为微创手术正在胸外科广泛应用于临床,并拓宽了手术适应证的范围,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我科自1996年9月以来选择性的开展VAST肺切除手术27例,取得了较满意的近期效果,现就一些处理技术和我们的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应用效果。方法:对行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患者1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天数、术后出血、术后有无严重漏气、是否需要二次手术等。术后将患者手术切除的病灶制成标本,进行细胞学检查。对两组患者随访6~20月,观察并统计患者的生存情况及疾病进展情况。结果:15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08.67±10.51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31.67±3.27 mL;平均住院天数8.39±0.48 d;患者术后均无严重漏气,无术后出血,随访6~20个月,均能长期生存,未出现疾病进展。结论: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安全有效,术后对患者生存状况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3):57-59+71+封三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段解剖性切除的临床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9年9月期间完成的43例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男16例,女27例;年龄36~75岁,平均(48.4±3.5)岁。术前常规行CT三维重建,了解血管及气管情况及其变异,明确病灶解剖定位,制定手术计划,采用经典三孔法,根据不同肺段采用不同手术流程,采用膨胀萎陷法结合段间静脉确定段间平面,使用电刀超声刀分离和腔镜切割缝合器离断段间肺实质。结果单纯肺段切除33例,联合肺段切除10例。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良性病变6例,原发性肺癌34例,转移性癌3例。手术耗时50~180 min,平均(110±8)min;出血量20~280 mL,平均(50.0±5.5)mL;术后住院6~14 d,平均(9.7±1.2)d。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术后并发症5例(11.6%),其中术后咯血2例,肺漏气时间过长、肺部感染、胸腔积液各1例,所有并发症均治愈。结论通过术前三维重建,可以精准了解肺内结构,精确指导手术,缩短肺段手术学习曲线,使得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更为精准、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102例实施肺段切除术患者的临床回顾性分析,探讨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的分析了1997年10月-2012年7月,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共实施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手术102例。其中全胸腔镜左肺上叶舌段20例(19.61%)、左肺上叶后段4例(3.92%)、左肺上叶尖后段5例(4.90%)、左肺上叶尖前后段5例(4.90%)、左肺上叶尖段1例(0.98%)、左肺上叶尖前段1例(0.8%)、左肺上叶前段3例(2.94%)、左肺上叶前后段1例(0.8%)、左肺上叶舌段+左肺下叶10例(98.0%)、左肺上叶后段+右肺下叶1例(0.98%)、左肺下叶前内基底段2例(1.96%)、左肺下叶背段6例(5.88%)、左肺下叶前基底段1例(0.98%)、右肺上叶后段14例(13.73%)、右肺上叶尖段3例(2.94%)、右肺上叶尖后段5例(4.90%)、右肺上叶尖前段1例(098%)、右肺上前段3例(2.4%)、右肺上叶后段+右肺下叶2例(1.96%)、右肺下叶背段10例(9.80%)、右肺下叶背段+中叶2例(1.96%)、右肺下叶背段+前基底段1例(0.98%)、右上后段+右下背段+左下背段+左肺下叶基底段1例(0.98%)。结果本组患者肺功能MVV为510~146.1L/min,平均(93.8±20g)L/min,中位数93.4L/min;占640%~125.4%,平均(9.43±15.4)%,中位数96.0%。FEV,为127~3.97L,平均(268±0.7)L,中位数2.64L;占52o%~117.9%,平均(8.82±16.4)%,中位数85.6%。本组无手术死亡,无术后早期死亡(30d内)。本组手术时间90~330min,平均(1.68±5.51)min,中位数150min;术中出血50~1800mL,平均(275±402.8)mL,中位数150mL;术中使用闭合钉数2~12枚,平均(5.5±2.0)枚,中位数5枚;占位大小0.3~7.5cm,平均(2.6±1.6)cm,中位数2.5cm。本组术后引流量100~900mL,平均(300.87±91.95)mL,中位数275mL;术后引流管置管时间2~12d,平均(4.83±1.42)d,中位数4d;术后住院天数3~15d,平均(6.60±1.76)d,中位数6d。1例中转小切口开胸.开胸原因均为胸内广泛粘连。本组1例患者术后并发乳糜胸,经治疗好转出院。本组术后病理诊断AHH1例、肺泡上皮不典型腺瘤样增生3例、错构瘤4例、结缔组织增生1例、大细胞癌2例、结核肉芽肿8例、肺结核8例、肺囊肿3例、肺泡细胞癌9例、机化性肺炎3例、转移性腺癌3例、乳腺癌肺转移1例、鳞癌10例、腺癌22例、腺鳞癌1例、炎性实变4例、硬化性血管瘤3例、神经内分泌癌1例、肺脓肿1例、真菌性肉芽肿3例、支气管扩张10。结论全胸腔镜下实施肺段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但术者必须具备丰富的全胸腔镜下操作经验和娴熟的技巧。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两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和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的近期疗效和并发症差异。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NSCLC患者110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胸腔镜下肺段切除组60例,肺叶切除组50例,均为单纯手术治疗患者。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近期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肺段切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肺叶切除组(P<0.05);肺段切除组虽然术后住院时间短于肺叶切除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段切除组术后肺漏气的发生率高于肺叶切除组(P<0.05)。肺段切除组术后肺不张、心律失常、发热的发生率虽然低于肺叶切除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乳糜胸、脓胸、支气管胸膜瘘及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相比较无差异。术前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FEV1、MVV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肺段切除组肺功能指标均优于肺叶切除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生并发症者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均获痊愈。结论虽然肺段切除组的术后肺漏气机会更高,但是其术中出血较少、手术时间较短,患者肺功能的保留较优,对患者术后长期日常生活影响较小。肺段切除术在早期NSCLC患者的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探讨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2年9月57例行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对上述行该手术的患者加强术前宣教,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及引流管观察,指导有效咳嗽、排痰和呼吸功能锻炼,做好呼吸道护理,指导早期康复功能锻炼,进行有效的优质护理.结果 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住院期间无相关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 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肺功能保存好等优点,尽最大可能保留了患者的正常肺组织,通过优质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护理并发症发生,有效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0例患者均无围术期死亡病例,平均手术时间(180.1±20.3)min,平均术中失血量(150.0±11.2)mL,平均胸管引流时间(4.2±0.5)d,平均术后住院时间(7.2±1.0)d。术后并发症主要为:包裹性液气胸15例,轻度肺漏气5例,操作切口脂肪液化5例,声音嘶哑2例。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肺结节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4月安庆市立医院行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39例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切口选择单孔、两孔或三孔法,所有患者术前薄层CT扫描,5例患者术前Hookwire定位,2例美兰定位,采用改良膨胀?萎陷法确定段平面,使用缝合器处理段平面。 结果:39例胸腔镜解剖性肺段手术共切除肺结节41枚,1例进一步行肺叶切除,1例中转小切口辅助肺段切除,手术时间105~330 min,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2~7 d,术后住院4~15 d。无术后严重并发症,无术后30 d死亡。结论: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安全可行,可以选择性应用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或不易楔形切除的肺良性结节。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与肺段切除对早期肺癌患者、安全性及肺功能影响的研究。方法:2021年1月—2022年12月选取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早期肺癌患者160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至两组,分别实施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肺叶组,n=80)、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肺段组,n=80)。对比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安全性、肺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段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肺叶组,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肺叶组(P<0.05)。两组治疗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肺功能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肺段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均高于肺叶组(P<0.05)。结论:对于早期肺癌患者而言,对其实施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与肺段切除的安全性均较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与肺叶切除术相比,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的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有助于术后患者肺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胸腔镜肺切除手术中转开胸的临床资料,分析胸腔镜手术中转开胸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胸心外科2011年1月~2014年6月接受胸腔镜肺切除手术的112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有14例患者中转开胸。分析中转开胸原因。结果:本组患者中转开胸率12.5%,其中主动中转开胸8例,被动中转开胸6例。主要原因包括肿瘤因素、血管损伤出血、淋巴结干扰等。结论: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灵活把握主动中转开胸的手术适应证和时机,尽量避免被动中转开胸,有助于提高电视胸腔镜肺切除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刘意  宋淦  林峰 《医学综述》2021,(4):823-828
目的 分析胸腔镜下肺叶切除与肺段切除对肺癌患者通气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麻城市人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101例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56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观察组采用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老年肺结节患者单孔胸腔镜下行肺亚段与肺段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2022年1月胜利油田中心医院收治的103例老年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肺亚段切除组(52例)、肺段切除组(51例)。比较两组术中和术后恢复情况、围手术期应激反应、肺功能、生活质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并统计两组肿瘤复发转移情况。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采样数、标本切缘距离、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肺亚段切除组的切除亚段数、术后胸腔引流量低于肺段切除组(P <0.05),肺亚段切除组的手术时间长于肺段切除组(P <0.05)。肺亚段切除组术前和术后24 h的皮质醇、丙二醛、活性氧簇的差值低于肺段切除组(P <0.05)。肺亚段切除组治疗前后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VC的差值高于肺段切除组(P <0.05)。肺亚段切除组治疗前后的肺癌患者生存质量评定量表(FACT-L)评分的差值高于肺段切除组(P <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随访期间均无复发转移。结论 与肺段切除术相比,单孔胸腔镜下肺亚段切除老年肺结节可更大程度地保留患者肺功能,减少术后胸腔引流量,减轻围手术期应激反应,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但肿瘤学疗效仍需随访数据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7.
程鹏  于在诚  谢琳琳 《重庆医学》2018,(6):760-763,766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20例早期肺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A组)38侧,胸腔镜肺叶切除(B组)42例,胸腔镜肺段切除(C组)40例,分别比较三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肺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结果 B、C组在围术期指标较A组均降低(P<0.05),C组术后胸腔引流量低于B组(P<0.05);A组术后肺功能指标低于B组和C组(P<0.05),而C组肺功能指标又高于B组(P<0.05);B、C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5个月(12~18个月),均未发现复发和转移情况.结论 在早期肺癌治疗中,胸腔镜肺段切除较肺叶切除能减少术后胸腔渗出,更好地保护肺功能,且生存预后无明显差异,临床疗效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全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与解剖性肺段切除对IA1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接受全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或解剖性肺段切除的IA1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4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楔形切除组(n=50)与肺段切除组(n=44),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以及预后情况。结果:肺楔形切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解剖性肺段切除组(P<0.01);肺楔形切除组的术后局部复发率稍高于解剖性肺段切除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时间12~24个月,两组均无死亡病例,累积生存率100%。结论: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与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IA1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相似的短期预后,而肺楔形切除的优势在于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与肺叶切除治疗Ⅰ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143例肺结节患者行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成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组(肺段组,60例)和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组(肺叶组,83例)两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组间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淋巴结清扫组数、术中出血量、胸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的比较中,肺叶组心律失常发生高于肺段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漏气、乳糜胸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过严格选择的部分I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单孔VATS肺段切除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值得胸外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单孔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治疗肺部良恶性小病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7年5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单一手术组采用单孔胸腔镜进行肺段切除的3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39例、女性256例;平均年龄为(56.25±10.53)岁;左肺193例,右肺202例。采用患者全身麻醉双腔气管插管,于腋前线第4或5肋间取4 cm单孔切口置入胸腔镜及手术器械行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统计分析左、右两侧肺段切除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术后病理结果、术中中转情况、术后并发症及远期随访结果。结果 本组395例患者中除7例中转为肺叶切除、3例中转开胸、1例由后基底段中转为基底段切除外,其余均顺利完成目标肺段切除。左肺、右肺两侧手术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病变直径、淋巴结采样个数、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术后插胸腔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病理结果显示恶性病变310例,良性病变85例。术后发生并发症共11例(左肺6例、右肺5例),其中血胸2例、延迟性漏气6例、心律失常3例。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9~5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40.06±2.86)个月,所有病例均无术后远期并发症,心肺功能均无异常,本组恶性病变患者均无复发或转移。结论 单孔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安全、可行,可以达到精准、微创的病变部位切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